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防护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620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防护网,包括框架和脚手架横杆,所述框架呈“回”字型结构,所述框架的内侧设置有网体,所述网体包括滑块、第一防护网、第二防护网和弹力带,所述滑块的数目为两组,且两组所述滑块之间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护网、弹力带和第二防护网,所述框架内部的顶端和底端皆安装有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网体为第一防护网、弹力带、第二防护网三层结构,有效增强了该安全防护网的防护效果,当人或物掉落与该安全防护网接触时,弹力带可进行有效缓冲,以使得防护效果更好,且通过滑块在滑槽的内部滑动,方便对网体进行拆卸取出,方便对网体进行清洗,以便对该网体重复利用。

A safety net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afety net for construction,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nd a scaffold cross bar. The frame has a \back\ type structure. The inner side of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net body. The net body comprises a slide block, a first protective net, a second protective net and a elastic belt. The number of the sliders is two groups, and the first protective block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urn from the front to the back. The net, elastic belt and second protective net are provided with sliding grooves at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enhances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the safety net through the three-layer structure of the first protective net, the elastic belt and the second protective net. When people or objects fall into contact with the safety net, the elastic belt can effectively cushion the protective effect so as to make the protective effect better, and the body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taken out conveniently by sliding the slider inside the chute. Clean in order to reuse the 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防护网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安全防护
,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防护网。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经济的提升,建筑施工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高空作业,安全防护网是在施工场地下方或其侧面起保护作用的网,以防因人或物件坠落而造成的事故,但现有的安全防护网结构简单,不能进行很好的防护,且现有的防护网与框架为一体结构,拆卸不便,不便清洗,给工作人员造成麻烦,且现有的防护网固定效果不好,降低了防护网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防护网,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防护网,包括框架和脚手架横杆,所述框架呈“回”字型结构,所述框架的内侧设置有网体,所述网体包括滑块、第一防护网、第二防护网和弹力带,所述滑块的数目为两组,且两组所述滑块之间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护网、弹力带和第二防护网,所述框架内部的顶端和底端皆安装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与之相互配合的滑块,所述框架的一侧设置有空隙,所述滑槽靠近空隙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塞,所述框架的顶部和底部皆连接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呈空心的圆柱体结构,且安装组件位于脚手架横杆的外侧。优选地,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半环、第二半环、安装块和通孔,所述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铰接连接,且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的末端皆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内部皆设置有通孔。优选地,所述滑槽靠近空隙的一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固定塞的外侧设置有与内螺纹相互配合的外螺纹。优选地,所述弹力带的数目为五组,且五组弹力带皆呈竖行分布。优选地,所述弹力带位于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皆为尼龙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网体为第一防护网、弹力带、第二防护网三层结构,有效增强了该安全防护网的防护效果,当人或物掉落与该安全防护网接触时,弹力带可进行有效缓冲,以使得防护效果更好,且通过滑块在滑槽的内部滑动,方便对网体进行拆卸取出,方便对网体进行清洗,以便对该网体重复利用,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给工作人员带来方便,且通过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对脚手架横杆进行卡合,配合螺栓穿过两组通孔对该安全防护网进行固定,固定效果较好,提高了安全防护网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框架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网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A的放大图。图中:1、框架;2、网体;3、滑槽;4、滑块;5、第一防护网;6、第二防护网;7、弹力带;8、固定塞;9、内螺纹;10、外螺纹;11、空隙;12、脚手架横杆;13、安装组件;1301、第一半环;1302、第二半环;1303、安装块;1304、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防护网,包括框架1和脚手架横杆12,框架1呈“回”字型结构,框架1的内侧设置有网体2,网体2包括滑块4、第一防护网5、第二防护网6和弹力带7,滑块4的数目为两组,且两组滑块4之间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护网5、弹力带7和第二防护网6,框架1内部的顶端和底端皆安装有滑槽3,滑槽3的内部设置有与之相互配合的滑块4,框架1的一侧设置有空隙11,滑槽3靠近空隙1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塞8,框架1的顶部和底部皆连接有安装组件13,安装组件13呈空心的圆柱体结构,且安装组件13位于脚手架横杆12的外侧,滑槽3靠近空隙11的一侧设置有内螺纹9,固定塞8的外侧设置有与内螺纹9相互配合的外螺纹10,通过内螺纹9与外螺纹10的相互配合,便于对固定塞8进行固定,使得固定塞8对滑块4进行阻挡,避免滑块4在滑槽3的内部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旋动固定塞8,将固定塞8从滑槽3的内侧抽出,拉动滑块4,使滑块4在滑槽3的内部移动,以对网体2进行抽出,方便对网体2进行清洗,以便网体2的重复利用,结构简单,拆卸方便,给工作人员带来便利。请参阅附图1和图4,安装组件13包括第一半环1301、第二半环1302、安装块1303和通孔1304,第一半环1301和第二半环1302铰接连接,且第一半环1301和第二半环1302的末端皆连接有安装块1303,安装块1303的内部皆设置有通孔1304。在本技术中,打开第一半环1301和第二半环1302,使第一半环1301和第二半环1302卡合在脚手架横杆12的外侧,配合螺栓,使螺栓穿过两组通孔1304,对该安全防护网进行固定,使该安全防护网安装在脚手架横杆12上,以保证该安全防护网的安全使用。请参阅附图1和图3,弹力带7的数目为五组,且五组弹力带7皆呈竖行分布;弹力带7位于第一防护网5和第二防护网6之间;第一防护网5和第二防护网6皆为尼龙材质。在本技术中,尼龙的弹力较强,且在干、湿情况下弹性和耐磨性都较好,能对掉落的人或物进行有效缓冲,防护性能较好,且第一防护网5、弹力带7和第二防护网6三层防护作用,提高了该安全防护网的安全性能。工作原理:将滑块4推入滑槽3的内部,以对网体2进行安装,使网体2穿过空隙11连接在框架1的内侧,将固定塞8推入滑槽3的内部,通过内螺纹9与外螺纹10的相互配合,旋紧固定塞8,使固定塞8固定在滑槽3内部的一侧,避免滑块4发生滑动,使得网体2偏移,通过滑槽3与滑块4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对网体2进行安装拆卸,方便对网体2进行清洗,以便重复利用,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方便,打开第一半环1301和第二半环1302,使第一半环1301和第二半环1302卡在脚手架横杆12的外侧,闭合第一半环1301和第二半环1302,使第一半环1301和第二半环1302相贴合,配合固定螺栓,穿过两组通孔1304,对该安装组件13进行固定,进而使得该安全防护网安装在脚手架上,以对高处作业的工作人员进行保护,且网体2包括第一防护网5、弹力带7和第二防护网6三层结构,提高了该安全防护网的安全性能,防护效果更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防护网,包括框架(1)和脚手架横杆(12),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呈“回”字型结构,所述框架(1)的内侧设置有网体(2),所述网体(2)包括滑块(4)、第一防护网(5)、第二防护网(6)和弹力带(7),所述滑块(4)的数目为两组,且两组所述滑块(4)之间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护网(5)、弹力带(7)和第二防护网(6),所述框架(1)内部的顶端和底端皆安装有滑槽(3),所述滑槽(3)的内部设置有与之相互配合的滑块(4),所述框架(1)的一侧设置有空隙(11),所述滑槽(3)靠近空隙(1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塞(8),所述框架(1)的顶部和底部皆连接有安装组件(13),所述安装组件(13)呈空心的圆柱体结构,且安装组件(13)位于脚手架横杆(12)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防护网,包括框架(1)和脚手架横杆(12),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呈“回”字型结构,所述框架(1)的内侧设置有网体(2),所述网体(2)包括滑块(4)、第一防护网(5)、第二防护网(6)和弹力带(7),所述滑块(4)的数目为两组,且两组所述滑块(4)之间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护网(5)、弹力带(7)和第二防护网(6),所述框架(1)内部的顶端和底端皆安装有滑槽(3),所述滑槽(3)的内部设置有与之相互配合的滑块(4),所述框架(1)的一侧设置有空隙(11),所述滑槽(3)靠近空隙(1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塞(8),所述框架(1)的顶部和底部皆连接有安装组件(13),所述安装组件(13)呈空心的圆柱体结构,且安装组件(13)位于脚手架横杆(12)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13)包括第一半环(1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滨州八匹马塑料化纤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