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电动车充电站的增量配电网规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45499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电动车充电站的增量配电网规划方法。从用户充电的便利程度出发,建立了P‑中值和最大覆盖模型的加权对充电站进行选址,从而确定充电站的安装位置。在得到充电站安装位置的基础下,建立了年综合成本最小的模型对充电站容量、DG的位置容量和线路选择进行规划。本发明专利技术综合考虑电动汽车充电站、DG和网架三者统一规划,从用户充电便利角度出发,对充电站进行选址,使得充电站的位置能够更加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电动车充电站的增量配电网规划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配电网规划
,具体涉及一种含电动车充电站的增量配电网规划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增量配电网投资业务改革正在不断进行尝试完善中,而对于增量配电网投资前的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分布式发电技术和电动汽车技术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助力,是未来智能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传统规划往往先进行网架规划,再进行DG规划,使得规划结果达不到全局规划最优的效果,而且很少会与电动汽车充电站一起规划,但是电动汽车充电站、DG和网架三者是紧密联系的,统一规划,能够使得三者达到最优状态,避免因分开规划造成的规划不当,从而进行二次规划,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对于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选址,很多都是从经济性出发,考虑到充电站的公共服务区的特性,本专利技术从用户充电便利角度出发,对充电站进行选址,使得充电站的位置能够更加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电动车充电站的增量配电网规划方法,综合考虑电动汽车充电站、DG和网架三者规划,从用户角度出发,建立用户充电便利度模型,对充电站进行选址,在此基础下,建立总费用最小的增量配电网规划模型对充电站、DG进行选址定容和网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电动车充电站的增量配电网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提取系统信息、交通道路信息、常规负荷预测信息、电动汽车负荷预测信息、线路参数信息;步骤S2:从用户充电便利角度上出发,建立P‑中值和最大覆盖模型的加权作为用户便利度模型;步骤S3:对用户便利度模型进行求解,从而得出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安装位置;步骤S4:在得出电动汽车充电站安装位置的基础上,建立年综合成本最小的增量配电网规划模型;步骤S5:利用免疫算法对增量配电网规划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充电站的安装容量、分布式电源的安装位置容量和线路的选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电动车充电站的增量配电网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提取系统信息、交通道路信息、常规负荷预测信息、电动汽车负荷预测信息、线路参数信息;步骤S2:从用户充电便利角度上出发,建立P-中值和最大覆盖模型的加权作为用户便利度模型;步骤S3:对用户便利度模型进行求解,从而得出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安装位置;步骤S4:在得出电动汽车充电站安装位置的基础上,建立年综合成本最小的增量配电网规划模型;步骤S5:利用免疫算法对增量配电网规划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充电站的安装容量、分布式电源的安装位置容量和线路的选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电动车充电站的增量配电网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的具体实现方式为:步骤S21:以P-中值模型和最大覆盖模型的加权作为用户的便利度模型,其数学模型为:式中:ω为折中权重值,取值[0,1]内的小数;n为节点个数;Pi为i节点的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量;Lij为节点ij之间的最短距离;Mij为安装在j点的充电站为i节点提供充电服务;Pq为q节点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量,如果能够满足q节点的充电需求,则Nq为1,否则为0;Z为评价选址性能的指标,代表着用户便利度;前半部分为P-中值模型,代表着用户的总权重距离,也就是所有电动汽车用户到最近充电站的距离总和;后半部分为最大覆盖模型,代表着在充电站数量和容量限制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步骤S22:对于充电站选址的用户便利度模型有以下约束条件:(1)电动汽车充电限制式中:J表示所有充电站的集合;该式表示只有一个充电站为i节点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2)充电站数量限制式中:xj为在j点安装充电站;p为安装充电站的个数;此约束限制了充电站的数量;(3)充电站容量限制式中:B(J)表示j点的充电站为q节点提供充电服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垚方朝雄陈雪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