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压疮麻醉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4862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3:13
一种防压疮麻醉面罩,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麻醉面罩在使用时易出现漏气及对患儿面部造成压疮的问题;包括面罩框架,面罩框架下端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为左右两端分别向上翘起的结构,连接板下侧面具有和人体面部轮廓一致的弧度,连接板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通槽的轮廓形状与连接板的外形轮廓形状一致,连接板下侧面连接有位于通槽外侧的充气层,充气层下侧面设有凝胶垫,连接板前后两侧的中部位置分别连接有防压疮带,后侧的防压疮带的自由端设有第一魔术贴,前侧的防压疮带的自由端设有第二魔术贴;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压疮麻醉面罩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
,特别是一种防压疮麻醉面罩。
技术介绍
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疼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称为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的方式需要采用麻醉面罩,现有的麻醉面罩一般都是由面罩框架、扣圈、面罩护垫、微调器、头带扣钩、前额支撑和前额支撑垫等组成;由于扣圈和面罩护垫都是平面型的,不符合人体面部生理特征,使得面罩护垫很难与面部皮肤相贴合,使用时容易造成漏气,为了不让其漏气,需要医护人员用手按住麻醉面罩,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由于儿童面部皮肤较嫩且麻醉面罩被长时间按压在口鼻处,容易造成患儿的面部皮肤缺血缺氧,出现压疮的情况,给患儿带来巨大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防压疮麻醉面罩,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麻醉面罩在使用时易出现漏气及对患儿面部造成压疮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面罩框架,面罩框架下端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为左右两端分别向上翘起的结构,连接板下侧面具有和人体面部轮廓一致的弧度,连接板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通槽的轮廓形状与连接板的外形轮廓形状一致,连接板下侧面连接有位于通槽外侧的充气层,充气层下侧面设有凝胶垫,连接板前后两侧的中部位置分别连接有防压疮带,后侧的防压疮带的自由端设有第一魔术贴,前侧的防压疮带的自由端设有第二魔术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带有通槽的连接板,且连接板的结构符合人体面部的自然生理曲度,设置充气层及凝胶垫和防压疮带,增加了患儿面度的舒适度及减小造成压疮的几率,充气层及凝胶垫也避免了漏气,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操作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去掉防压疮带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3给出,包括面罩框架1,面罩框架1下端设有连接板2,连接板2为左右两端分别向上翘起的结构,连接板2下侧面具有和人体面部轮廓一致的弧度,连接板2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3,通槽3的轮廓形状与连接板2的外形轮廓形状一致,连接板2下侧面连接有位于通槽3外侧的充气层4,充气层4下侧面设有凝胶垫5,连接板2前后两侧的中部位置分别连接有防压疮带6,后侧的防压疮带6的自由端设有第一魔术贴7,前侧的防压疮带6的自由端设有第二魔术贴8。所述的面罩框架1上端开设有进气口9。所述的防压疮带6为网状面,防压疮带6的宽度不小于3cm。所述的充气层4一侧经充气管10连接有气囊11,充气管10内部靠近气囊11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单向阀12,充气管10侧壁上安装有位于第一单向阀12与气囊11之间的第二单向阀13。所述的充气管10上远离第一单向阀12的一侧安装有排气装置,排气装置包括内部为锥形且与充气管10内部连通的硬管14,硬管14远离充气管10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锥形旋塞15。本技术在使用时,将本技术放置在患儿面部上方,使患儿的口部、鼻尖、鼻梁穿过通槽3并位于面罩框架1的内部,再使通槽3的左侧位于患儿的鼻根与两眼之间的位置,且通槽3的右侧位于下嘴唇与下颚之间;这时,使凝胶垫5的下侧面与人体面部贴合,再将后侧的防压疮带6绕过人体后脑勺,使后侧的防压疮带6上的第一魔术贴7与前侧的防压疮带6上的第二魔术贴8粘接在一起,便把本技术固定在面部,设置两个防压疮带6的长度不同,使得第一魔术贴7与第二魔术贴8的粘接位置位于人体耳部上方,便于调整其粘接的松紧程度及拆卸;此时,医护人员用手挤压气囊11,气囊11内的压力增大便使第一单向阀12打开,气囊11内的气体通过第一单向阀12进入充气层4内,由于气囊11内的气体被挤出去后,气囊11内变为负压,此时,第二单向阀13打开,外界气体进入气囊11内,连续重复此动作,待将充气层4内充满气体后,停止挤压气囊11,由于充气层4内充满气体,充气层4使凝胶垫5很好的与人体面部相贴合;医护人员通过面罩框架1上的充气口与外部的麻醉气体连接即可。当本技术不使用时,将硬管14上的锥形旋塞15旋松,充气层4内的气体被排出,使第一魔术贴7与第二魔术贴8脱离,将本技术从人体面部拿掉即可。本技术设置连接板2左右两端分别向上翘起的结构,且连接板2下侧面具有和人体面部轮廓一致的弧度,为的是使其符合人体面部的自然曲度,使凝胶垫5更好的与面部相贴合。本技术设置防压疮带6为网状面,且宽度不小于3cm,为的是增大压疮带与面部的接触面积,且起到很好的透气作用,从而避免人体面部因固定面罩而被造成压疮的情况。本技术中的凝胶垫5采用医用凝胶垫,凝胶垫具有缓解皮肤紧张疲劳,促进血液循环,使人体皮肤及皮下组织得到有效的有氧呼吸,可有效的防止压疮的产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带有通槽的连接板,且连接板的结构符合人体面部的自然生理曲度,设置充气层及凝胶垫和防压疮带,增加了患儿面度的舒适度及减小造成压疮的几率,充气层及凝胶垫也避免了漏气,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操作方便,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压疮麻醉面罩,包括面罩框架(1),其特征在于,面罩框架(1)下端设有连接板(2),连接板(2)为左右两端分别向上翘起的结构,连接板(2)下侧面具有和人体面部轮廓一致的弧度,连接板(2)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3),通槽(3)的轮廓形状与连接板(2)的外形轮廓形状一致,连接板(2)下侧面连接有位于通槽(3)外侧的充气层(4),充气层(4)下侧面设有凝胶垫(5),连接板(2)前后两侧的中部位置分别连接有防压疮带(6),后侧的防压疮带(6)的自由端设有第一魔术贴(7),前侧的防压疮带(6)的自由端设有第二魔术贴(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压疮麻醉面罩,包括面罩框架(1),其特征在于,面罩框架(1)下端设有连接板(2),连接板(2)为左右两端分别向上翘起的结构,连接板(2)下侧面具有和人体面部轮廓一致的弧度,连接板(2)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3),通槽(3)的轮廓形状与连接板(2)的外形轮廓形状一致,连接板(2)下侧面连接有位于通槽(3)外侧的充气层(4),充气层(4)下侧面设有凝胶垫(5),连接板(2)前后两侧的中部位置分别连接有防压疮带(6),后侧的防压疮带(6)的自由端设有第一魔术贴(7),前侧的防压疮带(6)的自由端设有第二魔术贴(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压疮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罩框架(1)上端开设有进气口(9)。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莹丽陈丹丹邱永升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