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紧固夹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44576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紧固夹及其安装方法,以将车辆结构安装至车身板。该紧固夹包括主体,该主体与设置在车辆结构和车身板之间的支承部形成一体。主体的上端插入形成在车辆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孔中,并且主体的下端插入形成在车身板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孔中。紧固夹进一步包括保持架,其可拆卸地结合至主体并将车辆结构固定至主体,从而确保车辆结构更容易紧固至车身板或与车身板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紧固夹及其安装方法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2月1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7-0169258号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合并于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紧固夹,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紧固夹,其能够使车辆结构更容易地紧固至车身板或与车身板分离。
技术介绍
各种类型的车辆结构安装在车身板上。在现有技术中,车辆结构主要通过螺栓连接组装到车身板。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安装车辆结构的上述方法中,操作者需要使用工具手动安装和分离车辆结构,并因此,增加了工作时间和工艺数量并导致维护性变差。本节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专利技术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能包含不构成本国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紧固夹,其能够在没有单独的工具的情况下将车辆结构紧固至车身板或与车身板分离,从而减少工作时间和工艺数量并改善维护性。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紧固夹,以将车辆结构安装至车身板。该紧固夹可包括主体,其与设置在车辆的车辆结构和车身板之间的支承部形成一体,其中主体的上端插入形成在车辆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孔中,并且主体的下端插入形成在车身板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孔中。该紧固夹可包括保持架,其可拆卸地结合至主体并将车辆结构固定至主体。主体可进一步包括:保持架插入部,其形成在支承部的上侧并插入保持架中;以及板插入部,其形成在支承部的下侧并插入第二孔中。保持架插入部可包括至少一个推动突起,其在中心处朝上侧突出。保持架可包括插入口,推动突起插入到插入口中。插入口可包括至少一个支承突起,并且推动突起和支承突起可通过保持架的旋转滑动地结合。靠近倾斜面可形成在推动突起的下侧。保持架插入部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配合突起,其与推动突起径向向外间隔开并朝上侧突出。保持架可进一步包括配合突起槽,配合突起插入到配合突起槽中,并且当配合突起插入到配合突起槽中时,保持架可相对于保持架插入部旋转。配合突起槽可包括:内周面,其具有弧形形状;以及外周面,其从内周面以预定间隔形成并具有弧形形状,其中,配合突起可沿内周面移动,与配合突起接合的固定突起可从内周面的一端径向向外突出,并且固定突起可包括配合突起靠近面。此外,径向向内突出的阻挡突起可形成在配合突起槽的外周面上的与固定突起对应的位置处。此外,手柄部可形成在保持架的上侧以使使用者能够通过握持手柄部来旋转保持架。工具槽可形成在手柄部中。板插入部可进一步包括钩,其从支承部朝下侧间隔开并且径向向外突出。钩可包括:固定端,其固定至板插入部;以及自由端,其与固定端相对,并且自由端可绕固定端旋转。钩可进一步包括:凸起部,其在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径向向外突出。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可分别形成在凸起部和固定端之间以及凸起部和自由端之间。当将紧固夹安装至车身板时,凸起部可径向向内移动,并且当安装完紧固夹后,凸起部可弹性地恢复至初始位置。插入引导件可形成在板插入部的下端,其具有从上端向下端递减的直径。插入引导件可包括第一引导面和与第一引导面相对的第二引导面。第一引导面的角度可大于第二引导面的角度。紧固夹可进一步包括包封件,其密封车身板和主体之间的部分。包封件可设置在支承部和钩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用于车辆的紧固夹将车辆结构安装至车身板的方法,其中,主体包括形成在支承部的上侧并插入到保持架中的保持架插入部,以及形成在支承部的下侧并插入车身板中的板插入部。所述方法可包括:通过将保持架插入部插入第二孔中来将车辆结构支承于支承部上;结合保持架和保持架插入部;使保持架相对于保持架插入部旋转;以及将安装有车辆结构的紧固夹的板插入部插入车身板。具体地,板插入部可进一步包括钩,其绕板插入部弹性旋转。当板插入部插入车身板时,钩可径向向内移动,并且当安装完紧固夹后,钩可返回到初始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由于可在没有单独的工具的情况下将车辆结构紧固至车身板,因此可减少工作时间和工艺数量,并且由于车辆结构可在没有单独的工具的情况下分离以进行车辆结构和部件的维护,因此可改善维护性。附图说明提供各附图的简要描述以更充分地理解在本专利技术的详细描述中使用的附图。图1是示出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紧固夹紧固至车辆结构并将紧固夹与车辆结构一起紧固至车身板的过程的视图;图2是示出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紧固夹紧固至车辆结构时的视图;图3是将图2中的部分“A”放大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紧固夹的结构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紧固夹的立体侧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紧固夹的详细立体图;图6是沿图4中的线“B-B”截取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紧固夹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紧固夹的主体的侧视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紧固夹的保持架的一侧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紧固夹的保持架的另一侧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紧固夹紧固至车辆结构的过程的流程图;图11是沿图10中的线“C-C”截取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紧固夹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当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紧固夹将车辆结构紧固至车身板时的立体图;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紧固夹、车身板和车辆结构被紧固时的视图;以及图14是示出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紧固夹、车身板和车辆结构被紧固时分离车辆结构的过程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0:车身板12:第二孔20:车辆结构22:第一孔100:用于车辆的紧固夹110:主体111:支承部112:保持架插入部114:推动突起116:压缩倾斜面118:配合突起120:板插入部122:钩123:凸起部124:插入引导件126:第一引导面127:第二引导面130:保持架132:插入口134:支承突起140:配合突起槽142:固定突起144:配合突起靠近面148:阻挡突起150:手柄部152:工具槽160:包封件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详细描述中,仅通过说明的方式示出并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在全部均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本文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其它相似的术语一般包括机动车辆,例如包括运动型多功能车辆(SUV)、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车辆的客车;包括各种艇、船只的船舶、航空器等,并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内燃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和其他替代燃料车辆(例如,来自非石油资源的燃料)。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说明特定实施例,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在本文使用的,单数形式“一”和“该”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要进一步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包括”和/或“包含”时,是指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在本文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紧固夹,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与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辆结构和车身板之间的支承部形成一体,其中所述主体的上端插入形成在所述车辆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孔中,并且所述主体的下端插入形成在所述车身板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孔中;以及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可拆卸地结合至所述主体并将所述车辆结构固定至所述主体。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11 KR 10-2017-01692581.一种用于车辆的紧固夹,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与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辆结构和车身板之间的支承部形成一体,其中所述主体的上端插入形成在所述车辆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孔中,并且所述主体的下端插入形成在所述车身板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孔中;以及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可拆卸地结合至所述主体并将所述车辆结构固定至所述主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保持架插入部,所述保持架插入部形成在所述支承部的上侧并插入所述保持架中;以及板插入部,所述板插入部形成在所述支承部的下侧并插入所述第二孔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固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插入部包括在中心处朝上侧突出的至少一个推动突起,所述保持架包括插入口,所述推动突起插入到所述插入口中,所述插入口包括至少一个支承突起,并且所述推动突起和所述支承突起能够通过所述保持架的旋转滑动地结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固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动突起的下侧形成有靠近倾斜面。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固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插入部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推动突起径向向外间隔开并朝上侧突出的至少一个配合突起,所述保持架进一步包括配合突起槽,所述配合突起插入到所述配合突起槽中,并且当所述配合突起插入到所述配合突起槽中时,所述保持架能够相对于所述保持架插入部旋转。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固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突起槽包括:内周面,所述内周面具有弧形形状;以及外周面,所述外周面从所述内周面以预定间隔形成并具有弧形形状,其中,所述配合突起能够沿所述内周面移动,与所述配合突起接合的固定突起从所述内周面的一端径向向外突出,并且其中,所述固定突起包括配合突起靠近面。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紧固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合突起槽的外周面上的与所述固定突起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径向向内突出的阻挡突起。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架的上侧形成有手柄部从而能够一起旋转。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紧固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柄部中形成有工具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辅晟朴承焕柳富烈都维成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利富高韩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