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灾后地区如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4468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移动式如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灾后地区如厕装置,包括三角帐篷、龙骨、坐便器和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固定基座,龙骨下端与固定基座连接,龙骨上端支撑于三角帐篷的顶端;所述坐便器的一侧设有活动滑套且套装在龙骨上,活动滑套上设有紧定螺钉,坐便器上设有收纳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采用拼装支撑柱构成的龙骨支撑三角帐篷,将坐便器固定在龙骨上套上收纳袋即可使用;结构简单,可折叠压缩便于携带和运输,成本较低,有利于快速救灾弥补生活设施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灾后地区如厕装置
本技术涉及移动式如厕装置
,具体指一种灾后地区如厕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海啸灾害不断增加,除了食物、住处、水、电力设施等必需品补给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日常——上厕所,但是在灾区这种极端环境下,重新修建厕所耗时费力但又必不可少,随地便溺不仅会影响生存环境,而且对灾后的防病防疫造成隐患。自然灾害的频发使如何搭建一种便利的厕所,又能保护人的隐私成了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搭建方便的灾后地区如厕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灾后地区如厕装置,包括三角帐篷、龙骨、坐便器和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固定基座,龙骨下端与固定基座连接,龙骨上端支撑于三角帐篷的顶端;所述坐便器的一侧设有活动滑套且套装在龙骨上,活动滑套上设有紧定螺钉,坐便器上设有收纳袋。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坐便器包括上座圈和下座圈,下座圈的一端与活动滑套固定连接,上座圈的一端与活动滑套转动连接,且上座圈与下座圈同心设置,收纳袋的袋口夹设于上座圈和下座圈之间。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下座圈的上端面设有环形凹槽,上座圈的下端面设有与环形凹槽适配的凸条。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下座圈与底座之间设有两组支撑结构,两组支撑结构相互对称设置,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两个折叠杆,两个折叠杆的一端相互铰接,两个折叠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上座圈和底座铰接。根据以上方案,所述龙骨包括若干支撑柱,若干支撑柱依次首尾相接,相邻的支撑柱端部之间设有固定套筒,所述活动滑套套装在固定套筒上。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三角帐篷内设有LED灯带,三角帐篷上设有为LED灯带供能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环绕三角帐篷的顶部设置。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三角帐篷的一侧设有出入口,且出入口上设有拉链门。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合理,采用拼装支撑柱构成的龙骨支撑三角帐篷,将坐便器固定在龙骨上套上收纳袋即可使用;结构简单,可折叠压缩便于携带和运输,成本较低,有利于快速救灾弥补生活设施不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坐便器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三角帐篷;2、龙骨;3、坐便器;11、底座;12、固定基座;13、折叠杆;14、LED灯带;15、薄膜太阳能电池;16、拉链门;21、支撑柱;22、固定套筒;31、活动滑套;32、收纳袋;33、上座圈;34、下座圈;35、环形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灾后地区如厕装置,包括三角帐篷1、龙骨2、坐便器3和底座11,所述底座11的一侧设有固定基座12,龙骨2下端与固定基座12连接,龙骨2上端支撑于三角帐篷1的顶端;所述坐便器3的一侧设有活动滑套31且套装在龙骨2上,活动滑套31上设有紧定螺钉,坐便器3上设有收纳袋32;所述坐便器3通过活动滑套31装配在龙骨2上,坐便器3采用框架结构并配合收纳袋32实现排泄物的收集,而坐便器3、龙骨2均为可拆卸结构,配合柔性的三角帐篷1通过折叠以压缩体积,从而方便运输和灾后地区生活设施的快速补充,解决灾区人民的生活需求,防止环境恶化和疫病的发生。所述坐便器3包括上座圈33和下座圈34,下座圈34的一端与活动滑套31固定连接,上座圈33的一端与活动滑套31转动连接,且上座圈33与下座圈34同心设置,收纳袋32的袋口夹设于上座圈33和下座圈34之间;所述上座圈33和下座圈34分离后,将收纳袋32套装与下座圈34上,然后合拢上座圈33即可实现收纳袋32的固定,上座圈32可采用轴套结构连接活动滑套31以实现转动连接配合。所述下座圈34的上端面设有环形凹槽35,上座圈33的下端面设有与环形凹槽35适配的凸条,所述环形凹槽35环绕下座圈34并配合对应的凸条构成咬合结构,从而对收纳袋32的袋口实现有效的固定。所述下座圈34与底座11之间设有两组支撑结构,两组支撑结构相互对称设置,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两个折叠杆13,两个折叠杆13的一端相互铰接,两个折叠杆13的另一端分别与上座圈33和底座11铰接;两组折叠杆13拉直时支撑在下座圈34与底座11之间,通过折叠杆13的可实现坐便器3与底座11之间的收缩,从而缩小整体体积以便于运输和存储。所述龙骨2包括若干支撑柱21,若干支撑柱21依次首尾相接,相邻的支撑柱21端部之间设有固定套筒22,所述活动滑套31套装在固定套筒22上;所述若干支撑柱21通过固定套筒22拼接成龙骨2,固定套筒22上设有螺孔和螺栓以连接支撑柱21并紧固,可分拆的龙骨2科便于本装置的运输和存储,提高救灾应急响应速度。所述三角帐篷1内设有LED灯带14,三角帐篷1上设有为LED灯带14供能的薄膜太阳能电池15,薄膜太阳能电池15环绕三角帐篷1的顶部设置,本装置通过自带的薄膜太阳能电池15和LED灯带14实现供能照明,从而方便灾后地区断电情况下的如厕使用。所述三角帐篷1的一侧设有出入口,且出入口上设有拉链门16。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灾后地区如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角帐篷(1)、龙骨(2)、坐便器(3)和底座(11),所述底座(11)的一侧设有固定基座(12),龙骨(2)下端与固定基座(12)连接,龙骨(2)上端支撑于三角帐篷(1)的顶端;所述坐便器(3)的一侧设有活动滑套(31)且套装在龙骨(2)上,活动滑套(31)上设有紧定螺钉,坐便器(3)上设有收纳袋(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灾后地区如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角帐篷(1)、龙骨(2)、坐便器(3)和底座(11),所述底座(11)的一侧设有固定基座(12),龙骨(2)下端与固定基座(12)连接,龙骨(2)上端支撑于三角帐篷(1)的顶端;所述坐便器(3)的一侧设有活动滑套(31)且套装在龙骨(2)上,活动滑套(31)上设有紧定螺钉,坐便器(3)上设有收纳袋(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灾后地区如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坐便器(3)包括上座圈(33)和下座圈(34),下座圈(34)的一端与活动滑套(31)固定连接,上座圈(33)的一端与活动滑套(31)转动连接,且上座圈(33)与下座圈(34)同心设置,收纳袋(32)的袋口夹设于上座圈(33)和下座圈(34)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灾后地区如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圈(34)的上端面设有环形凹槽(35),上座圈(33)的下端面设有与环形凹槽(35)适配的凸条。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颖郑杨硕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