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口腔黏膜吸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44251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口腔黏膜吸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剂领域。为克服现有生脉制剂在提取、精制过程中药效成分、药性、功效和功能主治变化,生物利用度低,携带、服用不方便等的不足,对本发明专利技术生脉制剂采用全微粉制备技术,并制成口腔黏膜吸收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生脉制剂以全微粉入药,更加符合经典名方生脉散原剂型药性和立法治则,并可避免药效成分在提取、浓缩过程中的损失,同时通过口腔黏膜吸收,避免了首过效应,提高了生物利用度,提高了产品的临床疗效。

A Chinese medicine oral mucosa absorption prepara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hinese medicine oral mucosa absorption preparation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pulse-generating prepar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extracting and refining, such as the main changes of pharmacodynamic components, pharmacodynamics, efficacy and function, low bioavailability, inconvenience in carrying and taking, the whole micro-powder preparation technology is adopted for the pulse-generating preparations of the invention, and oral mucosal absorption preparations are made. The pulse-generating preparation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used as medicine with all micro-powder, which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and legislative principles of the classical prescription Shengmai Sanyuan, and can avoid the loss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in the process of extraction and concentr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be absorbed through oral mucosa, thus avoiding the first-pass effect, improving the bioavailability and improving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口腔黏膜吸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口腔黏膜吸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全微粉生脉口腔黏膜吸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药领域。
技术介绍
生脉散又名生脉饮,是中医益气养阴的著名古方。生脉散最早出自金元时期张元素所著的《医学启源》(1186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生脉散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功效,治疗暑热汗多,耗气伤液,着力于补肺、滋阴、养心,从而具有益气生津的效果,是较为和缓的补气剂,现临床广泛用于心脑血管诸疾。随着对生脉制剂的深入研究,开辟了本方剂在其他各科疾病治疗的新领域。生脉散早期剂型为散剂,配方中药饮片不经过煎煮,直接粉碎服用,中药饮片药性可以完整地传达到体内,从而发挥它的功效和功能主治。但是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主要为现代剂型,如口服液、胶囊剂、注射剂等,以上现代生脉制剂在生产制备过程中,会经过提取、醇沉和水沉等处理,经过这个过程,许多成分都会发生分解和转化。例如,有研究表明,经过加热煎煮,人参饮片中的多种人参皂苷均会发生转化、分解,人参皂苷的种类和比例与原人参饮片相比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除人参外,生脉配方中的麦冬和五味子在提取、精制后其成分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按照中医药性理论,这种物质基础的变化势必引起药性的改变,体现到生脉制剂的功效和功能主治上会有很大的变化,从而对生脉制剂的临床疗效造成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市场上在售生脉制剂主要为生脉饮口服液、生脉胶囊和生脉注射液等剂型。由于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会产生过敏反应及热源反应,故临床上应用较少。生脉饮口服液虽患者服用方便,但液体制剂携带、运输、贮存不方便且药物分散度大,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及影响产品物理稳定性等。鉴于现有生脉制剂的上述不足,有必要寻找一种新的生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使之既能保留生脉散早期剂型的药性、疗效和功能主治,又可以不经过胃肠道吸收,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对制剂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口服发挥全身作用,安全有效,患者容易接受,并可减少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便于携带、运输和贮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现有生脉制剂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更加符合经典名方生脉散原剂型用药特点和立法治则的生脉口腔粘膜吸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一种简便、安全、高效的治疗选择。与现有生脉制剂相比,本专利技术以中药全微粉直接入药,可促进药效物质的溶出、释放和吸收,提高药效物质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节约了中药饮片,提高了生脉制剂的药效,也更符合中医药强调处方中使用的药材全组分入药的理论要求,并且是以现代口腔黏膜吸收制剂的形式呈现,遵循了中医药在继承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的原则。以中药饮片全微粉入药,可避免有效成分损失,且载药量大,最大可达75%,降低服用量,提高了患者用药的顺应性。药效分子是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本专利技术全微粉技术在不改变生脉散药性物质基础的前提下,比普通粉碎粒度更加均匀,可克服传统生脉散药粉粒径分布不均,粒度差异大的弊端,制备的片剂外观差异小,外观形状更符合现代制剂的要求,并且能完整地保留传统生脉散的药性、功效和功能主治。此外,本专利技术口腔黏膜吸收制剂通过口腔黏膜途径吸收,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口腔黏膜吸收制剂可以通过口服实现发挥全身作用的目的,安全有效,患者容易接受,为一些吞咽功能不好病人服药提供了方便;适用于儿童、老人和吞咽困难的病人,也适用开发成口含保健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口腔黏膜吸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处方由如下成分组成:A、麦冬、五味子全微粉;B、人参、党参或红参全微粉之一;C、填充剂、粘合剂、润滑剂、崩解剂和矫味剂;其中,全微粉重量配比为:人参、党参或红参之一1-3重量份,麦冬2-5重量份,五味子1-2重量份。所述全微粉即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凡例所规定的最细粉或极细粉。最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极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优选地,所述麦冬的重量份为:2-3;更优选地,全微粉重量配比为:人参、党参或红参之一2重量份,麦冬2重量份,五味子1重量份;或人参、党参或红参之一1重量份,麦冬2重量份,五味子1重量份;或人参、党参或红参之一3重量份,麦冬3重量份,五味子2重量份。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中药口腔黏膜吸收制剂为含片、舌下片、咀嚼片或口崩片中的一种。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填充剂为甘露醇、糖粉、预胶化淀粉、葡萄糖、乳糖、山梨醇、木糖醇、蔗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粘合剂为羟丙甲纤维素、聚维酮、淀粉浆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润滑剂为微粉硅胶、滑石粉、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镁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崩解剂为PVPP(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CCNa(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矫味剂为薄荷油、柠檬油、橙皮油、菠萝香精、香蕉香精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含片中辅料占制剂重量百分比为:填充剂10.0%-16.0%、粘合剂6.0%-12.0%、润滑剂0.2%-3.0%、矫味剂0.5%-2.5%;所述咀嚼片中辅料占制剂重量百分比为:填充剂9.0%-15.0%、粘合剂5.0%-14.0%、润滑剂0.2%-3.0%、矫味剂0.5%-2.5%;所述舌下片中辅料占制剂重量百分比为:填充剂8.0%-15.0%、粘合剂4.0%-10.0%、润滑剂0.2%-3.0%、崩解剂4.0%-7.0%、矫味剂0.5%-2.5%;所述口崩片中辅料占制剂重量百分比为:填充剂7.0%-14.0%、粘合剂4.0%-10.0%、润滑剂0.2%-3.0%、崩解剂6.0%-9.0%、矫味剂0.5%-2.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中药口腔黏膜吸收制剂的制备方法:A、中药饮片粉碎工艺:按重量份称取人参、党参或红参之一以及麦冬和五味子,净制、晾干,置于45±2℃的烘箱内用热风干燥处理1-2小时,将人参、党参或红参之一切制成厚度为5-12mm的片,备用;将干燥好的人参、党参或红参之一以及麦冬分别进行普通粉碎,得粗粉,过24目筛;取人参、党参或红参之一粗粉、麦冬粗粉和五味子净药材,单独粉碎成最细粉或极细粉,再按重量配比混合均匀,得混合全微粉,备用;或取人参、党参或红参之一粗粉、麦冬粗粉和五味子净药材,按重量配比混合均匀,粉碎成最细粉或全细粉,得混合全微粉,备用;B、制剂工艺:取步骤A混合全微粉,加入处方量的填充剂、粘合剂、润滑剂和矫味剂,按药学上常规方法制备成含片或咀嚼片;或取步骤A混合全微粉,加入处方量的填充剂、粘合剂、润滑剂、崩解剂和矫味剂,按药学上常规的方法制备成口崩片或舌下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全微粉生脉口腔黏膜吸收制剂及其制备工艺具有以下优点和显著的进步:1、克服了现代生脉制剂提取、精制过程中药饮片药效成分损失、转化,药性变化大等的弊端,保留了生脉散早期散剂的药性、疗效和功能主治,临床效果优于现有市场在售生脉产品。2、以中药全微粉直接入药,在不改变生脉散药性、功效和功能主治的前提下,比普通粉碎粒度更加均匀,克服可传统生脉散药粉粒径分布不均,粒度差异大的弊端,制备的片剂外观差异小,外观形状更符合现代制剂的要求。并且,全微粉入药载药量大,主药所占比例最大达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口腔黏膜吸收制剂,其特征在于,处方由下列成分组成:A、麦冬、五味子全微粉;B、人参、党参或红参全微粉之一;C、填充剂、粘合剂、润滑剂、崩解剂和矫味剂;其中,全微粉重量配比为:人参、党参或红参之一1‑3重量份,麦冬2‑5重量份,五味子1‑2重量份;所述全微粉为《中国药典》规定的最细粉或极细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口腔黏膜吸收制剂,其特征在于,处方由下列成分组成:A、麦冬、五味子全微粉;B、人参、党参或红参全微粉之一;C、填充剂、粘合剂、润滑剂、崩解剂和矫味剂;其中,全微粉重量配比为:人参、党参或红参之一1-3重量份,麦冬2-5重量份,五味子1-2重量份;所述全微粉为《中国药典》规定的最细粉或极细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冬的重量份为:2-3;优选的是,所述全微粉的重量配比为:人参、党参或红参之一2重量份,麦冬2重量份,五味子1重量份;优选的是,所述全微粉的重量配比为:人参、党参或红参之一1重量份,麦冬2重量份,五味子1重量份;优选的是,所述全微粉的重量配比为:人参、党参或红参之一3重量份,麦冬3重量份,五味子2重量份。3.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含片、咀嚼片、舌下片或口崩片中的一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片中辅料占制剂重量百分比为:填充剂10.0%-16.0%、粘合剂6.0%-12.0%、润滑剂0.2%-3.0%、矫味剂0.5%-2.5%。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咀嚼片中辅料占制剂重量百分比为:填充剂9.0%-15.0%、粘合剂5.0%-14.0%、润滑剂0.2%-3.0%、矫味剂0.5%-2.5%。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舌下片中辅料占制剂重量百分比为:填充剂8.0%-15.0%、粘合剂4.0%-10.0%、润滑剂0.2%-3.0%、崩解剂4.0%-7.0%、矫味剂0.5%-2.5%。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口崩片中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贵民苏瑞强李蔚群范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