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文科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的防烫吹风机风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4233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防烫吹风机风嘴,包括外层风嘴壳、内层风嘴壳、连接装置、永磁体,所述外层风嘴壳和内层风嘴壳的弧形部之间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所述外层风嘴壳和内层风嘴壳之间构成空气层,所述内层风嘴壳内部为热风流动层,所述外层风嘴壳和内层风嘴壳的弧形部端口处设有所述永磁体,所述外层风嘴壳和内层风嘴壳的弧形部端口处设有空气层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型的风嘴结构设计,采用双层塑料结构,有效解决传统风嘴烫手的问题,在外层风嘴壳和内层风嘴壳的弧形部端口处加入片永磁体,吹风机主体上加入金属铁圈,使风嘴通过永磁体吸附在主体上,从而可以自由旋转,控制风速方向,易于造型。

A New Type of Blower Nozzle for Anti-scalding Blow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air nozzle for an anti-scalding blower,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nozzle shell, an inner nozzle shell, a connecting device and a permanent magnet. The arc part of the outer nozzle shell and the inner nozzle shell is connected by a connecting device. The air layer is formed between the outer nozzle shell and the inner nozzle shell, the inner nozzle shell is a hot air flow layer, and the outer nozzle shell is a hot air flow layer. The permanent magnet is arranged at the arc port of the inner nozzle shell, and the air inlet is arranged at the arc port of the outer nozzle shell and the inner nozzle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hot hands of traditional air nozzles by improving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air nozzles and adopting a double-layer plastic structure. A piece of permanent magnet is added at the arc ports of the outer air nozzle shell and the inner air nozzle shell, and a metal iron coil is added to the main body of the blower, so that the air nozzle can be adsorbed on the main body through the permanent magnet body, so that the air nozzle can rotate freely, control the direction of the wind speed, and be easy to sh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防烫吹风机风嘴
本技术属于吹风机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防烫吹风机风嘴。
技术介绍
传统吹风机风嘴通常采用单层塑料,在长时间的高温流体作用下,塑料散热慢,隔热效果差,风嘴表面温度容易升高甚至达到烫手的程度,具有极不友好的使用体验,同时由于风嘴跟吹风机主体采用卡扣结构,也很难任意调整风速方向,不易于造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根据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描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防烫吹风机风嘴。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防烫吹风机风嘴,包括外层风嘴壳、内层风嘴壳、连接装置、永磁体,所述外层风嘴壳和内层风嘴壳包括扁平部和弧形部,所述扁平部和弧形部为一体化流线型结构,所述外层风嘴壳和内层风嘴壳的扁平部之间相互平行,所述外层风嘴壳和内层风嘴壳的弧形部之间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所述外层风嘴壳和内层风嘴壳之间构成空气层,所述内层风嘴壳内部为热风流动层,所述内层风嘴壳的弧形部设有热风流动层的入风口,所述内层风嘴壳的扁平部设有热风流动层的出风口,所述入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热风流动层,所述外层风嘴壳和内层风嘴壳的弧形部端口处设有所述永磁体,所述外层风嘴壳和内层风嘴壳的弧形部端口处设有空气层入口,所述永磁体位于空气层入口两侧,所述永磁体与吹风机上加入的金属铁圈相互吸引连接所述吹风机风嘴和吹风机。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卡钩与第二卡钩,所述第一卡钩设在内层风嘴壳上,所述第二卡钩设在外层风嘴壳上,所述第一卡钩、第二卡钩包括本体与弯折的卡钩头,所述的第一卡钩与第二卡钩通过位于卡钩头的配合面相互结合在一起。优选的,所述永磁体为4片,4片所述永磁体为弧形,在所述空气层的入口两侧等距离环形分布。优选的,所述永磁体粘接在所述外层风嘴壳和内层风嘴壳的弧形部端口处。优选的,所述外层风嘴壳和内层风嘴壳所设扁平部的体积为所述弧形部体积的二分之一。优选的,所述空气层入口设为2个,所述2个空气层入口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层风嘴壳和内层风嘴壳的弧形部端口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外层风嘴壳和内层风嘴壳在物理上进行了热量传递的隔离,在外层风嘴壳与内层风嘴壳之间加入空气层,风嘴壳内层产生的热量在空气层中得到稀释,同时由于热风流动层中会有高速的气流流动,从而在空气层中产生负压,进而从空气层的永磁体一端吸入冷空气,吸入的冷空气随热风流动层一起流动,利用这个原理把内层风嘴壳稀释到空气层中的热量带出,从而解决传统风嘴烫手的问题;在外层风嘴壳和内层风嘴壳的弧形部端口处加入4片永磁体,使得风嘴可以自由吸附在吹风机主体的金属铁圈上,从而任意控制气流方向,实现造型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永磁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层风嘴壳2、内层风嘴壳3、连接装置301、第一卡钩302、第二卡钩4、永磁体5、扁平部6、弧形部7、空气层701、空气层入口8、热风流动层801、入风口802、出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通过改进型的风嘴结构设计,采用双层塑料结构,双层塑料结构层中留有空气层,冷空气在空气层中流动,从而降低外层温度,有效解决传统风嘴烫手的问题,在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的弧形部6端口处加入4片永磁体4,吹风机主体上加入金属铁圈,使风嘴通过永磁体4吸附在主体上,从而可以自由旋转,控制风速方向,易于造型。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一种新型的防烫吹风机风嘴,包括外层风嘴壳1、内层风嘴壳2、连接装置3、永磁体4,所述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包括扁平部5和弧形部6,所述扁平部5和弧形部6为一体化流线型结构,所述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的扁平部5之间相互平行,所述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的弧形部6之间通过连接装置3连接,所述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之间构成空气层7,所述内层风嘴壳2内部为热风流动层8,所述内层风嘴壳2的弧形部6设有热风流动层8的入风口801,所述内层风嘴壳2的扁平部5设有热风流动层8的出风口802,所述入风口801和出风口802之间形成热风流动层8,所述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的弧形部6端口处设有所述永磁体4,所述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的弧形部6端口处设有空气层入口701,所述永磁体4位于空气层入口701两侧,所述永磁体4与吹风机上加入的金属铁圈相互吸引连接所述吹风机风嘴和吹风机。为了使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牢固连接,所述连接装置3包括第一卡钩301与第二卡钩302,所述第一卡钩301设在内层风嘴壳2上,所述第二卡钩302设在外层风嘴壳1上,所述第一卡钩301、第二卡钩302包括本体与弯折的卡钩头,所述的第一卡钩301与第二卡钩302通过位于卡钩头的配合面相互结合在一起。参阅图2,具体地,所述永磁体4为4片,4片所述永磁体4为弧形,在所述空气层入口701两侧等距离环形分布。参阅图2,具体地,所述永磁体4粘接在所述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的弧形部6端口处。为了加快风速使热风集中,所述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所设扁平部5的体积为所述弧形部6体积的二分之一。具体地,所述空气层入口701设为2个,所述2个空气层入口701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的弧形部6端口处。该防烫吹风机风嘴,使用时将4片永磁体4对准吹风机本体上的金属铁圈,将该防烫吹风机风嘴连接在吹风机本体上,相对于传统的卡扣结构,永磁体4与金属铁圈之间容易改变方向,从而容易控制气流的方向,方便使用者造型,所述内层风嘴壳2的弧形部6设有热风流动层8的入风口801,所述内层风嘴壳2的扁平部5设有热风流动层8的出风口802,热风从吹风机吹出后从入风口801进入该防烫吹风机风嘴,经过该防烫吹风机风嘴的作用所述热风集中从所述出风口802吹出,所述入风口801和出风口802之间形成热风流动层8。本技术所述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在物理上进行了热量传递的隔离,在外层风嘴壳1与内层风嘴壳2之间加入空气层7,风嘴壳内层产生的热量在空气层7中得到稀释,同时由于热风流动层8中会有高速的气流流动,从而在空气层7中产生负压,进而从空气层7的永磁体4一端吸入冷空气,吸入的冷空气随热风流动层8一起流动,利用这个原理把内层风嘴壳2稀释到空气层7中的热量带出,从而解决传统风嘴烫手的问题;在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的弧形部6端口处加入4片永磁体4,使得风嘴可以自由吸附在吹风机主体的金属铁圈上,从而任意控制气流方向,实现造型需求。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防烫吹风机风嘴,包括外层风嘴壳(1)、内层风嘴壳(2)、连接装置(3)、永磁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包括扁平部(5)和弧形部(6),所述扁平部(5)和弧形部(6)为一体化流线型结构,所述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的扁平部(5)之间相互平行,所述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的弧形部(6)之间通过连接装置(3)连接,所述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之间构成空气层(7),所述内层风嘴壳(2)内部为热风流动层(8),所述内层风嘴壳(2)的弧形部(6)设有热风流动层(8)的入风口(801),所述内层风嘴壳(2)的扁平部(5)设有热风流动层(8)的出风口(802),所述入风口(801)和出风口(802)之间形成热风流动层(8),所述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的弧形部(6)端口处设有所述永磁体(4),所述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的弧形部(6)端口处设有空气层入口(701),所述永磁体(4)位于空气层入口(701)两侧,所述永磁体(4)与吹风机上加入的金属铁圈相互吸引连接所述吹风机风嘴和吹风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防烫吹风机风嘴,包括外层风嘴壳(1)、内层风嘴壳(2)、连接装置(3)、永磁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包括扁平部(5)和弧形部(6),所述扁平部(5)和弧形部(6)为一体化流线型结构,所述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的扁平部(5)之间相互平行,所述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的弧形部(6)之间通过连接装置(3)连接,所述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之间构成空气层(7),所述内层风嘴壳(2)内部为热风流动层(8),所述内层风嘴壳(2)的弧形部(6)设有热风流动层(8)的入风口(801),所述内层风嘴壳(2)的扁平部(5)设有热风流动层(8)的出风口(802),所述入风口(801)和出风口(802)之间形成热风流动层(8),所述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的弧形部(6)端口处设有所述永磁体(4),所述外层风嘴壳(1)和内层风嘴壳(2)的弧形部(6)端口处设有空气层入口(701),所述永磁体(4)位于空气层入口(701)两侧,所述永磁体(4)与吹风机上加入的金属铁圈相互吸引连接所述吹风机风嘴和吹风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科
申请(专利权)人:李文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