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度鲥的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44070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度鲥的养殖方法,所述养殖方法通过创建适合印度鲥生长发育的养殖条件进行养殖,具体方法是调节养殖温度为12~38℃,和/或光照强度为100~1000lux,和/或养殖密度为1~50尾/m

A Breeding Method of Indian Ow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reeding method of Indian shad, which is cultured by creating suitable breeding conditions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Indian shad. The specific method is to adjust the temperature of cultivation to 12-38 degrees C, and/or the light intensity to 100-1000lux, and/or the density to 1-50 tail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度鲥的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印度鲥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中华鲥曾是我国特有的,最名贵的经济鱼类之一,与刀鱼、河豚一道被称为“长江三鲜”。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恶化和栖息地破坏等原因,中华鲥的资源日渐衰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已难见中华鲥的踪迹;在2003年,美洲鲥作为中华鲥的替代种被引入中国,在国内已形成一定的养殖规模,多种模式的鲥鱼养殖技术已成功得到应用。由于印度鲥和中华鲥属于同一个属,更为相似,近年来也被引进中国,目前印度鲥的养殖技术正处于研发阶段。印度鲥(Tenualosailisha),又称为孟加拉鲥,属于温水鱼,广泛分布在纬度较低的印度太平洋区域的海域,以及相关河口和河流,95%的印度鲥在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被捕获,成为当地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印度鲥种群资源历年递减,印度和孟加拉国等国的科学家开始对印度鲥的繁育和养殖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Sahoo等2018),苗种培育仅限于试验规模的探索中(Chattopadhyay等2018)。由于有关印度鲥养殖技术的系统性研究较少,国内外养殖户对印度鲥的养殖管理参数往往参照有关美洲鲥养殖方面的相关文献和经验。实际上,印度鲥与美洲鲥在洄游路径的生态特征等方面有显著的区别,也就是说,二者对温度的适应性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例如,印度鲥幼鱼当水温下降到15℃时,便离开淡水河流,南下进入温暖的南部印度海;而美洲鲥幼鱼则当水温下降到12℃时,离开淡水河流,北上进入较为寒冷的、处于缅因湾的等温带海域。因此,印度鲥是喜温水性鱼类,不适于低温等养殖环境。将美洲鲥的养殖技术照搬应用于印度鲥养殖,在养殖生产实践中会遇到诸多技术难题的挑战,尤其是在养殖过程中对水温、光照、水质等养殖环境因子的技术参数和管理措施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目前印度鲥养殖存在着比较大的盲目性,成功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度鲥的养殖方法,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着“养殖成活率低”和“越冬死亡率高”等缺陷,提出适合其生长和发育的生态关键因子的范围、技术措施和养殖管理方案,建立适合印度鲥生长发育的养殖环境和养殖工艺,提高其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促进印度鲥养殖产业的发展。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印度鲥的养殖方法,所述养殖方法通过控制印度鲥的养殖条件进行生态化养殖,具体方法是调节养殖温度为12~38℃,和/或光照强度为100~1000lux,和/或养殖密度为1~50尾/m2。与美洲鲥相比,印度鲥的基础代谢率较高,性情更为急躁,对外界环境和水质的要求更为苛刻。因此为达到印度鲥养殖的最佳效果,要通过遮阳,避免强烈的直射阳光刺激引发的应激反应,与此同时,需要定期测定温度和溶氧,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例如,印度鲥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8-32℃,应尽量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引发应激反应对印度鲥的伤害。由于印度鲥适宜水温较高,溶氧需维持在较高的含量,当溶氧在低于3ppm时,印度鲥开始出现行为异常,游动速度较快,增加耗氧量,加速氧亏,不久鲥鱼不再集群游动,而是散乱无序,相互冲撞,最终死亡。所以,在水温较高的情况下,印度鲥养殖一旦发生缺氧事故,难以补救,往往全军覆没。由于印度鲥的喜温性,温度高导致基础代谢率高、对高浓度溶氧的依赖性较高,加上其对水质要求苛刻,以及具有生物界罕见的超级听力,可听到高于180kHz超声波,对养殖环境非常敏感,应激反应极为强烈,所以,养殖条件下的温度、溶氧、光照和水质的相互作用对印度鲥健康状况的影响尤为显著。印度鲥最适宜水温为28-32℃,在该温暖的温度区间,溶氧的饱和值较低;加上强烈的光照刺激,印度鲥集群游动速度加快,代谢率提高,排泄物增多。随着代谢率的提高,印度鲥对溶氧的消耗速率增加,对水质污染加大,形成恶性循环,溶氧和水质很快成为印度鲥养殖的制约因子。为改善水质,施用微生态制剂,加大了溶氧的消耗,成为缺氧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温度-溶氧-光照-水质的协同性管理对降低印度鲥养殖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印度鲥耐高温,惧怕低温的特点,在淡水养殖条件下,通过增加盐度,可以减低应激反应,提高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在高温期,通过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水质质量,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等制约因子等危害,建立健康有活力的水质净化微生物菌群,可显著提高印度鲥的体质,提高成活率。因此,所述养殖方法还包括水质的调控和盐度的调节等管理措施,所述水质的调控通过施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净化,所述盐度的调节是指养殖水为淡水或盐度为0.5%~3.0%。为了进一步地保证优良的水质,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每月泼洒1-6次;尤其在夏季,加强微生态制剂改善水质的管理措施,降低应激反应。在施用微生态制剂时,确保在晴天进行,要添加光合细菌和益生藻类,可提高微生物水质净化效率,降低氧亏。进一步地,所述微生态制剂为包含芽孢杆菌、硝化菌和乳酸菌等益生菌为主的益生宝。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方法还包括鱼种培育方法、越冬培育方法和成鱼养殖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所述鱼种培育方法是指将印度鲥苗种放养在温室鱼池或室外池塘,在淡水或盐度低于2.0%的半咸水条件下进行鱼种培育;进一步地,所述越冬培育方法指当水温下降到15-20℃时,将印度鲥大规格鱼种用无结网捕捞,带水操作,带水操作的盐度为0.5-3%,转移到越冬温室进行越冬养殖,越冬养殖温度保持在10-15℃以上。进一步地,所述越冬养殖还包括施用适于低温的微生态制剂和应激灵。进一步地,所述成鱼养殖方法指当水温上升到15-20℃时,将印度鲥越冬鱼种转移到室外池塘或温室进行成鱼养殖,搬运操作时,需带水操作。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方法还包括在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期间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8~43%的浮性饲料,每日投喂3-6次,每次投喂时间10-30min;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每月泼洒1-6次。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方法中,所述印度鲥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与个体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当印度鲥处于鱼种阶段时,光照强度为500~1000lux,当印度鲥处于成鱼养殖阶段时,光照强度为100~500lux。在成鱼养殖阶段,较强的光照会引发性腺早熟。早熟的鲥鱼幼鱼性行为表现在,强烈的追尾造成鱼体受伤,摄食量下降,对成鱼养殖有较大的危害。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方法中,所述养殖水体深度1.0~4.0m,鱼种的养殖密度为2~50尾/m2,越冬养殖密度为4~40尾/m2,成鱼的养殖密度为1~20尾/m2。作为优选,池塘养殖水深为2.5m以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夏季气候炎热,但水温超过38-40℃时,印度鲥会进入深水区避暑,因此因保证养殖印度鲥的池塘水深需在2.5m以上。高温季节应减低投喂量,减少有机负荷污染,增加溶氧含量,溶氧保持在5ppm以上,大量换水,改善水质;通过遮阳,降低光照辐射对鲥鱼的伤害和对水体的增温作用,可降低度夏的死亡率。进一步地,所述印度鲥成鱼养殖的密度范围为10kg/m3以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印度鲥为上层滤食性鱼类,大面积集群摄食强烈,对环境非常敏感,只能低密度养殖,以降低相互创伤的机率。养殖密度通常为10kg/m3以下,印度鲥的最佳优选范围为5~10kg/m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度鲥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方法通过创建适合印度鲥生长发育的养殖条件进行养殖,具体方法是调节养殖温度为12~38℃,和/或光照强度为100~1000lux,和/或养殖密度为1~50尾/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度鲥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方法通过创建适合印度鲥生长发育的养殖条件进行养殖,具体方法是调节养殖温度为12~38℃,和/或光照强度为100~1000lux,和/或养殖密度为1~50尾/m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度鲥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方法还包括水质的调控和盐度的调节,所述水质的调控通过施用微生态制剂进行净化,所述盐度的调节是指养殖水为淡水或盐度为0.5%~3.0%的半咸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度鲥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方法还包括鱼种培育方法、越冬培育方法和成鱼养殖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度鲥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种培育方法是指将印度鲥苗种放养在温室鱼池或室外池塘,在淡水或盐度低于2.0%的半咸水条件下进行鱼种培育。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度鲥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越冬培育方法指当水温下降到15-20℃时,将印度鲥大规格鱼种用无结网捕捞,带水操作,带水操作的盐度为0.5-3%,转移到越冬温室进行越冬养殖,越冬养殖温度保持在10-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青华S·W·朱须藤直美曹迪傅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鱼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