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损耗理想二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3812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二极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超低损耗理想二极管,包括组合逻辑控制电路和第一P沟道MOS管,组合逻辑控制电路包括第二P沟道MOS管、第三P沟道MOS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P沟道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二P沟道MOS管的源极,第一P沟道MOS管的源极电连接第三P沟道MOS管的源极,第一P沟道MOS管的栅极电连接第三P沟道MOS管的漏极,第二P沟道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P沟道MOS管的漏极和第三P沟道MOS管的栅极,第二P沟道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一电阻接地,第三P沟道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二电阻接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损耗理想二极管
本技术涉及功率二极管
,尤其是一种超低损耗理想二极管。
技术介绍
二极管由于具有单向导通特性,具有防止倒灌功能,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特别是肖特基二极管串接的电源上具有较小压降,正受到越来越多设计师的欢迎。由于肖特基二极管的压降还是大于MOS管压降,对于一些电压敏感的电路来说,更倾向于使用具有低阻抗特性的MOS管,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现在有很多USB电源开关(配电开关),自带了防止倒灌的功能,如MP62055芯片。因为当外部设备连接到计算机的USB端口时,设备绝对不能将电流反向流入计算机的VBus,否则会烧坏计算机。目前Oring电路应用于很多场合,作用就是保证各个单体电源互相独立、不出现倒灌现象,最常见应用于均流电路中,满足不同功率需求。因此需要一种理想二极管,超低损耗的理想二极管,进一步降低压降,并具有防倒灌,保护前级功能,使损耗降到最低,延长电池工作时间。另外,与本技术最相近的技术实现方案如下,但都存在一定不足:二极管方案:二极管由于本身具有单向导电性,所以是天然的Oring电路,最基本的Oring电路就是在输出端加一个二极管。使用二极管串接在电源上,电路简单,其缺陷是二极管大约有0.6V的压降,电压降会随着输入电流成比例的功率损耗。随着电流增大,压降也会变大,如用肖特基二极管取代可以降低功率,但是功率损耗比较大:以肖特基二极管SS54为例,电流0.1A、1A、10A、20A对应的压降分别为0.3V、0.4V、0.85V、1.4V,对应的损耗分别为0.03W、0.4W、8.5W、28W,意味着通过电流越大,损耗也越大。肖特基二极管缺点是压降,换算为电流损耗,其静态电流损耗至少为毫安级。MCU+PMOS管方案:电路特点需要一个额外的辅助电压、微控制器(MCU),使用MCU的两路AD对PMOS管的漏极(D极)和源极(S极)进行电压采集,比较两者的电压大小,进而控制PMOS管的导通与截止,不足之处工作电流损耗至少为毫安级,电流损耗很大,且需要使用额外的辅助电压和MCU,方案成本高。双NPN对管+NMOS管方案:电路特点需要一个额外的辅助电压,使用相同厂家同一批次的两个NPN管,这样就可以保证两个集电极电压是基本相等,或者优选封装在一起的两个NPN三极管对管,这样就几乎相等了,从而可以保证恰当的开关和防倒灌功能,不足之处三极管的偏置电阻为千欧姆级,静态工作电流损耗至少为毫安级,电流损耗很大,且需要使用额外的辅助电压。双PNP对管+PMOS管方案:选用封装在一起的两个PNP三极管的器件,可以保证两个集电极就几乎相等了,从而可以保证恰当的开关和防倒灌功能,不足之处三极管的偏置电阻为千欧姆级,静态工作电流损耗至少为毫安级,电流损耗很大。理想二极管方案:使用芯片LTC4413,凌特公司(LinearTechnology)推出双通道理想二极管LTC4413,它特别针对减少热量、压降与占板面积及延长电池使用时间而设计。该器件非常适用于需要理想二极管"或"功能来实现负载共享或两个输入电源间自动切换的应用。LTC4413在500mA和2A时分别具有80mV和210mV的低正向电压,泄漏电流仅为1uA,较分立二极管"或"解决方案有极大改进。LTC4413含有两个100mOhm的P沟道MOSFET。每个MOSFET的最大正向电流限制在恒定2.6A,内部热限制电路在出现故障时可保护器件。不足之处:输出电流高大为1A,静态电流低于40μA,且存在低于1μA的反向倒灌电流将从输出端OUT流向输入端IN;9uA漏极开路STAT引脚指示所选通道的导通状态,并可用于驱动外部P沟道MOSFET以控制第三个备用电源;LTC4413价格高,以1000片为单位批量购买,每片起价为2.15美元。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超低损耗理想二极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超低损耗理想二极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超低损耗理想二极管,包括组合逻辑控制电路和PMOS管,所述组合逻辑控制电路包括第二P沟道MOS管、第三P沟道MOS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P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二P沟道MOS管的源极,所述PMOS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三P沟道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P沟道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三P沟道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P沟道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三P沟道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二电阻接地。优选地,所述第一P沟道MOS管的栅极分别连接第三P沟道MOS管的漏极和第二电阻。优选地,所述第二P沟道MOS管的栅极分别连接第二P沟道MOS管的漏极和第一电阻。优选地,所述组合逻辑控制电路静态损耗很低,电流损耗为小于微安级。优选地,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串接100MΩ电阻,静态电流损耗小于100nA。优选地,所述电路具有防止倒灌的功能,且具有很低的正向电压。优选地,所述第一P沟道MOS管可以使用不同导通电流大小的P沟道MOS管。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防止倒灌功能,可以保护前级电路;具有非常低的损耗,静态电流损耗小于100nA;使用组合逻辑控制电路,电路简单,成本很低,实用性强。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图2是本技术采用分立的PMOS管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采用PMOS对管BSS84DW-7-F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并结合图2和图3所示,图1为图2简化示意图,包括组合逻辑控制电路(D1)和PMOS管(V1),组合逻辑控制电路(D1)由2个同型号的P沟道MOS管(V2、V3)、2个串接电阻(R1、R2)组成。具有相同的参数、封装在一起的PMOS对管和串接2个电阻(R1、R2)组成电路控制PMOS管(V1)的导通与截止:当输入电压Vin不小于输出电压Vout时,PMOS管(V1)导通;反之PMOS管(V1)截止,防止Vout电流进行倒灌至Vin,保护Vin电源前级电路。由于MOS管属于电压器件,MOS管导通和截止时其电流非常小,串接大阻值电阻,可以忽略不计,导通时只损耗很小的电流(小于微安级),与传统肖特基二极管或PNP对管控制的PMOS管电路相比,损耗降低很大,PMOS对管组成的电路属于超低损耗控制器,理想二极管电路电流损耗低于微安级。进一步的,所述MOS对管具有相同的参数、对称的双P沟道MOS对管(D2),可以保证温度变化时尽可能保持参数一致性,如图3所示。所述电路根据不同损耗需求调整PMOS对管(D2)两个漏极(D极)串接电阻的大小,满足损耗需求。所述电路静态损耗很低,电流损耗为小于微安级,若2个电阻串接100MΩ电阻,静态电流损耗小于100nA,所述电路具有防止倒灌的功能,且具有很低的正向电压。其中,所述组合逻辑控制电路(D1)由PMOS管(V1)、PMOS对管(V2、V3)、2个电阻(R1、R2)组成,所述PMOS管(V1)可以使用不同导通电流大小的P沟道MOS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低损耗理想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逻辑控制电路和第一P沟道MOS管,所述组合逻辑控制电路包括第二P沟道MOS管、第三P沟道MOS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P沟道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二P沟道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P沟道MOS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三P沟道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P沟道MOS管的栅极电连接第三P沟道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P沟道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P沟道MOS管的漏极和第三P沟道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P沟道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三P沟道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二电阻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损耗理想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逻辑控制电路和第一P沟道MOS管,所述组合逻辑控制电路包括第二P沟道MOS管、第三P沟道MOS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P沟道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二P沟道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P沟道MOS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三P沟道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P沟道MOS管的栅极电连接第三P沟道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P沟道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P沟道MOS管的漏极和第三P沟道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石平陈顺清郑彩霞彭进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奥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