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志奇专利>正文

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及其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3649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及其电池,该电池的正负极极片采用区域化的设计。极片包括集流体和设于集流体两侧的电极材料。集流体包括至少一层导通电子的导电板,导电板被分成多个区域块,相邻区域块之间设有可通过发生熔断进行限流的电子限流部分。相应的,电极材料亦可被分成多个区域块。电子限流部分设有促进熔断顺利进行的隔液层、隔热层,以及容纳层。相邻区域块之间设有一层绝缘材料。极片中设有连接各区域块的结构件,以提高极片的机械强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限制导电板区域块、电极材料区域块在发生内部短路之时的电子相互导通,从而显著降低电池的内部短路电流,避免燃烧、爆炸等灾难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及其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设计
,具体地,涉及一种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和这种极片组成的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测试和实际使用过程中,正极、负极之间容易发生内部短路而出现起火、燃烧、爆炸,引起安全事故。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设计上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在壳体、电解液、隔膜、电极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阻断或者减小短路。例如CN2762362Y提出了在电池壳体上设置安全阀、保险丝或者热敏电阻;CN1145233C提出了PTC电极技术。但是,以上这些方法,都不能将内部短路点与周围电极区域有效的隔断开来,难以减小电池整体的离子电流或者电子电流,也就难以控制涌向内部短路点的电流大小,难以显著的降低电池,尤其是动力电池发生内部短路以后的危险性。因此,需要补充开发其他的技术方案。同时,某些其他电化学体系的装置,也面临着相同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和这种极片组成的安全电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包括集流体和设于集流体两侧的电极材料;集流体包括至少一层导通电子的导电板,导电板被分成多个区域块,相邻区域块之间设有可通过发生熔断进行限流的电子限流部分。当电池在外部原因(例如穿刺、挤压),或者内部原因(例如锂枝晶穿透隔膜)形成内部短路的情况下,电池极片不同区域块之间的电子相互导通得到有效限制,电池内部短路电流比传统电池小很多,升温速度大大降低,因而很难发生燃烧、爆炸等灾难性问题。一种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包括集流体和设于集流体两侧的电极材料;至少有一层电极材料被分成多个区域块,相邻区域块之间设有可通过发生熔断进行限流的电子限流部分。该设计的原理、效果,与导电板的情况类似。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电极材料的电子体积电阻率较低,厚度又远远超过导电板,如果不进行区域化设计,会在电子限流部分熔断以后,起到相邻导电板区域块之间的电子导通“桥梁”,使电流限制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因为并联分流的基本原理,使电子限流部分的熔断机制不能进行。在这些情况下,有必要将电极材料进行区域化设计。区域块可以是任意形状;可以在与极片长度、宽度方向存在着任意夹角的两个方向上设计区域块。最简单的方式,是区域块为长方形,而且分别平行于极片的长度、宽度方向,即夹角为零。进一步地,导电板的材质采用金属材料、PTC材料、导电高分子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组合。进一步地,电子限流部分的材质采用金属材料、PTC材料、掺入了PTC材料的电极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组合。进一步地,电子限流部分与区域块一体式连接。即电子限流部分与区域块原本就是一体的。进一步地,电子限流部分通过涂覆、包覆、机械压合、热熔、焊接、铆接、粘结、电镀和蒸镀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或者其组合与区域块相连。进一步地,电子限流部分是通过成孔、薄化或窄化工艺形成的;成孔时相邻孔之间的间距为0.1mm~50mm,优选0.5mm~5mm;薄化时薄化处的最小厚度,优选的,小于未薄化处的50%;窄化时窄化处的最小宽度,优选的,小于未窄化处的50%。进一步地,电子限流部分,设有隔液层,或者隔热层,或者容纳层,或者三者的任意组合。隔热层的主要功能是绝热,减缓电子限流部分在熔断时向极片中散失热量;隔液层的主要功能是隔绝电解液。如果电解液与电子限流部分直接接触,就会形成固-液接触传热,传热速率远远超过固-固接触传热(电子限流部分与电极材料或者隔热层之间,就属于固-固接触传热)。而且,很多体系的电解液,热容大、沸点低,很容易干扰熔断机制的顺利进行。容纳层的主要功能是容纳电子限流部分熔断时体积增大效应。在很多情况下,固体在熔融状态下的密度低于常温下的密度(例如铝,常温下密度2.70g/cm3,熔融状态下密2.375g/cm3),如果设计中不考虑这种效应,电子限流部分可能“熔而不断”。进一步地,相邻区域块之间设有一层绝缘材料。优选的,绝缘材料深入电极材料中且占据电极材料50%以上的厚度。这种(部分)隔断设计,可显著降低电极材料的的电子导通“桥梁”作用,有利于熔断机制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地,集流体和电极材料之间设有一层PTC材料。该层PTC材料,可以在区域块之间充当电子限流部分,限制“平行电流”(相邻区域块之间的电子流通方向,平行于极片平面);或者限制“垂直电流”(导电板与电极材料之间的流通方向,垂直于极片平面),即限制区域块内部的电流大小。进一步地,极片中还包括将各区域块连接起来的结构件,结构件材质采用金属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PTC材料、碳纤维、绝缘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组合。结构件的主要功能是将各区域块连接起来,并增强整个集流体和极片的机械强度,使之不容易断裂。在理想情况下,结构件为绝缘体,或者导电性较差,可与电子限流部分直接接触;如果结构件本身导电性较强,应该在结构件与电子限流部分之间采取绝缘措施。一种电池,采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在这种电池中,可以将正极极片,或者负极极片进行区域化设计;或者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均进行区域化设计。在电池中,全部极片区域块的中心法线,可以呈现集中式分布,以使设计和制造工艺简单化;亦可以呈现非集中式分布,以实现最大散热效果,并减少电池内部应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将极片进行区域化设计,不同区域块在发生内部短路之时的电子相互导通得到有效限制,电池内部短路电流比传统电池小很多,升温速度大大降低。2)电池的安全性显著提高,特别是当电池在穿刺、挤压的外部原因或者自发的内部短路的情况下,很难发生燃烧、爆炸等灾难性问题。3)采用本技术设计的电池装配成电池组时,电池组的安全性显著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集流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极片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虚线处的剖面图;图4为一种极片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虚线处的剖面图;图6为一种集流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虚线处的剖面图;图8为一种集流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虚线处的剖面图;图10为一种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一种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一种集流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一种极片结构示意图;图14为一种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一种集流体结构示意图;图16为一种集流体结构示意图;图17为一种集流体结构示意图;图18为一种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一种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一种集流体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20虚线处的剖面图;图22为一种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一种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4为一种集流体结构示意图;图25为一种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6为一种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7为一种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8为图27虚线处的剖面图;图29为一种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剖面);图30为一种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导电板;2-长圆形孔;3-导电板区域块;4-电极材料;5-隔液层;6-隔热层;7-导电板减薄区;8-大圆孔;9-小圆孔;10-结构件A;11-导电板窄区;12-胶黏剂;13-贴片区;14-导电条;15-汇流片;16-导电条窄区;17-背面导电板区域块;18-背面导电板窄区;19-PTC圆片;20-背面贴片区;21-导电胶;22-结构件B;23-导电胶涂覆区;24-绝缘材料层;25-PTC粉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和设于集流体两侧的电极材料;集流体包括至少一层导通电子的导电板,导电板被分成多个区域块,相邻区域块之间设有可通过发生熔断进行限流的电子限流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和设于集流体两侧的电极材料;集流体包括至少一层导通电子的导电板,导电板被分成多个区域块,相邻区域块之间设有可通过发生熔断进行限流的电子限流部分。2.一种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和设于集流体两侧的电极材料;至少有一层电极材料被分成多个区域块,相邻区域块之间设有可通过发生熔断进行限流的电子限流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导电板的材质采用金属材料、PTC材料、导电高分子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其特征在于,电子限流部分的材质采用金属材料、PTC材料、掺入了PTC材料的电极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其特征在于,电子限流部分与区域块一体式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区域化设计的极片,其特征在于,电子限流部分通过涂覆、包覆、机械压合、热熔、焊接、铆接、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奇
申请(专利权)人:何志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