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纵扭耦合冲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563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纵扭耦合冲击器,主要包括上、下接头,上、下外壳,固定块,弹簧,重锤,中间管,中心管,下端盖,换向拨叉,冲锤等;装配时先将下喷嘴、弹簧挡圈依次装入下端盖,将部件整体装入下外壳再连接下接头;在下端盖凹槽处放入滚珠,依次装入换向拨叉、冲锤,在其凹槽处装入滚珠,装入上端盖,连接上外壳,同时在其凹槽处装入滚珠及密封圈b,将上喷嘴、弹簧挡圈、密封圈a装入中心管,将部件整体装入上外壳;依次装入中间管、重锤、弹簧、固定块,最后连接上接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高压钻井液推动重锤、冲锤产生纵向、扭转冲击,具有提高钻井过程中机械钻速以及降低钻柱系统容易产生粘滑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纵扭耦合冲击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和天然气钻采
,具体涉及一种液压纵扭耦合冲击器的设计。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陆地浅层油气资源逐渐枯竭,深井、超深井以及新型油气资源的开发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深井、超深井钻井作业中,由于地层可钻性差异、岩石耐磨性强、岩石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钻井过程中机械钻速低,并且整个钻柱系统容易产生粘滑现象。现有的井下冲击工具基本都是单一的纵向冲击或者单一的扭转冲击,已有的其他纵扭耦合冲击器结构较为复杂,实现耦合冲击过程困难;而本设计的液压纵扭耦合冲击器能够利用高压钻井液同时推动重锤和冲锤,以产生纵向和扭转冲击效果,并且通过关键零件的设计,实现纵向和扭转冲击的耦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技术背景中的机械钻速不高,并且整个钻柱系统容易产生粘滑现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液压纵扭耦合冲击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液压纵扭耦合冲击器,由上接头,上外壳,固定块,密封圈a,弹簧,重锤,中间管,中心管,密封圈b,上喷嘴,滚珠,上端盖,换向拨叉,冲锤,下端盖,弹簧挡圈,下喷嘴,下外壳,下接头组成,其特征是:装配顺序为先将下喷嘴(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液压纵扭耦合冲击器,由上接头(1),上外壳(2),固定块(3),密封圈a(4),弹簧(5),重锤(6),中间管(7),中心管(8),密封圈b(9),上喷嘴(10),滚珠(11),上端盖(12),换向拨叉(13),冲锤(14),下端盖(15),弹簧挡圈(16),下喷嘴(17),下外壳(18),下接头(19)组成。其特征是:装配顺序为先将下喷嘴(17)、弹簧挡圈(16)依次装入下端盖(15),将部件整体装入下外壳(18)并通过螺纹连接下接头(19);在下端盖(15)凹槽处放入滚珠(11),依次装入换向拨叉(13)、冲锤(14);在换向拨叉(13)、冲锤(14)凹槽处装入滚珠(11),装入上端盖...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压纵扭耦合冲击器,由上接头(1),上外壳(2),固定块(3),密封圈a(4),弹簧(5),重锤(6),中间管(7),中心管(8),密封圈b(9),上喷嘴(10),滚珠(11),上端盖(12),换向拨叉(13),冲锤(14),下端盖(15),弹簧挡圈(16),下喷嘴(17),下外壳(18),下接头(19)组成。其特征是:装配顺序为先将下喷嘴(17)、弹簧挡圈(16)依次装入下端盖(15),将部件整体装入下外壳(18)并通过螺纹连接下接头(19);在下端盖(15)凹槽处放入滚珠(11),依次装入换向拨叉(13)、冲锤(14);在换向拨叉(13)、冲锤(14)凹槽处装入滚珠(11),装入上端盖(12),并通过螺纹连接上外壳(2);在上外壳(2)凹槽处装入滚珠(11)及密封圈b(9),将上喷嘴(10)、弹簧挡圈(16)、密封圈a(4)装入中心管(8),将部件整体装入上外壳(2);依次装入中间管(7)、重锤(6)、弹簧(5)、固定块(4),最后通过螺纹连接上接头(1),装配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纵扭耦合冲击器,其特征在于:换向拨叉(13)与中心管(8)连接处插接在一起,换向拨叉(13)带动中心管(8)一起换向转动,在换向拨叉(13)对扭转冲击进行换向的同时,中心管(8)对纵向冲击进行换向,换向拨叉(13)和中心管(8)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家林胡志超何虹志葛桐旭宋豪林王洁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