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380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包括混凝沉淀池、进水管及污泥循环管,所述混凝沉淀池按照水流方向包括顺序设置的进水区、沉淀区及阻隔区,所述进水区位于混凝沉淀池上端,所述阻隔区位于混凝沉淀池上端,所述沉淀区位于进水区与阻隔区的下方,所述进水管伸入到进水区内,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锁磷剂加入支管及絮凝剂/助凝剂加入支管,所述污泥循环管从沉淀区底部引出,且出口位于进水区上方,用于将沉淀区内的污泥回流至进水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污泥循环设置,提高了沉淀效率,减小沉淀池的占地面积。本设备运行可靠,可适用于大中型规模的自来水厂的新建和旧厂的挖潜改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污水处理过程一般包括混凝、絮凝、沉淀等过程,混凝及絮凝是指通过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其中的胶粒物质发生凝聚和絮凝而分离出来,以净化废水的方法。前者系因投加电解质,使胶粒电动电势降低或消除,以致胶体颗粒失去稳定性,脱稳胶粒相互聚结而产生;后者系由高分子物质吸附搭桥,使胶体颗粒相互聚结而产生。沉淀是从液相中产生一个可分离固相的过程,或是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难溶物质,用于污水处理方面主要应用的是固液相分离的原理,利用固相颗粒所受到的自身重力影响,自然沉降的原理。申请号为201420525670.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斜管沉淀一体机,其中箱体的内部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间隔为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池,在第二隔板的一侧设有导流板,在所述混凝池内设有混凝池搅拌机,絮凝池搅拌机设在絮凝池的内部,在沉淀池的中间部位设有斜管填料,溢流堰设在斜管填料的上方,W形集泥斗设在斜管填料的下方,在所述W形集泥斗的下部设有排泥管。该专利虽实现了设备一体化,但仍存在混凝剂、絮凝剂与污水混合不均,混凝、絮凝效果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沉淀池(1)、进水管(2)及污泥循环管(3),所述混凝沉淀池(1)按照水流方向包括顺序设置的进水区(4)、沉淀区(5)及阻隔区(6),所述进水区(4)位于混凝沉淀池(1)上端,所述阻隔区(6)位于混凝沉淀池(1)上端,所述沉淀区(5)位于进水区(4)与阻隔区(6)的下方,所述进水管(2)伸入到进水区(4)内,所述进水管(2)上设置有锁磷剂加入支管(7)及絮凝剂/助凝剂加入支管(8),所述污泥循环管(3)从沉淀区(5)底部引出,且出口位于进水区(4)上方,用于将沉淀区(5)内的污泥回流至进水区(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沉淀池(1)、进水管(2)及污泥循环管(3),所述混凝沉淀池(1)按照水流方向包括顺序设置的进水区(4)、沉淀区(5)及阻隔区(6),所述进水区(4)位于混凝沉淀池(1)上端,所述阻隔区(6)位于混凝沉淀池(1)上端,所述沉淀区(5)位于进水区(4)与阻隔区(6)的下方,所述进水管(2)伸入到进水区(4)内,所述进水管(2)上设置有锁磷剂加入支管(7)及絮凝剂/助凝剂加入支管(8),所述污泥循环管(3)从沉淀区(5)底部引出,且出口位于进水区(4)上方,用于将沉淀区(5)内的污泥回流至进水区(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为顺序相连的U型管,按水流方向,所述锁磷剂加入支管(7)设置在前,所述絮凝剂/助凝剂加入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万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景青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