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瓶用容纳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16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用容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瓶用容纳盒。本容纳盒包括长方盒状的盒体,盒体盒腔内设置夹持部;具备输送带功能的夹持部的输送方向在垂直输液瓶轴线方向的同时还平行盒体长度方向;夹持部包括输送辊以及传输带;所述盒体被该对称面对半剖分从而形成两组分盒部,一组分盒部的盒腔用于对应安置及固定一组夹持部;盒体还包括弹性布料段,弹性布料段为两组且分置于两组分盒部的首端及尾端处,同一组弹性布料段的两端分别通过魔术贴而对拉式的固定于两组分盒部的同端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构造简单、操作简便快捷而成本低的优点,可避免出现输液瓶的漏输状况,最终确保了输液流程的完整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液瓶用容纳盒
本技术属于医用容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瓶用容纳盒。
技术介绍
输液是一种通过静脉滴注方式向人体体内输入大剂量注射液的方式。输液时,注射液被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以便注射液能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从而补充人体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由于输液时所需注射液剂量较大,经常出现单个病人需要进行多次换瓶或换袋操作;因此,为简化换瓶步骤,医院往往会针对各病人而单独准备单次输液所用的输液容纳盒。现有的输液容纳盒就是普通的长方盒,待输液的输液瓶或输液袋多层的依次叠放在内,在换瓶或换袋时随手拿用即可。然而,医院的待输液病人数量庞大,医护人员劳动强度极高,在进行输液操作时,医护人员不可能记得当前病床病人需要吊几瓶或几袋,只会目视输液容纳盒,来判断是否继续输液还是拔针。问题在于,由于输液瓶或输液袋往往都是透明液体搭配透明袋体或透明玻璃瓶,在夜间光线不佳或医护人员极度疲劳情况下,医护人员经常会漏看倒卧于输液容纳盒最底层的输液瓶或输液袋,从而错误判断当前病人已经输液完毕,随后拔针,这不仅极大的影响了病人的身体康复进程,同时一旦被病人或家属发现,甚至有引发医患纠纷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输液瓶用容纳盒,其具备构造简单、操作简便快捷而成本低的优点,可避免出现输液瓶的漏输状况,最终确保了输液流程的完整进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输液瓶用容纳盒,其特征在于:本容纳盒包括长方盒状的盒体,盒体盒腔内设置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为彼此配合的两组且两组夹持部之间的间隙构成供输液瓶夹持和安置的夹持间隙;至少一组夹持部为输送带,且该组具备输送带功能的夹持部的输送方向在垂直输液瓶轴线方向的同时还平行盒体长度方向,该组夹持部的输送出口构成已夹持输液瓶的取用口,该组夹持部的输送入口构成新输液瓶的补充口;具备输送带功能的夹持部包括直齿轮状的输送辊以及内侧带面为齿条状构造的闭式的传输带,以使得输送辊与传输带间构成步进式的齿轮齿条式配合关系;以平行盒体长度方向而作两组夹持部的对称面,所述盒体被该对称面对半剖分从而形成两组分盒部,一组分盒部的盒腔用于对应安置及固定一组夹持部;盒体还包括用于使得两组分盒部彼此作相向及相离的弹性动作的弹性布料段,所述弹性布料段为两组且分置于两组分盒部的首端及尾端处,且同一组弹性布料段的两端分别通过魔术贴而对拉式的固定于两组分盒部的同端处。优选的,所述传输带的外侧带面处凹设有弧状容纳槽,所述弧状容纳槽的轴线平行已夹持输液瓶的轴线;位于两组彼此配合的夹持部上的沿上述对称面对称的一对弧状容纳槽彼此围合形成供输液瓶放入及卡紧的箍孔。优选的,所述夹持部的其中一个输送辊的一端同轴固接有棘轮部,盒体的内壁相应处固接有棘爪部,所述棘轮部与棘爪部彼此配合形成有用于限定夹持部进行单向输送的棘轮棘爪组件。优选的,所述传输带的外侧带面处覆设有一层用于增加摩擦力及耐磨性的外垫层。优选的,本容纳盒还包括布置于盒体盒腔底面处的用于加热已夹持输液瓶的软性加热带,所述软性加热带位于最靠近夹持部输送出口的输液瓶正下方处。优选的,位于夹持部的输送出口前方处的盒体盒腔底面上还设置有用于显示软性加热带温度的显示屏,以及用于开关软性加热带的开关部,以及用于调节软性加热带温度的温度调节旋钮。优选的,本容纳盒还包括布置于夹持部的输送出口处的照明灯,所述照明灯为一对且沿两组分盒部的对称面而对称分布于盒体内侧壁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解决了直接向盒体内叠放输液瓶所带来的诸多使用问题。本技术另辟蹊径的采用了夹持与自取二合一的设计构造,通过盒体来形成独立环境,再以夹持部来作为定位和输送输液瓶的定位输送部件,最终可避免出现输液瓶的漏输状况,确保了输液流程的完整进行。具体而言,实际使用时,首先视当前病人所需输液的输液瓶数目,从而将指定数目的输液瓶逐个的卡入两组夹持部之间的间隙处。需要取用时,沿取用口而直接拉出被夹持的输液瓶,此时在夹持部的输送带结构的作用下,所有输液瓶会因上述拉出力而自然产生一定的前行输送动作,从而将与原本被拉出输液瓶最靠近的输液瓶移动至取用口处,以待下次使用。此外的,由于各输液瓶在未使用时始终因弹性布料段的存在而被夹持部紧紧夹持,这使得每次输液时,医护人员只需随时看一眼本技术,通过仍旧竖立的输液瓶的数目,即可判断尚余几瓶,而无需担心输液瓶倒卧等问题而出现的输液瓶的漏输状况,其使用极为可靠而方便。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盒体实际上是被对半剖分为两组分盒部的,而分盒部再依靠弹性布料段而加以粘合,从而使得两组分盒部具备的水平面上的弹性的相近及相离操作。而之所以采用该种结构,一方面利用了弹性布料段自身的弹性力,从而有效提升两组夹持部对输液瓶的夹持力,确保了本技术的正常有效进行。另一方面,在闲置不用时,两组分盒部可最大程度的作相近动作,从而使得本技术的体积尽可能的减小,以利于实际储存和运输。弹性布料段本身采用的是魔术贴来对分盒部的同端进行粘接,一旦弹性布料段使用寿命到期,即可很方便的进行相应更换,从而不会影响到本技术的实际使用。3)、弧状容纳槽的设置,在于能够“一对一”的对应嵌设和固定相应的输液瓶,以配合夹持部的步进结构来实现精确化的输液瓶运输目的。作为夹持部的输送带设计为步进式输送结构,从而通过作为输送辊的直齿轮与内侧带面为齿条状的传输带的配合,进而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将“齿轮齿条间彼此啮合多少齿”来对应“拉出一个输液瓶”,最终利于提升输送时的精度性。位于输送辊一侧处的棘轮棘爪结构,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夹持部的单向动作;另一方面,则是依靠棘爪部的弹性压力,从而提供了夹持部在运输输液瓶时的止动能力,避免单次拔出输液瓶时夹持部产生过多动作而带出更多的输液瓶,整个部件的工作可靠性可得到显著提升。4)、外垫层的设置,有助于确保传输带的实际使用寿命。照明灯则利于夜晚等光线不好的环境下对本技术工作状况的快速观察。软性加热带则是利用其带体的软质性,从而即使因储存和搬运本技术而需要尽可能的靠拢两组分盒部时,软性加热带也能很好因自身的软质卷曲性和不会干扰到上述靠拢操作。而当两组分盒部展开时,只要展开极限不超过软性加热带的延展极限,均能实现对输液瓶的加热操作。更具体的,在特定情况下如冬天或病人需要而加热输液瓶时,只需加热最近的一瓶输液瓶即可,以避免后续输液瓶因长时间加热而可能出现药效降低等状况。显示屏、开关部及温度调节旋钮的设置则用于针对不同环境而使用,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的储存状态图。本技术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a-输液瓶10-盒体11-分盒部20-夹持部21-输送辊22-传输带22a-弧状容纳槽30-外垫层40-软性加热带41-显示屏42-开关部43-温度调节旋钮50-照明灯60-弹性布料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本技术具体结构参照图1-3所示,包括由两组分盒部11组合形成的盒体10。每组分盒部11内相应设置一组夹持部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液瓶用容纳盒,其特征在于:本容纳盒包括长方盒状的盒体(10),盒体(10)盒腔内设置夹持部(20),所述夹持部(20)为彼此配合的两组且两组夹持部(20)之间的间隙构成供输液瓶夹持和安置的夹持间隙;至少一组夹持部(20)为输送带,且该组具备输送带功能的夹持部(20)的输送方向在垂直输液瓶轴线方向的同时还平行盒体(10)长度方向,该组夹持部(20)的输送出口构成已夹持输液瓶的取用口,该组夹持部(20)的输送入口构成新输液瓶的补充口;具备输送带功能的夹持部(20)包括直齿轮状的输送辊(21)以及内侧带面为齿条状构造的闭式的传输带(22),以使得输送辊(21)与传输带(22)间构成步进式的齿轮齿条式配合关系;以平行盒体(10)长度方向而作两组夹持部(20)的对称面,所述盒体(10)被该对称面对半剖分从而形成两组分盒部(11),一组分盒部(11)的盒腔用于对应安置及固定一组夹持部(20);盒体(10)还包括用于使得两组分盒部(11)彼此作相向及相离的弹性动作的弹性布料段(60),弹性布料段(60)为两组且分置于两组分盒部(11)的首端及尾端处,且同一组弹性布料段(60)的两端分别通过魔术贴而对拉式的固定于两组分盒部(11)的同端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瓶用容纳盒,其特征在于:本容纳盒包括长方盒状的盒体(10),盒体(10)盒腔内设置夹持部(20),所述夹持部(20)为彼此配合的两组且两组夹持部(20)之间的间隙构成供输液瓶夹持和安置的夹持间隙;至少一组夹持部(20)为输送带,且该组具备输送带功能的夹持部(20)的输送方向在垂直输液瓶轴线方向的同时还平行盒体(10)长度方向,该组夹持部(20)的输送出口构成已夹持输液瓶的取用口,该组夹持部(20)的输送入口构成新输液瓶的补充口;具备输送带功能的夹持部(20)包括直齿轮状的输送辊(21)以及内侧带面为齿条状构造的闭式的传输带(22),以使得输送辊(21)与传输带(22)间构成步进式的齿轮齿条式配合关系;以平行盒体(10)长度方向而作两组夹持部(20)的对称面,所述盒体(10)被该对称面对半剖分从而形成两组分盒部(11),一组分盒部(11)的盒腔用于对应安置及固定一组夹持部(20);盒体(10)还包括用于使得两组分盒部(11)彼此作相向及相离的弹性动作的弹性布料段(60),弹性布料段(60)为两组且分置于两组分盒部(11)的首端及尾端处,且同一组弹性布料段(60)的两端分别通过魔术贴而对拉式的固定于两组分盒部(11)的同端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瓶用容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带(22)的外侧带面处凹设有弧状容纳槽(22a),所述弧状容纳槽(22a)的轴线平行已夹持输液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佳佳李艳张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