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车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07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人车底盘,包括:前底盘框架、后底盘框架、悬挂机构;所述前底盘框架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电机固定座,电机固定座上安装有电机,电机输出轴与主动轮驱动连接;所述后底盘框架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车轮固定座,车轮固定座处安装有从动轮;所述悬挂机构安装在前底盘框架和后底盘框架之间,用于连接前底盘框架和后底盘框架,通过设置悬挂机构分别连接前底盘框架和后底盘框架,由于悬挂机构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可相对转动,所以前底盘框架和后底盘框架也可相对转动,以使前底盘框架下方的主动轮和后底盘框架下方的从动轮移动至不平整的路面时不会处于悬空转态,均能与路面接触,提高无人车底盘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车底盘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为一种无人车底盘。
技术介绍
市面上销售的小型轮式无人车的轮子与底盘都是相对水平布置,配合减震等缓冲机构使车子在在不太平整的路面上能稳定行驶,但现在大多数底盘的缓冲机构都是在四个车轮支撑轴处安装减震器,这种方式有一种弊端,就是当车轮经过不平整的路面时,虽然能起到一定的减震缓冲作用,但是容易造成某个车轮处于悬空转态,无法正常行驶。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车底盘,解决了现有无人车底盘采用的减震结构,容易导致车辆行驶在不平的路面时车轮会发生悬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车底盘,包括:前底盘框架、后底盘框架、悬挂机构;所述前底盘框架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电机固定座,电机固定座上安装有电机,电机输出轴与主动轮驱动连接;所述后底盘框架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车轮固定座,车轮固定座处安装有从动轮;所述悬挂机构安装在前底盘框架和后底盘框架之间,用于连接前底盘框架和后底盘框架。优选的,所述悬挂机构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连接轴和限位轴,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上均设有固定孔,且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均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孔分别固定在后底盘框架和前底盘框架上,所述第一部件中部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部件中部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部件上方两侧设有第三限位孔,所述连接轴分别穿过第一部件中部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部件中部的第二通孔,其中第一轴承安装在第一限位孔处,第二轴承安装在第二限位孔处,即第二轴承一端面与第一部件接触,第二轴承另一端面与第二部件接触,以使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可相对转动,连接轴末端通过锁紧螺母卡紧第一轴承。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为推力球轴承。优选的,所述第三限位孔处安装有限位螺栓,且限位螺栓末端与第一部件端面留有空隙。优选的,所述主动轮为充气轮,进一步提高底盘的缓冲力。优选的,所述从动轮为全向轮。优选的,所述前底盘框架和后底盘框架均采用铝型材质搭建。(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车底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无人车底盘,通过设置悬挂机构分别连接前底盘框架和后底盘框架,由于悬挂机构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可相对转动,所以前底盘框架和后底盘框架也可相对转动,以使前底盘框架下方的主动轮和后底盘框架下方的从动轮移动至不平整的路面时不会处于悬空转态,均能与路面接触,提高无人车底盘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悬挂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悬挂机构分解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悬挂机构分解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第一部件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加装外壳使用示意图。图中:1前底盘框架、11电机固定座、12电机、13主动轮、2后底盘框架、21车轮固定座、22从动轮、3悬挂机构、31第一部件、311第一通孔、312第一限位孔、313第二限位孔、32第二部件、321第二通孔、322第三限位孔、33第一轴承、34第二轴承、35连接轴、36限位轴、4固定孔、5锁紧螺母、6限位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附图,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人车底盘,包括:前底盘框架1、后底盘框架2、悬挂机构3;前底盘框架1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电机固定座11,电机固定座11上安装有电机12,电机12输出轴与主动轮13驱动连接,便于通过电机12驱动主动轮13转动,同时通过控制两个电机12的转速不同,进而控制两个主动轮13的不同,最终控制底盘的转向;后底盘框架2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车轮固定座21,车轮固定座21处安装有从动轮22;悬挂机构3安装在前底盘框架1和后底盘框架2之间,用于连接前底盘框架1和后底盘框架2。悬挂机构3包括:第一部件31、第二部件32、第一轴承33、第二轴承34、连接轴35和限位轴36,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上均设有固定孔4,且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均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孔4分别固定在后底盘框架2和前底盘框架1上,第一部件31中部设有第一通孔311,第一通孔31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孔312和第二限位孔313,第二部件32中部设有第二通孔321,第二部件32上方两侧设有第三限位孔322,连接轴35分别穿过第一部件31中部的第一通孔311和第二部件32中部的第二通孔321,其中第一轴承33安装在第一限位孔312处,第二轴承34安装在第二限位孔313处,即第二轴承34一端面与第一部件31接触,第二轴承34另一端面与第二部件32接触,第一轴承33、第二轴承34为推力球轴承,以使第一部件31与第二部件32可相对转动,且第一部件31与后底盘框架2固定,第二部件32与前底盘框架1固定,所以前底盘框架1与后底盘框架2可相对转动,以适应在不平整的路面时,前方的两个主动轮13和后方的从动轮22都能着地与地面接触,不会处于悬空状态,连接轴35末端通过锁紧螺母5卡紧第一轴承33。第三限位孔322处安装有限位螺栓6,且限位螺栓6末端与第一部件31端面留有空隙,防止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偏移过大,限位螺栓6起到限位作用。主动轮13为充气轮,进一步提高底盘的缓冲力。从动轮22为全向轮,提高转动时的负载。前底盘框架1和后底盘框架2均采用铝型材质搭建,框架经氧化处理,美观牢靠,且搭配使用非常方便。使用时,第一部件31通过螺栓穿过第一部件31上的固定孔4固定在后底盘框架2,第二部件32也通过螺栓穿过第二部件32上的固定孔4固定在前底盘框架1上,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之间安装的第二轴承34为推力球轴承,所以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可相对转动,以使后底盘框架2和前底盘框架1也可相对转动,以适应在不平整的路面时,前方的两个主动轮13和后方的从动轮22都能着地与地面接触,均不会处于悬空状态,提高底盘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控制两个主动轮13对应的电机12转速不同,进而调节底盘的转向。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底盘框架(1),所述前底盘框架(1)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电机固定座(11),电机固定座(11)上安装有电机(12),电机(12)输出轴与主动轮(13)驱动连接;后底盘框架(2),所述后底盘框架(2)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车轮固定座(21),车轮固定座(21)处安装有从动轮(22);悬挂机构(3),所述悬挂机构(3)安装在前底盘框架(1)和后底盘框架(2)之间,用于连接前底盘框架(1)和后底盘框架(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底盘框架(1),所述前底盘框架(1)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电机固定座(11),电机固定座(11)上安装有电机(12),电机(12)输出轴与主动轮(13)驱动连接;后底盘框架(2),所述后底盘框架(2)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车轮固定座(21),车轮固定座(21)处安装有从动轮(22);悬挂机构(3),所述悬挂机构(3)安装在前底盘框架(1)和后底盘框架(2)之间,用于连接前底盘框架(1)和后底盘框架(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机构(3)包括:第一部件(31)、第二部件(32)、第一轴承(33)、第二轴承(34)、连接轴(35)和限位轴(36),所述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上均设有固定孔(4),且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均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孔(4)分别固定在后底盘框架(2)和前底盘框架(1)上,所述第一部件(31)中部设有第一通孔(311),第一通孔(31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孔(312)和第二限位孔(313),所述第二部件(32)中部设有第二通孔(321),第二部件(32)上方两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豪张宪陈智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微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