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156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驱动顶端工具使之摆动。振动工具(100)具有马达(53)、主轴(51)、传递机构(55)、内壳(3)、外壳(2)、和前侧弹性部件。长形的外壳(2)收装支承马达(53)、主轴(51)和传递机构(55)的长形的内壳(3)。前侧弹性部件介设于外壳(2)和内壳(3)的前端部(31)之间,并将外壳(2)和内壳(3)能够相对移动地连结。主轴(51)在前端部(31)以轴线(A1)与内壳(3)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式被支承。内壳(3)具有配重(300),该配重(300)用于使内壳(3)的绕轴线(A1)转动的转动惯量增大。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动工具,有助于抑制顶端工具的作业效率下降。

Electric tool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lectric tool which drives the top tool to swing. The vibration tool (100) has a motor (53), a spindle (51), a transfer mechanism (55), an inner shell (3), a outer shell (2), and a front elastic component. The long shell (2) receives the long inner shell (3) of the supporting motor (53), the spindle (51) and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55). The front elastic componen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front end (31) of the shell (2) and the inner shell (3), and the shell (2) and the inner shell (3) can be connected relatively movably. The spindle (51) is supported at the front end (31) by crossing the axis (A1) with the long axis direction of the inner shell (3). The inner shell (3) has a counterweight (300), which is used to increase the moment of inertia of rotation of the inner shell (3) around the axis (A1). According to the electric tool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it is helpful to suppress the decline of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top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顶端工具使之摆动来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的电动工具。
技术介绍
已知如下一种电动工具(所谓的“振动工具”),通过将马达的输出传递给主轴,并使安装在主轴的下端的顶端工具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摆动(往复转动),来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对于这样的电动工具,提出了各种结构的提案以提高操作性。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一种方案,即,为了抑制振动等向被作业者把持的外壳传递,而将壳体和包含有马达、主轴的驱动结构要素经由弹性部件连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5/0034347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上述电动工具中,容许驱动结构要素相对于壳体稍微移动,因此,当对顶端工具施加一定程度的载荷时,驱动结构要素有可能以顶端工具作为支点,在被使用者把持的壳体内摆动。在这种情况下,顶端工具的行程(摆动范围)相较于原本的行程而减少,而有可能导致顶端工具的作业效率下降。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即在驱动顶端工具使之摆动的电动工具中,有助于抑制顶端工具的作业效率的下降。【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提供一种驱动顶端工具使之摆动的结构的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具有马达、主轴、传递机构、支承体、壳体和第1弹性部件。马达具有能绕第1轴线旋转的输出轴。主轴构成为能够拆装顶端工具,并以能绕第2轴线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传递机构构成为将输出轴的旋转运动传递给主轴,使主轴绕第2轴线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支承体为长形,支承马达、主轴和传递机构。壳体为长形,收装支承体。第1弹性部件介设于壳体和支承体的第1端部之间,并将壳体和支承体能够相对移动地连结。第1端部构成支承体的长轴方向上的一端部。另外,主轴在第1端部以第2轴线与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式被支承。支承体具有配重(weight),该配重用于使支承体的绕第2轴线转动的转动惯量增大。本方式的电动工具能够为所谓的振动工具,其构成为驱动安装于主轴的顶端工具使之摆动。在这样的电动工具中,随着驱动顶端工具使之摆动,在支承主轴等的支承体上产生较大的振动。在本方式的电动工具中,壳体和支承主轴的支承体的第1端部经由第1弹性部件能够相对移动地连结。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振动从支承体向壳体传递。另外,安装有顶端工具的主轴在长形的支承体中,被支承于第1端部。与此相对,支承体构成为具有用于使绕第2轴线转动的转动惯量增大的配重,因此,即使在对顶端工具施加一定程度的载荷的情况下,也难以绕第2轴线摆动。据此,能够抑制作业中的、支承体相对于壳体的无用的转动,而抑制顶端工具的作业效率的下降。此外,在本方式中,马达可以是交流马达,也可以是直流马达。另外,马达可以是具有电刷的马达,也可以是不具有电刷的所谓的无刷马达。马达可以以第1轴线与支承体的长轴平行的方式被支承,也可以以第1轴线与支承体的长轴交叉的方式被支承。作为支承体“支承马达、主轴和传递机构”的方式,典型的情况是列举支承体收装马达、主轴和传递机构的至少局部的方式。即,支承体可以是配置于壳体内,收装马达、主轴和传递机构的至少局部的内壳。此外,支承体可以是单一部件,也可以是通过将多个部件连结而成为一体物体的部件。同样,收装支承体的壳体也可以是单一部件,也可以是通过将多个部件连结而成为一体物体的部件。壳体和支承体的第1端部可以仅经由第1弹性部件而连结,也可以经由第1弹性部件和其他部件而连结。弹性部件例如可以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橡胶结构要素、弹簧结构要素等构成。此外,从有效抑制振动传递的观点来看,优选,第1弹性部件连结支承体的第1端部和壳体中的收装第1端部的区域。另外,更优选,支承体经由第1弹性部件相对于壳体在全部方向(电动工具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能够相对移动地连结于壳体。另外,第1弹性部件的数量没有特别地限定,但更优选设置有多个第1弹性部件。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中,用于使支承体的绕第2轴线转动的转动惯量增大的配重可以作为相对于支承体的独立个体而形成,被固定于(实质上无法相对移动地连结)支承体,也可以由支承体的局部形成。此外,由于通过较小尺寸的配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因此,优选由较高密度(每单位体积的质量较大)的材料(例如,在支承体由树脂形成的情况下,以金属(铝、锌、铁、或者包含有这些金属中任意一种的合金)形成配重。另外,为了使转动惯量更大,优选在支承体中,尽可能地将配重配置在远离第2轴线的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中,支承体可以包括安装有配重的配重安装部。并且,配重可以由密度至少比配重安装部高的材料形成。从电动工具整体的轻量化、降低制造成本的观点来看,优选支承体由密度尽可能较低的材料形成,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使支承体的转动惯量下降。根据本方式,通过将密度比配重安装部高的配重设置于支承体这样的简便的结构,能够适当地使支承体的转动惯量增大。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中,壳体可以包括把持部,该把持部构成为能够由使用者进行把持。另外,支承体可以包括延伸部,该延伸部与第1端部作为一体而形成,并与把持部的至少局部相对应地从第1端部沿支承体的长轴方向延伸。此外,此处所称的“与第1端部作为一体而形成”不仅是指第1端部和延伸部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成型的情况,还包括作为相对于第1端部的独立个体而形成的延伸部相对于第1端部实质上无法相对移动地连结于第1端部的情况。并且,配重也可以设置于延伸部。根据本方式,配重配置于支承体中的、延伸部即比第1端部更远离第2轴线的位置,因此,能够使转动惯量有效地增大。此外,更优选,配重在延伸部中的、支承体的长轴方向上设置在位于与第1端部相反侧的位置的端部、即在延伸部中最远离第2轴线的区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中,主轴的第2轴线可以与支承体的长轴方向正交。在将第2轴线的延伸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将支承体的长轴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将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的情况下,至少延伸部可以通过连结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来形成。并且,配重可以在被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夹持的状态下固定于延伸部。根据本方式,在组装延伸部的过程中,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配重固定于延伸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中,支承体可以包括第2端部和多个第2弹性部件。第2端部在支承体的长轴方向上构成与第1端部相反侧的端部。多个第2弹性部件在绕长轴方向的周向上彼此分离地配置,将延伸部和第2端部能够相对移动地连结。第2端部可以具有电源关联装置,该电源关联装置使电源能够向马达供电。另外,配重的至少局部可以配置在由多个第2弹性部件围成的内部空间内。根据本方式,主轴配置在支承体的第1端部,另一方面,使电源能够向马达供电的电源关联装置配置在支承体的长轴方向上的与第1端部相反侧的第2端部。通过将电源关联装置配置于第2端部,能够使支承体的长轴方向上的第2端部侧处的质量增大。具体而言,在采用电池作为电源的情况下,典型的情况是设置能够拆装电池的电池安装部作为电源关联装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第2端部的电池安装部安装质量较大电池,能够使支承体的转动惯量进一步增大。另外,在采用外部的交流电源作为电源的情况下,典型的情况是设置将交流转换为直流的转换器作为电源关联装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质量较大的转换器配置在第2端部,能够使支承体的转动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工具,其构成为驱动顶端工具使之摆动,其特征在于,具有马达、主轴、传递机构、长形的支承体、长形的壳体和第1弹性部件,其中,所述马达具有能绕第1轴线旋转的输出轴;所述主轴被构成为能够拆装所述顶端工具,且以能绕第2轴线旋转的方式被支承;所述传递机构被构成为:将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运动传递给所述主轴,以使所述主轴绕所述第2轴线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长形的所述支承体支承所述马达、所述主轴和所述传递机构;长形的所述壳体收装所述支承体;所述第1弹性部件介设于所述壳体和构成所述支承体的在长轴方向上的一端部的第1端部之间,且将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承体能够相对移动地连结,所述主轴在所述第1端部以所述第2轴线与所述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式被支承,所述支承体具有配重,该配重用于使所述支承体的绕所述第2轴线转动的转动惯量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01 JP 2017-2320681.一种电动工具,其构成为驱动顶端工具使之摆动,其特征在于,具有马达、主轴、传递机构、长形的支承体、长形的壳体和第1弹性部件,其中,所述马达具有能绕第1轴线旋转的输出轴;所述主轴被构成为能够拆装所述顶端工具,且以能绕第2轴线旋转的方式被支承;所述传递机构被构成为:将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运动传递给所述主轴,以使所述主轴绕所述第2轴线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长形的所述支承体支承所述马达、所述主轴和所述传递机构;长形的所述壳体收装所述支承体;所述第1弹性部件介设于所述壳体和构成所述支承体的在长轴方向上的一端部的第1端部之间,且将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承体能够相对移动地连结,所述主轴在所述第1端部以所述第2轴线与所述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式被支承,所述支承体具有配重,该配重用于使所述支承体的绕所述第2轴线转动的转动惯量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包括安装有所述配重的配重安装部,所述配重由密度至少比所述配重安装部高的材料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把持部,该把持部被构成为能够由使用者进行把持,所述支承体包括延伸部,该延伸部与所述第1端部作为一体而形成,且与所述把持部的至少局部相对应来从所述第1端部沿所述长轴方向延伸,所述配重被设置于所述延伸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轴线与所述支承体的所述长轴方向正交,在将所述第2轴线的延伸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将所述支承体的所述长轴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将与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的情况下,至少所述延伸部通过连结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而形成,所述配重在被所述左侧部分和所述右侧部分夹持的状态下被固定于所述延伸部。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木阳之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