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采血体位调节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123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动脉采血体位调节固定器,包括支撑座、电机、旋转轴、转动板、支架、充气泵、气垫、连接管,该动脉采血体位调节固定器,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不仅能将患者的手腕进行位置固定处理,还可将患者手腕处的桡动脉部位充分的暴露于外界,有效的提高了医护人员给患者桡动脉采血的效果,此外,该装置有效的避免医护人员因盲穿增加了穿刺次数,进而对患者造成伤害,不仅有效的减少了医护人员的穿刺次数,还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有效的提高穿刺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脉采血体位调节固定器
本技术涉及固定器,尤其涉及动脉采血体位调节固定器。
技术介绍
桡动脉在先经肱桡肌与旋前圆肌之间,继而在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下行,绕桡骨茎突至手背,穿第1掌骨间隙到手掌,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构成掌深弓。桡动脉下段仅被皮肤和筋膜遮盖,是临床触摸脉搏的部位。在桡动脉采血时需要保持手腕部的稳定,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一般通过胶带将采血针与腕部稳定,而腕部本身的稳定性需要患者自行控制,一般情况下腕部控制不稳定,会导致需要重新穿插采血针,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较多的麻烦,同时,因医护人员处于盲穿的状态给患者进行采血处理,最终导致医护人员需要穿刺多次才能穿刺成功,对患者造成伤害,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动脉采血体位调节固定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动脉采血体位调节固定器,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动脉采血体位调节固定器,包括支撑座、电机、旋转轴、转动板、支架、充气泵、气垫、连接管,所述的电机位于支撑座外壁后端左侧,所述的电机与支撑座螺纹相连,所述的旋转轴位于电机前端,所述的旋转轴与电机紧配相连,且所述的旋转轴贯穿支撑座,所述的旋转轴与支撑座转动相连,所述的转动板贯穿于旋转轴,所述的转动板与旋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支架位于转动板顶部,所述的支架与转动板螺纹相连,所述的充气泵位于转动板底部左侧,所述的充气泵与转动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气垫位于支架内部顶端,所述的气垫与支架胶水相连,所述的连接管位于充气泵前端,所述的连接管一端与充气泵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连接管另一端贯穿支架前端上侧,所述的连接管另一端与气垫胶水相连。进一步,所述的支撑座前端上侧还设有绑带,所述的绑带一端与支撑座铆钉相连,且所述的绑带另一端与支撑座魔术贴粘贴相连。进一步,所述的转动板底部右侧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转动板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连接管底部还设有排气管,所述的排气管与连接管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排气管外壁还设有调节阀,所述的调节阀与排气管螺纹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动脉采血体位调节固定器,使用时,医护人员将患者的手部插入支架内,并将患者的手背与转动板相贴合,此时,支撑座对患者的前臂进行支撑,医护人员再将绑带绕过患者的前臂,通过绑带另一端与支撑座魔术贴粘贴相连的作用,使得患者的前臂与支撑座连接稳固,医护人员再用手开启充气泵,充气泵产生的充气气体由连接管排入气垫内,以此让气垫膨胀,通过气垫膨胀的作用,使得气垫对患者的手部实行软挤压力,其目的是为了让患者手部在支架内放置的状态被固定,即对患者的手腕进行位置固定,当气垫膨胀后的状态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医护人员用手关闭充气泵,医护人员再用手开启电机的逆时针旋转功能,以此让电机驱动旋转轴带动转动板连同支架以及患者的手部做逆时针旋转,即让患者的手部低于前臂,通过以上方式,将患者手腕的桡动脉部位充分的暴露于外界,医护人员再给患者进行桡动脉采血即可,采血完毕后,医护人员用手开启电机的顺时针旋转功能,以此让电机驱动旋转轴带动转动板连同支架以及患者的手臂做顺时针旋转,直至患者的手部与前臂处于水平状态后,医护人员先用手关闭电机,医护人员再用手打开调节阀,以此将气垫内的充气气体排出外界,即让气垫对患者手部的软挤压力消失,医护人员再用手将绑带打开,医护人员再将患者的手部从支架内取出即可,该动脉采血体位调节固定器,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不仅能将患者的手腕进行位置固定处理,还可将患者手腕处的桡动脉部位充分的暴露于外界,有效的提高了医护人员给患者桡动脉采血的效果,此外,该装置有效的避免医护人员因盲穿增加了穿刺次数,进而对患者造成伤害,不仅有效的减少了医护人员的穿刺次数,还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有效的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蓄电池是为了给该装置提供能量供应,所述的蓄电池与电机以及充气泵导线相连,所述的电机为低速自锁电机其型号优选为JGY370,所述的充气泵型号优选为DQB100-A。附图说明图1是动脉采血体位调节固定器的局部主视图;图2是动脉采血体位调节固定器的局部俯视图;图3是支架与气垫的连接图。支撑座1、电机2、旋转轴3、转动板4、支架5、充气泵6、气垫7、连接管8、绑带101、蓄电池401、排气管801、调节阀80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如图1、图2、图3所示,动脉采血体位调节固定器,包括支撑座1、电机2、旋转轴3、转动板4、支架5、充气泵6、气垫7、连接管8,所述的电机2位于支撑座1外壁后端左侧,所述的电机2与支撑座1螺纹相连,所述的旋转轴3位于电机2前端,所述的旋转轴3与电机2紧配相连,且所述的旋转轴3贯穿支撑座1,所述的旋转轴3与支撑座1转动相连,所述的转动板4贯穿于旋转轴3,所述的转动板4与旋转轴3紧配相连,所述的支架5位于转动板4顶部,所述的支架5与转动板4螺纹相连,所述的充气泵6位于转动板4底部左侧,所述的充气泵6与转动板4螺纹相连,所述的气垫7位于支架5内部顶端,所述的气垫7与支架5胶水相连,所述的连接管8位于充气泵6前端,所述的连接管8一端与充气泵6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连接管8另一端贯穿支架5前端上侧,所述的连接管8另一端与气垫7胶水相连,所述的支撑座1前端上侧还设有绑带101,所述的绑带101一端与支撑座1铆钉相连,且所述的绑带101另一端与支撑座1魔术贴粘贴相连,所述的转动板4底部右侧还设有蓄电池401,所述的蓄电池401与转动板4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管8底部还设有排气管801,所述的排气管801与连接管8螺纹相连,所述的排气管801外壁还设有调节阀802,所述的调节阀802与排气管801螺纹相连。该动脉采血体位调节固定器,使用时,医护人员将患者的手部插入支架5内,并将患者的手背与转动板4相贴合,此时,支撑座1对患者的前臂进行支撑,医护人员再将绑带101绕过患者的前臂,通过绑带101另一端与支撑座1魔术贴粘贴相连的作用,使得患者的前臂与支撑座1连接稳固,医护人员再用手开启充气泵6,充气泵6产生的充气气体由连接管8排入气垫7内,以此让气垫7膨胀,通过气垫7膨胀的作用,使得气垫7对患者的手部实行软挤压力,其目的是为了让患者手部在支架5内放置的状态被固定,即对患者的手腕进行位置固定,当气垫7膨胀后的状态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医护人员用手关闭充气泵6,医护人员再用手开启电机2的逆时针旋转功能,以此让电机2驱动旋转轴3带动转动板4连同支架5以及患者的手部做逆时针旋转,即让患者的手部低于前臂,通过以上方式,将患者手腕的桡动脉部位充分的暴露于外界,医护人员再给患者进行桡动脉采血即可,采血完毕后,医护人员用手开启电机2的顺时针旋转功能,以此让电机2驱动旋转轴3带动转动板4连同支架5以及患者的手臂做顺时针旋转,直至患者的手部与前臂处于水平状态后,医护人员先用手关闭电机2,医护人员再用手打开调节阀802,以此将气垫7内的充气气体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动脉采血体位调节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电机、旋转轴、转动板、支架、充气泵、气垫、连接管,所述的电机位于支撑座外壁后端左侧,所述的电机与支撑座螺纹相连,所述的旋转轴位于电机前端,所述的旋转轴与电机紧配相连,且所述的旋转轴贯穿支撑座,所述的旋转轴与支撑座转动相连,所述的转动板贯穿于旋转轴,所述的转动板与旋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支架位于转动板顶部,所述的支架与转动板螺纹相连,所述的充气泵位于转动板底部左侧,所述的充气泵与转动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气垫位于支架内部顶端,所述的气垫与支架胶水相连,所述的连接管位于充气泵前端,所述的连接管一端与充气泵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连接管另一端贯穿支架前端上侧,所述的连接管另一端与气垫胶水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动脉采血体位调节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电机、旋转轴、转动板、支架、充气泵、气垫、连接管,所述的电机位于支撑座外壁后端左侧,所述的电机与支撑座螺纹相连,所述的旋转轴位于电机前端,所述的旋转轴与电机紧配相连,且所述的旋转轴贯穿支撑座,所述的旋转轴与支撑座转动相连,所述的转动板贯穿于旋转轴,所述的转动板与旋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支架位于转动板顶部,所述的支架与转动板螺纹相连,所述的充气泵位于转动板底部左侧,所述的充气泵与转动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气垫位于支架内部顶端,所述的气垫与支架胶水相连,所述的连接管位于充气泵前端,所述的连接管一端与充气泵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琳任洁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