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悬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8290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肢悬吊装置,包括:可卷为套筒状以便包裹住患者上肢的矩形本体;设置在矩形本体上的用于在其包裹患者上肢后将其固定于上肢的固定组件;设置在矩形本体上的用于在包裹患者上肢后防止肘关节受压迫的肘关节外露孔;其中,所述矩形本体包括:用于与患者皮肤接触的内衬;远离患者皮肤的外衬;及将保暖材料填充在内衬和外衬之间形成的保暖夹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肢悬吊装置,在手术过程中将患者的上肢向头侧外展屈曲位悬吊于固定架,为手术者及其操作提供充足的手术空间,且固定时上肢受力位置为两个,确保上肢悬吊稳定,将悬吊力量分散,防止肢体局部受力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且带有保温功能,有助于悬吊上肢的术中保温。

Upper Limb Suspens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upper limb suspens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rectangular body rolled up as a sleeve to wrap the upper limb of a patient, a fixing component arranged on the rectangular body for fixing the upper limb after wrapping the upper limb of a patient, an elbow joint exposed hole arranged on the rectangular body for preventing the elbow joint from being compressed after wrapping the upper limb of a patient, and a rectangular body. The body includes: a lining for contact with the patient's skin; an outer lining far from the patient's skin; and a thermal sandwich formed by filling the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 between the inner lining and the outer lining. The upper limb suspension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suspends the upper limb of the patient to the fixed frame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provides sufficient operation space for the operator and its operation, and when fixed, the upper limb force position is two, ensures the stability of the upper limb suspension, disperses the suspension force, prevents unnecessary damage caused by excessive local force of the limb, and has the function of heat preservation. It is helpful to heat preservation of upper limb suspension during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肢悬吊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一种经腋窝入路和经腋窝-乳晕入路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上肢悬吊装置。
技术介绍
近些年,我国甲状腺疾病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其中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等,其中相当数量的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传统的甲状腺手术需要在颈前切开5-8厘米的切口进行手术,手术后形成的疤痕比较明显,且位置不容易遮挡,为很多患者带来困扰。有些爱美的女性患者,甚至因忌惮颈部伤疤而拒绝手术,最后造成疾病进展丧失手术机会。在此背景下,近些年腔镜甲状腺手术在我国发展迅速。腔镜甲状腺手术有多种可以选择的手术入路,如颈部、锁骨下、完全腋窝入路、腋窝-乳晕入路、胸部-乳晕入路、口腔入路等。由于颈部和锁骨入路的腔镜甲状腺手术,切口位置仍然不容易掩盖,应用较少。口腔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术后伤口感染机会增加,目前应用较少,没有广泛开展。完全腋窝入路、腋窝-乳晕入路和胸部-乳晕入路分别是在腋窝、腋窝和乳晕、前胸部和乳晕切开3处5~10mm切口,建立皮下组织和深筋膜之间的间隙,从此间隙进入颈部,分离开颈部肌肉,显露甲状腺,从而完成甲状腺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此三种入路的切口不但小,分布在隐蔽部位,术后颈部无手术瘢痕,而且切口的分布也便于医师操作,是目前最常用的几种手术入路。其中完全经腋窝入路和腋窝-乳晕入路的腔镜甲状腺手术可以从容处理单侧甲状腺病变、同时能更好地显露甲状腺上级、且分离创面及创伤相对较小,应用较为广泛。在经腋窝入路和经腋窝-乳晕入路的腔镜甲状腺的手术过程中,患者采用平卧位,手术医生及助手需坐/站立于患者的患侧进行手术操作。患者的患侧上肢无论是内收或外展位,都会对手术医生的站位和手术操作有所干扰。目前临床上常用方法为患者患侧上肢尽量向头侧外展并肘关节屈曲位,使用绷带将手腕部固定于固定架进行悬吊,但此种方法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手腕部受力面积较小,局部组织承受压力相对较大,容易压伤、且可能影响远端肢体的血供;2.悬吊不确实,术中容易出现上肢移位或脱落,甚至造成上肢损伤;3.悬吊的上肢无法有效进行保暖,局部低体温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上肢悬吊装置。为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上肢悬吊装置,包括:可卷为套筒状以便包裹住患者上肢的矩形本体;设置在矩形本体上的用于在其包裹患者上肢后将其固定于上肢的固定组件;设置在矩形本体上的用于在包裹患者上肢后防止肘关节受压迫的肘关节外露孔;其中,所述矩形本体包括:用于与患者皮肤接触的内衬;远离患者皮肤的外衬;及将保暖材料填充在内衬和外衬之间形成的保暖夹层。其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矩形本体一端的用于固定患者手腕部的腕部固定带;设置在矩形本体上且位于肘关节外露孔与腕部固定带之间的用于固定患者前臂的至少一根前臂固定带;设置在矩形本体另一端的用于固定患者上臂的上臂固定带;其中,所述腕部固定带、前臂固定带和上臂固定带的一端或两端分别沿所述矩形本体的横向伸出于矩形本体,且腕部固定带、前臂固定带和上臂固定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矩形本体所述一端两侧且沿所述矩形本体的纵向倾斜朝外伸出的用于固定患者手部并将手部和腕部悬吊于固定架上的一对手部悬吊固定带;其中,所述一对手部悬吊固定带的伸出端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矩形本体所述另一端两侧且沿所述矩形本体的纵向倾斜朝外伸出的用于将患者上臂悬吊于固定架的一对上臂悬吊固定带;其中,所述一对上臂悬吊固定带的伸出端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矩形本体的所述一端中间的用于套在患者手部外并露出一截手指的半指套;其中,所述一对手部悬吊固定带分别位于所述半指套手背侧的两侧。其中,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为粘接的母粘扣和子粘扣,或者为插接的子插扣和母插扣,或者为扣接的子摁扣和母摁扣。其中,所述内衬中设置有加热电路和与加热电路连接的加热元件。优选的,所述内衬上还设置有用于为加热电路供电的电源接口。其中,所述内衬的用于与患者皮肤接触的表面为带有摩擦力的表面。优选的,所述内衬的用于与患者皮肤接触的表面上设置若干由凝胶制成的凸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肢悬吊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施例的上肢悬吊装置,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将患者的上肢向头侧外展屈曲位悬吊于固定架,为手术者及其操作提供充足的手术空间。2、本实施例的上肢悬吊装置,矩形主体带有加热与保温功能,有助于悬吊上肢的术中保温。3、本实施例的上肢悬吊装置,悬吊上肢时固定的受力位置分为两个部位,即腕部和上臂近肘关节位置,从而确保上肢悬吊稳定,并将悬吊力量进行分散,防止单个位置悬吊,肢体局部受力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上肢悬吊装置展开后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上肢悬吊装置处于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上肢悬吊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上肢悬吊装置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矩形本体的主视图;图6是图5所示矩形本体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分别为本技术提供的上肢悬吊装置的三种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本技术的上肢悬吊装置包括:可卷为套筒状以便包裹住患者上肢的矩形本体1;设置在矩形本体1上的用于在其包裹患者上肢后将其固定于上肢的固定组件;设置在矩形本体1上的用于在包裹患者上肢后防止肘关节受压迫的肘关节外露孔4;其中,矩形本体1包括:用于与患者皮肤接触的内衬11;远离患者皮肤的外衬13;及将保暖材料填充在内衬11和外衬13之间形成的保暖夹层12。具体的,本技术的上肢悬吊装置,用于经腋窝入路和经腋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其矩形主体平铺为矩形,使用时缠绕上肢后成为袖套样(套筒状)结构(如图2所示)。矩形本体为四周密封的三层衬布样结构(如图5、图6所示),由内至外(即由接触患者皮肤至远离患者皮肤)包括内衬11、保暖夹层12和外衬13。其中,为使矩形主体缠绕患者上肢后不会从上肢滑脱,矩形主体内衬11的用于与患者皮肤接触的表面采用带有摩擦力的表面,制造时,可以由质软且摩擦力较大的材料制成内衬11,如由粗棉布制成内衬11,甚至,可以在内衬11的用于与患者皮肤接触的表面上设置若干由凝胶制成的凸起,从而增大内衬11与患者上肢之间的摩擦力,并且可以增加内衬与肢体之间的舒适度。为了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出现局部低体温现象,本技术在内衬11中设置有加热电路和与加热电路连接的加热元件(图中未示出),并且还设置有用于为加热电路供电的电源接口。电源接口可以为USB接口,也可以为插头接口,或者,也可以将电热电路与加热电源线连接,而电源线伸出于内衬11外。内衬中设置加热元件可以参考加热毯结构,其中,在布设加热线时,沿内衬11的横向布设,以避免内衬11包裹住患者上肢时折断加热线。优选的,加热电路具有调控元件,用于调节加热温度,优选的,加热温度保持在30-35℃之间。通过在内衬11中设置加热元件,并将内衬11温度保持在30-35℃,可以达到对患者上肢持续保温的作用,避免局部低体温,利于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肢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卷为套筒状以便包裹住患者上肢的矩形本体;设置在矩形本体上的用于在其包裹患者上肢后将其固定于上肢的固定组件;设置在矩形本体上的用于在包裹患者上肢后防止肘关节受压迫的肘关节外露孔;其中,所述矩形本体包括:用于与患者皮肤接触的内衬;远离患者皮肤的外衬;及将保暖材料填充在内衬和外衬之间形成的保暖夹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肢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卷为套筒状以便包裹住患者上肢的矩形本体;设置在矩形本体上的用于在其包裹患者上肢后将其固定于上肢的固定组件;设置在矩形本体上的用于在包裹患者上肢后防止肘关节受压迫的肘关节外露孔;其中,所述矩形本体包括:用于与患者皮肤接触的内衬;远离患者皮肤的外衬;及将保暖材料填充在内衬和外衬之间形成的保暖夹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矩形本体一端的用于固定患者手腕部的腕部固定带;设置在矩形本体上且位于肘关节外露孔与腕部固定带之间的用于固定患者前臂的至少一根前臂固定带;设置在矩形本体另一端的用于固定患者上臂的上臂固定带;其中,所述腕部固定带、前臂固定带和上臂固定带的一端或两端分别沿所述矩形本体的横向伸出于矩形本体,且腕部固定带、前臂固定带和上臂固定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肢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矩形本体所述一端两侧且沿所述矩形本体的纵向倾斜朝外伸出的用于固定患者手部并将手部和腕部悬吊于固定架上的一对手部悬吊固定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田茂霖邴运韬王行雁原春辉修典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