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中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1077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居中定位装置。居中定位装置包括:两个夹持件,各夹持件具有夹持部,两个夹持部之间形成用于夹持被定位件的夹持空间,夹持空间的尺寸可调节;居中定位结构,位于两个夹持件之间,居中定位结构具有居中定位部;多个弹性件,居中定位结构的一端通过至少一个弹性件与一个夹持件连接,居中定位结构的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弹性件与另一个夹持件连接;其中,多个弹性件共同向居中定位结构施加弹性力,以使居中定位部与两个夹持部之间的距离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假体居中定位的定位效果较差,影响患者术后效果的问题。

Centralized position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enter positioning device. The centralized positioning device includes two clamping parts, each of which has a clamping part. A clamping spa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two clamping parts to clamp the positioned parts, and the size of the clamping space can be adjusted. The centralized positioning structure is located between two clamping parts, and the centralized positioning structure has a centralized positioning part. A plurality of elastic parts, one end of the centralized positioning structure passes through at least one elastic part and one elastic part. The other end of the centralized positioning structure is connected with another clamp through at least one elastic member, in which a plurality of elastic members jointly exert elastic force on the centralized positioning structure so tha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entralized positioning part and the two clamping parts is the same. The invention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positioning effect of the prosthesis centering in the prior art is poor and the effect of the operation is affec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居中定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骨科用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居中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骨科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在股骨髁假体植入时,需要在远端关节面上尽量居中,进而使得假体位于股骨髁的正中位置处,以使假体具有较好的骨性覆盖、正确的旋转对位,进而保证术后效果。然而,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医生通过目测或感觉以使假体居中,导致假体的居中效果较差,影响术后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居中定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假体居中定位的定位效果较差,影响患者术后效果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居中定位装置,包括:两个夹持件,各夹持件具有夹持部,两个夹持部之间形成用于夹持被定位件的夹持空间,夹持空间的尺寸可调节;居中定位结构,位于两个夹持件之间,居中定位结构具有居中定位部;多个弹性件,居中定位结构的一端通过至少一个弹性件与一个夹持件连接,居中定位结构的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弹性件与另一个夹持件连接;其中,多个弹性件共同向居中定位结构施加弹性力,以使居中定位部与两个夹持部之间的距离相同。进一步地,居中定位结构与一个夹持件之间的弹性件的个数与居中定位结构与另一个夹持件之间的弹性件的个数一致。进一步地,各夹持件具有第一连接部,居中定位装置还包括:导向结构,各夹持件通过第一连接部与导向结构连接,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与导向结构可滑动地连接,以通过使第一连接部沿导向结构滑动,以调节夹持空间的尺寸。进一步地,夹持部为板状结构,各夹持件包括:连接本体,第一连接部设置在连接本体上,连接本体与弹性件卡接或焊接;第二连接部,板状结构通过第二连接部与连接本体连接,以使板状结构朝向远离连接本体的一侧延伸。进一步地,弹性件为弹簧,连接本体为第一筒状结构,第一连接部和夹持部均与第一筒状结构的外表面连接,各弹簧的一端伸入第一筒状结构内且与第一筒状结构连接。进一步地,居中定位结构包括:第二筒状结构,居中定位部设置在第二筒状结构上,各弹簧的另一端伸入第二筒状结构内且与第二筒状结构卡接或焊接;第三连接部,居中定位部通过第三连接部与第二筒状结构连接,第三连接部具有刻度槽。进一步地,导向结构为柱状结构,第一筒状结构、第二筒状结构及柱状结构的延伸方向均与弹簧的伸缩方向一致。进一步地,第二筒状结构具有与其轴线垂直的参考面S,参考面S与第二筒状结构的两个端面之间的距离相同,居中定位部为指示尖端,指示尖端过参考面S。进一步地,居中定位装置还包括:座体,座体具有滑移孔段及与滑移孔段相连通的安装缺口,连接本体设置在滑移孔段内,第二筒状结构可滑动地设置在滑移孔段内,第三连接部通过安装缺口穿出座体外,以使居中定位部位于座体外。进一步地,座体还具有第一通槽及第二通槽,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均与滑移孔段连通,导向结构通过第一通槽穿出座体外,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二通槽穿出座体外,以使夹持部位于座体外。进一步地,座体上设置有刻度线,以通过使刻度槽与刻度线对应设置以对居中定位部进行调整。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居中定位装置包括两个夹持件、居中定位结构及多个弹性件。其中,各夹持件具有夹持部,两个夹持部之间形成用于夹持被定位件的夹持空间,夹持空间的尺寸可调节。居中定位结构位于两个夹持件之间,居中定位结构具有居中定位部。居中定位结构的一端通过至少一个弹性件与一个夹持件连接,居中定位结构的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弹性件与另一个夹持件连接。这样,在将假体植入被定位件(股骨髁)之前,将居中定位装置的两个夹持件夹持在被定位件(股骨髁)上,多个弹性件共同向居中定位结构施加弹性力,以使居中定位部与两个夹持部之间的距离相同,即居中定位部在被定位件(股骨髁)上居中,进而确定了被定位件(股骨髁)的中线位置,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假体居中定位的定位效果较差,影响患者术后效果的问题,以便于后期假体植入股骨髁内。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居中定位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居中定位装置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图2中的居中定位装置的A-A向剖视图;图4示出了图1中的居中定位装置的一个夹持件与导向结构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中的一个夹持件与导向结构装配后的俯视图;图6示出了图5中的一个夹持件与导向结构装配后的B-B向剖视图;图7示出了图1中的居中定位装置的另一个夹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7中的另一个夹持件的俯视图;图9示出了图8中的另一个夹持件的C-C向剖视图;图10示出了图1中的居中定位装置的居中定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图10中的居中定位结构的剖视图;图12示出了图1中的居中定位装置的座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示出了图12中的座体的主视图;以及图14示出了图13中的座体的D-D向剖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夹持件;11、夹持部;12、第一连接部;13、连接本体;14、第二连接部;20、居中定位结构;21、居中定位部;22、第二筒状结构;23、第三连接部;231、刻度槽;30、弹性件;40、导向结构;50、座体;51、滑移孔段;52、安装缺口;53、第一通槽;54、第二通槽;55、刻度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假体居中定位的定位效果较差,影响患者术后效果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居中定位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居中定位装置包括两个夹持件10、居中定位结构20及两个弹性件30。其中,各夹持件10具有夹持部11,两个夹持部11之间形成用于夹持被定位件的夹持空间,夹持空间的尺寸可调节。居中定位结构20位于两个夹持件10之间,居中定位结构20具有居中定位部21。居中定位结构20的一端通过一个弹性件30与一个夹持件10连接,居中定位结构20的另一端通过一个弹性件30与另一个夹持件10连接。其中,两个弹性件30共同向居中定位结构20施加弹性力,以使居中定位部21与两个夹持部11之间的距离相同。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将假体植入被定位件(股骨髁)之前,将居中定位装置的两个夹持件10夹持在被定位件(股骨髁)上,两个弹性件30共同向居中定位结构20施加弹性力,以使居中定位部21与两个夹持部11之间的距离相同,即居中定位部21在被定位件(股骨髁)上居中,进而确定了被定位件(股骨髁)的中线位置,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假体居中定位的定位效果较差,影响患者术后效果的问题,以便于后期假体植入股骨髁内。在本实施例中,居中定位装置主要应用于膝关节置换用股骨髁假体植入。其中,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居中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夹持件(10),各所述夹持件(10)具有夹持部(11),两个所述夹持部(11)之间形成用于夹持被定位件的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的尺寸可调节;居中定位结构(20),位于两个所述夹持件(10)之间,所述居中定位结构(20)具有居中定位部(21);多个弹性件(30),所述居中定位结构(20)的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件(30)与一个所述夹持件(10)连接,所述居中定位结构(20)的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件(30)与另一个所述夹持件(10)连接;其中,多个所述弹性件(30)共同向所述居中定位结构(20)施加弹性力,以使所述居中定位部(21)与两个所述夹持部(11)之间的距离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居中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夹持件(10),各所述夹持件(10)具有夹持部(11),两个所述夹持部(11)之间形成用于夹持被定位件的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的尺寸可调节;居中定位结构(20),位于两个所述夹持件(10)之间,所述居中定位结构(20)具有居中定位部(21);多个弹性件(30),所述居中定位结构(20)的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件(30)与一个所述夹持件(10)连接,所述居中定位结构(20)的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件(30)与另一个所述夹持件(10)连接;其中,多个所述弹性件(30)共同向所述居中定位结构(20)施加弹性力,以使所述居中定位部(21)与两个所述夹持部(11)之间的距离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居中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居中定位结构(20)与一个所述夹持件(10)之间的所述弹性件(30)的个数与所述居中定位结构(20)与另一个所述夹持件(10)之间的所述弹性件(30)的个数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居中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夹持件(10)具有第一连接部(12),所述居中定位装置还包括:导向结构(40),各所述夹持件(1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所述导向结构(40)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所述导向结构(40)可滑动地连接,以通过使所述第一连接部(12)沿所述导向结构(40)滑动,以调节所述夹持空间的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居中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1)为板状结构,各所述夹持件(10)包括:连接本体(13),所述第一连接部(12)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13)上,所述连接本体(13)与所述弹性件(30)卡接或焊接;第二连接部(14),所述板状结构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14)与所述连接本体(13)连接,以使所述板状结构朝向远离所述连接本体(13)的一侧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居中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0)为弹簧,所述连接本体(13)为第一筒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12)和所述夹持部(11)均与所述第一筒状结构的外表面连接,各所述弹簧的一端伸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华王彩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