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信群专利>正文

一种稻飞虱捕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0918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属于试验用仪器领域,适用于稻飞虱防治测报、药效试验等,具体涉及一种稻飞虱捕捉器。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有两个对称部件组成,包括盆体、振动棒、操纵杆;盆体呈半卵圆形,外缘呈弧线,内缘呈直线;盆体的圆端,沿内缘延伸半圆扣环,沿外缘延伸凸台;半圆扣环中部延伸接口,接口延伸振动棒,再沿扣环、操纵杆向上延伸开关;由凸台向上90度延伸操纵杆,操纵杆顶端延伸把手;其中延伸开关的操纵杆为空心圆柱,对称部件的操纵杆为实心圆柱,且把手可拆卸;拆卸把手,将实心圆柱操纵杆插入空心圆柱操纵杆,完成组装。本发明专利技术填补了稻飞虱捕捉器的空白,具备构造简单、操作便捷的优点,能提高稻飞虱捕捉效率,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

A rice planthopper trap

The patent of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experimental instruments, and is applicable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planthopper, the test of efficacy, etc., and specifically relates to a rice planthopper trap. The patent of the invention consists of two symmetrical components, including a pelvic body, a vibrating rod and a control rod; the pelvic body is semi-oval, the outer edge is arced and the inner edge is straight; the round end of the pelvic body extends along the inner edge and the semi-circular buckle ring extends along the outer edg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emi-circular buckle ring extends the interface, and then extends the oscillating rod upward along the buckle ring and the control rod; and the control rod extends 90 degrees upward from the The control rod of the extension switch is a hollow cylinder, the control rod of the symmetrical component is a solid cylinder, and the handle can be disassembled; the handle is disassembled, and the solid cylinder control rod is inserted into the hollow cylinder control rod to complete the assembly. The invention fills in the blank of rice planthopper trap,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ice planthopper trap and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work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飞虱捕捉器
本专利技术专利属于稻飞虱防治测报、药效试验用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飞虱捕捉器。
技术介绍
历史背景和现状、客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稻飞虱群集在水面以上2厘米的稻丛下部茎杆上刺吸汁液,为害水稻,遇惊扰即跳落水面或逃离,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一般能造成水稻损失10%-20%,严重时达40%-60%,甚至绝收。稻飞虱在我国各省、自治区均有发生,为了给稻飞虱的防治决策提供依据和手段,确保粮食产量,每年在稻飞虱发生时期,各级农技部门,都会加强虫情的调查与监测以及防治药剂的试验等工作。一般的做法是:单季稻区的省份会在每年的7、8、9月,每月的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各调查一次,直至水稻成熟收割前2-3天结束,每次选取3种类型田3-5块,每块田查20-50丛,或50丛以上(轻发田块),这样按照国家颁布的稻飞虱调查规范,每名农技人员承担的调查量至少在3240-8100丛,甚至8100丛以上,双季稻、三季稻区的省份的调查量更是成倍增加,而每年全国有35000余个乡镇农技部门,3100余个县市农技部门重复着同样繁重的工作,加上科研院所、生产厂商的研发试验,全国各级相关部门为此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这样重要、繁重且不可或缺的调查工作,调查手段却又相对落后、繁琐。由于缺失稻飞虱捕捉器,多采用纯人工作业,调查人员一般采用33cm*45cm的白搪瓷盘作载体,用水湿润盘内壁,以起到粘附稻飞虱的作用;由于稻飞虱的为害部位在水面以上2厘米的稻丛下部茎杆上,捕捉稻飞虱时农技人员需要俯下腰身,一手将盘插入稻行,下缘紧贴水面稻丛基部,另一只手压低稻丛,贴合盘面,同时用手掌快速拍击稻丛中下部,以惊扰稻飞虱,落入盘中,达到捕捉的目的。但是,这种传统的捕捉方式却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首先是操作繁琐,环节较多。其次是稻飞虱的漏捕率较高。由于稻飞虱是环绕稻丛360度为害,而捕捉操作是单面拍击,单面接虫,加上农技人员俯身弯腰,采用白搪瓷盘紧贴稻丛基部,难免在先期惊扰稻飞虱,造成一部分的漏捕。再次是劳动强度大。在调查期内,调查点的农技人员要反复弯腰至少3240-8100次,同时稻叶的特殊结构极易拉伤皮肤,造成农技人员身心俱疲。为此,广大农技人员迫切需要一种操作简单,捕捉效率高,能有效减轻劳动强度的稻飞虱捕捉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是填补稻飞虱防治测报、药效试验用仪器的空白,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仪器,其具备构造简单且操作简便快捷的优点,能在稻飞虱防治测报、药效试验中,提高稻飞虱的捕捉效率,减轻广大农技人员的劳动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专利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稻飞虱捕捉器,包括盆体、振动棒、操纵杆,其特征在于:盆体的圆端,沿直线内缘延伸半圆扣环,半圆扣环中部延伸振动棒;盆体的圆端,沿弧形外缘向上90度延伸操纵杆。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稻飞虱捕捉器,其特征在于:盆体呈半卵圆形,圆端与尖端的圆弧半径比为2:1,外缘呈弧线,高度10厘米,内缘呈直线,高度小于2厘米。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稻飞虱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半圆扣环中部延伸接口,接口延伸振动棒,振动棒拧入接口,再沿扣环、操纵杆向上延伸开关。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稻飞虱捕捉器,其特征在于:由两个对称的部件组成。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稻飞虱捕捉器,其特征在于:由盆体的圆端外缘延伸凸台,由凸台向上90度延伸操纵杆,其顶端延伸把手,把手中部延伸振动棒开关,其中,延伸开关的操纵杆为空心圆柱,其顶端延伸把手,不可拆卸,对称部件的操纵杆为实心圆柱,其顶端延伸把手,可拆卸;拆卸把手,将实心圆柱操纵杆插入空心圆柱操纵杆,完成组装。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1)、填补了稻飞虱防治测报、药效试验用仪器的空白。本专利技术专利通过对盆体、振动棒、操纵杆的设计,再进一步由盆体的圆端,沿直线内缘延伸半圆扣环,半圆扣环中部延伸振动棒;再由盆体的圆端,沿弧形外缘向上90度延伸操纵杆,由此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仪器,能够有效完成对稻飞虱的捕捉。2)、提高了稻飞虱的捕捉效率。上述方案中,盆体呈半卵圆形,圆端与尖端的圆弧半径比为2:1,前小后大的结构设计,加之圆端外缘延伸的操作杆,能轻易地操控捕捉器插入稻丛间的间隙,克服了传统操作先期对稻飞虱的惊扰而带来的稻飞虱的逃逸;同时基于稻飞虱是在水面2厘米以上稻丛下部茎杆为害的特性,设计的内缘高度小于2厘米,外缘高度10厘米,足以保证在水面以上2厘米的稻丛茎杆下部为害的稻飞虱能够完全落入盆体,加之扣环360度环箍稻丛基部,避免了稻飞虱的漏捕。3)、减轻了劳动强度。上述方案中,扣环的设计,能有效地固定稻丛基部,振动棒的电动设计,能自行扰动稻飞虱,替代了传统的人工作业;盆体圆端的弧形外缘向上90度延伸的操纵杆,避免了传统捕捉,农技人员的弯腰俯身,在身体保持直立的情况下完成工作。4)、构造简单、操作简便快捷。上述方案中,本专利技术专利有两个对称的部件组成,每个部件的盆体圆端外缘延伸凸台,由凸台向上90度延伸操纵杆,操纵杆30a为空心圆柱,操纵杆30b为实心圆柱,将操纵杆30b插入操纵杆30a完成组装,实际操作时,操作把手32a、32b,通过简单的开合动作,就可操控捕捉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专利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专利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专利的对称部件结构图;本专利技术专利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10-盆体11-外缘12-内缘13-扣环20-振动棒21-接口30-操纵杆30a-空心圆柱操纵杆30b-实心圆柱操纵杆31-凸台32-把手32a-空心圆柱操纵杆把手32b-实心圆柱操纵杆把手33-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专利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专利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盆体(10)、振动棒(20)、操纵杆(30);盆体(10)呈半卵圆形,圆端与尖端的圆弧半径比为2:1,外缘(11)呈弧线,高度10厘米,内缘(12)呈直线,高度小于2厘米,长度45厘米,两个半卵圆形盆体(10)合闭成卵圆形,其长径与短径比为45:33,中心点位于圆端沿内缘(12)1/4处,即11.25厘米处;由盆体(10)的圆端,沿内缘(12)延伸半圆扣环(13),其半径为3厘米;沿外缘(11)延伸凸台(31);由凸台(31)向上90度延伸操纵杆(30),长度80厘米,操纵杆(30)顶端延伸把手(32);半圆扣环(13)中部延伸接口(21),接口(21)延伸振动棒(20),其长度5厘米,振动棒(20)拧入接口(21),接口(21)再沿扣环(13)、操纵杆(30)向上延伸开关(33)。整体结构拆分来看,有两个对称的部件组成,如图3所示,操纵杆(30a)为空心圆柱,孔径1.5厘米,操纵杆(30b)为实心圆柱,直径1.4厘米,把手(32a)延伸开关(33),把手(32b)可拆卸;拆卸把手(32b),将操纵杆(30b)插入操纵杆(30a),装上把手(32b),完成组装,如图1或图2所示。实际操作时,两手分别握住把手(32a、32b)做左右开合动作操作捕捉器,工作时先使捕捉器处于闭合状态,如图2所示,盆体(10)接入一层浅水或将盆体(10)打湿,起到粘附稻飞虱的作用,打开捕捉器,如图1所示,将捕捉器的尖端朝向身体的正前方,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飞虱捕捉器,包括盆体(10)、振动棒(20)、操纵杆(30),其特征在于:盆体(10)的圆端,沿直线内缘(12)延伸半圆扣环(13),半圆扣环(13)中部延伸振动棒(20);盆体(10)的圆端,沿弧形外缘(11)向上90度延伸操纵杆(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飞虱捕捉器,包括盆体(10)、振动棒(20)、操纵杆(30),其特征在于:盆体(10)的圆端,沿直线内缘(12)延伸半圆扣环(13),半圆扣环(13)中部延伸振动棒(20);盆体(10)的圆端,沿弧形外缘(11)向上90度延伸操纵杆(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飞虱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10)呈半卵圆形,圆端与尖端的圆弧半径比为2:1,外缘(11)呈弧线,高度10厘米,内缘(12)呈直线,高度小于2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飞虱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半圆扣环(13)中部延伸接口(21),接口(21)延伸振动棒(20),振动棒(20)拧入接口(21),再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信群张俊吕明李宏吴玉成张军王勋
申请(专利权)人:王信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