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缓启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0800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10:06
一种电源缓启动电路,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MOS管、三极管以及周边电阻;MOS管的源极与输入端连接,MOS管的漏极与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容连接于MOS管的源极与栅极之间;第二电容连接于输出端与地之间;一第一电阻与一第二电阻串联后连接于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具有公共节点;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公共节点上,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输入端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一第三电阻与输出端连接。由于由于通过电阻、电容、开关管等普通元器件即构成电源缓启动电路,可以减小上电时的冲击电流,并使得本申请的电路具有成本低的优势。

A Slow Start Circuit for Power Supply

A power supply slow start circuit includes input terminal, output terminal, first capacitor, second capacitor, MOS transistor, triode and peripheral resistance; the source of MOS transistor is connected with input terminal, the drain of MOS transistor is connected with output terminal; the first capacitor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source and gate of MOS transistor; the second capacitor is connected between output terminal and ground; the first resistor is connected in series with the second resistor. Between the input end and the output end, there is a common node between the first resistance and the second resistance; the base of the transistor is connected to the common node; the collector of the transistor is connected to the input end; and the emitter of the transistor is connected to the output end through a third resistance. Because the slow start circuit of power supply is composed of common components such as resistors, capacitors and switches, the impulse current can be reduced when the power is on, and the circuit in this application has the advantage of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缓启动电路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源缓启动电路。
技术介绍
设备或系统上电过程中,如果直接接通电源,瞬时大电流可能会对设备或系统造成冲击,影响设备或系统的稳定性和寿命。现有的电源缓启动装置或电路结构较为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的电源缓启动电路。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源缓启动电路,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MOS管、三极管以及周边电阻;MOS管的源极与输入端连接,MOS管的漏极与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容连接于MOS管的源极与栅极之间;第二电容连接于输出端与地之间;一第一电阻与一第二电阻串联后连接于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具有公共节点;所述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公共节点上,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输入端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一第三电阻与输出端连接,或者所述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公共节点上,三极管的发射极与输入端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一第三电阻与输出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三电阻为500欧姆。优选地,第一电阻为500欧姆,第二电阻为2000欧姆。优选地,还包括第四电阻,第四电阻一端与MOS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地连接。优选地,所述MOS管的型号为MMSF4205。优选地,所述三极管的的型号为dtc144eet1。依据上述实施例的电源缓启动电路,由于由于通过电阻、电容、开关管等普通元器件即构成电源缓启动电路,可以减小上电时的冲击电流,并使得本申请的电路具有成本低的优势。另外,可以通过对元器件参数的调整进而灵活的适用不同应用场合。进一步,本申请通过设置一个三极管,在上电延迟期间可以通过第三电阻快速地给系统充能,而不会造成大的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电源缓启动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请参考图1,电源缓启动电路,包括输入端VCC_IN、输出端VCC_OUT、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MOS管M1、三极管Q1以及周边电阻;MOS管M1的源极与输入端VCC_IN连接,MOS管M1的漏极与输出端VCC_OUT连接;第一电容C1连接于MOS管的源极与栅极之间;第二电容C2连接于输出端VCC_OUT与地之间;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串联后连接于输入端VCC_IN与输出端VCC_OUT之间,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之间具有公共节点1;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公共节点1上,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输入端VCC_IN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输出端VCC_OUT连接。其中,第三电阻R3为500欧姆,第一电阻R1为500欧姆,第二电阻R2为2000欧姆。另外,还包括第四电阻R4,第四电阻R4一端与MOS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地连接。作为优选实施例,MOS管M1的型号为MMSF4205。作为优选实施例,三极管Q1的的型号为dtc144eet1。上述实施例中,三极管采用NPN型三级管,在其它实施例中,三极管还可以采用PNP型三极管,采用PNP型三极管时,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公共节点上,三极管的发射极与输入端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与输出端连接。下面对本申请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当电源接入系统时,电流通过第四电阻R4对第一电容C1进行充电,第一电容C1电压逐渐升高,在第一电容C1电压未达到MOS管M1的导通门限前MOS管M1不会导通。此时由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分压,三极管Q1导通,电流通过限流第三电阻R3给第二电容C2充电,输出端VCC_OUT的电压逐渐升高。待第一电容C1电压升高达到MOS管M1导通值时,MOS管M1导通。此时,由于输出端VCC_OUT已有较高的电压,输入端VCC_IN的电压与输出端的电压差值减小,输出端不会产生大的冲击电流对系统产生影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采用三极管Q1的目的在于在延迟启动的时间段内,通过阻值较小第三电阻高效给第二电容C2充电;系统完成上电后,MOS管M1处于导通状态,第二电阻R2上的压差很小,三极管Q1截止,电流不再经过第三电阻R3,减小损耗。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缓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MOS管、三极管以及周边电阻;MOS管的源极与输入端连接,MOS管的漏极与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容连接于MOS管的源极与栅极之间;第二电容连接于输出端与地之间;一第一电阻与一第二电阻串联后连接于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具有公共节点;所述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公共节点上,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输入端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一第三电阻与输出端连接,或者所述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公共节点上,三极管的发射极与输入端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一第三电阻与输出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缓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MOS管、三极管以及周边电阻;MOS管的源极与输入端连接,MOS管的漏极与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容连接于MOS管的源极与栅极之间;第二电容连接于输出端与地之间;一第一电阻与一第二电阻串联后连接于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具有公共节点;所述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公共节点上,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输入端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一第三电阻与输出端连接,或者所述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公共节点上,三极管的发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如星卢文登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捷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