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管内径尺寸通止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02261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线管内径尺寸通止规,包括:检测面板和手柄,所述检测面板的两侧边为与被测零件接触的测量头且由上至下设为小径和大径,所述检测面板上设有多个镂空孔。所述测量头的厚度小于检测面板的厚度。所述测量头的厚度为0.8—1.0c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保证检测量规的刚度同时,减轻量规重量;保证内壁与量规接触线接触,提高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线管内径尺寸通止规
本技术涉及一种量具,特别涉及一种管线管内径尺寸通止规。
技术介绍
目前,按照APISPEC5L第45版标准生产的管线管,已不能完全满足高端重要客户提出的技术规范等级要求。都是在现有管线管APISPEC5L标准之上额外增加了管线管的技术规范,这些规范是针对其自身使用条件进行了更加严格的技术要求,而且为了满足焊接和使用良好,不同客户对不同规格的管线管给出了更为严格的几何尺寸精度控制范围,尤其是对内径尺寸的控制精度尤为严格。对管线管内径尺寸检测是通过内径通止规来完成的。通止规顾名思义就是通止规的小径可以通入管端内壁,到通止规的大径处止住,来保证钢管内径的尺寸符合工艺要求。公司各个生产厂目前使用的通止规都是由一块1.5cm厚钢板加工制成。使用这种通止规有两个弊端:1.钢板厚度,钢板厚度是1.5cm,分量重使用不方便,检测效率较低,如图1所示;2.测量钢管内径时,端面和钢管内壁不是点接触而是个较宽的面,中间就会有缝隙,测量时就会有误差,如图2所示。在正常检测中如遇到通止规不合时还要使用卡尺再进行测量确认,影响生产节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人工使用,且检测精度高的通止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线管内径尺寸通止规,包括:检测面板和手柄,所述检测面板的两侧边为与被测零件接触的测量头且由上至下设为小径和大径,所述检测面板上设有多个镂空孔。所述测量头的厚度小于检测面板的厚度。所述测量头的厚度为0.8—1.0cm。所述镂空孔为4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保证检测量规的刚度同时,减轻量规重量;保证内壁与量规接触线接触,提高检测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通止规平面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通止规侧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通止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通止规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3、图4所示,一种管线管内径尺寸通止规,包括:检测面板1和手柄2,检测面板1的两侧边为与被测零件接触的测量头3且由上至下设为小径4和大径5。将原检测面板在保证刚度不变形的情况下,开挖四个矩形孔,用来减轻其重量,便于检测操作,同时节省制造材料。如图4所示,再对上述开挖有四个矩形孔的检测面板在测量边部进行切削加工,将测量边取中心线加工成0.8至1.0cm厚,使其厚度下降,并将测量边按检测管线直径进行相应圆弧过度,从而改变原测量时接触面问题,保证测量精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线管内径尺寸通止规,包括:检测面板和手柄,所述检测面板的两侧边为与被测零件接触的测量头且由上至下设为小径和大径,其特征是:所述检测面板上设有多个镂空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线管内径尺寸通止规,包括:检测面板和手柄,所述检测面板的两侧边为与被测零件接触的测量头且由上至下设为小径和大径,其特征是:所述检测面板上设有多个镂空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线管内径尺寸通止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志杨印发谢冠男翟春辉王俊张玮瑛年雪翀卢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