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距离测量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022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感应距离测量工具,其中,包括座体和固定板,座体包括第一板体和两个第二板体,两个第二板体分别与第一板体连接,两个第二板体呈镜像对称设置,使座体的横截面呈U型设置,每一个第二板体包括多根沿座体的高度方向等间距分布的定位条,多根定位条分别沿垂直于高度方向的方向朝向座体内伸出,且沿座体的高度方向,多根定位条中最靠近第二板体的底面的一根定位条的承载面与第二板体的底面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根定位条的承载面之间的间距,固定板分别与第一板体和两个第二板体连接。该感应距离测量工具具有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测量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感应距离测量工具
本技术涉及测量仪器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感应距离测量工具。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测量智能卡、智能手环等产品交易时的感应距离的工具均是手工制作的纸盒或橡胶圆柱等,导致每次测量时都需要带很多标注有尺寸的不同的高度的纸盒或橡胶圆柱,其中,纸盒是测量感应距离较常用的测量工具,因为纸盒相对于橡胶圆柱更加便于携带,且重量更轻。但是,由于纸盒是采用手工制作,导致制出的纸盒的实际高度与设计高度存在偏差,影响测量精度;另外,当测量高度超出纸盒的设计高度时,需要对多个纸盒进行叠加,使得叠加后的纸盒的实际高度与纸盒的理论高度偏差进一步增大,进一步影响测量精度;再者,纸盒在进行测量单位距离的绘制时,也会由于人工刻画而存在较大的误差。此外,随着纸盒实用时间的增加,纸盒会由于长期摆放智能卡、智能手环等产品而出现变形,从而也会增加测量误差,而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则需要重新制作纸盒,导致即浪费时间,又会重新出现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测量效果好的感应距离测量工具。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感应距离测量工具,其中,包括座体和固定板,座体包括第一板体和两个第二板体,两个第二板体分别与第一板体连接,两个第二板体呈镜像对称设置,使座体的横截面呈U型设置,每一个第二板体包括多根沿座体的高度方向等间距分布的定位条,多根定位条分别沿垂直于高度方向的方向朝向座体内伸出,且沿座体的高度方向,多根定位条中最靠近第二板体的底面的一根定位条的承载面与第二板体的底面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根定位条的承载面之间的间距,固定板分别与第一板体、两个第二板体连接。由上可见,通过对多条定位条的位置设置,使得定位条能够为被测产品进行感应距离检测时提供放置空间,且等间距分布的定位条能够更加清晰、直观的得出被测产品当前的感应距离。而固定板用于对座体进行加固,以提高座体的整体的刚度,避免感应距离测量工具在施工过程中或携带过程中发生变形,从而保证感应距离测量工具的测量精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感应距离测量工具还包括放置板,放置板的宽度小于或等于两个第二板体之间的垂直距离,且放置板的宽度大于两个第二板体上的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根定位条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放置板可拆卸地放置在两个第二板体上的任意的两根呈镜像对称设置的定位条的承载面上。由上可见,设置放置板能够使得当被测产品因为过小而无法放置于两根呈镜像对称设置的定位条的承载面上时,可以通过架设放置板并将被测产品置于放置板上进行测量,进而使得感应距离测量工具能够对如异形卡、手环等不规则产品的感应距离进行测量。进一步的方案是,沿座体的高度方向,多根定位条中最靠近第二板体的顶面的一根定位条的承载面与第二板体的顶面之间共面,固定板与多根定位条中最靠近第二板体的顶面的一根定位条邻接,且固定板位于座体内,第二板体的顶面沿座体的高度方向朝向第二板体外延伸地设置有第一连接柱,第二板体的底面沿座体的高度方向朝向第二板体内延伸地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与第一连接柱共轴设置,且第一连接孔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连接柱的高度。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固定板分别与第一板体、两个第二板体可拆卸地连接。由上可见,通过对座体的结构设计和固定板的安装位置设置,使得感应距离测量工具可以根据产品的测量极限距离进行多个感应距离测量工具的拼装,且能够保证拼装后的每一组相邻的定位条均可以放置被测产品,并使拼装后的多个感应距离测量工具均不存在测量坏点。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两个第二板体分别与第一板体铰接。由上可见,通过对第一板体与两个第二板体的连接结构设计,使得座体具有可拼装功能,能够提高感应距离测量工具的便携性。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板体、两个第二板体一体成型,且固定板与座体一体成型。由上可见,将第一板体、两个第二板体进行一体成型,以及将固定板与座体进行一体成型,能够提高感应测量工具的整体的稳定性。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沿座体的高度方向,多根定位条中最靠近第二板体的顶面的一根定位条的承载面与第二板体的顶面之间共面,固定板与多根定位条中最靠近第二板体的顶面的一根定位条的承载面邻接,固定板位于座体外,且固定板分别与第一板体、两个第二板体可拆卸地连接,第二板体的顶面沿座体的高度方向朝向第二板体外延伸地设置有第二连接柱,第二板体的底面沿座体的高度方向朝向第二板体内延伸地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第二连接柱共轴设置,且第二连接孔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连接柱的高度。由上可见,通过对座体的结构设计和固定板的安装位置设置,使得感应距离测量工具可以根据产品的测量极限距离进行多个感应距离测量工具的拼装,且能够保证拼装后的每一组相邻的定位条均可以放置被测产品,并使拼装后的多个感应距离测量工具均不存在测量坏点。进一步的方案是,放置板由透明塑料板或亚克力板制成。由上可见,采用透明塑料板或亚克力板制成的放置板既能够保证放置板的刚度,又能够避免对智能卡、智能手环等产品检测过程中的感应信号产生影响。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相邻两条定位条之间的间距为4毫米至6毫米,沿座体的高度方向,第二板体的高度为120毫米至180毫米。由上可见,相邻两条定位条之间的间距及座体的高度均能够根据被测量产品的形状、体积进行设置。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座体由透明塑料板或亚克力板制成,固定板由透明塑料板或亚克力板制成。由上可见,采用透明塑料板或亚克力板制成的座体和固定板,使得在对智能卡、智能手环等产品的感应距离进行测量时,能够直观的对智能卡、智能手环等产品进行观察,且透明塑料板或亚克力板均能够避免对智能卡、智能手环等产品检测过程中的感应信号产生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感应距离测量工具第一实施例第一视角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感应距离测量工具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感应距离测量工具第二实施例第一视角的结构图。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感应距离测量工具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感应距离测量工具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感应距离测量工具第一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感应距离测量工具100包括座体1、固定板2和放置板3。座体1包括第一板体11和两个第二板体12,两个第一板体12分别与第一板体11连接,且两个第二板体12呈镜像对称设置,从而使得第一板体11和两个第二板体1围成一个置物腔并形成座体1,且座体1的横截面呈U型设置。第二板体12包括多根定位条121,多根定位条121沿座体1的高度方向Y1等间距分布,且多根定位条121分别沿座体1的横向X朝向座体1内伸出,从而形成一个承载面121,进而使得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板体12的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根定位条121处于同一平面内,此外,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根定位条121之间呈隔空状态。其中,横向X与高度方向Y1相互垂直。沿座体1的高度方向Y1,多根定位条121中最靠近第二板体12的底面的一根定位条121的承载面1211与第二板体12的底面之间的间距L2等于相邻两根定位条121之间的间距L1。而通过对最靠近第二板体12的底面的一根定位条121的位置设置,使得当被测产品被放置于该组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感应距离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包括第一板体和两个第二板体,两个所述第二板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板体呈镜像对称设置,使所述座体的横截面呈U型设置,每一个所述第二板体包括多根沿所述座体的高度方向等间距分布的定位条,多根所述定位条分别沿垂直于所述高度方向的方向朝向所述座体内伸出,且沿所述座体的高度方向,多根所述定位条中最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底面的一根所述定位条的承载面与第二板体的底面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根所述定位条的承载面之间的间距;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两个所述第二板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感应距离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包括第一板体和两个第二板体,两个所述第二板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板体呈镜像对称设置,使所述座体的横截面呈U型设置,每一个所述第二板体包括多根沿所述座体的高度方向等间距分布的定位条,多根所述定位条分别沿垂直于所述高度方向的方向朝向所述座体内伸出,且沿所述座体的高度方向,多根所述定位条中最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底面的一根所述定位条的承载面与第二板体的底面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根所述定位条的承载面之间的间距;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两个所述第二板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距离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距离测量工具还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宽度小于或等于两个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垂直距离,且所述放置板的宽度大于两个所述第二板体上的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根定位条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所述放置板可拆卸地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板体上的任意的两根呈镜像对称设置的定位条的承载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距离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座体的高度方向,多根所述定位条中最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顶面的一根所述定位条的承载面与所述第二板体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固定板与多根所述定位条中最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顶面的一根所述定位条邻接,且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座体内;所述第二板体的顶面沿所述座体的高度方向朝向所述第二板体外延伸地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板体的底面沿所述座体的高度方向朝向所述第二板体内延伸地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柱共轴设置,且第一连接孔的深度大于或等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传砖徐木平袁华
申请(专利权)人:金邦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