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集成大锅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010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集成大锅灶,包括灶体及灶体中心的炉膛,炉膛内中部中心安装有炉头,所述灶体内开有绕炉膛外壁一周的空腔,空腔被水平隔板和竖直隔板分隔为一级余热交换区、二级余热交换区和三级余热交换区,所述一级余热交换区开有数个与炉膛内连通的高温废气入口,三级余热交换区连接有强排风机,强排风机上连接有伸出灶体的尾气排放管,所述三级余热交换区还安装有进水管,所述一级余热交换区的顶部连接有热水出管,热水出管外接有热水转运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灶体产生的高温废气回收进行高效热交换,大大提高了热交换率,并使得灶体内不会出现热量堆积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集成大锅灶
本技术属于灶具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集成大锅灶。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使用燃气、燃油的大锅灶,这些大锅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热效率低,按照国家标准,60kw以上的商用大锅灶,其热效率应不低于45%,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炉膛的热量挥发以及高温废气的大量释放,造成诸多大锅灶的热效率低于45%;同时灶面及灶前的温度较高,容易将操作人员烫伤,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传统大锅灶由于无强排体系,燃料燃烧不充分,尾气中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含量较高,对环境影响较大,同时尾气易造成热量堆积而致使灶体温度超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集成大锅灶,它能有效利用废热、余热进行生产热水,大大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并且不会在灶体内出现热量堆积的情况。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集成大锅灶,包括灶体及灶体中心的炉膛,炉膛内中部中心安装有炉头,所述灶体内开有绕炉膛外壁一周的空腔,空腔中部安装有环形的水平隔板,水平隔板将空腔分为上下两个环形的密闭腔室,上部腔室为一级余热交换区,下部腔室内安装有环形的竖直隔板,竖直隔板将下部腔室分隔为两个环形的密闭仓室,靠近炉膛的仓室为二级余热交换区,另一个仓室为三级余热交换区,所述一级余热交换区内同圆心安装有环状的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和环状的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所述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紧贴炉膛外壁设置,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位于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外侧,所述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上间隔均匀的开有数个与炉膛内连通的高温废气入口,所述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的末端与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的首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二级余热交换区内安装有环状的二级余热交换管,所述三级余热交换区内安装有环状的三级余热交换管,所述二级余热交换管的首端与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的末端通过管道连接,二级余热交换管的末端与三级余热交换管的首端通过管道连接,三级余热交换管的末端连接有强排风机,强排风机上连接有伸出灶体的尾气排放管,所述二级余热交换管与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的连接处的水平隔板上开有溢水缺口,二级余热交换管与三级余热交换管的连接处的竖直隔板上开有过水缺口,所述三级余热交换区的三级余热交换管末端处还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电磁阀,所述一级余热交换区的一侧顶部连接有热水出管,热水出管上连接有出水电磁阀,热水出管外接有热水转运箱。作为优选,所述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与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的旋向相反,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与二级余热交换管的旋向相反,二级余热交换管与三级余热交换管的旋向相反。作为优选,所述炉头通过升降台与炉膛底面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二级余热交换管和三级余热交换管的管体横截面呈矩形。作为优选,所述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二级余热交换管、三级余热交换管的管体横截面积依次减小,且它们的管壁壁厚也依次减小。作为优选,所述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与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均采用不锈钢制成,所述二级余热交换管与三级余热交换管均采用铜或铝制成。作为优选,所述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二级余热交换管、三级余热交换管均绕炉膛中心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热水出管的进水口处安装有温度探针。作为优选,所述水平隔板和竖直隔板均采用防水隔热板制成。作为优选,所述炉膛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灶体内设置一级余热交换区、二级余热交换区和三级余热交换区,从而将炉膛内排出的高温废气回收并与流进的自来水形成对流,并进行高效热交换生产热水,从而大大提高了热效率,热效率提高到接近95%;(2)一级余热交换区、二级余热交换区和三级余热交换区采用水平隔板和竖直隔板隔开,且水平隔板和竖直隔板采用防水隔热板制成,有效避免了一级余热交换区、二级余热交换区和三级余热交换区之间的水进行热交换,形成每区的废气与对应区间的水的温差达到最大,从而有效提高了每个余热交换区的热交换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废气的排放温度,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3)废气的排放采用强排风机,能够使燃料充分燃烧,并且不易形成热量堆积,避免给操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4)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二级余热交换管、三级余热交换管的管体横截面积依次减小,能提高废气的热交换量,从而提高热效率;(5)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二级余热交换管、三级余热交换管的管壁厚度依次减小,能保证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和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的使用寿命,同时进一步提高高温废气的热交换量,从而提高热效率;(6)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二级余热交换管、三级余热交换管采用不同的材质制成,既保证了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和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保证了二级余热交换管和三级余热交换管的导热率;(7)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二级余热交换管、三级余热交换管的横截面为矩形,使得它们的热传导面积大,能有效提高热交换效率,同时占用的空间小;(8)高温废气入口间隔均匀设置,能保证废气均匀排出炉膛,从而保证炉膛不偏火,使得炉膛内火力分布均匀,高温废气的多点进入,避免了单一进口造成的热量集中堆积,从而避免了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受高温发生开裂;(9)炉头通过升降台与炉膛底面连接,从而形成升降式炉头,可将火面与锅之间调节至最佳位置,从而提高烹饪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一级余热区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二级余热交换区和三级余热交换区的俯视图。图中:1、灶体;2、炉膛;3、炉头;4、水平隔板;5、竖直隔板;6、一级余热交换区;7、二级余热交换区;8、三级余热交换区;9、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10、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11、高温废气入口;12、二级余热交换管;13、三级余热交换管;14、强排风机;15、尾气排放管;16、进水管;17、进水电磁阀;18、热水出管;19、出水电磁阀;20、热水转运箱;21、升降台;22、温度探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集成大锅灶,包括灶体1及灶体1中心的炉膛2,所述炉膛2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且炉膛2内壁采用整体不锈钢制成,炉膛2内中部中心安装有炉头3,炉头3通过升降台21与炉膛2底面连接,所述炉头3上进风口连接有鼓风增氧管,鼓风增氧管一侧连接有增氧风机,另一侧连接有燃气进管,所述灶体1内开有绕炉膛2外壁一周的空腔,空腔中部安装有环形的水平隔板4,水平隔板4将空腔分为上下两个环形的密闭腔室,上部腔室为一级余热交换区6,下部腔室内安装有环形的竖直隔板5,竖直隔板5将下部腔室分隔为两个环形的密闭仓室,靠近炉膛2的仓室为二级余热交换区7,另一个仓室为三级余热交换区8,所述一级余热交换区6内安装有环状的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9和环状的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10,所述二级余热交换区7内安装有环状的二级余热交换管12,所述三级余热交换区8内安装有环状的三级余热交换管13,所述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9、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10、二级余热交换管12和三级余热交换管13均绕炉膛2中心设置,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9紧贴炉膛2外壁,并按顺时针旋向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集成大锅灶,包括灶体(1)及灶体(1)中心的炉膛(2),炉膛(2)内中部中心安装有炉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灶体(1)内开有绕炉膛(2)外壁一周的空腔,空腔中部安装有环形的水平隔板(4),水平隔板(4)将空腔分为上下两个环形的密闭腔室,上部腔室为一级余热交换区(6),下部腔室内安装有环形的竖直隔板(5),竖直隔板(5)将下部腔室分隔为两个环形的密闭仓室,靠近炉膛(2)的仓室为二级余热交换区(7),另一个仓室为三级余热交换区(8),所述一级余热交换区(6)内同圆心安装有环状的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9)和环状的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10),所述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9)紧贴炉膛(2)外壁设置,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10)位于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9)外侧,所述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9)上间隔均匀的开有数个与炉膛(2)内连通的高温废气入口(11),所述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9)的末端与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10)的首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二级余热交换区(7)内安装有环状的二级余热交换管(12),所述三级余热交换区(8)内安装有环状的三级余热交换管(13),所述二级余热交换管(12)的首端与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10)的末端通过管道连接,二级余热交换管(12)的末端与三级余热交换管(13)的首端通过管道连接,三级余热交换管(13)的末端连接有强排风机(14),强排风机(14)上连接有伸出灶体(1)的尾气排放管(15),所述二级余热交换管(12)与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10)的连接处的水平隔板(4)上开有溢水缺口,二级余热交换管(12)与三级余热交换管(13)的连接处的竖直隔板(5)上开有过水缺口,所述三级余热交换区(8)的三级余热交换管(13)末端处还安装有进水管(16),进水管(16)上安装有进水电磁阀(17),所述一级余热交换区(6)的一侧顶部连接有热水出管(18),热水出管(18)上连接有出水电磁阀(19),热水出管(18)外接有热水转运箱(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集成大锅灶,包括灶体(1)及灶体(1)中心的炉膛(2),炉膛(2)内中部中心安装有炉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灶体(1)内开有绕炉膛(2)外壁一周的空腔,空腔中部安装有环形的水平隔板(4),水平隔板(4)将空腔分为上下两个环形的密闭腔室,上部腔室为一级余热交换区(6),下部腔室内安装有环形的竖直隔板(5),竖直隔板(5)将下部腔室分隔为两个环形的密闭仓室,靠近炉膛(2)的仓室为二级余热交换区(7),另一个仓室为三级余热交换区(8),所述一级余热交换区(6)内同圆心安装有环状的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9)和环状的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10),所述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9)紧贴炉膛(2)外壁设置,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10)位于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9)外侧,所述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9)上间隔均匀的开有数个与炉膛(2)内连通的高温废气入口(11),所述一级余热交换主级管(9)的末端与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10)的首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二级余热交换区(7)内安装有环状的二级余热交换管(12),所述三级余热交换区(8)内安装有环状的三级余热交换管(13),所述二级余热交换管(12)的首端与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10)的末端通过管道连接,二级余热交换管(12)的末端与三级余热交换管(13)的首端通过管道连接,三级余热交换管(13)的末端连接有强排风机(14),强排风机(14)上连接有伸出灶体(1)的尾气排放管(15),所述二级余热交换管(12)与一级余热交换次级管(10)的连接处的水平隔板(4)上开有溢水缺口,二级余热交换管(12)与三级余热交换管(13)的连接处的竖直隔板(5)上开有过水缺口,所述三级余热交换区(8)的三级余热交换管(13)末端处还安装有进水管(16),进水管(16)上安装有进水电磁阀(17),所述一级余热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尚兵
申请(专利权)人:南充烽英堂厨房电器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