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变形缝防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9733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面变形缝防水构造,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其包括变形缝,所述变形缝上方设置有保护板,所述变形缝两侧均开设有容纳槽,所述保护板设置在容纳槽内,所述保护板与容纳槽之间连接有密封条;所述变形缝内连接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设置在保护板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减少水分渗入变形缝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变形缝防水构造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屋面变形缝防水构造。
技术介绍
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发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是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总称。而屋面渗漏是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发生在结构变化部位,特别是变形缝处。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屋面变形缝1顶部设置盖板5的形式防止水分进入变形缝1,由于盖板4为预制,与变形缝1边缘难以完全贴合,当雨水落至盖板周围时易向变形缝内部渗透,进而导致建筑物发生渗水的情况,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面变形缝防水构造,具有减少雨水渗入变形缝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屋面变形缝防水构造,包括变形缝,所述变形缝上方设置有保护板,所述变形缝两侧均开设有容纳槽,所述保护板设置在容纳槽内,所述保护板与容纳槽之间连接有密封条;所述变形缝内连接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设置在保护板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板以及保护板与容纳槽之间连接的密封条防止雨水流入变形缝造成屋内渗水,当部分雨水从密封条渗入容纳槽时,止水带的设置可将雨水挡住,防止进一步渗入变形缝。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板由上下设置的梯形块和矩形块组成,所述矩形块置于容纳槽内,并且所述矩形块的高度等于容纳槽的槽深,所述梯形块底边的长度大于矩形块与两个密封条的宽度之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矩形块设置在容纳槽内时,设置在矩形块的梯形块覆盖在容纳槽上防止水分从密封条处渗入容纳槽,并且由于梯形块具有两个斜边,当水分落到梯形块上时,两斜边的设置可将雨水引流至容纳槽两侧,进一步防止水分渗入变形缝。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水板延伸至变形缝内的一端固定连接通槽,所述通槽内嵌设有滑杆,所述止水带两端与滑杆的侧壁相连,所述止水带为弹性材质,并且所述止水带的长度大于变形缝的宽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止水带的安装,并且当止水带发生损坏或附着泥沙后,将滑杆从通槽内移出,便于拆卸更换。由于变形缝受到热胀冷缩时其宽度会发生变化,弹性材质的止水带可随变形缝带动宽度变化拉伸或收缩以起到止水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一端设置在容纳槽槽口处,另一端延伸至变形缝内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从密封条渗入容纳槽时,导水板的设置可将雨水引流至止水带上,防止雨水停留在容纳槽内造成容纳槽的槽壁被雨水腐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水板上垂直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矩形块的侧壁贴合;所述导水板设置在槽口的一端,以及限位板远离导水板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密封条的横截面呈“M”形,并且两端设置有嵌入安装槽的连接部,所述密封条具有弹性,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增摩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密封条具有弹性,当变形缝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密封条所具有的弹性可配合变形缝的宽度发生形变,保持保护板与容纳槽之间的连接状态。由于其截面呈“M”形设置,可拉伸至一定长度,以配合不同宽度的变形缝和容纳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侧壁靠近底壁处开设有插槽,所述导水板一体成型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包括与容纳槽槽壁贴合设置的竖板,以及垂直于竖板设置的插板,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插板插入的插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板插设在插槽内时,导水板以及设置在导水板上的安装槽和通槽均设置在容纳槽内,在安装保护板时提高其结构的一体性程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槽两侧开设有引水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在保护板上并由保护板两斜边引走的雨水可流入引水槽,并将引水槽内的水从屋面引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变形缝内填充有遇水膨胀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少部分雨水流入变形缝内时,遇水膨胀件发生膨胀而胀大,将变形缝内填充满,以防止雨水流入变形缝导致屋面渗漏。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变形缝上方设置保护板,并在保护板下方设置止水带,能够防止水分渗入变形缝;2.通过容纳槽以及连接在容纳槽和保护板之间连接的密封条的设置,能够在保护板稳定设置的同时防止水分渗入;3.通过通槽以及设置在止水带两侧的滑杆的设置,便于止水带的安装和替换。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体现现有技术中变形缝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中用于体现各个部分之间连接关系的爆炸图。图中,1、变形缝;11、容纳槽;111、插槽;12、止水带;121、滑杆;13、遇水膨胀件;2、保护板;21、梯形块;22、矩形块;23、密封条;231、连接部;3、导水板;31、通槽;32、安装槽;321、增摩纹;33、限位板;34、安装板;341、竖板;342、插板;4、引水槽;5、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屋面变形缝防水构造,包括变形缝1和设置在变形缝1上方的保护板2,变形缝1两侧均开设有容纳槽11,保护板2由上下设置的梯形块21和矩形块22一体成型,矩形块22设置在容纳槽11内,并且矩形块22的高度与容纳槽11的槽深相等,容纳槽11的设置可使保护板2盖设在变形缝1上方时更为稳定。矩形块22与容纳槽11侧壁之间通过密封条23相连。矩形块22居中设置在梯形块21的底壁上,梯形块21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并且梯形块21底边的长度大于矩形块22与两个密封条23的宽度之和。容纳槽11的两侧开设有引水槽4,梯形块21的顶角处设置有便于引流的倒角。密封条23的设置在防止雨水渗透进入容纳槽11的同时,能够将保护板2与容纳槽11之间连接起来,防止保护板2发生掉落。梯形块21的设置可将矩形块22与容纳槽11之间的缝隙覆盖起来,进一步防止雨水渗入,并且由于梯形具有两个斜边,可将落在保护板2上的雨水引入设置在容纳槽11两侧的引水槽4中,实际使用时可在引水槽4边缘设置水管将雨水导走,防止屋面积水。如图1所示,保护板2下方设置有止水带12,容纳槽11内设置有导水板3,导水板3中部呈一定角度朝向保护板2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导水板3呈45°倾斜。当雨水流入容纳槽11时导水板3的设置防止水分与容纳槽11的槽壁接触发生腐蚀,导水板3一端设置在容纳槽11槽口处,另一端延伸至变形缝1内,并连接有通槽31,止水带12通过两侧固定设置的滑杆121与通槽31滑移连接设置在变形缝1内,当水流入变形缝1内时,止水带12可防止水分进一步渗入变形缝1,本实施例中止水带12的类型优选为橡胶止水带12,并呈U型设置,当变形缝1由于热胀冷缩宽度发生变化时,橡胶止水带12所具有的弹性可使其长度随变形缝1的宽度变化,可更好地防止水分渗入变形缝1,止水带12下方的变形缝1内填充有遇水膨胀件13,本实施例中遇水膨胀件13由高钠基膨润土材料构成,当水分渗入变形缝1时可膨胀至本身体积的1.5-2倍将变形缝1内填充满,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如图3所示,导水板3靠近容纳槽11槽壁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安装板34,安装板34包括垂直于容纳槽11槽底设置的竖板341以及设置在竖板341远离容纳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面变形缝防水构造,包括变形缝(1),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1)上方设置有保护板(2),所述变形缝(1)两侧均开设有容纳槽(11),所述保护板(2)设置在容纳槽(11)内,所述保护板(2)与容纳槽(11)之间连接有密封条(23);所述变形缝(1)内连接有止水带(12),所述止水带(12)设置在保护板(2)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变形缝防水构造,包括变形缝(1),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1)上方设置有保护板(2),所述变形缝(1)两侧均开设有容纳槽(11),所述保护板(2)设置在容纳槽(11)内,所述保护板(2)与容纳槽(11)之间连接有密封条(23);所述变形缝(1)内连接有止水带(12),所述止水带(12)设置在保护板(2)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变形缝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2)由上下设置的梯形块(21)和矩形块(22)组成,所述矩形块(22)置于容纳槽(11)内,并且所述矩形块(22)的高度等于容纳槽(11)的槽深,所述梯形块(21)底边的长度大于矩形块(22)与两个密封条(23)的宽度之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变形缝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11)内设置有导水板(3),所述导水板(3)一端设置在容纳槽(11)槽口处,另一端延伸至变形缝(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屋面变形缝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板(3)延伸至变形缝(1)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通槽(31),所述通槽(31)内嵌设有滑杆(121),所述止水带(12)两端与滑杆(121)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俊金美娟王玮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