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丛式井组阴极保护系统及双阳极井故障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9588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丛式井组阴极保护系统及双阳极井故障检测装置,包括远程监控装置、数字化监控柜、丛式井组和双阳极井,其中远程监控装置连接数字化监控柜,所述数字化监控柜设有直流电源,其中数字化监控柜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丛式井组,其中数字化监控柜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双阳极井,所述丛式井组和双阳极井之间的距离为100~300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丛式井组阴极保护和双阳极井故障检测方法,当使用故障检测装置检测双阳极井的保护电位不能达到要求时,可通过排气管和独芯电缆一同将旧双阳极本体拔出,再下放新的双阳极本体、独芯电缆及排气管,使系统正常工作,达到重复利用阳极地床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丛式井组阴极保护系统及双阳极井故障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丛式井组阴极保护
,特别涉及一种丛式井组阴极保护系统及双阳极井故障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为适应油田外部恶劣环境,增加运行可靠性并降低成本,丛式井组阴极保护工艺采取以井组为单元,以套管为重点建立阴极保护系统。丛式井组阴极保护实现这一原理的过程是,直流电源负极与各单井套管连接,直流电源正极与深井接地阳极连接,从而构成保护回路。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丛式井组套管的腐蚀也日益严重,并且近年来还有加快的趋势,直接影响着油田的进一步开采,对油田的稳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同时也给油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井场分布区域广,还没有专职人员巡查管理。现有技术阳极井是裸眼完井,通过深黄土层打到崖石层见到水层为止,深度一般为150~300m。运行一段时间后井壁容易坍塌,导致阳极体及管线被埋,阳极井故障后很难修复,需要重建阳极井;阳极井的阳极本体消耗完后不能直接更换,需要重建阳极井,重建新阳极井成本比较高,而且造成一定的浪费,增加了维护成本;同时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派人去维护,给管理和维护上造成一定的滞后性,削弱了阴极保护的效果。阳极井阳极体损坏,也没有专用故障检测设备和故障检测方法。综上所述,亟需一种新的丛式井组阴极保护系统满足油田发展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丛式井组阴极保护系统及双阳极井故障检测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1:阳极井容易坍塌;2:阳极井故障后很难修复;3:没有阳极井专用故障检测设备和故障检测方法等问题。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丛式井组阴极保护系统,包括远程监控装置、数字化监控柜、丛式井组和双阳极井,其中远程监控装置连接数字化监控柜,所述数字化监控柜设有直流电源,其中数字化监控柜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丛式井组,其中数字化监控柜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双阳极井,所述丛式井组和双阳极井之间的距离为100~300m。优选的,所述丛式井组包括多个油水井,其中油水井包括油水井套管和油水井井筒,其中油水井套管设置于油水井井筒内部,所述油水井套管通过电缆连接数字化监控柜直流电源的负极。优选的,所述远程监控装置通过光纤连接数字化监控柜,其中远程监控装置为计算机,所述计算机内部设有信息储存模块,其中信息储存模块用于储存数字化监控柜的电流、电压信息。优选的,所述双阳极井包括排气管、独芯电缆、井筒、高硅铸铁主阳极本体、高温铝合金辅阳极本体和填包料,其中排气管和高硅铸铁主阳极本体设置于井筒内部,所述高温铝合金辅阳极本体设置于高硅铸铁主阳极本体内部,所述排气管设置于高硅铸铁主阳极本体和高温铝合金辅阳极本体上端,所述独芯电缆一端连接数字化监控柜直流电源的正极,其中独芯电缆另一端分别连接高硅铸铁主阳极本体和高温铝合金辅阳极本体,所述排气管和高硅铸铁主阳极本体与井筒之间填充有填包料。优选的,所述井筒内壁设有多节PVC套管,其中多节PVC套管首尾依次通过密封胶固封,所述PVC套管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直径为10mm。优选的,所述多节首尾连接PVC套管的外径规格为Φ180×6000mm,内径规格为Φ160×6000mm,所述高硅铸铁主阳极本体的外径规格为Φ120×6000mm,内径规格为Φ80×6000mm,其中高硅铸铁主阳极本体四周设有均匀透水的圆孔,其中圆孔的直径为10mm,所述高温铝合金辅阳极本体的外径规格为Φ60×6000mm,所独芯电缆外设有电缆穿管,其中独芯电缆的绝缘层的材质为PVDF/HMW-PE,所述独芯电缆的截面积为16~25mm2。优选的,所述排气管的外径规格Φ25×6000mm,其中排气管四周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直径小于填包料的粒径。优选的,一种如上所述的丛式井组阴极保护系统的双阳极井故障检测装置,所述故障检测装置包括充电开关、数字电压表、工作开关、磁力保护器、数字电流表和24V蓄电瓶,所述充电开关一端电连接24V蓄电瓶正极,其中充电开关另一端电连接数字电压表的正极,所述数字电压表的负极电连接24V蓄电瓶负极,所述工作开关一端电连接24V蓄电瓶正极,其中工作开关另一端电连接磁力保护器,所述磁力保护器的另一端电连接数字电流表的正极,其中数字电流表的负极电连接双阳极井,所述双阳极井通过接地极再和24V蓄电瓶负极电连接,所述24V蓄电瓶两端分别接入220V市电。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实现了丛式井组阴极保护和双阳极井故障检测方法,当使用故障检测装置检测双阳极井的保护电位不能达到要求时,可通过排气管和独芯电缆一同将旧双阳极本体拔出,再下放新的双阳极本体、独芯电缆及排气管,使系统正常工作,达到重复利用阳极地床的目的,避免了重复打井的工作,且更换简单,工期短,井筒牢固不易坍塌,填补了油水井套管的阴极保护空白期,延长了双阳极井使用寿命,节约了重新打双阳极井费用,经济效益明显,同时也有利于井场环境保护,实现和吻合了油田发展的需求;(2)本技术为双阳极井,其中高温铝合金辅阳极本体设置于高硅铸铁主阳极本体内部,所述高硅铸铁主阳极本体接地电阻小、输出电流大、电流分配均匀、保护距离长、使用寿命长;所述高温铝合金辅阳极本体不消耗、电流输出大、体积小、重量轻;(3)本技术双阳极井故障检测方法性能可靠、方法独特,检测准确、快速,并且设计简单、易操作。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一种丛式井组阴极保护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双阳极井故障检测装置电路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远程监控装置,2-数字化监控柜,3-光纤,4-电缆,5-油水井套管,6-油水井井筒,7-排气管,8-独芯电缆,9-井筒,10-高硅铸铁主阳极本体,11-高温铝合金辅阳极本体,12-填包料,13-充电开关,14-数字电压表,15-工作开关,16-磁力保护器,17-数字电流表,18-双阳极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丛式井组阴极保护系统,包括远程监控装置1、数字化监控柜2、丛式井组和双阳极井18,其中远程监控装置1连接数字化监控柜2,所述数字化监控柜2设有直流电源,其中数字化监控柜2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丛式井组,其中数字化监控柜2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双阳极井18,所述丛式井组和双阳极井18之间的距离为100~300m。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丛式井组阴极保护系统,包括远程监控装置1、数字化监控柜2、丛式井组和双阳极井18,其中远程监控装置1连接数字化监控柜2,所述数字化监控柜2设有直流电源,其中数字化监控柜2直流电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丛式井组阴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远程监控装置(1)、数字化监控柜(2)、丛式井组和双阳极井(18),其中远程监控装置(1)连接数字化监控柜(2),所述数字化监控柜(2)设有直流电源,其中数字化监控柜(2)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丛式井组,其中数字化监控柜(2)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双阳极井(18),所述丛式井组和双阳极井(18)之间的距离为100~30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丛式井组阴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远程监控装置(1)、数字化监控柜(2)、丛式井组和双阳极井(18),其中远程监控装置(1)连接数字化监控柜(2),所述数字化监控柜(2)设有直流电源,其中数字化监控柜(2)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丛式井组,其中数字化监控柜(2)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双阳极井(18),所述丛式井组和双阳极井(18)之间的距离为100~300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丛式井组阴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丛式井组包括多个油水井,其中油水井包括油水井套管(5)和油水井井筒(6),其中油水井套管(5)设置于油水井井筒(6)内部,所述油水井套管(5)通过电缆(4)连接数字化监控柜(2)直流电源的负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丛式井组阴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监控装置(1)通过光纤(3)连接数字化监控柜(2),其中远程监控装置(1)为计算机,所述计算机内部设有信息储存模块,其中信息储存模块用于储存数字化监控柜(2)的电流、电压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丛式井组阴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阳极井(18)包括排气管(7)、独芯电缆(8)、井筒(9)、高硅铸铁主阳极本体(10)、高温铝合金辅阳极本体(11)和填包料(12),其中排气管(7)和高硅铸铁主阳极本体(10)设置于井筒(9)内部,所述高温铝合金辅阳极本体(11)设置于高硅铸铁主阳极本体(10)内部,所述排气管(7)设置于高硅铸铁主阳极本体(10)和高温铝合金辅阳极本体(11)上端,所述独芯电缆(8)一端连接数字化监控柜(2)直流电源的正极,其中独芯电缆(8)另一端分别连接高硅铸铁主阳极本体(10)和高温铝合金辅阳极本体(11),所述排气管(7)和高硅铸铁主阳极本体(10)与井筒(9)之间填充有填包料(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丛式井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宝元贺艺军陈在君曲先伟高诗惠谭博宁张茜孙学萌陈炼军马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