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燃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944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采暖设备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高效的燃烧炉,包括壳体,壳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壳体内设置有换热盘管,换热盘管包括沿壳体径向依次设置的若干层换热分管,且若干个换热分管的轴线与壳体的轴线一致,半径最小的换热分管的内径为壳体半径的1/2~7/10,两层相邻的换热分管之间的间隙为壳体半径的1/20~1/7,且换热分管沿轴向的各层之间的间隙为换热盘管轴向长度的1/100~1/50,壳体内还设置有燃烧头,燃烧头位于靠近进气口的一端,燃烧头和进气口位于半径最小的换热分管围成的空间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燃烧炉燃烧效率低的问题。

An Efficient Combustion Furnac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eating equipment. An efficient combustion furnace is proposed, which includes a shell, which includes an air inlet and an air outlet. A heat exchange coil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The heat exchange coil includes several layers of heat exchange pipes arranged in turn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shell, and the axes of several heat exchange pip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xes of the shell.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heat exchange pipes with the smallest radius is 1 of the shell radius. / 2-7/10, the gap between two adjacent heat exchanger tubes is 1/20-1/7 of the shell radius,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layers along the axis of the heat exchanger tubes is 1/100-1/50 of the axial length of the heat exchanger coils. There is also a burning head in the shell. The burning head is located near the inlet, and the burning head and the inlet are located in the space surrounded by the heat exchanger tubes with the smallest radius. Through the above technical scheme, the problem of low combustion efficiency of combustion furnace in the prior art is sol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燃烧炉采暖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采暖设备
,涉及一种高效的燃烧炉。
技术介绍
燃烧炉大量应用于酒店宾馆、住宅小区、商业场所等场合进行采暖、卫生热水供应。其主要原理是在炉胆填充热媒水,通过燃烧或其它方式加热热媒水,再由热媒水供暖或加热生活用水。现有的燃烧炉中的热媒水对燃烧产生的热量吸收效率低,从而降低了燃气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效的燃烧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燃烧炉燃烧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壳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换热盘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盘管包括沿所述壳体径向依次设置的若干层换热分管,且若干个所述换热分管的轴线与所述壳体的轴线一致,半径最小的所述换热分管的内径为所述壳体半径的1/2~7/10,两层相邻的换热分管之间的间隙为所述壳体半径的1/20~1/7,且所述换热分管沿轴向的各层之间的间隙为所述换热盘管轴向长度的1/100~1/50,燃烧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端,所述燃烧头和所述进气口位于半径最小的所述换热分管围成的空间内。进一步,所述换热分管的管壁厚度为0.8~1.2mm,所述换热分管的管壁包括弧面部和平面部,所述弧面部和所述平面部均为互为对称的两个,所述平面部与所述换热盘管轴向垂直,所述平面部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弧面部连接,所述平面部的长度为所述弧面部长度的1.5~2.5倍。进一步,每层所述换热分管外侧均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柱,若干个所述定位柱沿所述换热分管周向设置,所述换热分管卡设在若干个所述定位柱围成的空间内,每个所述定位柱的轴向与所述换热分管的轴向平行,所述定位柱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每层所述换热分管外侧对应设置的定位柱个数至少为三个,且沿所述换热分管的周向均匀分布。进一步,每层所述换热分管沿轴向的各层之间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个数至少为三个,且沿所述换热分管的周向均匀分布。进一步,还包括冷凝管,所述冷凝管设置在所述换热盘管和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冷凝管和所述换热盘管之间设置有隔热板,所述换热盘管与所述隔热板周向连接,所述换热盘管和所述隔热板的直径均小于所述壳体的内径。进一步,所述冷凝管包括沿所述壳体径向依次设置的若干层冷凝分管,且若干个所述冷凝分管的轴线与所述壳体的轴线一致,半径最小的所述冷凝分管的内径为所述壳体半径的1/2~7/10,两个相邻的冷凝分管之间的间隙为所述壳体半径的1/20~1/7,且每个所述冷凝管沿轴向的各层之间的间隙为所述冷凝管轴向长度的1/100~1/50,所述冷凝管轴向长度与所述冷凝管轴向长度之间的比例为1/6~1/4。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主壳,所述主壳两端均设置有端盖,所述主壳和所述端盖之间为拆卸连接,所述主壳包括沿所述壳体周向依次设置的若干个分壳,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壳之间为拆卸连接。进一步,所述换热盘管和所述冷凝管外壁均设置有特氟龙涂层。进一步,所述端盖包括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燃烧头均设置在所述前端盖上,所述前端盖上还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前端盖包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为环状,所述第一法兰远离中心的一侧与所述主壳周向连接,所述第一法兰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法兰周向连接,所述进气口、所述风机和所述燃烧头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上,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之间、所述燃烧头和所述第二法兰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后端盖上,所述后端盖上还设置有烟囱,所述烟囱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烟囱与所述后端盖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后端盖上均设置有支腿。进一步,所述主壳与所述第一法兰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孔一,所述第一法兰远离中心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一对应的连接孔二,所述第一法兰通过螺杆与所述主壳周向连接,所述螺杆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连接孔一和所述连接孔二,两端通过螺母锁紧,所述主壳与所述后端盖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孔三,所述后端盖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连接孔三对应的连接孔四,所述后端盖通过螺杆与所述主壳周向连接,所述螺杆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连接孔三和所述连接孔四,两端通过螺母锁紧,所述连接孔一的个数和所述连接孔三的个数相同、所述连接孔一的半径和所述连接孔三的半径相同,且每个所述连接孔一和对应的连接孔三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壳体轴线平行。进一步,所述主壳、所述换热盘管、所述冷凝管均采用一体加工铸造而成,所述主壳、所述换热盘管、所述冷凝管的材质为石墨烯-铜合金、或石墨烯-铁合金、或石墨烯-不锈钢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中燃气从进气口进入壳体内,由燃烧头点燃,在半径最小的换热分管围成的空间内产生高温气体,高温气体从单个换热分管的轴向间隙中通过,并在若干个换热分管的径向间隙内流通,换热盘管内的换热介质吸收高温气体中的热量,给采暖区供暖;高温气体中的热量被换热介质吸收后从出气口排出。若干个换热分管沿径向依次套设,与单个换热盘管的设计相比,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储存更多的换热介质,从而提高对高温气体中热量的吸收效率;若干个换热分管的轴线与壳体的轴线一致,保证换热介质的分布均匀,从而实现对壳体内高温气体热量的均匀吸收,有利于提高燃气的利用效率;根据专利技术人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当半径最小的所述换热分管的内径为所述壳体半径的1/2~7/10、两个相邻的换热分管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壳体半径的1/20~1/7,且单个所述换热分管沿轴向的各层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换热盘管轴向长度的1/100~1/50时,换热介质和高温气体接触较充分,能够实现较好的换热效果,从而提高燃气的利用效率。2、换热分管的管壁包括弧面部和平面部,弧面部的长度小于平面部的长度,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增加换热介质的受热面积,从而有利于换热介质对燃气燃烧热量的吸收,提高燃气的利用效率。根据专利技术人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当换热分管的管壁厚度为0.8~1.2mm,且当平面部的长度为弧面部长度的1.5~2.5倍时,既能够保证换热盘管的强度,又能够实现较好的换热效果,从而提高燃气的利用效率。3、本专利技术中定位柱的设置,实现对相应换热分管的定位,确保换热分管的轴线与壳体的轴线一致;换热分管外侧对应设置的定位柱个数至少为三个,且沿换热分管的周向均匀分布,这样的设计,在径向方向上对换热分管进行限位,避免换热分管发生径向位移。4、在换热分管沿轴向的各层之间设置支撑块,支撑块个数至少为三个,且沿换热分管的周向均匀分布,这样的设计,确保换热分管沿轴向的各层之间有间隙,从而确保高温气体在若干个换热分管之间流通。5、在换热盘管和出气口之间设置冷凝管,且冷凝管和换热盘管之间通过隔热板隔开,其中隔热板的材质为隔热材质,例如隔热岩棉,隔热板阻止换热盘管一侧的高温气体直接沿轴向流动到冷凝板一侧,高温气体只能依次沿换热盘管轴向各层之间的间隙、换热盘管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动到冷凝管一侧,不仅有利于高温气体与换热盘管内的换热介质充分换热,而且冷凝管和换热盘管之间会有温差,高温气体流动到冷凝管一侧后,与冷凝管内的换热介质再次进行热交换,高温气体中的热量被冷凝管中换热介质再次吸收,为供暖区供暖,高温气体温度降低后从出气口排出,减少高温气体中热量的损失。因此,冷凝管和隔热板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燃气的利用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的燃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4),包括进气口(2)和出气口,换热盘管(9),设置在所述壳体(4)内,所述换热盘管(9)包括沿所述壳体(4)径向依次设置的若干层换热分管(91),且若干个所述换热分管(91)的轴线与所述壳体(4)的轴线一致,半径最小的所述换热分管(91)的内径为所述壳体(4)半径的1/2~7/10,两层相邻的换热分管(91)之间的径向间隙为所述壳体(4)半径的1/20~1/7,且所述换热分管(91)沿轴向的各层之间的间隙为所述换热盘管(9)轴向长度的1/100~1/50,燃烧头(3),设置在所述壳体(4)内,且位于靠近所述进气口(2)的一端,所述燃烧头(3)和所述进气口(2)位于半径最小的所述换热分管(91)围成的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燃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4),包括进气口(2)和出气口,换热盘管(9),设置在所述壳体(4)内,所述换热盘管(9)包括沿所述壳体(4)径向依次设置的若干层换热分管(91),且若干个所述换热分管(91)的轴线与所述壳体(4)的轴线一致,半径最小的所述换热分管(91)的内径为所述壳体(4)半径的1/2~7/10,两层相邻的换热分管(91)之间的径向间隙为所述壳体(4)半径的1/20~1/7,且所述换热分管(91)沿轴向的各层之间的间隙为所述换热盘管(9)轴向长度的1/100~1/50,燃烧头(3),设置在所述壳体(4)内,且位于靠近所述进气口(2)的一端,所述燃烧头(3)和所述进气口(2)位于半径最小的所述换热分管(91)围成的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分管(91)的管壁厚度为0.8~1.2mm,所述换热分管(91)的管壁包括弧面部(912)和平面部(911),所述弧面部(912)和所述平面部(911)均为互为对称的两个,所述平面部(911)与所述换热盘管(9)轴向垂直,所述平面部(911)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弧面部(912)连接,所述平面部(911)的长度为所述弧面部(912)长度的1.5~2.5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换热分管(91)外侧均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柱(8),若干个所述定位柱(8)沿所述换热分管(91)周向设置,所述换热分管(91)卡设在若干个所述定位柱围成的空间内,每个所述定位柱(8)的轴向与所述换热分管(91)的轴向平行,所述定位柱(8)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壳体(4)上,每层所述换热分管(91)外侧对应设置的定位柱(8)个数至少为三个,且沿所述换热分管(91)的周向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换热分管(91)沿轴向的各层之间设置有支撑块(10),所述支撑块(10)个数至少为三个,且沿所述换热分管(91)的周向均匀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燃烧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管(5),所述冷凝管(5)设置在所述换热盘管(9)和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冷凝管(5)和所述换热盘管(9)之间设置有隔热板(1),所述换热盘管(9)与所述隔热板(1)周向连接,所述换热盘管(9)和所述隔热板(1)的直径均小于所述壳体(4)的内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的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9)包括沿所述壳体(4)径向依次设置的若干层冷凝分管(51),且若干个所述冷凝分管(51)的轴线与所述壳体(4)的轴线一致,半径最小的所述冷凝分管(51)的内径为所述壳体(4)半径的1/2~7/10,两个相邻的冷凝分管(51)之间的间隙为所述壳体(4)半径的1/20~1/7,且每个所述冷凝管(51)沿轴向的各层之间的间隙为所述冷凝管(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满全杨海龙高鹏
申请(专利权)人:倍他暖高碑店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