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耀祥专利>正文

用波浪能获得连续稳定发电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943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波浪能获得连续稳定发电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利用海洋波浪能量获得连续稳定发电的方法。特点是由一个设置有密集的浮子采能构件、利用液压传递动力的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与一个安装有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构件的主浮体及另一个副浮体,采用固定连接组成的漂浮式结构装置。它能实现密集地利用波浪能转换为稳定输出的电能。并考虑了易于大规模的开发设计制造、辅助实现连续稳定输出电能等方面的适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海洋波浪能量获得连续稳定发电的方法。海洋波浪能源是一种无穷无尽的可再生能量资源,如何利用这样丰富的能量资源为人类服务,是前人和现代人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课题,利用波浪能发电就是其中一大课题。海洋受复杂的自然因素变化影响,其波浪、海潮的大小和形式变化,给人们利用海洋波浪能量来进行稳定发电产生较大的困难。根据以往的研究经验,认为利用波浪能发电有三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即振荡水柱波能装置、摆式波能装置、聚波水库波能装置。振荡水柱波能装置的优点是转动机构不与海水接触,防腐性能好,安全可靠,维护方便。其缺点是二级能量转换效率较低、对小波浪能适应性也不强。聚波水库装置的优点是一级转换没有活动部件,可靠性好,维护费用低,系统出力稳定。不足之处是电站建造对地形有要求,不易推广。摆式波能装置,摆体的运动很适合波浪大推力和低频的特性,摆式装置的转换效率较高,但现有的装置机械的维护较为困难,且适合于海浪大小变化较大、又易于设计制造的大规模的成熟的装置还未见有报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量转换组件密度较高、相对成本较低且又易于设计制造和维护的漂浮式浮子摆式波浪能转换装置,可以较好解决上述困难问题,用以较有效地利用海洋波浪能量来发电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结构及其工作原理,通过结合说明书附附图说明图1至附图11来说明附图1是本装置基本结构示意图(正视)。附图2是本装置基本结构示意图(俯视)。附图3是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中,各个工作单元内分布在下层的浮子构件与上层棘轮驱动轮动力传递示意图(侧视)。附图4是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中,各个工作单元内分布在下层的浮子工作活动范围示意图(侧视)。附图5是各个工作单元内分布在下层的浮子构件铰链状况示意图(俯视)。附图6是各个工作单元内分布在上层的棘轮组、液压泵等构件铰链传动状况示意图(俯视)。附图7是双层平面分布的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中,每个工作单元内上下层的构件布局设置示意图(侧视)。附图8是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下层的局部工作单元的浮子构件排列分布示意图(俯视)。附图9是在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上层和主浮体上,局部工作单元的液压泵与液压马达等构件组成的液压稳压传动系统及其与发电机等构件组成的传动连接示意图(俯视)。附图10是本装置基本结构扩展连接成三个浮体两个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的连结结构示意图(正视)。附图11是本装置基本结构扩展连接成三个浮体两个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的连结结构示意图(俯视)。附图12是本装置基本结构在扩展连接成四个浮体三个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的连结结构示意图(正视)。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基本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是由一个设置有密集排列的浮子摆式的波浪能转换为旋转机械能的装置的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与一个安装有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的主浮体及另一个副浮体,采用固定连接组成的漂浮式结构装置。其中在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与主浮体上分布安装有一个液压稳定传输系统,用于将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上的波浪能转换为旋转机械能的装置获得的能量,集合传输到主浮体上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上,并控制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装置的动力分配工作,从而达到将海洋波浪能转换为电能的目的。其基本结构示图如附图1、2所示。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是由钢铁连杆连接成的具有一个个水平排列分布的立方体空间的工作单元的双层刚性框架结构,其中各个工作单元的数量可根据设计需要来确定,各个工作单元上有其独立的将波浪能转换为旋转机械能的装置。各工作单元的下层框架(亦即是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的下层)安装浮子构件,上层框架(亦即是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的上层)对应安装有棘轮构件、传动齿轮、飞轮构件,以及液压泵、液压管道等组成的液压稳定传输系统的有关构件,在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上层,排列有并接入各个工作单元的液压泵的高低压液压管道,高低压液压管道连接入主浮体内(如附图1至9所示)。主浮体及副浮体作为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的负载体。但在主浮体内安装有液压马达等液压稳定传输系统的有关构件及发电机等构件(如附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装置根据装置重量和浮体的关系设计,使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的下层平面设计成稍高于海平面,以在海面平静时,浮子构件的支架轴轴心与浮子中心线平行于海平面线的高度为准(如附图1所示)。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的各个工作单元的基本结构在工作单元内框架的下层支架安装有浮子构件,它由浮子、浮子构件输出轮及其支架和连结轴组成。其中,浮子构件输出轮的外向面上固定有两个凸轴,它们分布于输出轮轴心左右对称的靠近轮的边沿上,且在轴心至浮子中心连线的同一直线上(如附图3、4、5、7、8所示)。在工作单元内框架的上层支架安装有由棘爪轮和棘轮组成的棘轮组、 传动齿轮、飞轮构件、旋转驱动的液压泵。棘爪轮的一面与浮子构件输出轮一样固定有相同的两个凸轴,且位置尺寸相同,它们的凸轴在同一个垂直的安装面上,有凸轴一面呈相对方向。棘爪轮和棘轮组成的棘轮组,其棘爪机构采用接触面内爪动式结构。棘轮同时是一个传动齿轮(如附图3、4、6、7所示)。在工作单元框架靠近浮子构件连结轴一面的两条竖直边框上横向固定有一该单元浮子活动上位限位杆,这两条边框向下穿过下层支架,延伸至适当位置也固定有一浮子活动下位限位杆(如附图1、3、4、7所示)。在浮子构件输出轮与棘爪轮之间,被两条垂直状态的推拉连杆分别铰链在它们对应的凸轴上(如附图3、4、7所示)。各个工作单元的波浪能转换为旋转机械能的装置的工作原理当海洋波浪运动沿着箭头所指方向经过浮子时,浮子因浮力和自重作用,被波浪推动作上下摆动,其摆动范围被本工作单元的上位限位杆和下位限位杆所限制,摆动角小于水平线上下90度角,避免了相邻工作单元间浮子的互相撞击产生影响,也利于浮子的上下摆动。由于浮子构件连结的支架轴点被框架铰链定位,使浮子构件输出轮随浮子摆动产生双向旋转运动,与输出轮和棘爪轮相铰链的两支推拉连杆将此双向旋转运动,传递给棘爪轮,通过棘爪的单向传递动力功能,使棘轮获得单向旋转运动,该单向旋转动力通过传动齿轮、飞轮构件的传递,驱动液压泵工作。此一过程完成了各个工作单元的将浮子的上下摆动动能,转换成单向旋转的液压泵的驱动动能的工作过程。液压稳定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液压稳定传输系统是由安装于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上层的各个工作单元的液压泵与分布于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上层和主浮体内的液压高压管道、液压低压管道以及在主浮体内的液压高压容器、稳压高压输出管道、可调式节流阀、液压马达、限压阀、容积可变的储液缸、隔离式气体蓄能器等构件连接组成的液力循环体的动力传递结构,循环体内充满液压液体。其中,各个工作单元的液压泵分别以并接方式连接于液压高压管道和液压低压管道上。在主浮体内,液压高压管道与液压高压容器一端连接,液压高压容器另一端与稳压高压输出管道连接,容积可变的储液缸与其密封的滑动缸盖构成一个容积可变的密封容器,连接于液压低压管道上,限压阀连接于液压高压容器和液压低压管道上,隔离式气体蓄能器连接于稳压高压输出管道上,根据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的设计能力,稳压高压输出管道可有二至数个输出接口,经过可调式节流阀连接于各自配套的二至数个液压马达的高压输入端,液压马达的低压输出端连接液压低压管道(如附图6、9所示)。液压稳定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在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上,所有各个工作单元的液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波浪能获得连续稳定发电的方法,其特征是由一个设置有密集排列的浮子摆式的波浪能转换为旋转机械能的装置的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A],与一个安装有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的主浮体[C]及另一个副浮体[C1],采用固定连接组成的漂浮式结构装置;在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A]与主浮体[C]上分布安装有一个液压稳定传输系统,用于将大框架集能工作主体[A]上的波浪能转换为旋转机械能的装置获得的能量,集合传输到主浮体[C]上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上,并控制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装置的动力分配工作,从而达到将海洋波浪能转换为电能的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耀祥李仲林
申请(专利权)人:李耀祥李仲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