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限制转动角度的一体式后视镜本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918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限制转动角度的一体式后视镜本体,包括后视镜本体,所述后视镜本体的右侧固定装配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环面固定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左侧上方开设有滑槽。本新型设计巧妙,方便实用,通过滑块和挡板的配合,通过滑槽和通孔的配合,滑块在滑槽中移动对挡板的移动位置进行限制,不驾驶的情况下将后视镜本体转到与车最近的位置,避免后视镜本体受到刮碰,在驾驶时使凸块与挡板贴合在一起,凸块与挡板相贴合时为最佳观看视线,确保后视镜本体能一直处于正确的位置,避免出现视线的盲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An Integral Rearview Mirror Body with Restrictive Rotation Ang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gral rearview mirror body which can limit the rotation angle, including a rearview mirror body. The right side of the rearview mirror body is fixed with a bump, the inner wall of the bump is fixed with a bearing, the inner ring surface of the bearing is fixed with a connecting rod, the bottom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fixed with a base, and the upper left side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groove. The new design is ingenious, convenient and practical.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slider and baffle,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sliding groove and through hole, the slider moves in the chute to restrict the moving position of baffle. Without driving, the body of rearview mirror is moved to the nearest position with the car to avoid scratching the body of rearview mirror. When driving, the bump and baffle are joined together, and when the bump and baffle are joined together, the body of rearview mirror is shifted to the nearest position with the car. For the best viewing line of sight, ensure that the rearview mirror body can always be in the right position, avoid blind areas of vision,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traffic accid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限制转动角度的一体式后视镜本体
本技术涉及后视镜本体
,具体为一种可限制转动角度的一体式后视镜本体。
技术介绍
后视镜本体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为了驾驶员操作方便,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各国均规定了汽车上必须安装后视镜本体,且所有后视镜本体都必须能调整方向,针对对于车本身熟悉程度不够的新手驾驶员来说,不能熟练快速的调整后视镜本体准确的位置,错误的调整左右两侧后视镜本体的角度能造成驾驶人员的视线盲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限制转动角度的一体式后视镜本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限制转动角度的一体式后视镜本体,包括后视镜本体,所述后视镜本体的右侧固定装配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环面固定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左侧上方开设有滑槽,所述底座的左侧开设有通孔,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卡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滑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下端贯穿通孔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底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连接杆的外壁活动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顶端安装有顶板,所述连接杆贯穿顶板,所述顶板与橡胶垫紧密贴合,所述套筒的外壁套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位于与顶板和隔板之间。优选的,所述顶板的右侧顶端固定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底座的右侧底端开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与螺栓螺纹相连。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前表面左侧涂刷有刻度。优选的,所述后视镜本体的前表面粘贴有荷叶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设计巧妙,方便实用,通过压缩弹簧和底板的配合,通过顶板和套筒的配合,在压缩弹簧弹性性能的作用下对底板与底座之间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确定挡板的位置,通过滑块和挡板的配合,通过滑槽和通孔的配合,滑块在滑槽中移动对挡板的移动位置进行限制,不驾驶的情况下将后视镜本体转到与车最近的位置,避免后视镜本体受到刮碰,在驾驶时使凸块与挡板贴合在一起,凸块与挡板相贴合时为最佳观看视线,确保后视镜本体能一直处于正确的位置,避免出现视线的盲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实用性能强,利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后视镜本体结构俯视图;图4为图3的B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后视镜本体,2、凸块,3、连杆,4、底座,5、滑槽,6、通孔,7、滑块,8、挡板,9、竖杆,10、底板,11、橡胶垫,12、连接杆,13、套筒,14、顶板,15、隔板,16、压缩弹簧,17、垫板,18、螺栓孔,19、螺栓,20、刻度,21、荷叶膜,22、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限制转动角度的一体式后视镜本体,包括后视镜本体1,所述后视镜本体1的右侧固定装配有凸块2,所述凸块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轴承22,所述轴承22的内环面固定安装有连杆3,所述连杆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左侧上方开设有滑槽5,所述底座4的左侧开设有通孔6,所述滑槽5的内部滑动卡接有滑块7,所述滑块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8,所述滑块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竖杆9,所述竖杆9的下端贯穿通孔6固定连接有底板10,所述底板10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1,所述底座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隔板15,所述连接杆12的外壁活动套接有套筒13,所述套筒13的顶端安装有顶板14,所述连接杆12贯穿顶板14,所述顶板14与橡胶垫11紧密贴合,所述套筒13的外壁套接有压缩弹簧16,所述压缩弹簧16位于与顶板14和隔板15之间。挡板8处于后视镜本体1的背面,后视镜本体1无法向挡板8的一侧转动,压缩弹簧16因自身的弹性性能发生弹性形变,压缩弹簧16的弹性系数为10N/CM到20N/CM之间,推动顶板14与套筒13沿连接杆12的外壁向上移动,直至顶板14与底板10外壁的橡胶垫11紧密贴合在一起,底板10处于顶板14与底座4之间,底板10被紧紧夹住,从而通过连接杆12固定了滑块7的位置,此时的挡板8也无法移动,在日常使用中后视镜本体1只能在挡板8与车之间的范围进行转动,也便于日后驾驶时准确的调整后视镜本体1的角度,避免出现视线盲区,通孔6的开设长度与滑槽5相同,确保滑块7与连接杆12有足够的空间一起移动,滑块7与滑槽5对挡板8的移动位置进行限制,橡胶垫11增加底板10与顶板14之间接触时的摩擦力,从而增强固定的效果。具体而言,所述顶板14的右侧顶端固定有垫板17,所述垫板17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19,所述底座4的右侧底端开设有螺栓孔18,所述螺栓孔18与螺栓19螺纹相连。在对底板10固定之后,可将螺栓19插入到垫板17和底座4内部的螺栓孔18中,转动螺栓19,使螺栓19与垫板17和底座4螺纹连接在一起,对顶板14与底座4之间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加强顶板4对底板10的固定效果,防止底板10松动。具体而言,所述底座4的前表面左侧涂刷有刻度20,在挡板8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可参照刻度20对挡板8的位置进行确定,在后期清理误扳动挡板8可及时发现,从而进行调整。具体而言,所述后视镜本体1的前表面粘贴有荷叶膜21,荷叶膜21来源于自然界荷叶效应的仿生学原理,当水滴在表面滚动时会带走表面的污染物和灰尘,从而达到自清洁的效果,表面是AS疏油疏水涂层,能抵挡一切油脂、水、灰尘等赃物,在暴雨等恶劣的天气状态下也能保持后视镜本体1镜面的整洁,确保驾驶人员的视线清晰。工作原理:在第一次驾驶车辆之前,事先对后视镜本体1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扳动后视镜本体1,后视镜本体1带动凸块2围绕连杆3的外壁在轴承22的固定下进行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需要把头处于车内中央区域,直至一侧的后视镜本体1刚好看不到一侧的车侧翼时,停止对后视镜本体的调整,向下按动顶板14,顶板14带动套筒13沿连接杆12的外壁向下移动,顶板14对压缩弹簧16施加压力,压缩弹簧16的底端被隔板15所限制因自身的弹性性能发生弹性形变,顶板14与底板10外壁的橡胶垫11不再接触,扳动挡板8,挡板8带动滑块7在滑槽5的内部进行移动,滑块7带动竖杆9在通孔6的内部一起移动,使挡板8处于凸块2的背面,后视镜本体1无法向挡板8的一侧转动,停止对顶板14的按动,压缩弹簧16在外力的作用下恢复原始的弹性状态,推动顶板14与套筒13沿连接杆12的外壁向上移动,直至顶板14与底板10外壁的橡胶垫11再次紧密贴合在一起,底板10处于顶板14与底座4之间,底板10被紧紧夹住,从而通过连接杆12固定了滑块7的位置,此时的挡板8也无法移动,在日常使用中后视镜本体1只能在挡板8与车之间的范围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限制转动角度的一体式后视镜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视镜本体(1),所述后视镜本体(1)的右侧固定装配有凸块(2),所述凸块(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轴承(22),所述轴承(22)的内环面固定安装有连杆(3),所述连杆(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左侧上方开设有滑槽(5),所述底座(4)的左侧开设有通孔(6),所述滑槽(5)的内部滑动卡接有滑块(7),所述滑块(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8),所述滑块(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竖杆(9),所述竖杆(9)的下端贯穿通孔(6)固定连接有底板(10),所述底板(10)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1),所述底座(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隔板(15),所述连接杆(12)的外壁活动套接有套筒(13),所述套筒(13)的顶端安装有顶板(14),所述连接杆(12)贯穿顶板(14),所述顶板(14)与橡胶垫(11)紧密贴合,所述套筒(13)的外壁套接有压缩弹簧(16),所述压缩弹簧(16)位于与顶板(14)和隔板(1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限制转动角度的一体式后视镜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视镜本体(1),所述后视镜本体(1)的右侧固定装配有凸块(2),所述凸块(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轴承(22),所述轴承(22)的内环面固定安装有连杆(3),所述连杆(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左侧上方开设有滑槽(5),所述底座(4)的左侧开设有通孔(6),所述滑槽(5)的内部滑动卡接有滑块(7),所述滑块(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8),所述滑块(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竖杆(9),所述竖杆(9)的下端贯穿通孔(6)固定连接有底板(10),所述底板(10)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1),所述底座(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隔板(15),所述连接杆(12)的外壁活动套接有套筒(1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学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快鹿赛格车圣导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