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刮伤的铁壳铆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8802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刮伤的铁壳铆接机构,包括铆压定位机构和工件支撑机构;所述铆压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气缸、主芯棒、第二气缸、安装板、第一支撑块、基座、副芯棒;主芯棒与第一气缸的伸缩轴连接,副芯棒固定于基座端部,基座固定在第一支撑块上,第一支撑块固定在安装板的端部,安装板的另一端与第二气缸连接;所述工件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架、导杆气缸、第二支撑块、浮动接头;浮动接头与导杆气缸的导杆连接,浮动接头与第二支撑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铆接机构,铆接所使用的芯棒有主芯棒和副芯棒共三根芯棒零件组成,总厚度达到所铆接产品的尺寸要求;易于更换,便于加工,方便调节位置,不易绷断,避免工件表面划伤。

A scratch-free riveting mechanism for iron shell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cratch-free riveting mechanism for iron shells, including riveting positioning mechanism and workpiece support mechanism; the riveting positioning mechanism includes the first cylinder, the main mandrel, the second cylinder, the installation plate, the first support block, the base and the auxiliary mandrel; the main mandr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expansion shaft of the first cylinder, and the auxiliary mandrel is fixed at the end of the base, and the base is fixed on the first support block. The first support block is fixed at the end of the installation plat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installation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ylinder. The workpiece support mechanism includes the second support, the guide rod cylinder, the second support block and the floating joint; the floating joi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guide rod of the guide rod cylinder, and the floating joi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upport block. The riveting mechanism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onsists of three mandrel parts of the main mandrel and the auxiliary mandrel, the total thickness of which meets the size requirements of the riveted products, and is easy to replace, process, adjust the position, and break, thus avoiding scratch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work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刮伤的铁壳铆接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刮伤的铁壳铆接机构,属于铆接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工业自动化设备中,传统铆接压合治具往往采用一根比较硬的芯棒定位、然后压合完成铆接,这样的操作存在显而易见的缺陷:(1)采用一根比较硬的芯棒铆压效果不佳,且容易对所铆压的材料造成刮伤、翘起现象,影响产品外观;(2)采用一根芯棒铆压对尺寸的公差及配合的要求比较高,中心不好调节,且易于绷断芯棒,造成所铆压部位出现划伤。针对以上缺陷,本申请提出一种无刮伤的铁壳铆接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刮伤的铁壳铆接机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刮伤的铁壳铆接机构,包括铆压定位机构和工件支撑机构;所述铆压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气缸、主芯棒、第二气缸、安装板、第一支撑块、基座、副芯棒;所述主芯棒与第一气缸的伸缩轴连接,副芯棒固定于基座端部,基座固定在第一支撑块上,所述第一支撑块固定在安装板的端部,安装板的另一端与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通过直角板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工件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架、导杆气缸、第二支撑块、浮动接头;所述浮动接头与导杆气缸的导杆连接,浮动接头与第二支撑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副芯棒由两根芯棒上下重叠组合而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表面固定有第三支撑块,第三支撑块上设有凹形滑槽,第二支撑块嵌入凹形滑槽,并可在凹形滑槽内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之间设有连接板,第二气缸固定在连接板下表面,第一气缸外壳与连接板上表面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上表面设有工件定位槽。进一步地,所述铆压定位机构下方设有第一支架,使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无刮伤的铁壳铆接机构,铆接所使用的芯棒有主芯棒和副芯棒共三根芯棒零件组成,总厚度达到所铆接产品的尺寸要求;易于更换和控制尺寸,便于加工,方便调节位置,不易绷断,避免工件表面划伤。铆接时,副芯棒的上下两根芯棒贴合在一起,进入所需铆接位置,然后主芯棒进入铆接位置,压机下压进行铆接;铆接完成后,主芯棒首先退出,然后副芯棒的上下两根芯棒退出,从而高效、便捷、精准完成铆接过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铆压过程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铆压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工件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待铆压工件刷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无刮伤的铁壳铆接机构,包括铆压定位机构和工件支撑机构。如图2所示,所述铆压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气缸1、主芯棒2、第二气缸7、安装板6、第一支撑块5、基座3、副芯棒4;所述主芯棒2与第一气缸1的伸缩轴连接,副芯棒4固定于基座3端部,基座3固定在第一支撑块5上,所述第一支撑块5固定在安装板6的端部,安装板6的另一端与第二气缸7连接,所述第一气缸1通过直角板与安装板6固定连接。所述副芯棒4由两根芯棒上下重叠组合而成。所述第一气缸1与第二气缸7之间设有连接板,第二气缸7固定在连接板下表面,第一气缸1外壳与连接板上表面滑动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工件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架12、导杆气缸11、第二支撑块9和浮动接头10。所述浮动接头10与导杆气缸11的导杆连接,浮动接头10与第二支撑块9连接,浮动接头10带动第二支撑块9伸缩移动。所述第二支架12表面固定设有第三支撑块13,所述第三支撑块13上设有凹形滑槽,第二支撑块9嵌入凹形滑槽内,并可在凹形滑槽内移动。所述第二支架12上表面还设有工件定位槽,用于安装需要进行铆接动作的工件。所述铆压定位机构下方设有第一支架14,使第一支撑块5与第二支撑块9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分别支撑工件的前后两端。本实施例中的工件选择为电机刷握,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铆接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待铆接的电机刷握安装于第二支架12上的工件定位槽内。在第二气缸7的作用下,推动安装板6向前运动,由于第一气缸1、主芯棒2、第一支撑块5、基座3、副芯棒4均固定于安装板6上,所以相应地跟随安装板6向前移动。副芯棒4首先进入电机刷握的铆接位置16,第一支撑块5支撑刷握型腔。导杆气缸11的导杆从初始伸出状态向内缩回至原点,带动浮动接头10与第二支撑块9移动,第二支撑块9沿着第三支撑块13上的凹形滑槽移动并进入刷握的支撑位置17。启动第一气缸1,其伸缩轴带动主芯棒2深入刷握铆接位置16,此时主芯棒2与副芯棒4的总厚度达到铆接厚度需求,第一支撑块5与第二支撑块9分别支撑刷握前后两端;压机15下压,完成铆接动作。然后,第一气缸1回到原位,主芯棒2从刷握铆接位置16中抽出;第二气缸7回到原位,带动副芯棒4和第一支撑块5抽出刷握;导杆气缸11的导杆伸出,浮动接头10带动第二支撑块9退出刷握,如此便完成一个铆接流程。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刮伤的铁壳铆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铆压定位机构和工件支撑机构;所述铆压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气缸(1)、主芯棒(2)、第二气缸(7)、安装板(6)、第一支撑块(5)、基座(3)、副芯棒(4);所述主芯棒(2)与第一气缸(1)的伸缩轴连接,副芯棒(4)固定于基座(3)端部,基座(3)固定在第一支撑块(5)上,所述第一支撑块(5)固定在安装板(6)的端部,安装板(6)的另一端与第二气缸(7)连接,所述第一气缸(1)通过直角板与安装板(6)固定连接;所述工件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架(12)、导杆气缸(11)、第二支撑块(9)、浮动接头(10);所述浮动接头(10)与导杆气缸(11)的导杆连接,浮动接头(10)与第二支撑块(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刮伤的铁壳铆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铆压定位机构和工件支撑机构;所述铆压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气缸(1)、主芯棒(2)、第二气缸(7)、安装板(6)、第一支撑块(5)、基座(3)、副芯棒(4);所述主芯棒(2)与第一气缸(1)的伸缩轴连接,副芯棒(4)固定于基座(3)端部,基座(3)固定在第一支撑块(5)上,所述第一支撑块(5)固定在安装板(6)的端部,安装板(6)的另一端与第二气缸(7)连接,所述第一气缸(1)通过直角板与安装板(6)固定连接;所述工件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架(12)、导杆气缸(11)、第二支撑块(9)、浮动接头(10);所述浮动接头(10)与导杆气缸(11)的导杆连接,浮动接头(10)与第二支撑块(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刮伤的铁壳铆接机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书灵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睿力得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