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液体反应合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861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液体反应合成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中部设置有若干燃烧腔,所述燃烧腔内部均匀设置有电阻发热带,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放置块,所述放置块内部设置有反应器,所述反应器顶部设置有反应盖,所述反应盖顶部设置有第一溶液瓶,所述第一溶液瓶一侧设置有第二溶液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一溶液瓶、第二溶液瓶和第三溶液瓶,当需要进行合成实验时,只需要将液体直接倒进第一溶液瓶、第二溶液瓶或第三溶液瓶之中,由于溶液瓶表面设置有刻度表,可以对溶液瓶内部的液体进行测量,合适后再打开底部进液管上的第一控制阀,即可使液体进入反应器内。

A New Type of Liquid Reaction Synthesis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vel liquid reaction synthesis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in which a number of combustion chambers are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base, a resistance heating zone is uniformly arranged inside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 placing block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base, a reactor is arranged inside the placing block, a reaction cap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reactor, and a first solution bottle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reaction cap. The first solution bottl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solution bottle on one side.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olution bottle, a second solution bottle and a third solution bottle. When synthetic experiments are needed, only the liquid is directly poured into the first solution bottle, the second solution bottle or the third solution bottle. Because the surface of the solution bottle is equipped with a scale meter, the liquid inside the solution bottle can be measured, and the first control on the bottom inlet pipe can be opened after appropriate operation. The valve allows the liquid to enter the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液体反应合成装置
本技术涉及合成设备技术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液体反应合成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化学试验中经常要做一些合成方面的试验,制备新的化合物,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合成装置,在合成方面一般用来进行反应的大多是液体,而在各种液体进行合成时,对于液体的容量十分严谨,一般都是用滴定装置提前量好,再放入反应器内部进行反应合成,而现有的滴定装置由于结构复杂,在进行合成实验时,液体进行测量工作需要占用大量时间,从而影响了合成实验的效率。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液体反应合成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液体反应合成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一溶液瓶、第二溶液瓶和第三溶液瓶,当需要合成实验时,只需要将液体倒进第一溶液瓶、第二溶液瓶或第三溶液瓶之中,由于溶液瓶表面设置有刻度表,可以对溶液瓶内部的液体进行测量,合适后再打开底部进液管上的第一控制阀,即可使液体进入反应器内,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液体反应合成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中部设置有若干燃烧腔,所述燃烧腔内部均匀设置有电阻发热带,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放置块,所述放置块内部设置有反应器,所述反应器顶部设置有反应盖,所述反应盖顶部设置有第一溶液瓶,所述第一溶液瓶一侧设置有第二溶液瓶,所述第一溶液瓶另一侧设置有第三溶液瓶,所述第一溶液瓶、第二溶液瓶和第三溶液瓶底部均设置有进液管,所述反应盖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顶部设置有三组进液孔,所述进液孔内壁设置有密封垫,所述进液孔一侧设置有出气孔,所述进液孔顶部设置有放置支架,所述进液管贯穿进液孔并延伸至反应器内部,所述进液管中部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溶液瓶、第二溶液瓶与第三溶液瓶表面均设置有刻度表,所述第一溶液瓶、第二溶液瓶与第三溶液瓶顶部均设置有密封盖,所述第三溶液瓶一侧设置透气管,所述透气管一端贯穿出气孔并延伸至反应器内部,所述反应器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一端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透气管内部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由活性炭材料制成,所述透气管一端设置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透气管一端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与密封垫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电源线。优选的,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开关,所述放置块与底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进液管与进液孔相配合,所述第一溶液瓶、第二溶液瓶和第三溶液瓶均与放置支架相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溶液瓶、第二溶液瓶和第三溶液瓶的容量依次递减,所述凹槽与反应器顶部螺纹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设置有第一溶液瓶、第二溶液瓶和第三溶液瓶,当需要合成实验时,只需要将液体倒进第一溶液瓶、第二溶液瓶或第三溶液瓶之中,由于溶液瓶表面设置有刻度表,可以对溶液瓶内部的液体进行测量,合适后再打开底部进液管上的第一控制阀,即可使液体进入反应器内,由于第一溶液瓶、第二溶液瓶或第三溶液瓶三者之间容量各不相同,依次从大到小,可以根据所需要添加液体的容量选择适合的容量瓶,从而可以提高对于液体测量的精确度,通过将测量设备与反应器合二为一,有利于减少液体侧量的时间,从而提高反应合成的效率,且通过设置有放置支架,有利于提高溶液瓶与反应器之间的牢固性,可以防止液体在被倒进溶液瓶内时,不会造成溶液瓶的摇晃或倒塌,从而提高装置运行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有密封垫和密封圈,可以有效提高反应器内部的密封效果,有利于提高反应器内部反应合成的效率;2、通过设有透气管,透气管内部设置有过滤层,有利于在液体进行反应合成时,产生的气体可以从透气管中出去,并且通过过滤层可以将气体中的有害物质过滤掉,从而防止有害气体被工作人员吸入,对身体造成伤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反应器与反应盖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底座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透气管与密封块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燃烧腔;3、电阻发热带;4、放置块;5、反应器;6、反应盖;7、第一溶液瓶;8、第二溶液瓶;9、第三溶液瓶;10、进液管;11、凹槽;12、进液孔;13、密封垫;14、出气孔;15、放置支架;16、第一控制阀;17、刻度表;18、密封盖;19、透气管;20、出液管;21、第二控制阀;22、密封圈;23、过滤层;24、密封块;25、卡槽;26、电源线;27、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液体反应合成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中部设置有若干燃烧腔2,所述燃烧腔2内部均匀设置有电阻发热带3,所述底座1顶部设置有放置块4,所述放置块4内部设置有反应器5,所述反应器5顶部设置有反应盖6,所述反应盖6顶部设置有第一溶液瓶7,所述第一溶液瓶7一侧设置有第二溶液瓶8,所述第一溶液瓶7另一侧设置有第三溶液瓶9,所述第一溶液瓶7、第二溶液瓶8和第三溶液瓶9底部均设置有进液管10,所述反应盖6底部设置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顶部设置有三组进液孔12,所述进液孔12内壁设置有密封垫13,所述进液孔12一侧设置有出气孔14,所述进液孔12顶部设置有放置支架15,所述进液管10贯穿进液孔12并延伸至反应器5内部,所述进液管10中部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6,所述第一溶液瓶7、第二溶液瓶8与第三溶液瓶9表面均设置有刻度表17,所述第一溶液瓶7、第二溶液瓶8与第三溶液瓶9顶部均设置有密封盖18,所述第三溶液瓶9一侧设置透气管19,所述透气管19一端贯穿出气孔14并延伸至反应器5内部,所述反应器5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液管20,所述出液管20一端设置有第二控制阀21,所述凹槽11底部设置有密封圈22。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气管19内部设置有过滤层23,所述过滤层23由活性炭材料制成,所述透气管19一端设置有密封块24,所述密封块24一侧设置有卡槽25,所述卡槽25与透气管19一端螺纹连接;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圈22与密封垫13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底座1一侧设置有电源线26;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1一侧设置有开关27,所述放置块4与底座1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液管10与进液孔12相配合,所述第一溶液瓶7、第二溶液瓶8和第三溶液瓶9均与放置支架15相配合;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溶液瓶7、第二溶液瓶8和第三溶液瓶9的容量依次递减,所述凹槽11与反应器5顶部螺纹连接。本实用工作原理:本新型液体反应合成装置使用时,参照说明书附图1-4,将液体直接倒进第一溶液瓶7、第二溶液瓶8或第三溶液瓶9之中,由于溶液瓶表面设置有刻度表17,可以对溶液瓶内部的液体进行测量,合适后再打开底部进液管10上的第一控制阀16,即可使液体进入反应器5内,在打开底座1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液体反应合成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中部设置有若干燃烧腔(2),所述燃烧腔(2)内部均匀设置有电阻发热带(3),所述底座(1)顶部设置有放置块(4),所述放置块(4)内部设置有反应器(5),所述反应器(5)顶部设置有反应盖(6),所述反应盖(6)顶部设置有第一溶液瓶(7),所述第一溶液瓶(7)一侧设置有第二溶液瓶(8),所述第一溶液瓶(7)另一侧设置有第三溶液瓶(9),所述第一溶液瓶(7)、第二溶液瓶(8)和第三溶液瓶(9)底部均设置有进液管(10),所述反应盖(6)底部设置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顶部设置有三组进液孔(12),所述进液孔(12)内壁设置有密封垫(13),所述进液孔(12)一侧设置有出气孔(14),所述进液孔(12)顶部设置有放置支架(15),所述进液管(10)贯穿进液孔(12)并延伸至反应器(5)内部,所述进液管(10)中部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6),所述第一溶液瓶(7)、第二溶液瓶(8)与第三溶液瓶(9)表面均设置有刻度表(17),所述第一溶液瓶(7)、第二溶液瓶(8)与第三溶液瓶(9)顶部均设置有密封盖(18),所述第三溶液瓶(9)一侧设置透气管(19),所述透气管(19)一端贯穿出气孔(14)并延伸至反应器(5)内部,所述反应器(5)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液管(20),所述出液管(20)一端设置有第二控制阀(21),所述凹槽(11)底部设置有密封圈(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液体反应合成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中部设置有若干燃烧腔(2),所述燃烧腔(2)内部均匀设置有电阻发热带(3),所述底座(1)顶部设置有放置块(4),所述放置块(4)内部设置有反应器(5),所述反应器(5)顶部设置有反应盖(6),所述反应盖(6)顶部设置有第一溶液瓶(7),所述第一溶液瓶(7)一侧设置有第二溶液瓶(8),所述第一溶液瓶(7)另一侧设置有第三溶液瓶(9),所述第一溶液瓶(7)、第二溶液瓶(8)和第三溶液瓶(9)底部均设置有进液管(10),所述反应盖(6)底部设置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顶部设置有三组进液孔(12),所述进液孔(12)内壁设置有密封垫(13),所述进液孔(12)一侧设置有出气孔(14),所述进液孔(12)顶部设置有放置支架(15),所述进液管(10)贯穿进液孔(12)并延伸至反应器(5)内部,所述进液管(10)中部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6),所述第一溶液瓶(7)、第二溶液瓶(8)与第三溶液瓶(9)表面均设置有刻度表(17),所述第一溶液瓶(7)、第二溶液瓶(8)与第三溶液瓶(9)顶部均设置有密封盖(18),所述第三溶液瓶(9)一侧设置透气管(19),所述透气管(19)一端贯穿出气孔(14)并延伸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熹赵彦华王长征李晓刚陶际明
申请(专利权)人:克拉玛依友联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