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二次伤害的智能楼宇用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8243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逃生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止二次伤害的智能楼宇用逃生装置,包括箱体和矩形结构的立柱,立柱的前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T型结构的安装块,立柱的后侧中心处均匀开设有多个限位槽,立柱相对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固定块,两个固定块均与箱体的前端上侧固定连接,固定块上开设有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内滑动连接有矩形杆,矩形杆的杆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矩形通孔内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便于逃生人员自主调节下降速度,下降过程安全稳定,不会对逃生人员造成二次伤害,而且逃生到地面时可快速拆卸逃生箱,方便后续人员继续到达地面。

An Escape Device for Intelligent Buildings to Prevent Secondary Injur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scape devices, and discloses an escape device for intelligent buildings to prevent secondary injury, which comprises a box and a rectangular structured column. The front side of the column is evenly fixed with a plurality of T-shaped installation blocks, the rear center of the column is evenly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locating grooves, the opposite sides of the column are slidingly connected with fixed blocks, and both fixed block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box. The front end and the upper side of the body are fixed. A rectangular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fixed block, and a rectangular rod is slidedly connected in the rectangular through hole. There are two sliders symmetrically fixed on the rod wall of the rectangular rod, and two sliding groove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in the rectangular through hole. The invention can facilitate the evacuation personnel to adjust the descent speed independently, the descent process is safe and stable, and does not cause secondary injury to the evacuation personnel, and the evacuation box can be quickly disassembled when escaping to the ground,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follow-up personnel to continue to reach the gr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二次伤害的智能楼宇用逃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炎布打扣
,尤其涉及一种防止二次伤害的智能楼宇用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办公、居住等的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楼大厦四处林立,形成了城市建筑群的景观;但其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也在日益增多,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虽然高楼建筑物中均设置有消防器材,但是有时却会由于发现火情不及时等原因,导致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火势,被困人员只能通过设置在高楼某一处位置的楼梯过道进行逃生,甚至在逃生过程中发生踩踏,出现人员伤亡的现象发生,不仅影响了上述逃生方式的正常运作,还不能达到良好逃生效果。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107715318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楼宇逃生出口缓降装置,包括逃生箱和竖直设置的导轨,所述导轨设于竖直设置的立柱上,所述立柱固定于一底板上,所述导轨上匹配有滑动块,滑动块上匹配有逃生箱,且滑动块与逃生箱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在一控制机构作用下可沿导轨移动,上述专利中的一种用于楼宇逃生出口缓降装置存在以下不足,在使用时逃生箱和逃生通道袋之间虽然有缓降装置,但是在重力加速度的情况下,逃生人员从逃生通道袋落入逃生箱内时很容易摔伤,而且逃生通道袋为软性结构,在滑动时很容易使得逃生人员撞击到墙壁,使得逃生人员在逃生过程中发生严重的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逃生人员从逃生通道袋落入逃生箱内时很容易摔伤,在逃生通道袋内滑动时很容易使得逃生人员撞击到墙壁,使得逃生人员在逃生过程中发生严重的二次伤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防止二次伤害的智能楼宇用逃生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二次伤害的智能楼宇用逃生装置,包括箱体和矩形结构的立柱,所述立柱的前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T型结构的安装块,所述立柱的后侧中心处均匀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立柱相对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均与箱体的前端上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内滑动连接有矩形杆,所述矩形杆的杆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所述矩形通孔内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分别与两个滑块相配合,所述滑槽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滑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杆的一端穿过矩形通孔并与立柱的前侧滑动连接,所述矩形杆的杆壁上固定连接有制动块,所述箱体的上端设有开口,且开口处内沿连接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与立柱的后侧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倾斜设置在箱体内的制动杆,所述制动杆的杆壁通过转轴与箱体的左侧上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制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左端延伸至限位槽内,所述箱体的左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一侧通过通孔滑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穿过通孔并与制动杆的杆壁接触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的一侧与立柱接触连接,所述制动杆的杆壁上横向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箱体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左侧内壁通过螺纹孔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所述箱体的左侧位于限位螺栓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拉杆。优选的,所述立柱的左右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矩形块,两个所述矩形块均与箱体的前端下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下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气囊。优选的,所述传动杆的杆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限位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二次伤害的智能楼宇用逃生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防止二次伤害的智能楼宇用逃生装置,通过设置在矩形杆上的矩形块,拉动制动块使矩形杆移动,矩形杆移动时能够将箱体上的固定块卡在立柱上,松开制动块,第一弹簧推动滑块使矩形杆移动,矩形杆移动后能够卡在立柱上,进而使得箱体能够快速固定在立柱上,卡接后,第二弹簧推动制动杆使限位杆移动,限位杆移动与限位槽卡接,进而能够固定箱体的位置,使得逃生人员能够快速进入箱体内,进入箱体后用手按压制动杆,制动杆受力带动限位杆与限位槽分离,同时制动杆挤压传动杆使橡胶块与立柱紧密贴合,从而能够增大箱体与立柱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下降速度过快,使用时不易对逃生人员造成二次伤害,而且逃生到地面时拉动制动块即可快速拆卸逃生箱,方便后续人员继续到达地面。2、该防止二次伤害的智能楼宇用逃生装置,通过设置在箱体下的四角处的气囊,在箱体到达地面时,气囊能够有效的对箱体进行缓冲,避免箱体与地面硬接触,对箱体内人员造成损伤,设置在箱体上的限位螺栓,必要时拧紧限位螺栓能够使得箱体与立柱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减慢箱体的下落速度。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专利技术,能够便于逃生人员自主调节下降速度,下降过程安全稳定,不会对逃生人员造成二次伤害,而且逃生到地面时可快速拆卸逃生箱,方便后续人员继续到达地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止二次伤害的智能楼宇用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止二次伤害的智能楼宇用逃生装置的右视图;图3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中:1箱体、2制动块、3矩形杆、4固定块、5立柱、6气囊、7矩形块、8安装块、9橡胶块、10限位杆、11环形限位块、12制动杆、13传动杆、14第二弹簧、15拉杆、16限位螺栓、17第一弹簧、18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2,一种防止二次伤害的智能楼宇用逃生装置,包括箱体1和矩形结构的立柱5,立柱5依据建筑物的高度设计,箱体1根据楼层数量摆放,立柱5的前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T型结构的安装块8,安装块8与墙体外壁连接,立柱5的后侧中心处均匀开设有多个限位槽,立柱5相对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固定块4,两个固定块4均与箱体1的前端上侧固定连接,固定块4上开设有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内滑动连接有矩形杆3,矩形杆3的杆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18,矩形通孔内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滑槽分别与两个滑块18相配合,滑槽内设有第一弹簧17,第一弹簧17的一端与滑块18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7的另一端与滑槽的一侧固定连接,矩形杆3的一端穿过矩形通孔并与立柱5的前侧滑动连接,矩形杆3的杆壁上固定连接有制动块2,箱体1的上端设有开口,且开口处内沿连接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与立柱5的后侧连接,限位机构包括倾斜设置在箱体1内的制动杆12,制动杆12的杆壁通过转轴与箱体1的左侧上端内壁转动连接,制动杆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0,限位杆10的左端延伸至限位槽内,箱体1的左侧开设有凹槽,凹槽的一侧通过通孔滑动连接有传动杆13,传动杆13的一端穿过通孔并与制动杆12的杆壁接触连接,传动杆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块9,橡胶块9的一侧与立柱5接触连接,橡胶块9与立柱5的接触点与矩形杆3与立柱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二次伤害的智能楼宇用逃生装置,包括箱体(1)和矩形结构的立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5)的前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T型结构的安装块(8),所述立柱(5)的后侧中心处均匀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立柱(5)相对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固定块(4),两个所述固定块(4)均与箱体(1)的前端上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4)上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内滑动连接有矩形杆(3),所述矩形杆(3)的杆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18),所述矩形通孔内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分别与两个滑块(18)相配合,所述滑槽内设有第一弹簧(17),所述第一弹簧(17)的一端与滑块(1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7)的另一端与滑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杆(3)的一端穿过矩形通孔并与立柱(5)的前侧滑动连接,所述矩形杆(3)的杆壁上固定连接有制动块(2),所述箱体(1)的上端设有开口,且开口处内沿连接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与立柱(5)的后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二次伤害的智能楼宇用逃生装置,包括箱体(1)和矩形结构的立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5)的前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T型结构的安装块(8),所述立柱(5)的后侧中心处均匀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立柱(5)相对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固定块(4),两个所述固定块(4)均与箱体(1)的前端上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4)上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内滑动连接有矩形杆(3),所述矩形杆(3)的杆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18),所述矩形通孔内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分别与两个滑块(18)相配合,所述滑槽内设有第一弹簧(17),所述第一弹簧(17)的一端与滑块(1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7)的另一端与滑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杆(3)的一端穿过矩形通孔并与立柱(5)的前侧滑动连接,所述矩形杆(3)的杆壁上固定连接有制动块(2),所述箱体(1)的上端设有开口,且开口处内沿连接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与立柱(5)的后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二次伤害的智能楼宇用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倾斜设置在箱体(1)内的制动杆(12),所述制动杆(12)的杆壁通过转轴与箱体(1)的左侧上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制动杆(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昂胜华丁雨薇李存梅武昌锁丁忠武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梅薇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