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8029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拉链。该拉链包括第一拉链带、第二拉链带、开闭装置和拉头,第一拉链带和第二拉链带上均设置有拉链牙,拉头用于操作拉链牙咬合或分开,开闭装置设置在拉链的末端,用于将第一拉链带的末端和第二拉链带的末端接合或分开。拉头包括能装配在一起的第一拉头部和第二拉头部,第一拉头部滑动地安装在第一拉链带上,第二拉头部滑动地安装在第二拉链带上。开闭装置包括能装配在一起的第一开闭部和第二开闭部,第一开闭部设置在第一拉链带的末端,第二开闭部设置在第二拉链带的末端。第一拉头部和第二拉头部的装配方向与第一开闭部和第二开闭部的装配方向相同并且均平行于拉链的宽度方向。通过上述结构能轻松地进行拉链的打开和咬合操作。

zipp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zipper. The zipper includes a first zipper belt, a second zipper belt, an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and a zipper head. Both the first zipper belt and the second zipper belt are provided with zipper teeth. The zipper head is used for operating the occlusion or separation of the zipper teeth.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is arranged at the end of the zipper and is used for joining or separating the ends of the first zipper belt and the second zipper belt. The pull head includes a first pull head and a second pull head which can be assembled together. The first pull head is slidedly mounted on the first zipper belt, and the second one is slidedly mounted on the second zipper belt.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opening and closing part and a second opening and closing part which can be assembled together. The first opening and closing part is arranged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zipper belt, and the second opening and closing part is arranged at the end of the second zipper belt. The assembly direction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pull heads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open and close parts, and are parallel to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zipper. Through the above structure, the opening and occlusion of the zipper can be easily carried o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链
本技术涉及拉链
,具体涉及一种拉链。
技术介绍
生活中使用各种式样的拉链,其中开尾拉链也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拉链,主要用在服装上。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般的开尾拉链的结构。该拉链具有:左右布带,在左右布带上分别设置有拉链牙从而形成左右拉链带(该专利文献1中的“一对拉链牙链带”);用于开合左右拉链带的拉头;以及开闭装置(该专利文献中的“打开件”),所述开闭装置设置在布带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包括位于左右拉链带的一侧的插箱(该专利文献中的“插座体”)、从插箱向上延伸的箱棒(该专利文献中的“座管”)以及左右拉链带的另一侧的插棒(该专利文献中的“插管”)。在将拉链左右打开时,需要将拉头拉到长度方向的最下方/后方(也就是朝向开闭装置),拉头的后口将箱棒与插棒收容后,再将插棒拔出,插棒脱离插箱,被从拉头的前肩口拔出,从而完成拉链的打开操作。在将拉链左右咬合时,同样需要将拉头拉到长度方向的最下方/后方,拉头的后口将箱棒收容后,再将插棒从拉头的前肩口插入,插棒穿过拉头后口而被插箱收容后,再拉动拉头,从而完成拉链的咬合操作。大多数的拉链产品都比较小,特别是当用在服装外衣上时,在小孩或者老年人等进行上述打开和咬合操作时,往往会遇到困难。在将拉链左右打开时,无法判断拉头是否拉到底,或者难以将插棒拔出。在将拉链左右咬合时,同样地无法判断拉头是否拉到底,或者难以将插棒插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CN105979816A(参照该专利文献的图2)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可以轻松地进行拉链的打开和咬合操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拉链,包括第一拉链带、第二拉链带、开闭装置和拉头,所述第一拉链带和所述第二拉链带上均设置有拉链牙,所述拉头用于操作所述拉链牙咬合或分开,所述开闭装置设置在所述拉链的末端,用于将所述第一拉链带的末端和所述第二拉链带的末端接合或分开;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头包括能够装配在一起的第一拉头部和第二拉头部,所述第一拉头部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拉链带上,所述第二拉头部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拉链带上;所述开闭装置包括能够装配在一起的第一开闭部和第二开闭部,所述第一开闭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拉链带的末端,所述第二开闭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拉链带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一拉头部和所述第二拉头部的装配方向与所述第一开闭部和所述第二开闭部的装配方向相同,并且均平行于所述拉链的所述第一拉链带和第二拉链带排列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优选地,所述第一开闭部和所述第二开闭部通过第一卡合结构装配在一起。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为按扣结构,包括第一公扣和第一母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开闭部和所述第二开闭部之一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开闭部包括第一插棒和第一开闭本体,所述第二开闭部包括第二插棒和第二开闭本体;所述第一插棒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闭本体相连,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拉链带相连并与所述第一拉链带上的拉链牙对正;所述第二插棒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闭本体相连,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拉链带相连并与所述第二拉链带上的拉链牙对正;所述第一卡合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开闭本体和所述第二开闭本体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开闭本体和所述第二开闭本体均具有圆形外形,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与第一开闭本体和所述第二开闭本体同轴。优选地,所述第一拉头部和所述第二拉头部通过第二卡合结构装配在一起而构成一体。优选地,所述第二卡合结构为按扣结构,包括第二公扣和第二母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拉头部和所述第二拉头部之一上。优选地,所述第一拉头部和所述第二拉头部的外形左右对称。优选地,所述第一拉头部包括第一上翼板、第一下翼板、第一连接壁和第一操作部,所述第一连接壁连接所述第一上翼板和所述第一下翼板,所述第一操作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上翼板上,并朝向远离所述第一下翼板的方向突出;所述第二拉头部包括第二上翼板、第二下翼板、第二连接壁和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二连接壁连接所述第二上翼板和所述第二下翼板,所述第二操作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上翼板上,并朝向远离所述第二下翼板的方向突出;在所述第一拉头部和所述第二拉头部装配在一起的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上翼板和所述第二上翼板彼此对齐,所述第一下翼板和所述第二下翼板彼此对齐,所述第一连接壁和所述第二连接壁彼此面对,所述第一操作部和所述第二操作部彼此面对。优选地,所述第二卡合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操作部和所述第二操作部上。优选地,所述第一操作部的突出高度为所述第一上翼板长度尺寸的80%~110%;所述第二操作部的突出高度为所述第二上翼板长度尺寸的80%~110%。优选地,所述第一拉头部和所述第二拉头部之间还设有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拉头部和所述第二拉头部之间以所述第二卡合结构为轴发生枢转。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一凹陷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拉头部和所述第二拉头部的彼此面对的面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开闭部包括第一插棒,所述第一拉头部能够收容所述第一插棒,所述第二开闭部包括第二插棒,所述第二拉头部能够收容所述第二插棒;所述第一插棒和所述第一拉头部之间设有第二限位结构,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拉头部对所述第一插棒的收容完成,以及/或者,所述第二插棒和所述第二拉头部之间设有第三限位结构,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拉头部对所述第二插棒的收容完成。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凸起部和第二凹陷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棒和所述第一上翼板之间的相对面上,或者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棒和所述第一下翼板之间的相对面上;以及/或者所述第三限位结构包括第三凸起部和第三凹陷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插棒和所述第二上翼板之间的相对面上,或者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插棒和所述第二下翼板之间的相对面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开闭部包括第一插棒和第一开闭本体,所述第一拉头部能够收容所述第一插棒,当所述第一拉头部抵靠所述第一开闭本体时,所述第一插棒的第二端在所述拉链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超过所述第一连接壁的后端部;所述第二开闭部包括第二插棒和第二开闭本体,所述第二拉头部能够收容所述第二插棒,当所述第二拉头部抵靠所述第二开闭本体时,所述第二插棒的第二端在所述拉链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超过所述第二连接壁的后端部。优选地,在所述拉头的所述第一拉头部和所述第二拉头部、以及所述开闭装置的所述第一开闭部和所述第二开闭部分别利用所述第一卡合结构和所述第二卡合结构进行装配时,所述第一卡合结构和所述第二卡合结构不能相互卡合。优选地,当所述第一卡合结构和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均为按扣结构时,所述第一开闭部和第二拉头部上的按扣结构同为公扣或同为母扣,相应地所述第二开闭部和所述第一拉头部上的按扣结构同为母扣或同为公扣。根据本技术的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由于所述第一拉头部和所述第二拉头部的装配方向与所述第一开闭部和所述第二开闭部的装配方向相同,并且均平行于所述拉链的所述第一拉链带和第二拉链带排列的方向即宽度方向,因此,在将拉链左右打开时以及将拉链左右咬合时,可以轻松地进行拉链的打开和咬合操作。更具体地说,在将拉链左右打开时,只需要将拉头拉到长度方向的最下方(也就是朝向开闭装置),就可以同时将拉头与开闭装置左右打开,不再需要进行插棒的插拔动作,十分快捷方便。另外,在将拉链左右咬合时,只需要将拉头拉到长度方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链,包括第一拉链带、第二拉链带、开闭装置和拉头,所述第一拉链带和所述第二拉链带上均设置有拉链牙,所述拉头用于操作所述拉链牙咬合或分开,所述开闭装置设置在所述拉链的末端,用于将所述第一拉链带的末端和所述第二拉链带的末端接合或分开;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头包括能够装配在一起的第一拉头部和第二拉头部,所述第一拉头部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拉链带上,所述第二拉头部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拉链带上;所述开闭装置包括能够装配在一起的第一开闭部和第二开闭部,所述第一开闭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拉链带的末端,所述第二开闭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拉链带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一拉头部和所述第二拉头部的装配方向与所述第一开闭部和所述第二开闭部的装配方向相同,并且均平行于所述拉链的所述第一拉链带和第二拉链带排列的方向即宽度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链,包括第一拉链带、第二拉链带、开闭装置和拉头,所述第一拉链带和所述第二拉链带上均设置有拉链牙,所述拉头用于操作所述拉链牙咬合或分开,所述开闭装置设置在所述拉链的末端,用于将所述第一拉链带的末端和所述第二拉链带的末端接合或分开;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头包括能够装配在一起的第一拉头部和第二拉头部,所述第一拉头部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拉链带上,所述第二拉头部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拉链带上;所述开闭装置包括能够装配在一起的第一开闭部和第二开闭部,所述第一开闭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拉链带的末端,所述第二开闭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拉链带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一拉头部和所述第二拉头部的装配方向与所述第一开闭部和所述第二开闭部的装配方向相同,并且均平行于所述拉链的所述第一拉链带和第二拉链带排列的方向即宽度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闭部和所述第二开闭部通过第一卡合结构装配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为按扣结构,包括第一公扣和第一母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开闭部和所述第二开闭部之一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闭部包括第一插棒和第一开闭本体,所述第二开闭部包括第二插棒和第二开闭本体;所述第一插棒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闭本体相连,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拉链带相连并与所述第一拉链带上的拉链牙对正;所述第二插棒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闭本体相连,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拉链带相连并与所述第二拉链带上的拉链牙对正;所述第一卡合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开闭本体和所述第二开闭本体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闭本体和所述第二开闭本体均具有圆形外形,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与第一开闭本体和所述第二开闭本体同轴。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头部和所述第二拉头部通过第二卡合结构装配在一起而构成一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为按扣结构,包括第二公扣和第二母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拉头部和所述第二拉头部之一上。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头部和所述第二拉头部的外形左右对称。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头部包括第一上翼板、第一下翼板、第一连接壁和第一操作部,所述第一连接壁连接所述第一上翼板和所述第一下翼板,所述第一操作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上翼板上,并朝向远离所述第一下翼板的方向突出;所述第二拉头部包括第二上翼板、第二下翼板、第二连接壁和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二连接壁连接所述第二上翼板和所述第二下翼板,所述第二操作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上翼板上,并朝向远离所述第二下翼板的方向突出;在所述第一拉头部和所述第二拉头部装配在一起的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上翼板和所述第二上翼板彼此对齐,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荷刚
申请(专利权)人:吉田拉链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