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隐形拉链,隐形拉链的拉链布带包括服装缝制部、从服装缝制部的一侧缘向拉链布带高度方向延伸地设置,并被折曲成U字型的布带折曲部、从布带折曲部的远离服装缝制部的一侧延伸设置,且与拉链牙连接的牙安装部;凸缘件与引导柱之间具有供布带折曲部的布带通道;服装缝制部上具有多重编织结构,服装缝制部的厚度大于牙安装部的厚度,多重编织结构沿着拉链布带的长度方向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隐形拉链,能够防止衬里插入布带通道,避免出现隐形拉链的拉头无法滑动、隐形拉链手感硬等不良情况;使用该隐形拉链不增加服装缝制的操作工序,则服装加工企业无需增加额外的缝制成本。则服装加工企业无需增加额外的缝制成本。则服装加工企业无需增加额外的缝制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隐形拉链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拉链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隐形拉链。
技术介绍
[0002]拉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其中隐形拉链是为了更好的隐藏拉链牙而开发的拉链。现有的隐形拉链包括拉头件、一对拉链布带和一对拉链牙。如图1所示,拉头件1包括:下翼板11;引导柱12,其竖立设置在下翼板11的前端部;上翼板13,其从引导柱12向后方延伸;左右的拉头侧部,每个拉头侧部包括壁部14和与壁部14连接的凸缘件15;两个拉头侧部的壁部14,其沿下翼板11的左右两侧缘竖立设置;两个拉头侧部的凸缘件15,其从所连接的壁部14的上端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设置。如图2所示,拉链布带2包括服装缝制部21、从服装缝制部21的一侧缘向拉链布带2高度方向延伸地设置,并被折曲成U字型的布带折曲部22、从布带折曲部22进一步延伸地设置,且装备有拉链牙3的牙安装部23。如图3所示,拉链牙3通过缝制线与拉链布带2缝在一起,并且一对拉链布带2互相抵接,从而能够更好的隐藏拉链牙3。如图2所示,凸缘件15与引导柱12之间具有供所述布带折曲部22插入的布带通道4。由于布带折曲部22的厚度小于等于布带通道4的宽度,所以,在将隐形拉链缝制到服装上后,拉动隐形拉链的拉头件1,经常出现服装的衬里5插入布带通道4的问题,从而导致隐形拉链的拉头件1无法滑动、隐形拉链手感硬等不良情况。因此,在缝制时将衬里5翻转(如图4所示)或者在衬里5下放置垫片6(如图5所示),其目的就在于让单层衬里5远离拉链头的布带通道4。但这样设置的情况下,对于缝制服装的工厂来说,操作工序复杂且会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避免衬里插入布带通道,又不增加服装缝制的操作工序的隐形拉链,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隐形拉链,包括:拉头、一对拉链布带和一对拉链牙;
[0005]所述拉头包括:下翼板、引导柱、上翼板和两个拉头侧部;所述引导柱竖立设置在所述下翼板的前端部;所述上翼板从所述引导柱向后方延伸;每个所述拉头侧部包括壁部和与所述壁部连接的凸缘件;两个拉头侧部的壁部沿所述下翼板的左右两侧缘竖立设置;两个拉头侧部的凸缘件从所连接的壁部的上端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拉链牙处于所述下翼板和所述凸缘件之间;
[0006]所述拉链布带包括服装缝制部、从所述服装缝制部的一侧缘向所述拉链布带高度方向延伸地设置,并被折曲成U字型的布带折曲部、从所述布带折曲部的远离所述服装缝制部的一侧延伸设置,且与所述拉链牙连接的牙安装部;所述凸缘件与所述引导柱之间具有供所述布带折曲部插入的布带通道;所述服装缝制部上具有多重编织结构,所述服装缝制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牙安装部的厚度,所述多重编织结构沿着所述拉链布带的长度方向设
置。
[0007]服装缝制部上具有多重编织结构,服装缝制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牙安装部的厚度,在服装的衬里与服装缝制部缝制在一起后,服装缝制部的厚度使得服装的衬里能够远离布带通道,这就能够避免衬里插入布带通道中。由于在拉链布带编织完成时,服装缝制部上就会形成多重编织结构,所以能够实现在不增加服装缝制的操作工序的同时,防止衬里插入布带通道。
[0008]优选地,所述服装缝制部的与所述布带折曲部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引导柱抵接。由于布带折曲部的厚度小于等于布带通道的宽度,所以服装缝制部与引导柱之间会存在间隙,该结构使得间隙被封堵,进一步避免衬里插入布带通道中。
[0009]优选地,所述布带折曲部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上折曲部和下折曲部,所述上折曲部与所述服装缝制部连接,所述上折曲部的厚度等于所述服装缝制部的厚度,所述上折曲部上具有多重编织结构。上折曲部上具有多重编织结构能够将服装缝制部与引导柱之间的间隙封堵,这就能够更好地防止服装的衬里插入布带通道中。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折曲部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布带折曲部的高度的二分之一。该结构在保证多重编织结构封堵间隙的同时,避免布带折曲部完全采用多重编织结构所造成的布带折曲部卡在布带通道中的情况,以保持拉头能够正常移动。
[0011]优选地,所述服装缝制部包括相连接的主体连结部和主体延伸部,所述主体连结部与所述布带折曲部连接,所述主体连结部处于所述凸缘件的正上方;所述多重编织结构设置于所述主体连结部上。该结构使得多重编织结构处于所述凸缘件的正上方,使得服装的衬里能够始终远离布带通道。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连结部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凸缘件的宽度。该结构能够确保服装的衬里插入布带通道中。
[0013]优选地,所述多重编织结构包括至少两层相连接的织物部,则多重编织结构的结构紧凑。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多重编织结构包括两层织物部。
[0015]优选地,所述多重编织结构为袋状编织结构,该结构便于多重编织结构的加工。
[0016]本专利技术的隐形拉链,能够防止衬里插入布带通道,避免出现隐形拉链的拉头无法滑动、隐形拉链手感硬等不良情况;使用该隐形拉链不增加服装缝制的操作工序,则服装加工企业无需增加额外的缝制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显示为现有的隐形拉链的拉头件的立体图。
[0018]图2显示为现有的隐形拉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显示为现有的隐形拉链与服装的衬里缝制时,将衬里翻转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显示为现有的隐形拉链与服装的衬里缝制时,在衬里和拉链布带之间设置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显示为实施例1的隐形拉链与服装的衬里缝制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显示为实施例1的隐形拉链的拉链布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显示为实施例1的隐形拉链的拉链布带的服装缝制部和布带折曲部连接时的
立体图。
[0024]图8显示为实施例1的隐形拉链的拉链布带与拉链牙连接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显示为实施例1的隐形拉链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显示为实施例2的隐形拉链与衬里连接且拉链牙处于互相咬合状态的截面图示意图。
[0027]图11显示为显示为实施例2的隐形拉链与衬里连接且拉链牙通过拉头件时的截面图示意图。
[0028]图12显示为实施例3的隐形拉链的拉链布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号说明
[0030]1ꢀꢀꢀꢀꢀꢀꢀꢀꢀꢀꢀꢀꢀꢀꢀꢀꢀꢀꢀꢀꢀꢀꢀ
拉头件
[0031]11
ꢀꢀꢀꢀꢀꢀꢀꢀꢀꢀꢀꢀꢀꢀꢀꢀꢀꢀꢀꢀꢀꢀ
下翼板
[0032]12
ꢀꢀꢀꢀꢀꢀꢀꢀꢀꢀꢀꢀꢀꢀꢀꢀꢀꢀꢀꢀꢀꢀ
引导柱
[0033]13
ꢀꢀꢀꢀꢀꢀꢀꢀꢀꢀꢀꢀꢀꢀꢀꢀꢀꢀꢀꢀꢀꢀ
上翼板
[0034]14
ꢀꢀꢀꢀꢀꢀꢀꢀꢀꢀꢀꢀꢀꢀꢀꢀꢀꢀꢀꢀꢀꢀ
壁部
[0035]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形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拉头件(100)、一对拉链布带(200)和一对拉链牙(300);所述拉头件(100)包括:下翼板(110)、引导柱(120)、上翼板和两个拉头侧部;所述引导柱(120)竖立设置在所述下翼板(110)的前端部;所述上翼板从所述引导柱(120)向后方延伸;每个所述拉头侧部包括壁部(141)和与所述壁部(141)连接的凸缘件(142);两个拉头侧部的壁部(141)沿所述下翼板(110)的左右两侧缘竖立设置;两个拉头侧部的凸缘件(142)从所连接的壁部(141)的上端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拉链牙(300)处于所述下翼板(110)和所述凸缘件(142)之间;所述拉链布带(200)包括服装缝制部(210)、从所述服装缝制部(210)的一侧缘向所述拉链布带(200)高度方向延伸地设置,并被折曲成U字型的布带折曲部(220)、从所述布带折曲部(220)的远离所述服装缝制部(210)的一侧延伸设置,且与所述拉链牙(300)连接的牙安装部(230);所述凸缘件(142)与所述引导柱(120)之间具有供所述布带折曲部(220)插入的布带通道(150);所述服装缝制部(210)上具有多重编织结构(400),所述服装缝制部(210)的厚度大于所述牙安装部(230)的厚度,所述多重编织结构(400)沿着所述拉链布带(200)的长度方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缝制部(2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裕司,
申请(专利权)人:吉田拉链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