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老花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7375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老花镜,包括:镜架和固定设置在镜架上的左镜片和右镜片;所述左镜片和右镜片均包括:视近区、视远区、过渡区、第一像散区和第二像散区;所述视远区位于左镜片和右镜片的上方;所述视近区位于左镜片和右镜片的下方;所述过渡区是位于视远区和视近区之间的一段屈光力连续变化的区域;所述右镜片上的第一像散区与所述左镜片上的第一像散区关于镜架的中心线对称;所述右镜片上的第二像散区与所述左镜片上的第二像散区关于镜架的中心线对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智能老花镜通过一幅眼镜,同时具有近视镜和老花镜的功能,能够保证用户不用更换眼镜就能实现看远和看近的需求,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避免了频繁更换眼镜带来的不便。

An Intelligent Presbyopic Mirr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ntelligent presbyopic mirror,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nd left and right lenses fixed on the frame; the left and right lenses include: near-sighted area, far-sighted area, transition area, first astigmatism area and second astigmatism area; the far-sighted area is above the left and right lenses; the near-sighted area is below the left and right lenses; and the transition area is below the left and right lenses. The first astigmatism area on the right lens is symmetrical to the center line of the frame with respect to the first astigmatism area on the left lens, and the second astigmatism area on the right lens is symmetrical to the center line of the frame with respect to the second astigmatism area on the left lens. The smart presbyopic glasses of the utility model have the functions of myopia glasses and presbyopic glasses through a single glasses, which can ensure that users can realize the requirements of seeing far and near without changing glasses, not only is it convenient to carry, but also avoids the inconvenience caused by frequent changing glas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老花镜
本技术涉及光学镜片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老花镜。
技术介绍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视力也会随之退化,到了老年阶段,看近处的书报文字时,总难免要戴上老花镜。近视人群逐渐进入中老年阶段之后,他们同样会出现眼睛的老花问题(近视眼就不会老花是一种误读)。现在的中老年很多都同时面临着近视和远视的视力障碍,在不同的场合,看不同的东西,需要频繁的更换不同功能的眼镜。外出时,又要把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都戴上,不仅携带不方便,而且频繁更换眼镜也很麻烦,给老花近视人群的生活带来困扰和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老花镜,该智能老花镜具有复合功能,通过一幅眼镜就能够实现看远和看近的需求,为老花近视人群提供自然、方便和舒适的矫正方式。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老花镜,包括:镜架和固定设置在所述镜架上的左镜片和右镜片;所述左镜片和所述右镜片均包括:视近区、视远区、过渡区、第一像散区和第二像散区;其中,所述视远区位于所述左镜片和所述右镜片的上方;所述视近区位于所述左镜片和所述右镜片的下方;所述过渡区是位于所述视远区和所述视近区之间的一段屈光力连续变化的区域;在所述左镜片上,所述第一像散区是由所述视远区的下方,所述视近区的上方,以及所述过渡区的左侧围成的区域;所述第二像散区是由所述视远区的下方,所述视近区的上方,以及所述过渡区的右侧围成的区域;所述右镜片上的第一像散区与所述左镜片上的第一像散区关于所述镜架的中心线对称;所述右镜片上的第二像散区与所述左镜片上的第二像散区关于所述镜架的中心线对称。可选的,所述视远区和所述视近区的屈光力均是固定的。可选的,在所述左镜片上,所述视近区光学中心在所述视远区光学中心的下方10~16mm,靠近鼻侧2~2.5mm。可选的,在所述右镜片上,所述视近区光学中心在所述视远区光学中心的下方10~16mm,靠近鼻侧2~2.5mm。可选的,所述过渡区呈长条状,所述过渡区的纵向中心线朝鼻内侧倾斜9度设置。可选的,所述视远区的镜片包括近视眼镜的度数和散光的度数。可选的,所述视近区的镜片包括老花镜的度数。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智能老花镜包括:镜架和固定设置在所述镜架上的左镜片和右镜片;所述左镜片和所述右镜片均包括:视近区、视远区、过渡区、第一像散区和第二像散区;其中,所述视远区位于所述左镜片和所述右镜片的上方;所述视近区位于所述左镜片和所述右镜片的下方;所述过渡区是位于所述视远区和所述视近区之间的一段屈光力连续变化的区域;在所述左镜片上,所述第一像散区是由所述视远区的下方,所述视近区的上方,以及所述过渡区的左侧围成的区域;所述第二像散区是由所述视远区的下方,所述视近区的上方,以及所述过渡区的右侧围成的区域;所述右镜片上的第一像散区与所述左镜片上的第一像散区关于所述镜架的中心线对称;所述右镜片上的第二像散区与所述左镜片上的第二像散区关于所述镜架的中心线对称。本技术所述的智能老花镜通过一幅眼镜,同时具有近视镜和老花镜的功能,能够保证用户不用更换眼镜就能实现看远和看近的需求,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避免了频繁更换眼镜带来的不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老花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老花镜之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镜架;2、左镜片;3、右镜片;4、视近区;5、视远区;6、过渡区;7、第一像散区;8、第二像散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a),图2(b)所示,本技术提供了智能老花镜的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智能老花镜包括:镜架1和固定设置在所述镜架1上的左镜片2和右镜片3;所述左镜片2和所述右镜片3均包括:视近区4、视远区5、过渡区6、第一像散区7和第二像散区8;其中,所述视远区5位于所述左镜片2和所述右镜片3的上方;所述视近区4位于所述左镜片2和所述右镜片3的下方;所述过渡区6是位于所述视远区5和所述视近区4之间的一段屈光力连续变化的区域;在该过渡区6,通过镜片曲率半径的逐渐变小达到镜片屈光力的逐渐增加,从而为佩戴者提供自远至近的全程、连续的清晰视觉效果。在所述左镜片2上,所述第一像散区7是由所述视远区5的下方,所述视近区4的上方,以及所述过渡区6的左侧围成的区域;所述第二像散区8是由所述视远区5的下方,所述视近区4的上方,以及所述过渡区6的右侧围成的区域;所述右镜片3上的第一像散区7与所述左镜片2上的第一像散区7关于所述镜架1的中心线对称;所述右镜片3上的第二像散区8与所述左镜片2上的第二像散区8关于所述镜架1的中心线对称。本实施例所述的智能老花镜属于渐进多焦点眼镜,适用于近视老花人群。在同一只镜片的视远区5和视近区4之间,以屈光度连续变化方式,从远用度数逐步到近用度数将视远区5和视近区4有机的连接在一起,因此在一只镜片上可同时拥有看远距和看近距所需的不同光度。具体的,所述视远区5和所述视近区4的屈光度均是固定的。在所述左镜片2上,所述视近区4光学中心在所述视远区5光学中心的下方10~16mm,靠近鼻侧2~2.5mm。类似的,在所述右镜片3上,所述视近区4光学中心在所述视远区5光学中心的下方10~16mm,靠近鼻侧2~2.5mm。至于所述视近区4、视远区5、过渡区6、第一像散区7和第二像散区8各个区的区域面积大小,根据实际需求定制。由于阅读过程中,眼球的视觉角度是向下向内(鼻侧)的,进一步的,为了符合阅读过程中眼球视觉角度的这个特点,降低过渡区6对视近区4的影响,所述过渡区6呈长条状,所述过渡区6的纵向中心线朝鼻内侧倾斜θ(θ=9度)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视远区5的镜片包括近视眼镜的度数和散光的度数,适用于近视患者;所述视近区4的镜片包括老花镜的度数,适用于老花患者。配镜时,可根据使用者的视力度数选择不同的镜片度数,所述左镜片2和右镜片3上各个区的区域面积大小和光学中心的具体绝对位置都可以根据使用者的用眼习惯来调整。本实施例在实际使用中,近视老花人群,戴上本实施例所述的智能老花镜后,当看近处物体时,眼球的视觉角度会聚焦在所述视近区4的光学中心附近,当看远处物体时,眼球的视觉角度会聚焦在所述视远区5的光学中心附近,如果使用者在使用时感觉看的不太清晰,可以摇头或者调整一下眼镜的位置,来获得更好的视觉清晰度。本实施例智能老花镜是在一副镜片上合成了多副眼镜的度数,从而保证眼镜具有看远和看近的功能,中间部分被设计为一个屈光度连续变化的区域,使得从远距离经过中间过渡直至近用视点的连续范围都能获得清晰视力;而且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老花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镜架和固定设置在所述镜架上的左镜片和右镜片;所述左镜片和所述右镜片均包括:视近区、视远区、过渡区、第一像散区和第二像散区;其中,所述视远区位于所述左镜片和所述右镜片的上方;所述视近区位于所述左镜片和所述右镜片的下方;所述过渡区是位于所述视远区和所述视近区之间的一段屈光力连续变化的区域;在所述左镜片上,所述第一像散区是由所述视远区的下方,所述视近区的上方,以及所述过渡区的左侧围成的区域;所述第二像散区是由所述视远区的下方,所述视近区的上方,以及所述过渡区的右侧围成的区域;所述右镜片上的第一像散区与所述左镜片上的第一像散区关于所述镜架的中心线对称;所述右镜片上的第二像散区与所述左镜片上的第二像散区关于所述镜架的中心线对称;所述视远区和所述视近区的屈光力均是固定的;在所述左镜片上,所述视近区光学中心在所述视远区光学中心的下方10~16mm,靠近鼻侧2~2.5mm;在所述右镜片上,所述视近区光学中心在所述视远区光学中心的下方10~16mm,靠近鼻侧2~2.5mm;所述过渡区呈长条状,所述过渡区的纵向中心线朝鼻内侧倾斜9度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老花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镜架和固定设置在所述镜架上的左镜片和右镜片;所述左镜片和所述右镜片均包括:视近区、视远区、过渡区、第一像散区和第二像散区;其中,所述视远区位于所述左镜片和所述右镜片的上方;所述视近区位于所述左镜片和所述右镜片的下方;所述过渡区是位于所述视远区和所述视近区之间的一段屈光力连续变化的区域;在所述左镜片上,所述第一像散区是由所述视远区的下方,所述视近区的上方,以及所述过渡区的左侧围成的区域;所述第二像散区是由所述视远区的下方,所述视近区的上方,以及所述过渡区的右侧围成的区域;所述右镜片上的第一像散区与所述左镜片上的第一像散区关于所述镜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启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德智能广州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