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隔振型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643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隔振型风机,包括:机壳;承载于所述机壳底部的且具有弹性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中心开设有形变腔,所述支撑座内环绕所述形变腔的四周设有若干沿上下方向伸缩的弹簧;设置于所述形变腔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形变腔分割成上腔体和下腔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形变腔内的减振机构;其中,所述减振机构包括:转轴,下腔体内填充有阻尼液体;减振扇叶,减振扇叶浸没在阻尼液体中;以及,转换组件。通过设置的减振机构,将往复的振动力转换成转轴及减振扇叶平稳的旋转运动,并且受阻尼液体的作用对旋转运动进行分散,从而使得整个过程平稳减振,降低风机对与其连接的设备所产生的振动。

High Efficiency Vibration Isolation Fa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fficient vibration isolation fan, which comprises a chassis, an elastic support bearing on the bottom of the chassis, a deformation chamber at the bottom center of the support, a number of springs expanding in the upper and lower directions around the deformation chamber, and a partition plate arranged in the deformation chamber, which divides the deformation chamber. The vibration absorber comprises a rotating shaft filled with damped liquid in the lower cavity, a vibration absorber blade immersed in damped liquid, and a conversion component. The reciprocating vibration force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smooth rotation of the rotating shaft and the vibration-absorbing fan blade by the vibration-absorbing mechanism, and the rotating motion is dispersed by the action of damped liquid, so that the whole process can be stabilized and the vibration of the fan to the equipment connected with it can be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隔振型风机
本技术涉及风机
,特别涉及一种高效隔振型风机。
技术介绍
风机主要由叶轮、机壳、连接于机壳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用于驱动叶轮转动的电机等部件组成,主要用于进行气体的压缩和输送,由于风机在运转的过程中,电机和叶轮存在一定程度的振动,并且会传递给与风机连接在一起的设备,由于风机没有设置减震结构,该振动会直接传递给风机,从而会影响设备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隔振型风机,具有可降低风机的振动的优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隔振型风机,包括:机壳;承载于所述机壳底部的且具有弹性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中心开设有形变腔,所述支撑座内环绕所述形变腔的四周设有若干沿上下方向伸缩的弹簧;设置于所述形变腔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形变腔分割成上腔体和下腔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形变腔内的减振机构;其中,所述减振机构包括:转动式装配于所述形变腔内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穿过所述隔板延伸至下腔体,且所述下腔体内填充有阻尼液体;固定于所述转轴下端的减振扇叶,所述减振扇叶浸没在所述阻尼液体中;以及,承载于所述转轴的上端、用于将所述支撑座沿竖直方向的振动力转化为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驱动力的转换组件。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风机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力即传递到支撑座上,由于支撑座具有弹性,在振动力的作用下使得形变腔发生变形,使得形变腔产生上下的振动,并通过转换组件驱动转轴转动,从而并同时带动减振扇叶转动,且由于减振扇叶浸没在阻尼液体中,减振扇叶受到阻尼液体的阻力,并将振动力传递到阻尼液体中,通过设置的减振机构,将往复的振动力转换成转轴及减振扇叶平稳的旋转运动,并且受阻尼液体的作用对旋转运动进行分散,从而使得整个过程平稳减振,降低风机对与其连接的设备所产生的振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换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转轴上端的第一斜齿轮、转动式装配于所述形变腔内且于所述第一斜齿轮相啮合的第二斜齿轮、与所述第二斜齿轮相连接的驱动齿轮,以及,一端上端固定于所述形变腔的顶面且与所述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驱动齿条。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形变腔发生形变后驱动齿条在振动力的作用下发生上下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啮合驱动齿轮转动,并同步带到第二斜齿轮转动,同时第一斜齿轮在第二斜齿轮的带动下转动,从而带动转轴转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形变腔的侧壁上设有呈L形的安装板,所述转轴转动式装配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二斜齿轮转动式装配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二斜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通过一连接轴连接。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板使得转轴和第二斜齿轮转动的更加稳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轴通过轴承转动式装配于所述隔板。实现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转轴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腔体内卡接有盛装杯,所述阻尼液体容置于所述盛装杯内。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盛装阻尼液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板上设有导向滑轨,所述驱动齿条滑动式装配于所述导向滑轨。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驱动齿条滑动的更加稳定,并可始终保持驱动齿条和驱动齿轮处于啮合状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轴转动式装配于所述形变腔的侧壁。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二斜齿轮和转轴转动的更加稳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座的底部设有连接框体,所述连接框体上开设有连接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孔为腰形孔。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孔可将支撑座与地面相固定,而连接孔设置为腰形孔方便固定螺栓穿过。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高效隔振型风机,包括:机壳;承载于所述机壳底部的且具有弹性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中心开设有形变腔,所述支撑座内环绕所述形变腔的四周设有若干沿上下方向伸缩的弹簧;设置于所述形变腔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形变腔分割成上腔体和下腔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形变腔内的减振机构;其中,所述减振机构包括:转动式装配于所述形变腔内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穿过所述隔板延伸至下腔体,且所述下腔体内填充有阻尼液体;固定于所述转轴下端的减振扇叶,所述减振扇叶浸没在所述阻尼液体中;以及,承载于所述转轴的上端、用于将所述支撑座沿竖直方向的振动力转化为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驱动力的转换组件。通过设置的减振机构,将往复的振动力转换成转轴及减振扇叶平稳的旋转运动,并且受阻尼液体的作用对旋转运动进行分散,从而使得整个过程平稳减振,降低风机对与其连接的设备所产生的振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机壳;2、支撑座;21、形变腔;211、上腔体;212、下腔体;22、弹簧;23、连接框体;231、连接孔;3、隔板;31、导向滑轨;4、减振机构;41、转轴;42、减振扇叶;43、转换组件;431、第一斜齿轮;432、第二斜齿轮;433、驱动齿轮;434、驱动齿条;435、安装板;436、连接轴;5、盛装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种高效隔振型风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机壳1;承载于机壳1底部的且具有弹性的支撑座2,支撑座2的底部中心开设有形变腔21,支撑座2内环绕形变腔21的四周设有若干沿上下方向伸缩的弹簧22;设置于形变腔21内的隔板3,隔板3将形变腔21分割成上腔体211和下腔体212;以及,设置于形变腔21内的减振机构4。具体的,减振机构4包括:转动式装配于形变腔21内转轴41,转轴41的下端穿过隔板3延伸至下腔体212,且下腔体212内填充有阻尼液体;固定于转轴41下端的减振扇叶42,减振扇叶42浸没在阻尼液体中;以及,承载于转轴41的上端、用于将支撑座2沿竖直方向的振动力转化为驱动转轴41转动的驱动力的转换组件43。转轴4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隔板3上,隔板3通过螺钉或者粘接在方式固定在形变腔21的侧壁上,且位于中间位置处,阻尼液体可以是水或者油,从而对减振扇叶42形成阻尼力,为方便盛装阻尼液体,在下腔体212内卡接有盛装杯5,阻尼液体容置于盛装杯5内。转换组件43包括:固定于转轴41上端的第一斜齿轮431、转动式装配于形变腔21内且于第一斜齿轮431相啮合的第二斜齿轮432、与第二斜齿轮432相连接的驱动齿轮433,以及,一端上端固定于形变腔21的顶面且与驱动齿轮433相啮合的驱动齿条434;形变腔21的侧壁上设有呈L形的安装板435,转轴41转动式及第二斜齿轮432均转动式装配于安装板435,通过安装板435使得转轴41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隔振型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承载于所述机壳底部的且具有弹性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中心开设有形变腔,所述支撑座内环绕所述形变腔的四周设有若干沿上下方向伸缩的弹簧;设置于所述形变腔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形变腔分割成上腔体和下腔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形变腔内的减振机构;其中,所述减振机构包括:转动式装配于所述形变腔内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穿过所述隔板延伸至下腔体,且所述下腔体内填充有阻尼液体;固定于所述转轴下端的减振扇叶,所述减振扇叶浸没在所述阻尼液体中;以及,承载于所述转轴的上端、用于将所述支撑座沿竖直方向的振动力转化为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驱动力的转换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隔振型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承载于所述机壳底部的且具有弹性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中心开设有形变腔,所述支撑座内环绕所述形变腔的四周设有若干沿上下方向伸缩的弹簧;设置于所述形变腔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形变腔分割成上腔体和下腔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形变腔内的减振机构;其中,所述减振机构包括:转动式装配于所述形变腔内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穿过所述隔板延伸至下腔体,且所述下腔体内填充有阻尼液体;固定于所述转轴下端的减振扇叶,所述减振扇叶浸没在所述阻尼液体中;以及,承载于所述转轴的上端、用于将所述支撑座沿竖直方向的振动力转化为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驱动力的转换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隔振型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转轴上端的第一斜齿轮、转动式装配于所述形变腔内且于所述第一斜齿轮相啮合的第二斜齿轮、与所述第二斜齿轮相连接的驱动齿轮,以及,一端上端固定于所述形变腔的顶面且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言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格力士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