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压光铺膜两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6216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压光铺膜两用装置,包括拉手杆、薄膜卷筒连架和两个压光板连接构件。令所述拉手杆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薄膜卷筒连架包括两根连接杆、穿设于薄膜卷筒内部的支撑杆以及固接于所述拉手杆的连接端上的固定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露出于薄膜卷筒外,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各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杆;各所述压光板连接构件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拉手杆的连接端两侧,各所述压光板连接构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压光板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拉手杆的连接端架设有压光板和薄膜卷筒,解决了传统施工方法难以保证薄膜摊铺质量的技术问题,对混凝土进行压光提高其表面平整度,高效精准地摊铺了薄膜。

Dual-purpose device for concrete calendering and coat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ual-purpose device for concrete calendering and film laying, which comprises a handle rod, a film drum connecting frame and two calender connecting members. One end of the tie rod is a connecting end; the thin film drum connecting frame comprises two connecting rods, a supporting rod penetrated inside the thin film drum and a fixed rod fixed on the connecting end of the tie rod. The two ends of the supporting rod are exposed outside the thin film drum, and one end of each connecting rod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both ends of the supporting rod, and the other end of each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One end of the calender connecting member is connected to both sides of the connecting end of the handle ro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calender connecting member is connected to the two ends of the calender respectively.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ethod is difficult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film spreading by installing a calender plate and a film drum at the connecting end of the handle rod. The concrete is calendered to improve its surface smoothness, and the film is spread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压光铺膜两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混凝土压光铺膜两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不断深入到施工企业,绿色、节能、环保施工成为了工程建设的主旋律,在混凝土工程量大、结构形式复杂的工程中,薄膜养护施工难度大,想要实现混凝土养护薄膜的高质量覆盖摊铺存在较大困难,传统养护薄膜覆盖摊铺方法有两种:传统方法1:施工人员在浇筑完的混凝土范围之外,两个施工人员分别站在浇筑混凝土的相对两边,通过两个施工人员协同拉伸养护薄膜的方式将养护薄膜摊铺在混凝土结构表面。这种方法在施工过程中耗费人力,操作不便。当作业面比较复杂不能提供施工人员操作面时便难以进行工作;当混凝土结构范围较大时,养护薄膜摊铺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传统方法2:施工人员直接于刚浇筑及压光完成的混凝土结构面上进行养护薄膜的摊铺。这种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难以保证养护薄膜的摊铺质量,而且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平整度,影响下道工序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压光铺膜两用装置,通过在拉手杆的连接端架设有压光板和薄膜卷筒,解决了传统施工方法难以保证养护薄膜摊铺质量的技术问题,高效精准地摊铺了养护薄膜,并对混凝土进行压光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平整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混凝土压光铺膜两用装置,包括:拉手杆、薄膜卷筒连架和两个压光板连接构件。令所述拉手杆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薄膜卷筒连架包括两根连接杆、穿设于薄膜卷筒内部的支撑杆以及固接于所述拉手杆的连接端上的固定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露出于薄膜卷筒外,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各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杆;各所述压光板连接构件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拉手杆的连接端两侧,各所述压光板连接构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压光板的两端。本技术混凝土压光铺膜两用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拉手杆的连接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连接孔,各所述连接孔分别与所述两个压光板连接构件连接。本技术混凝土压光铺膜两用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光板的两端分别套设有圆环,所述压光板连接构件通过所述圆环与所述压光板连接。本技术混凝土压光铺膜两用装置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光板连接构件包括连接部、扣接部和插接部,所述插接部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拉手杆连接,所述扣接部通过所述圆环与所述压光板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插接部和所述扣接部。本技术混凝土压光铺膜两用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光板包括第一板件、弯折成形为弧状结构的第二板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的若干卡扣。本技术混凝土压光铺膜两用装置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扣成形为U形结构,各所述卡扣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的截面交接处的上部、下部以及两侧部。本技术混凝土压光铺膜两用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光板较所述薄膜卷筒在水平方向上更靠近所述拉手杆。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拉手杆的连接端架设有压光板和薄膜卷筒,解决了传统施工方法难以保证养护薄膜摊铺质量的技术问题,高效精准地摊铺了养护薄膜,并对混凝土进行压光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平整度。(2)卡扣分别设于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的截面交接处的上部和下部,对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的连接起到稳固的作用。(3)压光板较薄膜卷筒在水平方向上更靠近拉手杆,当使用拉手杆进行作业时,使压光过的混凝土结构,立刻能摊铺薄膜,提高了工作效率。(4)使用拉手杆进行压光铺膜两用,一个人就能完成工作,减少了人力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压光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压光板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拉手杆10;连接端11;连接孔12;薄膜卷筒连架20;连接杆21;支撑杆22;固定杆23;压光板连接构件30;连接部31;扣接部32;插接部33;薄膜卷筒40;压光板50;第一板件51;第二板件52;卡扣53;圆环54。具体实施方式为利于对本技术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压光铺膜两用装置,其包括拉手杆10、薄膜卷筒连架20和两个压光板连接构件30。其中:如图1所示,令所述拉手杆10的一端为连接端11;拉手杆10的连接端1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连接孔12,各连接孔12分别与两个压光板连接构件30连接。于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拉手杆10的制作材料可为D300,长度1500mm的木材,但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如图1所示,所述薄膜卷筒连架20包括两根连接杆21、穿设于薄膜卷筒40内部的支撑杆22以及固接于拉手杆10的连接端11上的固定杆23,支撑杆22的两端露出于薄膜卷筒40外,各连接杆21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支撑杆22的两端,各连接杆21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杆23。于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连接杆21、支撑杆22和固定杆23均可采用直径为10mm的圆钢制作而成,但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如图1和图4所示,各所述压光板连接构件30的一端分别连接拉手杆10的连接端11两侧的连接孔12,各压光板连接构件3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压光板50的两端。压光板连接构件30包括连接部31、扣接部32和插接部33,插接部33通过连接孔12与拉手杆10连接,扣接部32通过圆环54与压光板50连接,连接部31的两端分别连接插接部33和扣接部32。于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压光板连接构件30可采用直径为10mm的圆钢制作而成,但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压光板50的两端分别套设有圆环54,压光板连接构件30通过圆环51与压光板50连接,压光板50包括第一板件51、弯折成形为弧状结构的第二板件52以及连接第一板件51和第二板件52的若干卡扣53。卡扣53成形为U形结构,各卡扣53分别设于第一板件51和第二板件52的截面交接处的上部、下部以及两侧部。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板件51和第二板件52的交接处的两侧部各固定有两个卡扣53。于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板件51可为长1000mm,宽150mm,厚10mm的长方体木料,第二板件52可为外径40mm,内径30mm的四分之一圆,长度1000,厚10mm的木料。但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于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板件51和第二板件52的截面连接缝可采用环氧树脂胶水进行粘结,但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于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板件51和第二板件52的截面交接处上部和下部每隔20mm使用卡扣53进行固定,但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如图2所示,所述压光板50较薄膜卷筒40在水平方向上更靠近拉手杆10。于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施工人员手持拉手杆10以倒退施工的方式进行操作,通过压光板50对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留下的脚印进行修复,再通过薄膜卷筒40摊铺薄膜,压光过程和铺膜过程几乎同时进行,既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平整度,又保证了薄膜摊铺的质量,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压光铺膜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手杆,令所述拉手杆的一端为连接端;薄膜卷筒连架,所述薄膜卷筒连架包括两根连接杆、穿设于薄膜卷筒内部的支撑杆以及固接于所述拉手杆的连接端上的固定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露出于薄膜卷筒外,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各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两个压光板连接构件,各所述压光板连接构件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拉手杆的连接端两侧,各所述压光板连接构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压光板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压光铺膜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手杆,令所述拉手杆的一端为连接端;薄膜卷筒连架,所述薄膜卷筒连架包括两根连接杆、穿设于薄膜卷筒内部的支撑杆以及固接于所述拉手杆的连接端上的固定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露出于薄膜卷筒外,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各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两个压光板连接构件,各所述压光板连接构件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拉手杆的连接端两侧,各所述压光板连接构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压光板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压光铺膜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杆的连接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连接孔,各所述连接孔分别与所述两个压光板连接构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压光铺膜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光板的两端分别套设有圆环,所述压光板连接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耀张立国毛旭田飞龙王祥阳鲍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