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复位隔震缝耗能盖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6018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复位隔震缝耗能盖板,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其主要包括橡胶合金柔性盖板,混凝土摩擦板,耳板,滚轴,伸缩杆,蝶型弹簧支座,滑动铰支座,扭簧等。两块混凝土摩擦板相互摩擦耗散能量,混凝土摩擦板下方设置伸缩杆与蝶型弹簧支座,为混凝土摩擦板与橡胶合金柔性金盖板提供竖向承载力,橡胶合金柔性金盖板一侧焊接在扭簧上,当发生震动时橡胶合金柔性金盖板可伸缩,不会受地震作用而损坏,可在发生灾害时为行人和车辆的疏散起到关键的作用,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A self-resetting energy dissipation cover for isolation joint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elf-resetting isolation joint energy dissipation cover plat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t mainly includes rubber alloy flexible cover plate, concrete friction plate, ear plate, roller, telescopic rod, butterfly spring support, sliding hinge support, torsion spring and so on. The two concrete friction plates dissipate energy by friction. The expansion rod and butterfly spring support are set under the concrete friction plate to provid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for the concrete friction plate and the rubber alloy flexible gold cover plate. The rubber alloy flexible gold cover plate is welded on the torsion spring on one side. When the vibration occurs, the rubber alloy flexible gold cover plate can be retracted, and will not be damaged by earthquake, so disaster can occur. Hazardous time plays a key role in evacuation of pedestrians and vehicles, which has good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复位隔震缝耗能盖板
本技术属于抗震消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复位隔震缝耗能盖板。
技术介绍
竖向隔震缝构造,早期的技术主要由桥梁间变形缝装置改造,但传统变形缝构造通常具有较大的缝宽,而伸缩量却不大,若要满足隔震缝的变形要求,即200mm及以上的伸缩量,则需要至少400mm的缝宽,这在设计上是很不经济的,且缝宽越大,在防水、防尘的处理上难度越大。因此出现了采用可活动的盖板或在结构边以悬挑形式进行隔震缝的连接,而盖板能变形活动主要是依靠闭合拉链、连杆、滑轮滚珠等机械形式。如何确保不削弱结构隔震性能的同时,实现配套的建筑功能,成为隔震建筑设计和施工的一大难点。其中,隔震建筑的地下车库在隔震缝部位的通道是建筑隔震的重点,此部位在平时作为车辆和人员通道使用,地震中,隔震结构发生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自由摆动时,须确保该通道不被破坏,始终保持正常使用功能,以便人员从通道处疏散逃生,同时也有利于减少隔震建筑的震后维修费用。而道路和桥梁建造中所使用的变形缝存在外形尺寸大、自重大、成本高的特点,且变形幅度较小,无法应用于隔震宽度特别大的隔震建筑中,所以目前尚无合理的装置能够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复位隔震缝耗能盖板,主要是为了开发一种结构简单,耗能效果优异,变形大,不会受地震作用而损坏,可在发生灾害时为行人和车辆的疏散起到关键作用的盖板,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能够有效的解决建筑抗震缝易损坏等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复位隔震缝耗能盖板,包括橡胶合金柔性盖板、上混凝土摩擦板、下混凝土摩擦板、蝶型弹簧支座、耳板、滚轴、伸缩杆、滑动铰支座、固定铰支座、扭簧、储板箱、滑轨、钢板;所述橡胶合金柔性盖板一端锚固于上混凝土摩擦板的末端,橡胶合金柔性盖板另一端与扭簧焊接,橡胶合金柔性盖板绕过耳板上侧后向下缠绕于滑轨下方,橡胶合金柔性盖板缠绕滑轨后向上缠绕于滚轴,橡胶合金柔性盖板与滚轴之间采用上下交替蛇腹型缠绕;所述耳板焊接于下混凝土摩擦板上侧,所述滚轴上下交替焊接于钢板与隔震缝建筑上边缘,滚轴的一侧设置一个储板箱,储板箱内部布置两个扭簧,滚轴上方设置一块钢板;所述上混凝土摩擦板、下混凝土摩擦板的下方分别设置有蝶型弹簧支座,所述蝶型弹簧支座焊接于建筑构件上,下混凝土摩擦板下方设置有滑动铰支座,滑动铰支座下方设置两个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端与滑动铰支座连接,伸缩杆另一端与设置在建筑构件上的固定铰支座连接,两个伸缩杆采用对称布置。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合金柔性盖板包括合金骨架和橡胶填充块,合金骨架为梯形波浪状,橡胶填充块为梯形状,橡胶填充块尺寸与合金骨架梯形豁口尺寸一致。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合金柔性盖板的长度为隔震缝宽度的三倍,橡胶合金柔性盖板缠绕滚轴后多余长度放置于储板箱内。进一步地,所述上混凝土摩擦板、下混凝土摩擦板表面均做凿毛或者喷砂处理增大摩擦系数,上混凝土摩擦板、下混凝土摩擦板的尺寸一致,上混凝土摩擦板、下混凝土摩擦板的长度均为抗震缝宽度的两倍,上混凝土摩擦板、下混凝土摩擦板的摩擦面积为上混凝土摩擦板下表面面积的四分之三。进一步地,所述蝶型弹簧支座共布置四个,上混凝土摩擦板下方布置两个蝶型弹簧支座,下混凝土摩擦板下方布置两个蝶型弹簧支座,蝶型弹簧支座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增加碟片数量,蝶型弹簧支座高度最小值为抗震缝宽度的三分之一,上混凝土摩擦板下方蝶型弹簧支座的高度为下混凝土摩擦板下方蝶型弹簧支座的高度与下混凝土摩擦板厚度之和。进一步地,所述滚轴布置数量为4~6个,同侧左右两个滚轴的中心点间距为两个滚轴宽度与两个橡胶合金柔性盖板厚度之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耗能效果优异,变形大,不会受地震作用而损坏,可在发生灾害时为行人和车辆的疏散起到关键作用,具有很好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自复位隔震缝耗能盖板结构示意图。图2为橡胶合金柔性盖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1为合金骨架;1-2为橡胶填充块;2为上混凝土摩擦板;3为下混凝土摩擦板;4为蝶型弹簧支座;5为耳板;6为滚轴;7为伸缩杆;8为滑动铰支座;9为固定铰支座;10为扭簧;11为储板箱;12为滑轨;13为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自复位隔震缝耗能盖板,包括: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上混凝土摩擦板2、下混凝土摩擦板3、蝶型弹簧支座4、耳板5、滚轴6、伸缩杆7、滑动铰支座8、固定铰支座9、扭簧10、储板箱11、滑轨12,钢板13。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包括合金骨架1-1与橡胶填充块1-2,所述合金骨架1-1为梯形波浪状,橡胶填充块1-2为梯形状,橡胶填充块1-2尺寸与合金骨架1-1梯形豁口一致,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一端锚固于上混凝土摩擦板2的末端,另一端焊接于扭簧10,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穿于耳板5上侧后向下缠绕于滑轨12下方,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缠绕滑轨12后向上缠绕于滚轴6,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与滚轴6之间采用上下交替蛇腹型缠绕;滚轴6采用上下交替布置,滚轴6右侧布置一个储板箱11,储板箱11内部布置两个扭簧10,滚轴6上方布置一块钢板13;上混凝土摩擦板2、下混凝土摩擦板3下方布置有蝶型弹簧支座4,蝶型弹簧支座4焊接于建筑构件上,下混凝土摩擦板3下方布置有滑动铰支座8,滑动铰支座8下方布置两个伸缩杆7,两个伸缩杆7伸长一端连接于滑动铰支座8,伸缩杆7固定一端连接于固定铰支座9,两个伸缩杆7采用对称布置。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其长度为隔震缝宽度的三倍,其缠绕滚轴6后多余长度放置于储板箱11内。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先绕过耳板5上方,然后绕过滑轨12下方,再然后是交替绕过滚轴6。上混凝土摩擦板2、下混凝土摩擦板3表面做凿毛或者喷砂处理增大摩擦系数,上混凝土摩擦板2、下混凝土摩擦板3尺寸一致,其长度为抗震缝宽度的两倍,上混凝土摩擦板2、下混凝土摩擦板3摩擦面积为上混凝土摩擦板2面积的四分之三。蝶型弹簧支座4共布置四个,上混凝土摩擦板2、下混凝土摩擦板3下方各布置两个,蝶型弹簧支座4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增加碟片数量,蝶型弹簧支座4高度最小值为抗震缝宽度的三分之一,上混凝土摩擦板2下方两个蝶型弹簧支座4其高度为下混凝土摩擦板3下方的蝶型弹簧支座4高度与下混凝土摩擦板3厚度之和。滚轴6布置数量为4~6个,同侧左右两个滚轴6的中心点间距为两个滚轴6宽度与两个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厚度之和。当地震发生时,上混凝土摩擦板2、下混凝土摩擦板3之间摩擦耗能,地震的水平拉力使得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产生水平滑动,当水平拉力过大时,为防止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被拉断,此时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带动储板箱11内的多余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运动,同时蝶型弹簧支座4可防止地震竖向作用时对盖板产生的剪切破坏,当地震过后,扭簧10可将多余的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卷入储板箱11内,使得盖板恢复原状。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复位隔震缝耗能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上混凝土摩擦板(2)、下混凝土摩擦板(3)、蝶型弹簧支座(4)、耳板(5)、滚轴(6)、伸缩杆(7)、 滑动铰支座(8)、固定铰支座(9)、扭簧(10)、储板箱(11)、滑轨(12)、钢板(13);所述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一端锚固于上混凝土摩擦板(2)的末端,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另一端与扭簧(10)焊接,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绕过耳板(5)上侧后向下缠绕于滑轨(12)下方,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缠绕滑轨(12)后向上缠绕于滚轴(6),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与滚轴(6)之间采用上下交替蛇腹型缠绕;所述耳板(5)焊接于下混凝土摩擦板(3)上侧,所述滚轴(6)上下交替焊接于钢板(13)与隔震缝建筑上边缘,滚轴(6)的一侧设置一个储板箱(11),储板箱(11)内部布置两个扭簧(10),滚轴(6)上方设置一块钢板(13);所述上混凝土摩擦板(2)、下混凝土摩擦板(3)的下方分别设置有蝶型弹簧支座(4),所述蝶型弹簧支座(4)焊接于建筑构件上,下混凝土摩擦板(3)下方设置有滑动铰支座(8),滑动铰支座(8)下方设置两个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一端与滑动铰支座(8)连接,伸缩杆(7)另一端与设置在建筑构件上的固定铰支座(9)连接,两个伸缩杆(7)采用对称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位隔震缝耗能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上混凝土摩擦板(2)、下混凝土摩擦板(3)、蝶型弹簧支座(4)、耳板(5)、滚轴(6)、伸缩杆(7)、滑动铰支座(8)、固定铰支座(9)、扭簧(10)、储板箱(11)、滑轨(12)、钢板(13);所述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一端锚固于上混凝土摩擦板(2)的末端,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另一端与扭簧(10)焊接,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绕过耳板(5)上侧后向下缠绕于滑轨(12)下方,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缠绕滑轨(12)后向上缠绕于滚轴(6),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与滚轴(6)之间采用上下交替蛇腹型缠绕;所述耳板(5)焊接于下混凝土摩擦板(3)上侧,所述滚轴(6)上下交替焊接于钢板(13)与隔震缝建筑上边缘,滚轴(6)的一侧设置一个储板箱(11),储板箱(11)内部布置两个扭簧(10),滚轴(6)上方设置一块钢板(13);所述上混凝土摩擦板(2)、下混凝土摩擦板(3)的下方分别设置有蝶型弹簧支座(4),所述蝶型弹簧支座(4)焊接于建筑构件上,下混凝土摩擦板(3)下方设置有滑动铰支座(8),滑动铰支座(8)下方设置两个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一端与滑动铰支座(8)连接,伸缩杆(7)另一端与设置在建筑构件上的固定铰支座(9)连接,两个伸缩杆(7)采用对称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隔震缝耗能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合金柔性盖板(1)包括合金骨架(1-1)和橡胶填充块(1-2),合金骨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刘一霖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