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5921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包括保护层和保暖层,所述保护层的内壁连接有保暖层,且保暖层的下方安装有分隔层,并且分隔层的下方固定有抗菌层,所述保暖层的内部交织有横向混纺纱和纵向混纺纱,且横向混纺纱和纵向混纺纱的外侧均安装有远红外陶瓷粉,并且远红外陶瓷粉的外侧固定有粗特纱,所述横向混纺纱和纵向混纺纱的外侧均设置有通槽。该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设置有抑菌纱和杀菌纱,通过抑菌纱内部的涤纶纤维和木棉纱本身材质特性很好的对微生物生长和细菌的繁殖进行抑制,涤纶纤维和木棉纱以2:1的比例进行缠绕分布,从而使得微生物和细菌的生长和繁衍条件受到破坏。

An Antibacterial Yar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nti-bacterial yarn, including a protective layer and a warming layer. The inner wall of the protective layer is connected with a warming layer, and a separating layer is installed below the warming layer, and an anti-bacterial layer is fixed below the separating layer. The interior of the warming layer is interwoven with a transverse blending yarn and a longitudinal blending yarn,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transverse blending yarn and the longitudinal blending yarn is installed with a far red. The outer ceramic powder,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far infrared ceramic powder is fixed with roving yarn,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transverse blended yarn and the longitudinal blended yarn are provided with grooves. The anti-bacterial yarn is equipped with anti-bacterial yarn and anti-bacterial yarn.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yester fibers and kapok yarn inside the anti-bacterial yarn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and the reproduction of bacteria. The ratio of polyester fibers to kapok yarn is 2:1, which destroys the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conditions of microorganisms and bacter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纱线
,具体为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
技术介绍
纱线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通过纺织或是其他工序将多种纤维和其他原料进行加工所形成的短纤维纱、连续长丝或是棉纱,以此来制造各种各样的布料,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市场上便有了将多种不同材质按照比例混合在一起制成纱线,使得纱线的种类、色彩和功能多种多样,虽然目前市场上的纱线种类很多,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传统的纱线内部为交织分布,进而内部的空间容易滋生微生物和细菌,使得微生物和细菌在纱线内部繁衍,从而在纱线使用的过程中给使用者造成危害,同时,一些纱线的保暖性能不好,容易使热量流失,不能很好的进行保暖。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传统的纱线内部为交织分布,进而内部的空间容易滋生微生物和细菌,使得微生物和细菌在纱线内部繁衍,从而在纱线使用的过程中给使用者造成危害,同时,一些纱线的保暖性能不好,容易使热量流失,不能很好的进行保暖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包括保护层和保暖层,所述保护层的内壁连接有保暖层,且保暖层的下方安装有分隔层,并且分隔层的下方固定有抗菌层,所述保暖层的内部交织有横向混纺纱和纵向混纺纱,且横向混纺纱和纵向混纺纱的外侧均安装有远红外陶瓷粉,并且远红外陶瓷粉的外侧固定有粗特纱,所述横向混纺纱和纵向混纺纱的外侧均设置有通槽,所述分隔层的内部交错分布有输送孔,且输送孔的上下两端均贯穿有透气孔,并且透气孔的外侧设置有分隔层,所述抗菌层的内部交织有抑菌纱和杀菌纱,且抑菌纱的内部固定有涤纶纤维和木棉纱,所述杀菌纱的内部安装有纳米抗菌丙纶长纱和竹纤维。优选的,所述保护层的材质为腈纶材质,且保护层的竖剖面为“U”形结构,并且保护层与保暖层、分隔层和抗菌层的连接方式均为缝合连接。优选的,所述保暖层由横向混纺纱和纵向混纺纱交错交织组成,且横向混纺纱和纵向混纺纱的材质一致,并且横向混纺纱和纵向混纺纱之间呈垂直分布。优选的,所述分隔层与保暖层和抗菌层的连接方式均为交织连接,且分隔层的厚度小于抗菌层厚度的二分之一。优选的,所述远红外陶瓷粉与横向混纺纱和纵向混纺纱的连接方式均为粘接,且远红外陶瓷粉与粗特纱的连接方式均为缠绕。优选的,所述透气孔设置有两面,且透气孔关于分隔层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输送孔交错分布在分隔层的内部,且输送孔内部的空间与透气孔内部的空间相连通,并且输送孔的直径小于透气孔内部的直径。优选的,所述抑菌纱由涤纶纤维和木棉纱组成,且涤纶纤维和木棉纱通过2:1的比例进行交错缠绕交织连接。优选的,所述杀菌纱由纳米抗菌丙纶长纱和竹纤维组成,且纳米抗菌丙纶长纱和竹纤维通过1:1的比例进行缠绕交织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1)设置有抑菌纱和杀菌纱,通过抑菌纱内部的涤纶纤维和木棉纱本身材质特性很好的对微生物生长和细菌的繁殖进行抑制,涤纶纤维和木棉纱以2:1的比例进行缠绕分布,从而使得微生物和细菌的生长和繁衍条件受到破坏;(2)安装有杀菌纱,通过杀菌纱内部的纳米抗菌丙纶长纱和竹纤维本身的材质特性很好的对微生物营养体和细菌的繁殖体进行杀死,纳米抗菌丙纶长纱和竹纤维以1:1的比例进行缠绕分布,进而很好的对寄生的微生物和细菌进行杀死,使得纱线很好的进行抗菌,以便于纱线很好的进行使用;(3)固定有横向混纺纱和纵向混纺纱,通过横向混纺纱和纵向混纺纱外侧包裹的远红外陶瓷粉,使得横向混纺纱和纵向混纺纱很好的对热量进行保护,避免热量的流失,从而使得保暖层很好的对热量进行收集;(4)安装有分隔层,通过分隔层内部的交错分布的透气孔和输送孔很好的对热量进行输送,以便于很好的对使用者进行保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整体主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保暖层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横向混纺纱侧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分隔层主剖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分隔层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分隔层俯剖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抗菌层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抑菌纱侧剖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杀菌纱侧剖结构示意图。图中:1、保护层;2、保暖层;3、分隔层;4、抗菌层;5、横向混纺纱;6、纵向混纺纱;7、远红外陶瓷粉;8、通槽;9、粗特纱;10、透气孔;11、输送孔;12、抑菌纱;13、杀菌纱;14、涤纶纤维;15、木棉纱;16、纳米抗菌丙纶长纱;17、竹纤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包括保护层1、保暖层2、分隔层3、抗菌层4、横向混纺纱5、纵向混纺纱6、远红外陶瓷粉7、通槽8、粗特纱9、透气孔10、输送孔11、抑菌纱12、杀菌纱13、涤纶纤维14、木棉纱15、纳米抗菌丙纶长纱16和竹纤维17,保护层1的内壁连接有保暖层2,且保暖层2的下方安装有分隔层3,并且分隔层3的下方固定有抗菌层4,保暖层2的内部交织有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且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的外侧均安装有远红外陶瓷粉7,并且远红外陶瓷粉7的外侧固定有粗特纱9,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的外侧均设置有通槽8,分隔层3的内部交错分布有输送孔11,且输送孔11的上下两端均贯穿有透气孔10,并且透气孔10的外侧设置有分隔层3,抗菌层4的内部交织有抑菌纱12和杀菌纱13,且抑菌纱12的内部固定有涤纶纤维14和木棉纱15,杀菌纱13的内部安装有纳米抗菌丙纶长纱16和竹纤维17;保护层1的材质为腈纶材质,且保护层1的竖剖面为“U”形结构,并且保护层1与保暖层2、分隔层3和抗菌层4的连接方式均为缝合连接,通过倒置“U”形结构的腈纶材质的保护层1很好的对保暖层2、分隔层3和抗菌层4的外侧进行防护,以便于保暖层2、分隔层3和抗菌层4很好的进行使用;保暖层2由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交错交织组成,且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的材质一致,并且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之间呈垂直分布,通过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交错交织,提高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外侧的通槽8便于对热量进行传递;分隔层3与保暖层2和抗菌层4的连接方式均为交织连接,且分隔层3的厚度小于抗菌层4厚度的二分之一,进而便于保暖层2和抗菌层4通过分隔层3进行连接;以便于分隔层3很好的对热量进行输送;远红外陶瓷粉7与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的连接方式均为粘接,且远红外陶瓷粉7与粗特纱9的连接方式均为缠绕,通过远红外陶瓷粉7的涂覆,使得横向混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包括保护层(1)和保暖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1)的内壁连接有保暖层(2),且保暖层(2)的下方安装有分隔层(3),并且分隔层(3)的下方固定有抗菌层(4),所述保暖层(2)的内部交织有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且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的外侧均安装有远红外陶瓷粉(7),并且远红外陶瓷粉(7)的外侧固定有粗特纱(9),所述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的外侧均设置有通槽(8),所述分隔层(3)的内部交错分布有输送孔(11),且输送孔(11)的上下两端均贯穿有透气孔(10),并且透气孔(10)的外侧设置有分隔层(3),所述抗菌层(4)的内部交织有抑菌纱(12)和杀菌纱(13),且抑菌纱(12)的内部固定有涤纶纤维(14)和木棉纱(15),所述杀菌纱(13)的内部安装有纳米抗菌丙纶长纱(16)和竹纤维(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包括保护层(1)和保暖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1)的内壁连接有保暖层(2),且保暖层(2)的下方安装有分隔层(3),并且分隔层(3)的下方固定有抗菌层(4),所述保暖层(2)的内部交织有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且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的外侧均安装有远红外陶瓷粉(7),并且远红外陶瓷粉(7)的外侧固定有粗特纱(9),所述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的外侧均设置有通槽(8),所述分隔层(3)的内部交错分布有输送孔(11),且输送孔(11)的上下两端均贯穿有透气孔(10),并且透气孔(10)的外侧设置有分隔层(3),所述抗菌层(4)的内部交织有抑菌纱(12)和杀菌纱(13),且抑菌纱(12)的内部固定有涤纶纤维(14)和木棉纱(15),所述杀菌纱(13)的内部安装有纳米抗菌丙纶长纱(16)和竹纤维(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1)的材质为腈纶材质,且保护层(1)的竖剖面为“U”形结构,并且保护层(1)与保暖层(2)、分隔层(3)和抗菌层(4)的连接方式均为缝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暖层(2)由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交错交织组成,且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的材质一致,并且横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英黄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英麒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