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净化用碳吸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584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净化用碳吸附结构,包括水净化外壳以及设置于水净化外壳内部的水净化内胆,水净化内胆的底部设置设置有一出水口,其中间设置有一个水净化腔,所述水净化腔的顶面开口,底面设置一定位杆,定位杆上端定位装入一活动式的过滤盒,过滤盒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插入于定位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采用插拔的方式可快速更换过滤盒,进而能够方便的对活性炭进行更换,且具有非常好的过滤净化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净化用碳吸附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净化用碳吸附结构。
技术介绍
水净化器中,为了更好的对过滤水进行吸附净化,因此会在水净化器内设置活性炭,活性炭在吸附久后,其吸附过滤功能便会下降,因此我们需要定期进行更换,而现有技术中,活性炭更换不便,更换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一般人都不会更换,特别是家用净水器,使用者更不会更换活性炭,而且,活性炭一般都只是单层,为了增加吸附效果,会增加双层,甚至多层,而多层的结构无疑会增加整个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净水器内部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净化用碳吸附结构,采用粗精两次过滤吸附方式,粗过滤的水能够充分与隔离腔内的活性炭接触,能够利用隔离腔内的水吸附掉大量的漂浮物,再精过滤水,因此能够利用最简单的结构实现更高效的过滤以及吸附,且更换非常的方便。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水净化用碳吸附结构,包括水净化外壳以及设置于水净化外壳内部的水净化内胆,水净化内胆的底部设置设置有一出水口,其中间设置有一个水净化腔,所述水净化腔的顶面开口,底面设置一定位杆,定位杆上端定位装入一活动式的过滤盒,过滤盒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插入于定位杆上;所述过滤盒的中间具有一个隔离腔,隔离腔的底部垂直设置一进水管,进水管内部设置有进水通道,隔离腔内填充有活性炭层,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出水小孔,所述水净化腔内固定安装一个以上的中间盒,中间盒套装于过滤盒的外部,所述中间盒自上而下装入一个以上的导水管,导水管自上而下贯穿整个中间盒,且导水管上下伸出端均开口,所述中间盒内均开设一个进水腔,所述隔离腔的内壁正对着进水腔均开设一个以上的排水小孔。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一个以上的导水管上均开设有一个以上的通孔,通孔与导水管内部的排水通道相通,所述通孔内均塞入有活性炭,进水腔内的水穿过通孔内的活性炭进入到导水管内部的排水通道中。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的顶部设置有一进水接口,进水接口外部接一进水管,进水管内部的进水通道底部封闭。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间盒的中间开设一个上下贯穿的圆形装配腔,所述过滤盒均穿过各中间盒中间的圆形装配腔,所述圆形装配腔内壁均设置有一层防水硅胶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粗过滤时,过滤水能够充分与隔离腔内的活性炭接触,其不是采用层状的过滤方式,过滤方式更加的彻底,且粗过滤后能够通过淋洒的方式二次精过滤,水净化效果大大提升,而且整体结构非常简单;拆卸更换时,只要向外取出过滤盒,然后倒出隔离腔内的活性炭,然后装入新的活性炭,再插入过滤盒,即可完成整个安装,任何人都能操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中间盒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所示,包括水净化外壳以及设置于水净化外壳内部的水净化内胆17,水净化内胆17的底部设置设置有一出水口8,其中间设置有一个水净化腔18,水净化腔18的顶面开口,底面设置一定位杆6,定位杆6上端定位装入一活动式的过滤盒1,过滤盒1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插入于定位杆6上;过滤盒1的中间具有一个隔离腔5,隔离腔5的底部垂直设置一进水管2,进水管2内部设置有进水通道(未图示),隔离腔5内填充有活性炭层,进水管2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出水小孔13,水净化腔18内固定安装一个以上的中间盒12,中间盒12套装于过滤盒1的外部,中间盒12自上而下装入一个以上的导水管5,导水管5自上而下贯穿整个中间盒12,且导水管5上下伸出端均开口,中间盒12内均开设一个进水腔11,隔离腔5的内壁正对着进水腔均开设一个以上的排水小孔9。其中,一个以上的导水管5上均开设有一个以上的通孔7,通孔7与导水管5内部的排水通道相通,通孔7内均塞入有活性炭,进水腔11内的水穿过通孔7内的活性炭进入到导水管5内部的排水通道14中。其中,进水管2的顶部设置有一进水接口4,进水接口4外部接一进水管3,进水管3内部的进水通道底部封闭。进水管接入外部水源,水源进入到进水管内,并从进水管上一个出水小孔排出,进入到隔离腔内,水会无规则的与隔离腔内的活性炭接触,然后充分接触活性炭,经过隔离腔内的活性炭过滤之后再从排水小孔进入到中间盒内的进水腔内,由于进水腔密封,因此会穿过通孔进入到各导水管内,经过通孔时会先与通孔内的活性炭接触,并通过通孔过滤,水经过通孔时会再次与通孔内的活性炭接触,进入到导水管内的水再从导水管的底部开口端排出,此时落入到底部的中间盒上,由于导水管上端面也开口,水会经过导水管再从导水管底部排出,以此实现淋洒的方式实现水净化,水流平稳,水过滤效果更好。如图2所示,中间盒12的中间开设一个上下贯穿的圆形装配腔15,过滤盒1均穿过各中间盒12中间的圆形装配腔15,圆形装配腔15内壁均设置有一层防水硅胶层16。只要向外抽出进水管,然后更换活性炭,再插入进水管,进水管外壁通过防水硅胶层密封,实现快速拆装,简单方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粗过滤时,过滤水能够充分与隔离腔内的活性炭接触,其不是采用层状的过滤方式,过滤方式更加的彻底,且粗过滤后能够通过淋洒的方式二次精过滤,水净化效果大大提升,而且整体结构非常简单;拆卸更换时,只要向外取出过滤盒,然后倒出隔离腔内的活性炭,然后装入新的活性炭,再插入过滤盒,即可完成整个安装,任何人都能操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净化用碳吸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净化外壳以及设置于水净化外壳内部的水净化内胆,水净化内胆的底部设置设置有一出水口,其中间设置有一个水净化腔,所述水净化腔的顶面开口,底面设置一定位杆,定位杆上端定位装入一活动式的过滤盒,过滤盒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插入于定位杆上;所述过滤盒的中间具有一个隔离腔,隔离腔的底部垂直设置一进水管,进水管内部设置有进水通道,隔离腔内填充有活性炭层,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出水小孔,所述水净化腔内固定安装一个以上的中间盒,中间盒套装于过滤盒的外部,所述中间盒自上而下装入一个以上的导水管,导水管自上而下贯穿整个中间盒,且导水管上下伸出端均开口,所述中间盒内均开设一个进水腔,所述隔离腔的内壁正对着进水腔均开设一个以上的排水小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净化用碳吸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净化外壳以及设置于水净化外壳内部的水净化内胆,水净化内胆的底部设置设置有一出水口,其中间设置有一个水净化腔,所述水净化腔的顶面开口,底面设置一定位杆,定位杆上端定位装入一活动式的过滤盒,过滤盒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插入于定位杆上;所述过滤盒的中间具有一个隔离腔,隔离腔的底部垂直设置一进水管,进水管内部设置有进水通道,隔离腔内填充有活性炭层,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出水小孔,所述水净化腔内固定安装一个以上的中间盒,中间盒套装于过滤盒的外部,所述中间盒自上而下装入一个以上的导水管,导水管自上而下贯穿整个中间盒,且导水管上下伸出端均开口,所述中间盒内均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文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贺康饮水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