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地上侧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4226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地上侧供电装置设置在车辆行驶的行驶路面,在与车辆之间非接触地送电或者受电。地上侧供电装置具备:地上侧供电线圈,其经由第一频率的磁场而在与搭载于车辆的车辆侧供电线圈之间非接触地送电或者受电;发光部,其配置在从上方观察地上侧供电线圈时的地上侧供电线圈的周围以及地上侧供电线圈的上部的至少任一位置;发光用送电线圈,其非接触地对发光部送电。发光部具有:发光用受电线圈,其经由与第一频率不同的第二频率的磁场而非接触地从发光用送电线圈受电;发光体,其借助利用发光用受电线圈接收的电力进行发光。

Overground side power supply device

The above-ground side power supply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is arranged on the driving road surface of the vehicle, and provides or receives electricity without contact between the vehicle and the above-ground side power supply device. The above-ground side power supply device has: the above-ground side power supply coil, which transmits or receives electricity non-contact between the above-ground side power supply coil and the vehicle side power supply coil mounted on the vehicle through the first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 the light-emitting part, which is arranged around the above-ground side power supply coil when the above-ground side power supply coil is observed and at least any position above the above-ground side power supply coil; It transmits electricity to the luminous part contactlessly. The luminous part has: an electrified coil for luminescence, which is electrified from the electrified coil for luminescence through a magnetic field of a second frequency different from the first frequency but not in contact; and a luminous body which emits light by using the electricity received by the electrified coil for luminesc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地上侧供电装置
本公开涉及地上侧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存在一种例如在搭载于车辆的车辆侧受电装置的受电线圈、与设置在车辆行驶的行驶路面的地上侧送电装置的送电线圈之间,经由磁场非接触地进行供电的系统。这样的系统例如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6539号公报在此,在地上侧送电装置设置有表示送电线圈的设置位置的标记,以使车辆的驾驶员等能够把握送电线圈的设置位置。另外,作为该标记,例如有时使用具备LED等发光体的发光型的标记,以使即便在夜间也容易辨认。在该情况下,在发光体发生故障等时,需要能够容易地更换标记。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公开说明具备能够容易地更换的发光部的地上侧供电装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地上侧供电装置,设置在车辆行驶的行驶路面,在与车辆之间非接触地进行送电或者受电,其中,具备:地上侧供电线圈,其经由第一频率的磁场而在与搭载于车辆的车辆侧供电线圈之间非接触地进行送电或者受电;发光部,其配置在从上方观察地上侧供电线圈时的地上侧供电线圈的周围以及地上侧供电线圈的上部的至少任一位置;和发光用送电线圈,其非接触地对发光部送电,发光部具有:发光用受电线圈,其经由与第一频率不同的第二频率的磁场而非接触地从发光用送电线圈受电;和发光体,其借助利用发光用受电线圈接收的电力进行发光。根据本公开,能够容易地更换地上侧供电装置所具备的发光部。附图说明图1的(a)是从上方观察实施方式的地上侧供电装置的图。图1的(b)是沿着图1的(a)的Ib-Ib线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地上侧供电装置和车辆侧供电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图3的(a)是从上方观察标记的图。图3的(b)是沿着图3的(a)的IIIb-IIIb线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在驾驶员通过目视确认标记并通过手动驾驶使车辆移动的情况下标记的点亮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在基于照相机的拍摄图像识别标记并且通过自动驾驶使车辆移动的情况下标记的点亮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6的(a)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变形例的地上侧供电装置的图。图6的(b)是沿着图6的(a)的VIb-VIb线的剖视图。图7的(a)是从上方观察第二变形例的地上侧供电装置的图。图7的(b)是沿着图7的(a)的VIIb-VIIb线的剖视图。图8的(a)是从上方观察第三变形例的地上侧供电装置的图。图8的(b)是沿着图8的(a)的VIIIb-VIIIb线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在从侧方观察标记的情况下设置于标记的LED的布线的配置的图。图10是表示第四变形例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地上侧供电装置,设置在车辆行驶的行驶路面,在与车辆之间非接触地进行送电或者受电,其中,具备:地上侧供电线圈,其经由第一频率的磁场而在与搭载于车辆的车辆侧供电线圈之间非接触地进行送电或者受电;发光部,其配置在从上方观察地上侧供电线圈时地上侧供电线圈的周围以及地上侧供电线圈的上部的至少任一位置;和发光用送电线圈,其非接触地对发光部送电,发光部具有:发光用受电线圈,其经由与第一频率不同的第二频率的磁场而非接触地从发光用送电线圈受电;和发光体,其借助利用发光用受电线圈接收的电力进行发光。在该地上侧供电装置中,从发光用送电线圈非接触地对在发光部设置的发光用受电线圈送电。即,无需通过布线将发光部与设置在行驶路面侧的电源直接连接。此外由于无需布线,因此能够将发光部收纳于独立的壳体。因此地上侧供电装置能够容易地仅更换发光部。另外,地上侧供电线圈或者车辆侧供电线圈受电时的频率(第一频率)与发光用受电线圈受电时的频率(第二频率)彼此不同。因此,能够独立地控制地上侧供电线圈与车辆侧供电线圈之间的送电和受电、和发光部的发光。发光用送电线圈和发光用受电线圈也可以配置在从上方观察地上侧供电线圈时的地上侧供电线圈的周围。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发光用送电线圈和发光用受电线圈对上侧供电线圈与车辆侧供电线圈之间的送电和受电造成影响。此外能够抑制在地上侧供电线圈与车辆侧供电线圈之间的送电和受电对发光用送电线圈和发光用受电线圈造成影响。地上侧供电装置还可以具备:发光控制部,其控制从发光用送电线圈向发光用受电线圈送电的状态;和地上侧通信部,其与车辆进行通信,在由地上侧通信部接收到发光开始信号时,发光控制部开始从发光用送电线圈向发光用受电线圈送电,在从发光用送电线圈向发光用受电线圈的送电开始后,且在地上侧供电线圈与车辆侧供电线圈之间地上侧供电线圈开始送电或者受电之前,停止从发光用送电线圈向发光用受电线圈送电。在此,需要发光部对接近地上侧供电装置的车辆显示地上侧供电线圈的设置位置。另外,当在车辆侧供电线圈与地上侧供电线圈之间进行送电和受电时,车辆已经停在地上侧供电线圈与车辆侧供电线圈之间能够非接触地送电或者受电的位置。即,无需对车辆显示地上侧供电线圈的设置位置,发光部可以不发光。因此,发光控制部在接收到发光开始信号的情况下,开始从发光用送电线圈向发光用受电线圈送电,使发光部发光。然而,发光控制部在地上侧供电线圈与车辆侧供电线圈之间开始送电和受电之前,停止向发光用受电线圈送电,停止发光部的发光。由此,地上侧供电装置能够根据对发光部有要求的时机,适宜地使发光部发光。另外,由于发光部仅在需要时发光,因此不会损害设置有地上侧供电装置的区域的美观。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如图1的(a)、(b)以及图2所示,地上侧供电装置1非接触地对车辆侧供电装置30送电。车辆侧供电装置30例如搭载于作为电动汽车的车辆V。地上侧供电装置1利用磁场共振方式或者电磁感应方式等线圈间的磁性耦合,对到达停车场等的车辆V的车辆侧供电装置30供电。另外,非接触供电方式不限定于利用了磁性耦合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是电场共振方式。地上侧供电装置1具备:非接触供电垫10、标记(发光部)M11以及标记(发光部)M12。非接触供电垫10设置在(埋入)停车场等的行驶路面R内。非接触供电垫10经由磁场非接触地对车辆V的车辆侧供电装置30送电。另外,非接触供电垫10经由磁场非接触地对标记M11和M12送电。标记M11和M12借助从非接触供电垫10送来的电力进行发光。更详细而言,非接触供电垫10具备:垫侧通信部(地上侧通信部)11、垫侧控制部(发光控制部)12、车辆用送电电路13、标记用送电电路14、垫壳体15、地上侧供电线圈C1、发光用送电线圈C11以及发光用送电线圈C12。另外,在图1的(b)等中省略垫侧通信部11、垫侧控制部12、车辆用送电电路13以及标记用送电电路14的图示,上述垫侧通信部11等配置在垫壳体15内的规定的位置。垫侧通信部11具有与车辆V(车辆侧通信部31)进行无线通信的功能。垫侧控制部12基于垫侧通信部11的通信结果,对车辆用送电电路13输出车辆供电信号。另外,垫侧控制部12基于垫侧通信部11的通信结果,对标记用送电电路14输出标记供电信号。如后述那样,由于垫壳体15的上表面由对磁场没有影响的材料构成,因此无线通信的电波透过垫壳体15的上表面而到达车辆V(车辆侧通信部31)。即,垫侧控制部12控制从地上侧供电线圈C1向车辆侧供电装置30的车辆侧供电线圈C2送电的状态(送电的接通/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上侧供电装置,设置在车辆行驶的行驶路面,在与所述车辆之间非接触地进行送电或者受电,其特征在于,具备:地上侧供电线圈,其经由第一频率的磁场而在与搭载于所述车辆的车辆侧供电线圈之间非接触地进行送电或者受电;发光部,其配置在从上方观察所述地上侧供电线圈时的所述地上侧供电线圈的周围以及所述地上侧供电线圈的上部的至少任一位置;和发光用送电线圈,其非接触地对所述发光部送电,所述发光部具有:发光用受电线圈,其经由与所述第一频率不同的第二频率的磁场而非接触地从所述发光用送电线圈受电;和发光体,其借助利用所述发光用受电线圈接收的电力进行发光。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2.28 JP 2017-0364431.一种地上侧供电装置,设置在车辆行驶的行驶路面,在与所述车辆之间非接触地进行送电或者受电,其特征在于,具备:地上侧供电线圈,其经由第一频率的磁场而在与搭载于所述车辆的车辆侧供电线圈之间非接触地进行送电或者受电;发光部,其配置在从上方观察所述地上侧供电线圈时的所述地上侧供电线圈的周围以及所述地上侧供电线圈的上部的至少任一位置;和发光用送电线圈,其非接触地对所述发光部送电,所述发光部具有:发光用受电线圈,其经由与所述第一频率不同的第二频率的磁场而非接触地从所述发光用送电线圈受电;和发光体,其借助利用所述发光用受电线圈接收的电力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妻素直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