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辅热模块、出风组件及太阳能暖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3374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辅热模块、出风组件及太阳能暖风系统,电辅热模块包括包括固定座和发热装置,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座本体,所示固定座本体为一上端开口的壳体,该固定座本体内腔被隔成若干用于容纳所述发热装置的容纳腔,每个所述容纳腔内均设有贯穿所述固定座底板的过线孔;出风组件包括上述电辅热模块和出风连接件,出风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集风段、辅热段和出风段;太阳能暖风系统包括上述的出风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为大力发展太阳能供暖系统打下基础。

Electric auxiliary heating module, air outlet module and solar heating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ctric auxiliary heating module, an air outlet module and a solar heating system. The electric auxiliary heating module includes a fixed seat and a heating device. The fixed seat includes a fixed seat body. The fixed seat body shown is a shell with an upper opening.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fixed seat body is separated into several accommodation chambers for accommodating the heating device, and each accommodation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penetration. The air outlet assembly includes the electric auxiliary heat module and the air outlet connection, and the air outlet connection includes the air collecting section, the auxiliary heat section and the air outlet section connected sequentially; the solar heating air system includes the air outlet assembly. The invention has reasonable design and compact structure,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vigorously developing solar hea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辅热模块、出风组件及太阳能暖风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辅热模块、出风组件及太阳能暖风系统,属于暖风空调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太阳能暖风空调系统的电辅热模块通常采用一整条加热器安装于出风口内,采用一整条加热器的优点是便于安装,缺点是不便于控制。因此,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便于对电辅热模块进行控制,需要对电辅热模块进行分段式安装,但是如何方便地将分段式电辅热组件设计为方便安装的一个模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现有的太阳能暖风空调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出风不均匀的问题,如何能保证均匀出风,是大力发展太阳能暖风空调的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分段式电辅热组件不便于安装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电辅热模块;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出风均匀的出风组件及太阳能暖风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辅热模块,包括固定座和发热装置,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座本体,所述固定座本体为一上端开口的壳体,该固定座本体内腔被隔成若干用于容纳所述发热装置的容纳腔,每个所述容纳腔内均设有贯穿所述固定座本体底板的过线孔。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本体内腔通过隔板组隔成若干容纳腔,所述隔板组包括沿所述固定座本体宽度设置的隔板以及位于两相邻所述隔板之间的横板,所述横板与所述隔板平行设置,且该横板与相邻的隔板通过纵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座本体上端四周设有向外的翻边作为与相邻部件连接的连接部件。进一步地,沿所述固定座本体宽度方向设置的横向翻边上均开设有连接孔。进一步地,沿所述固定座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纵向翻边向上倾斜设置,所述纵向翻边内表面与相邻部件的外表面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的纵向翻边的其内表面为弧面,其弧形内表面向外逐渐扩散与其外表面相交。进一步地,所述的纵向翻边的其内表面为弧面,其弧形内表面向外逐渐扩散使得其顶面为一薄面。进一步地,所述的纵向翻边的弧形内表面向外逐渐扩散使得其顶面为一薄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出风组件,包括出风连接件和设置在出风连接件上的电辅热模块,所述电辅热模块为上述的电辅热模块。进一步地,所述的出风连接件为中空结构,该出风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集风段、辅热段和出风段,所述集风段向辅热段的方向逐渐收缩,所述辅热段上安装所述电辅热模块,所述电辅热模块通过固定座安装在辅热段的外壁上,所述固定座本体的纵向翻边内表面与辅热段外表面相匹配以使得两者贴合,该电辅热模块的电加热器伸入所述辅热段内。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暖风系统,包括设置在出风口处的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为上述的出风组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固定座将多个发热体固定成一个电辅热模块,便于安装,且固定座通过隔板组分割,隔板组不仅包含隔板,还在两相邻隔板之间设置横板和纵板,提高了固定座的强度,保证了本专利技术的可靠性;另外,容纳空间与发热体相匹配,容纳空间略大于发热体的横截面,电加热器可以方便的插入容纳空间,且不会过度晃动,再通过螺钉将电加热器和固定座连接到一起,进一步的保证了电加热器安装在固定座的稳定性,且连接可靠,便于组装。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出风口处设置出风连接件,太阳能热风系统通风管中的暖风首先进入集分段进行汇集,然后送出,使暖风的气流更加均匀,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为大力发展太阳能暖风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出风组件的电辅热模块的固定座的纵向翻边内表面与出风连接件的辅热段的外表面贴合,防止跑风,防止热量散失,设计精巧,结构巧妙。本专利技术的暖风系统通过设置防水结构,保证了本专利技术南风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且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辅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辅热组件的固定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辅热组件的固定座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出风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出风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太阳能供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箱体和盖板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8是连接卡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9图7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电辅热模块包括固定座1和发热装置2,发热装置2可将电能转换为热能,本实施例的发热装置2采用PTC加热器,PTC加热器又加PTC发热体,采用PTC陶瓷发热元件与铝管组成,发热装置2的选型非本专利技术的重点,只要能将电能转换成热能,且散热效率高,安全性能满足要求即可,在此不做特别的阐述和限定。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1采用上端开口的壳体作为固定座本体101,固定座本体101内腔被隔板组103分隔成若干用于容纳PTC加热器的容纳腔102,每个容纳腔102的形状与PTC加热器横截面形状相同,且略大于PTC加热器,便于PTC加热器插入容纳腔102中,且保证在容纳腔102内不会产生过度晃动,PTC加热器与容纳腔102的配合关系相当于机械当中轴与孔的间隙配合,即两者的长度、宽度均相差甚少。每个容纳腔102内均设有贯穿固定座本体101底板的过线孔104,便于PTC加热器的电源线穿出固定座本体101,每个容纳腔102对应的固定座本体101一侧的侧板上均开设有通孔105,通孔105为螺钉过孔或螺栓过孔,通过螺钉/螺栓将PTC加热器与固定座1连接,进一步保证将PTC加热器与固定座1连接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1与PTC加热器采用自攻钉连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本体101内腔通过隔板组103隔成若干容纳腔102,隔板组103包括沿固定座本体101宽度设置的隔板1031以及位于两相邻隔板1031之间的横板1032,横板1032与隔板1031平行设置,且横板1032与相邻的隔板1031通过纵板1033连接,如此设计增加了隔板的强度,保证了PTC加热器插入容纳空间102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隔板1031、横板1032和纵板1033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本体101上端四周设有向外的翻边作为与相邻部件连接的连接部件。沿固定座本体101宽度方向设置的横向翻边106上均开设有连接孔107,连接孔107便于本专利技术与相邻部件的连接。沿固定座本体101长度方向设置的纵向翻边108向上倾斜设置,纵向翻边108向上倾斜设计并与相连部件的外表面相匹配使得纵向翻边108与其相连的部件外表面贴合,防止跑风,提高本专利技术电辅热模块工作的可靠性。请参加图3,在本实施例中,纵向翻边108的内表面为弧面。纵向翻边108的弧形内表面向外逐渐扩散与其外表面相交;或者纵向翻边108的弧形内表面向外逐渐扩散使得其顶面为一薄面。如此设计,使得固定座1安装到相连接的部件上后,不会产生凸起或者台阶面,从而使本专利技术电辅热模块安装到其他部件上后与相连的部件作为一个整体便于安装到相应之处。如图4和5所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出风组件,包括出风连接件100和设置在出风连接件100上的电辅热模块200,电辅热模块200为上述实施例的电辅热模块。在本实施例中,出风连接件100为中空结构,该出风连接件100包括依次连接的集风段1010、辅热段1020和出风段1030,集风段1010向辅热段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辅热模块,包括固定座和发热装置,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座本体,所述固定座本体为一上端开口的壳体,该固定座本体内腔被隔成若干用于容纳所述发热装置的容纳腔,每个所述容纳腔内均设有贯穿所述固定座底板的过线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辅热模块,包括固定座和发热装置,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座本体,所述固定座本体为一上端开口的壳体,该固定座本体内腔被隔成若干用于容纳所述发热装置的容纳腔,每个所述容纳腔内均设有贯穿所述固定座底板的过线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辅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本体内腔通过隔板组隔成若干容纳腔,所述隔板组包括沿所述固定座本体宽度设置的隔板以及位于两相邻所述隔板之间的横板,所述横板与所述隔板平行设置,且该横板与相邻的隔板通过纵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辅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本体上端四周设有向外的翻边作为与相邻部件连接的连接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辅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固定座本体宽度方向设置的横向翻边上均开设有连接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辅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固定座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纵向翻边向上倾斜设置,所述纵向翻边内表面与相邻部件的外表面相匹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辅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翻边的其内表面为弧面,其弧形内表面向外逐渐扩散与其外表面相交;或者,所述的纵向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磊田虎包虎杨雷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日昇源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