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芯、延时制动阀及柱塞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3643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阀芯、延时制动阀及柱塞泵,该阀芯包括芯壳和置于芯壳内的芯体,芯体上设置有泄油组件;其中,芯壳具有相对设置的进口和出口,芯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口和出口与第一端和第二端一一对应地设置;泄油组件包括设置在芯体周面上的泄油槽,由泄油槽对油液进行节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阀芯、延时制动阀及柱塞泵
本技术涉及液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阀芯、延时制动阀及柱塞泵。
技术介绍
延时制动阀是液压回转马达中用于延时制动的阀体,延时制动阀的作用是使液压回转马达转动停止后再进入制动状态,由此避免其中的动摩擦片和静摩擦片在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压力时产生动摩擦,进而以防对液压回转马达及其制动控制组件造成很大的磨损甚至直接造成损坏。以公开号为CN202971387U的专利为例,该专利公开一种具有延时作用的液压马达制动控制装置。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液压马达制动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该控制装置的延时组件包括延时阀芯15、阻尼塞14、弹簧16和滤网12,其中,延时阀芯从马达壳体的一端至控制阀壳体的一端,依次设置有弹簧安装孔、阻尼塞安装孔和滤网固定孔;弹簧安装孔的孔径大于阻尼塞安装孔的孔径,弹簧设置在弹簧安装孔内,弹簧一端固定在马达壳体上;阻尼塞固定在阻尼塞安装孔内,阻尼塞上设置有阻尼孔;滤网的直径大于阻尼塞安装孔的孔径,滤网固定在滤网固定孔内。设置上述延时组件,制动活塞密封腔内的油液流回油箱的过程中要通过该延时组件,延时组件中阻尼塞上的阻尼孔能够有效地限制油液流回油箱的流量,同时由于阻尼孔的阻尼作用,延时组件前后产生一定的压差,当该压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延时阀芯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向右移动,从而关小甚至关闭油液流回邮箱的路径,直至阻尼孔前后的压差与弹簧的弹簧力相平衡,油液才能逐渐流回油箱。上述专利公开的马达制动控制装置,尽管实现了延时制动的目的,但其用于实现延时制动的延时组件的结构过于复杂,致使维修成本和难度高,同时致使加工成本和难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阀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阀芯,该阀芯包括芯壳和置于所述芯壳内的芯体,所述芯体上设置有泄油组件;其中,所述芯壳具有相对设置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芯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泄油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芯体周面上的泄油槽,由所述泄油槽对油液进行节流。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为锥形且与所述出口卡接;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泄油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泄油组和所述泄油槽,所述泄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的外锥面上。进一步地,所述泄油组包括泄油孔组;所述泄油孔组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一油孔、所述第二油孔和所述泄油槽依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孔沿所述芯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油孔沿所述芯体的径向延伸。进一步地,所述泄油组还包括形成在所述芯体的外周面上的泄油平面;所述泄油平面与所述芯壳的内壁间隔形成泄油空间,所述第二油孔与所述泄油槽通过所述泄油平面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泄油组包括分别沿所述芯体的径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泄油平面和两个所述泄油槽;两个所述泄油平面与所述第二油孔的两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两个所述泄油平面与两个所述泄油槽一一对应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芯体为球阀芯;所述泄油槽为环形槽。进一步地,所述泄油槽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进一步地,所述芯壳为螺堵。本技术提供的阀芯包括芯壳和置于芯壳内的芯体,芯体上设置有泄油组件;其中,芯壳具有相对设置的进口和出口,芯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口和出口与第一端和第二端一一对应地设置;泄油组件包括设置在芯体周面上的泄油槽,由该泄油槽对油液进行节流。其中,芯壳和芯体构成的阀芯相当于一个节流部件,该节流部件通过芯体上的泄油槽进行节流。将该整个阀芯置于延时制动阀或者其他液压元件的控制油口中,以替代结构复杂的制动阀芯或节流阀芯。相比于公开号为CN202971387U的专利,本技术提供的阀芯结构简单,可直接将其安装在现有延时制动阀中以实现制动,减少了延时阀芯、阻尼塞、弹簧和滤网等构件,能够简化整个制动阀的结构,降低维修成本。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延时制动阀,该延时制动阀包括如上所述的阀芯。进一步地,包括阀体和先导滑芯;所述阀体具有制动腔和与所述制动腔连接的滑阀腔,所述阀芯置于所述制动腔内,所述先导滑芯置于所述滑阀腔内;所述制动腔的一端设置有抵接壁,该抵接壁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过油孔,所述阀芯的泄油组件中的泄油槽与该过油孔对应连通。本技术提供的延时制动阀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同于本技术提供的阀芯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柱塞泵,该柱塞泵包括如上所述的阀芯;或者,包括如上所述的延时制动阀。本技术提供的柱塞泵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同于本技术提供的阀芯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液压马达制动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延时制动阀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阀芯的芯体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图标:10-芯壳;20-芯体;201-泄油槽;202-泄油组;2021-第一油孔;2022-第二油孔;2023-泄油平面;100-阀芯;200-先导滑芯。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延时制动阀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阀芯的芯体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本实施例先详述阀芯所应用的延时制动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以便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阀芯的应用做出详细阐述。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延时制动阀,当SH油口通先导油时,先导滑芯处于右侧位置,来自PG油口的控制油依次经过e-f-b-a油道,最后到达A口,使马达制动器打开,同时关闭d至B口的油道,此时油液不经过阀芯及阀芯的泄油槽;当SH油口不通先导油时,先导滑芯处于左侧位置,e油道至f油道被阻断,同时打开d至B口的通道,此时,马达制动器的压力油通过A口进入阀体的a通道内,经过a-b油道,到达本实施例提供的阀芯,经阀芯的泄油槽节流,此时节流产生了延迟时间,节流后油液再经过C-d-B,最后到达B口进行泄油。本实施例提供的阀芯100安装在制动阀阀体的制动腔内,上述的先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芯,其特征在于:包括芯壳(10)和置于所述芯壳(10)内的芯体(20),所述芯体(20)上设置有泄油组件;其中,所述芯壳(10)具有相对设置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芯体(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泄油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芯体(20)周面上的泄油槽(201),由所述泄油槽(201)对油液进行节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芯,其特征在于:包括芯壳(10)和置于所述芯壳(10)内的芯体(20),所述芯体(20)上设置有泄油组件;其中,所述芯壳(10)具有相对设置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芯体(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泄油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芯体(20)周面上的泄油槽(201),由所述泄油槽(201)对油液进行节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为锥形且与所述出口卡接;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泄油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泄油组(202)和所述泄油槽(201),所述泄油槽(201)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的外锥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油组(202)包括泄油孔组;所述泄油孔组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第一油孔(2021)和第二油孔(2022);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一油孔(2021)、所述第二油孔(2022)和所述泄油槽(201)依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孔(2021)沿所述芯体(20)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油孔(2022)沿所述芯体(20)的径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油组(202)还包括形成在所述芯体(20)的外周面上的泄油平面(2023);所述泄油平面(2023)与所述芯壳(10)的内壁间隔形成泄油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时运翟学军杨信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力龙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