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泵阀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3642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水泵阀座,包括阀座本体、多个进液孔、多个排液孔、进液导流槽、进液贯通槽、排液导流槽,阀座本体的横截面包括顶端、中部、底端,中部面积小于顶端面积,且小于底端面积,阀座本体的顶端表面上开有进液导流槽,阀座本体的中部上开有进液贯通槽,阀座本体的底端表面上开有排液导流槽,进液孔为直孔,位于进液导流槽和进液贯通槽之间,进液孔的进口均匀布置在进液贯通槽内,进液孔的出口均匀布置在进液导流槽内,使得进液贯通槽与进液导流槽相贯通,排液孔为通孔,位于阀座本体内,排液孔的进口均匀布置在阀座本体的顶端表面上,排液孔的出口均匀布置在排液导流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工难度低,进液面积大,液流冲击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水泵阀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田注水
,尤其涉及一种注水泵阀座。
技术介绍
柱塞式注水泵是油田注水常用设备,泵吸排液阀座是关键配件之一,通常由特种钢材质制成,并开有吸、排液流道,与吸排液阀片配合起到吸入和排出液体作用。目前进液孔为斜向开孔,加工难度大,精度等级高,易出现不合格产品,且进液面积较小,进液通道不是很通畅。由于长期在污水高压水流下工作,对阀座流道产生刻蚀,而使阀座受损而报废,阀座报废量增大会相应增加材料消耗成本,同时也增加了注水的成本。总之,相关技术存在下列问题:阀座加工难度大,进液面积小,阀片和阀座易损坏,寿命低,同等情况下材料消耗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注水泵阀座,以解决相关技术的不足,能够降低加工难度,增大进液面积,减小液流冲击。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注水泵阀座,包括阀座本体、多个进液孔、多个排液孔、进液导流槽、进液贯通槽、排液导流槽,所述阀座本体的横截面呈“工”字形,包括顶端、中部、底端,中部面积小于顶端面积,且小于底端面积,即中部比顶端和底端细,所述阀座本体的顶端表面上开有进液导流槽,所述阀座本体的中部上开有进液贯通槽,所述阀座本体的底端表面上开有排液导流槽,所述进液孔为直孔,位于所述进液导流槽和进液贯通槽之间,所述进液孔的进口均匀布置在所述进液贯通槽内,所述进液孔的出口均匀布置在所述进液导流槽内,使得所述进液贯通槽与进液导流槽相贯通,所述排液孔为通孔,位于所述阀座本体内,所述排液孔的进口均匀布置在所述阀座本体的顶端表面上,所述排液孔的出口均匀布置在所述排液导流槽内。可选地,所述进液导流槽为环形槽,将所述多个进液孔的出口连接起来,所述进液贯通槽为环形槽,将所述多个进液孔的进口连接起来。可选地,所述排液导流槽为环形槽,将所述排液孔的出口连接起来,所述排液孔的进口至所述阀座本体的圆心的距离小于所述进液孔的出口至所述阀座本体的圆心的距离,即所述排液孔的进口比所述进液孔的出口更靠近所述阀座本体的圆心。可选地,所述阀座本体的底端表面中心位置上开有固定丝孔,用于固定排液阀片。可选地,所述阀座本体的顶端表面内圈至少设有3个以上排液孔,所述阀座本体的顶端表面外圈至少设有6个以上进液孔。可选地,所述进液孔的进口均匀布置在所述进液贯通槽的侧壁内。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改变阀座进液流道结构,由斜孔改为直孔,降低加工难度。同时在阀体的工字形进液端增加了贯通导液槽,增大进液面积,减少液流冲击力,降低进液端的阻力,减少了水流对阀座的损伤,同时也改善了阀座与阀片配合不当问题。相同情况下,同泵同位的阀座更换周期明显延长,而且,阀座受损情况显著下降,延长了阀座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注水材料消耗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注水泵阀座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注水泵阀座的底端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注水泵阀座的顶端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注水泵阀座的示意图。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阀座本体,2、进液孔,3、排液孔,4、进液导流环形槽,5、贯通槽,6、排液导流槽,7、固定丝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注水泵阀座,包括阀座本体1、多个进液孔2、多个排液孔3、进液导流槽4、进液贯通槽5、排液导流槽6。其中,阀座本体1的横截面呈“工”字形,包括顶端、中部、底端,中部面积小于顶端面积,且小于底端面积,即中部比顶端和底端细。顶端、中部和底端都是圆柱体,顶端、中部和底端之间分别有过渡面。阀座本体1的顶端表面上开有进液导流槽4,阀座本体1的中部上开有进液贯通槽5,阀座本体1的底端表面上开有排液导流槽6,由此可以增大进液面积,减少液流冲击力,降低进液端的阻力,减少了水流对阀座的损伤。将进液孔2设置成直孔可降低加工难度。进液孔2位于进液导流槽4和进液贯通槽5之间,进液孔2的进口均匀布置在进液贯通槽5内,进液孔2的出口均匀布置在进液导流槽4内,由此使得进液贯通槽5与进液导流槽4相贯通。可选地,进液导流槽4为环形槽,将多个进液孔2的出口连接起来,进液贯通槽5为环形槽,将多个进液孔2的进口连接起来。排液孔3也设置为直通孔,排液孔3位于阀座本体1内,排液孔3的进口均匀布置在在阀座本体1的顶端表面上,排液孔3的出口均匀布置排液导流槽6内,从而可以降低加工难度。可选地,排液导流槽6为环形槽,将排液孔3的出口连接起来,排液孔3的进口至阀座本体1的圆心的距离小于进液孔2的出口至阀座本体1的圆心的距离,也就是说,排液孔3的进口比进液孔2的出口更靠近阀座本体1的圆心。可选地,阀座本体1的底端表面中心位置上开有固定丝孔7,用于固定排液阀片,以便于安装排液阀片。可选地,阀座本体1的顶端表面内圈至少设有3个以上排液孔3,阀座本体1的顶端表面外圈至少设有6个以上进液孔2,由此满足基本的进液和排液的需求。当然,本技术实施例不对排液孔3及进液孔2的数量加以限定。可选地,进液孔2的进口均匀布置在进液贯通槽5的侧壁内,这样的设计可以减少液流冲击力,降低进液端的阻力。具体加工如下:柱塞式注水泵阀座用高碳材料制成,如图所示,将所述阀座加工成进液端面的内圈至少有3个以上排液孔,外圈至少有6个以上进液孔,进液孔由环形槽相连。进液孔的另一孔口位于阀座同端的下侧中间位置,并由贯通槽相连。另一端面为排液孔出口,中间位置开有固定排出阀片的螺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改变阀座进液流道结构,由斜孔改为直孔,降低加工难度。同时在阀体的工字形进液端增加了贯通导液槽,增大进液面积,减少液流冲击力,降低进液端的阻力,减少了水流对阀座的损伤,同时也改善了阀座与阀片配合不当问题。相同情况下,同泵同位的阀座更换周期明显延长,而且,阀座受损情况显著下降,延长了阀座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注水材料消耗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水泵阀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本体(1)、多个进液孔(2)、多个排液孔(3)、进液导流槽(4)、进液贯通槽(5)、排液导流槽(6);所述阀座本体(1)的横截面包括顶端、中部、底端,中部面积小于顶端面积,且小于底端面积,所述阀座本体(1)的顶端表面上开有进液导流槽(4),所述阀座本体(1)的中部上开有进液贯通槽(5),所述阀座本体(1)的底端表面上开有排液导流槽(6);所述进液孔(2)为直孔,位于所述进液导流槽(4)和进液贯通槽(5)之间,所述进液孔(2)的进口均匀布置在所述进液贯通槽(5)内,所述进液孔(2)的出口均匀布置在所述进液导流槽(4),使得所述进液贯通槽(5)与进液导流槽(4)相贯通;所述排液孔(3)为通孔,位于所述阀座本体(1)内,所述排液孔(3)的进口均匀布置在所述阀座本体(1)的顶端表面上,所述排液孔(3)的出口均匀布置在所述排液导流槽(6)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水泵阀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本体(1)、多个进液孔(2)、多个排液孔(3)、进液导流槽(4)、进液贯通槽(5)、排液导流槽(6);所述阀座本体(1)的横截面包括顶端、中部、底端,中部面积小于顶端面积,且小于底端面积,所述阀座本体(1)的顶端表面上开有进液导流槽(4),所述阀座本体(1)的中部上开有进液贯通槽(5),所述阀座本体(1)的底端表面上开有排液导流槽(6);所述进液孔(2)为直孔,位于所述进液导流槽(4)和进液贯通槽(5)之间,所述进液孔(2)的进口均匀布置在所述进液贯通槽(5)内,所述进液孔(2)的出口均匀布置在所述进液导流槽(4),使得所述进液贯通槽(5)与进液导流槽(4)相贯通;所述排液孔(3)为通孔,位于所述阀座本体(1)内,所述排液孔(3)的进口均匀布置在所述阀座本体(1)的顶端表面上,所述排液孔(3)的出口均匀布置在所述排液导流槽(6)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忠军戴清涛于春玲张润进张宝红刘家义宋学峰张相军王立新黄艳萍周金霞赵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