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360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壳体,能够抑制窜气中的油向进气上游侧倒吹。压缩机壳体(1)用于这样的压缩机:使用设置于发动机的进气流路中的比供窜气回流的窜气导入口靠下游侧的位置的压缩机叶轮(5)来对在进气流路中流过的进气进行加压。压缩机壳体(1)具有:叶轮室(2),其将压缩机叶轮收纳成能够旋转;以及进气管道(6),其沿着轴线(C)延伸,将进气导入至叶轮室。进气管道具有内壁面(61),内壁面(61)与形成于叶轮室的进气导入口(22)连接。在内壁面中的比进气导入口沿着轴线(C)靠上游侧的位置,形成有沿着叶轮的周向的弧状的阶梯部(67),关于所述阶梯部的距轴线(C)沿着叶轮的径向的距离,下游侧比上游侧远。

Compressor housing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mpressor shell, which can restrain oil from channeling into the upstream side of the intake. The compressor housing (1) is used for such a compressor: a compressor impeller (5) is used to pressurize the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intake passage of an engine, which is located downstream of the intake passage of the air channeling guide inlet with a ratio of the return flow of the air channeling. The compressor housing (1) has: an impeller chamber (2), which receives the impeller of the compressor to rotate, and an intake pipe (6), which extends along the axis (C) and leads the air into the impeller chamber. The intake pipe has an inner wall (61),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take guide inlet (22) formed in the impeller chamber. The specific inlet inlet in the inner wall is located along the upper side of the axis (C), forming an arc-shaped step (67)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impeller. With regard to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ep and the axis (C)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impeller, the downstream side is farther than the upstream s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壳体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08月04日、申请号为:201710659234.0、专利技术名称为“压缩机壳体”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壳体。详细来说,涉及具有叶轮室和进气管道的压缩机壳体的结构。
技术介绍
在内燃机的增压系统中,通过使用内燃机的废气的能量和电能来旋转驱动设置于内燃机的进气流路中的压缩机,对供给到内燃机的进气进行加压。压缩机具有压缩机叶轮和压缩机壳体,所述压缩机壳体形成有收纳压缩机叶轮的叶轮室和将进气引导至该叶轮室的进气管道等。此外,内燃机的增压系统在进气流路中的比压缩机靠上游侧的位置具有检测进气的流量的空气流量计,使用该空气流量计来控制内燃机中的供燃烧的进气的流量。另外,很多情况下,流出至内燃机的曲柄箱内的混合气体和废气(以下,将这些称为“窜气”)借助于通气流路而回流至进气流路内,由此,抑制其排出。此外,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具有上述那样的压缩机的增压系统中,很多情况下,窜气回流至进气流路中的比空气流量计靠下游侧、且比压缩机叶轮靠上游侧的位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26505号公报图9是表示能够产生以下说明的油的倒流的运转模式的典型例的时序图。在图9中示出如下情况:自时刻t0起持续踩踏加速踏板(油门踏板),自将内燃机的负荷设为最大的状态起,在时刻t1松开加速踏板,将内燃机的负荷设为最小,并且之后在时刻t2再次踩踏加速踏板,将内燃机的负荷设为最大。图10是表示以往的压缩机壳体100的内部样子的图。更具体来说,图10是从进气的上游侧观察在图9所示的运转模式下进行了将内燃机的负荷设为最大且恒定的稳定运转立即之后、即图9中的时刻t1立即之后的、设置于压缩机壳体100的进气管道101内的压缩机叶轮102的图。在进行内燃机的稳定运转时,进气管道101内的进气通过在图10中顺时针旋转的压缩机叶轮102而被从进气导入口103归拢至叶轮室内。此时,在叶轮室的进气导入口103的周围沿着进气管道101的内壁面如虚线箭头104所示,从上游侧向下游侧产生与压缩机叶轮102的旋转方向相同方向的涡旋流。附着于进气管道101的内壁面的窜气中的油的大部分因该涡旋流而被吸入至进气导入口103内,但有时会有一部分没有被吸入到进气导入口103内而在进气导入口103的周围持续打转。因此,存在如下情况:若从进行了稳定运转的状态起松开加速踏板,而降低内燃机的负荷,则进气导入口103周围的涡旋流减弱,附着于内壁面的油蓄积于进气管道101的底部,如图10所示形成积油部105(在图9的时序图中,相当于时刻t1~t2的期间)。此外,还存在如下情况:当再次踩踏加速踏板时,从进气管道101内通向叶轮室内的进气流量急剧增加,而此时,因压缩机壳体100内的剧烈的压力变化而产生涌动,在进气管道101的内部从压缩机叶轮102侧朝向上游侧产生强劲的涡旋流。因此,存在如下情况:在进行这样的再加速时,如图10所示当在进气管道101内存在积油部105时,积油部105的油因强劲的涡旋流而被从进气管道101内向上游侧倒吹,造成油附着于上游侧的空气流量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壳体,能够抑制窜气中的油被倒吹至进气上游侧。(1)压缩机壳体(例如,后述的压缩机壳体1),用于这样的压缩机(例如,后述的压缩机92C):使用设置于内燃机的进气流路中的比窜气回流部(例如,后述的窜气导入口83)靠下游侧的位置的叶轮(例如,后述的压缩机叶轮5)来对在所述进气流路中流过的进气进行加压,其中所述内燃机的窜气回流至所述窜气回流部。所述压缩机壳体具有:叶轮室(例如,后述的叶轮室2),其将所述叶轮收纳成能够旋转;以及进气管道(例如,后述的进气管道6),其沿着所述叶轮的轴线(例如,后述的轴线C)延伸,将进气导入至所述叶轮室,所述进气管道具有内壁面(例如,后述的内壁面61),该内壁面与形成于所述叶轮室的进气导入口(例如,后述的进气导入口22)连接,在所述内壁面中的比所述进气导入口沿着所述轴线靠上游侧的位置形成有阶梯部(例如,后述的阶梯部67),该阶梯部呈沿着所述叶轮的周向的弧状,而且关于所述阶梯部的距所述轴线沿着所述叶轮的径向的距离,下游侧比上游侧远。(2)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压缩机壳体具有通气管道(例如,后述的通气管道8),该通气管道沿着所述叶轮的径向延伸,将窜气导入到所述进气管道内。(3)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所述压缩机壳体的搭载姿态下,连接所述通气管道的内周面(例如,后述的内周面82)与所述内壁面的窜气导入口(例如,后述的窜气导入口83)被设置于所述进气导入口的铅直上方,所述内壁面中的连接所述窜气导入口与所述进气导入口的连接面(例如,后述的连接面66)大致垂直于所述轴线。(4)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所述内壁面中的在所述压缩机壳体的搭载姿态下成为底的底部(例如,后述的底部64),在与所述进气导入口相邻的部分形成有凹部(例如,后述的凹部65),所述阶梯部形成于比所述凹部沿着所述轴线靠上游侧的位置。(5)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阶梯部形成于所述内壁面中的所述底部以外的部分。(6)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阶梯部在所述内壁面中的所述压缩机壳体的搭载姿态下的侧部从比所述进气导入口的最下点(例如,后述的最下点221)高的位置向所述窜气导入口侧沿着所述周向延伸。(7)压缩机壳体用于这样的压缩机:使用设置于内燃机的进气流路中的比窜气回流部靠下游侧的位置的叶轮来对在所述进气流路中流过的进气进行加压,其中所述内燃机的窜气回流至所述窜气回流部。所述压缩机壳体具有:叶轮室,其将所述叶轮收纳成能够旋转;以及进气管道,其沿着所述叶轮的轴线延伸,将进气导入至所述叶轮室,所述进气管道具有内壁面,该内壁面与形成于所述叶轮室的进气导入口连接,在所述内壁面中的比所述进气导入口沿着所述轴线靠上游侧的位置形成有槽部(例如,后述的槽部68),所述槽部从所述进气导入口的周缘处的比所述压缩机壳体的搭载姿态下的所述进气导入口的最下点高的位置沿着所述叶轮的径向延伸。(8)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压缩机壳体具有回流管道(例如,后述的EGR管道7或者通气管道8),该回流管道沿着所述叶轮的径向延伸,将窜气或者废气导入到所述进气管道内,所述槽部从所述进气导入口的周缘向所述回流管道的内周面侧延伸。(9)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所述压缩机壳体的搭载姿态下,连接所述回流管道的内周面与所述内壁面的回流口(例如,后述的EGR导入口73)被设置于比所述进气导入口高的位置,所述槽部从所述进气导入口的周缘上部(例如,后述的顶部222)向所述回流管道的内周面侧延伸。专利技术效果(1)在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壳体中,在其进气管道的内壁面中的比进气导入口沿着叶轮轴线靠上游侧的位置,形成有沿着叶轮的周向的弧状的阶梯部。此外,关于该阶梯部的距轴线沿着叶轮的径向的距离,下游侧比上游侧远。即,该阶梯部相对于从进气口的下游侧向上游侧顺着内壁面流动的油成为壁。因此,如上所述在油蓄积于进气管道内的进气导入口附近的状态下,即使在进气管道内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产生强劲的涡旋流,由于阶梯部相对于顺着内壁面的油的流动成为壁,因此能够抑制油越过阶梯部而进一步向上游侧倒吹。并且由此,能够防止设置成比进气管道靠上游侧的空气流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的压缩机壳体,该压缩机使用设置于内燃机的进气流路中的比窜气回流部靠下游侧的位置的叶轮来对在所述进气流路中流过的进气进行加压,其中所述内燃机的窜气回流至所述窜气回流部,所述压缩机壳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壳体具有:叶轮室,其将所述叶轮收纳成能够旋转;以及进气管道,其沿着所述叶轮的轴线延伸,将进气导入至所述叶轮室,所述进气管道具有内壁面,该内壁面与形成于所述叶轮室的进气导入口连接,在所述内壁面中的比所述进气导入口沿着所述轴线靠上游侧的位置形成有槽部,所述槽部从所述进气导入口的周缘处的比所述压缩机壳体的搭载姿态下的所述进气导入口的最下点高的位置沿着所述叶轮的径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8.04 JP 2016-1539431.一种压缩机的压缩机壳体,该压缩机使用设置于内燃机的进气流路中的比窜气回流部靠下游侧的位置的叶轮来对在所述进气流路中流过的进气进行加压,其中所述内燃机的窜气回流至所述窜气回流部,所述压缩机壳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壳体具有:叶轮室,其将所述叶轮收纳成能够旋转;以及进气管道,其沿着所述叶轮的轴线延伸,将进气导入至所述叶轮室,所述进气管道具有内壁面,该内壁面与形成于所述叶轮室的进气导入口连接,在所述内壁面中的比所述进气导入口沿着所述轴线靠上游侧的位置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原明彦清水淳史门仓章太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