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缝隙透水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341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0:24
一种防滑缝隙透水砖,包括砖体,砖体由不透水或透水性低的材料制成,砖体下部设有一个以上沿纵向延伸且槽口向下的下凹槽,下凹槽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下凹槽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砖体纵向方向至少一侧壁上设有垂直贯通砖体上下表面的侧凹槽,侧凹槽槽道底壁连通下凹槽;侧凹槽包括靠近砖体上表面一端的侧凹槽上部和靠近砖体下表面一端的侧凹槽下部,侧凹槽下部的槽道长度大于下凹槽槽口到槽底的高度;侧凹槽上部的槽口到槽底壁的距离从上到下均一致,侧凹槽下部的槽底壁从上至下向砖体中心倾斜,从而使槽口到槽底壁的距离从上到下逐渐变大;砖体上表面设有防滑条纹;该透水砖不易被粉尘堵塞,下水顺畅,防滑效果好,而且制备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滑缝隙透水砖
本技术属于市政工程领域,具体涉及防滑缝隙透水砖。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缝隙透水砖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容易被粉尘堵塞;2、下水不是很顺畅;3、制备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滑缝隙透水砖,该透水砖不易被粉尘堵塞,下水顺畅,防滑效果好,而且制备效率高。一种防滑缝隙透水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由不透水或透水性低的材料制成:所述的砖体下部设有一个以上沿纵向延伸且槽口向下的下凹槽,当下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下凹槽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的砖体纵向方向的至少一侧壁上还设有垂直贯通砖体上下表面的侧凹槽,所述的侧凹槽的槽道底壁连通砖体下部的下凹槽;所述的侧凹槽包括靠近砖体上表面一端的侧凹槽上部和靠近砖体下表面一端的侧凹槽下部,所述的侧凹槽下部的槽道长度大于所述的下凹槽的高度;所述侧凹槽上部的槽口到槽底壁的距离从上到下均一致,所述的侧凹槽下部的槽底壁从上至下向砖体中心倾斜,从而使槽口到槽底壁的距离从上到下逐渐变大;所述的砖体上表面设有防滑条纹。进一步地,所述的侧凹槽上部槽道的距离为1-2厘米。本方案的侧凹槽上部小,高度为1-2厘米,能延缓大颗粒粉尘进入侧凹槽下部的时间,减少粉尘堆积数量,能有效阻挡灰尘,侧凹槽下部大,与砖体下部通槽相连,能有效将堆积的粉尘随雨水排出,而且下水顺畅迅速,在制备时,能采用竖模成型,从而能一板制备多个透水砖,进而制备效率高。进一步地,所述的侧凹槽上部的两侧壁分别从砖体横向两侧的顶端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的侧凹槽下部的侧壁从侧凹槽上部的侧壁下端开始竖直向下延伸。进一步地,所述的侧凹槽上部的两侧壁分别从砖体横向两侧的顶端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的侧凹槽下部的侧壁从侧凹槽上部的下端开始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的侧凹槽下部与所述的侧凹槽上部的倾斜角度一致。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滑缝隙透水砖还包括设于砖体横向一侧上部的搭接凸起、和设于砖体横向另一侧下部并且能与相邻的渗蓄型路面用透水砖板的搭接凸起相互拼接的搭接凹槽。本技术的显著优点在于:侧凹槽上部小,侧凹槽下部大,能有效阻挡粉尘,而且下水顺畅迅速,在制备时,能采用竖模成型,从而能一板制备多个透水砖,进而大大提高制备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1、砖体,1-1、下凹槽,1-2、侧凹槽,1-2-1、侧凹槽上部,1-2-2、侧凹槽下部,2、搭接凸起,3、搭接凹槽。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防滑缝隙透水砖,包括砖体1,所述砖体1由不透水或透水性低的材料制成:所述的砖体1下部设有一个以上沿纵向延伸且槽口向下的下凹槽1-1,当下凹槽1-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下凹槽1-1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的砖体1纵向方向的一侧壁上还设有垂直贯通砖体1上下表面的侧凹槽1-2,所述的侧凹槽1-2的槽道底壁连通砖体1下部的下凹槽1-1;所述的侧凹槽1-2包括靠近砖体1上表面一端的侧凹槽上部1-2-1和靠近砖体1下表面一端的侧凹槽下部1-2-2,所述的侧凹槽下部1-2-2的槽道长度大于所述的下凹槽1-1的高度;所述侧凹槽上部1-2-1的槽口到槽底壁的距离从上到下均一致,所述的侧凹槽下部1-2-2的槽底壁从上至下向砖体1中心倾斜,从而使槽口到槽底壁的距离从上到下逐渐变大;所述的砖体1上表面设有防滑条纹。本实施例也可以是在砖体1纵向方向的两侧壁上设有垂直贯通砖体1上下表面的侧凹槽1-2,使下水更加顺畅。本方案的侧凹槽上部小,侧凹槽下部大,能将有效阻挡灰尘,而且下水顺畅迅速,在制备时,能采用竖模成型,从而能一版制备多个透水砖,进而制备效率高。本实施例所述的侧凹槽上部1-2-1的两侧壁分别从砖体1横向两侧的顶端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的侧凹槽下部1-2-2的侧壁从侧凹槽上部1-2-1的下端开始竖直向下延伸。本实施例所述的侧凹槽1-2的槽道呈上大下小的Y字形。所述的侧凹槽上部槽道的距离为1-2厘米。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如图2所示,所述的侧凹槽上部1-2-1的两侧壁分别从砖体1横向两侧的顶端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的侧凹槽下部1-2-2的侧壁从侧凹槽上部1-2-1的侧壁下端开始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的侧凹槽下部1-2-2与所述的侧凹槽上部1-2-1的倾斜角度一致。本实施例所述的侧凹槽1-2的槽道呈V字形。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如图3所示,所述的防滑缝隙透水砖还包括设于砖体1横向一侧上部的搭接凸起2、和设于砖体1横向另一侧下部并且能与相邻的渗蓄型路面用透水砖板的搭接凸起2相互拼接的搭接凹槽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滑缝隙透水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砖体(1),所述砖体(1)由不透水或透水性低的材料制成:所述的砖体(1)下部设有一个以上沿纵向延伸且槽口向下的下凹槽(1‑1),当下凹槽(1‑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下凹槽(1‑1)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的砖体(1)纵向方向的至少一侧壁上还设有垂直贯通砖体(1)上下表面的侧凹槽(1‑2),所述的侧凹槽(1‑2)的槽道底壁连通砖体(1)下部的下凹槽(1‑1);所述的侧凹槽(1‑2)包括靠近砖体(1)上表面一端的侧凹槽上部(1‑2‑1)和靠近砖体(1)下表面一端的侧凹槽下部(1‑2‑2),所述的侧凹槽下部(1‑2‑2)的槽道长度大于所述的下凹槽(1‑1)槽口到槽底的高度;所述侧凹槽上部(1‑2‑1)的槽口到槽底壁的距离从上到下均一致,所述的侧凹槽下部(1‑2‑2)的槽底壁从上至下向砖体(1)中心倾斜,从而使槽口到槽底壁的距离从上到下逐渐变大;所述的砖体(1)上表面设有防滑条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缝隙透水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砖体(1),所述砖体(1)由不透水或透水性低的材料制成:所述的砖体(1)下部设有一个以上沿纵向延伸且槽口向下的下凹槽(1-1),当下凹槽(1-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下凹槽(1-1)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的砖体(1)纵向方向的至少一侧壁上还设有垂直贯通砖体(1)上下表面的侧凹槽(1-2),所述的侧凹槽(1-2)的槽道底壁连通砖体(1)下部的下凹槽(1-1);所述的侧凹槽(1-2)包括靠近砖体(1)上表面一端的侧凹槽上部(1-2-1)和靠近砖体(1)下表面一端的侧凹槽下部(1-2-2),所述的侧凹槽下部(1-2-2)的槽道长度大于所述的下凹槽(1-1)槽口到槽底的高度;所述侧凹槽上部(1-2-1)的槽口到槽底壁的距离从上到下均一致,所述的侧凹槽下部(1-2-2)的槽底壁从上至下向砖体(1)中心倾斜,从而使槽口到槽底壁的距离从上到下逐渐变大;所述的砖体(1)上表面设有防滑条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行忠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四方如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