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段二元处理烟气的装置及工艺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2781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段二元处理烟气的装置,包括:干式除尘机构、湿式除尘机构、脱硫塔以及吸收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利用所属装置处理烟气的工艺方法,包括:S1、将含硫烟气从所述机箱的进气口通入,依次经过干式除尘机构与湿式除尘机构,得到除尘后的含硫烟气;S2、然后将除尘后的含硫烟气通入脱硫塔中与硫化钠溶液接触,得到第一吸收液与第一次除硫后的烟气;S3、将第一次除硫后的烟气通入吸收塔内与氢氧化钠溶液接触,得到第二吸收液与净化后的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了二种脱硫技术,有序地分两个阶段分别对含硫烟气进行脱硫处理,提升了脱硫效果。

Two-stage binary flue gas treatment device and proces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wo-stage binary flue gas treatment device, including a dry dust removal mechanism, a wet dust removal mechanism, a desulfurization tower and an absorption tower;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process method for treating flue gas by using the device, including: S1, introducing sulphur-containing flue gas from the inlet of the box, passing through the dry dust removal mechanism and the wet dust removal mechanism in turn, and obtaining the dust removal after the dust removal. Sulfur-containing flue gas; S2, and then the dust-removed sulfur-containing flue gas into the desulfurization tower and contact with sodium sulfide solution, get the first absorption liquid and the first desulfurization flue gas; S3, the first desulfurization flue gas into the absorption tower and contact with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get the second absorption liquid and the purified gas. The invention utilizes two desulfurization technologies to desulfurize sulfur-containing flue gas in two stages in an orderly manner, so as to improve the desulfuriza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两段二元处理烟气的装置及工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领域,具体是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工业生产所制造的回转窑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毒害气体主要包括SO2、H2S、NOx、NH3、硫酸雾、粉尘等。现有技术常常利用化学方法处理这些毒害气体,并且处理方法较为单一,无法对毒害气体进行有效地去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两段二元处理烟气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前述装置处理烟气的工艺方法,主要用于去除含硫气体。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及方法利用了两种脱硫技术,分两个阶段对含硫气体进行脱硫处理;本专利技术可以提高脱硫处理的效果。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一种两段二元处理烟气的装置,包括:干式除尘机构,其包括:机箱、滤袋、第一漏斗、第一喷头以及振动机构,所述机箱下部设有进气口,所述机箱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机箱内部位于出气口的下方设有隔板将机箱分为位于上方的排气空间与位于下方的除尘空间,所述滤袋设于机箱内且位于所述隔板的下方,所述振动机构带动所述滤袋以一定频率摆动,所述滤袋上设有气孔用于过滤烟气,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滤袋的上端套设于所述通孔内以将过滤后的烟气从通孔中排入所述排气空间中,所述第一漏斗与所述机箱的底部连通以形成排放烟灰的出口,所述第一喷头设于所述隔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喷头与外部气源连通且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滤袋;湿式除尘机构,其包括:冷凝管以及第二漏斗,所述冷凝管的进气口通过一管道与所述机箱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冷凝管的下侧与所述第二漏斗连通以形成排放污液的出口,所述冷凝管上侧的内壁设有多个第二喷头,所述第二喷头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第二喷头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冷凝管的进气口,所述冷凝管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处均设有滤网;脱硫塔,其包括脱硫塔体、第一喷淋机构,所述脱硫塔体的下部设有进气口,顶部设有出气口,底部设有排液口,所述脱硫塔体的进气口通过一管道与所述冷凝管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喷淋机构包括第三喷头、第四喷头以及第一防腐蚀罩,所述第一防腐蚀罩设于所述脱硫塔体内,所述第一防腐蚀罩的顶部与所述脱硫塔体的顶部内壁相连,所述第一防腐蚀罩的顶部设有通孔并与所述脱硫塔体出气口连通以形成排放气体的出口,所述第一防腐蚀罩的侧壁下端与所述脱硫塔体的侧壁抵触相接,所述第三喷头设于所述第一防腐蚀罩顶部的内壁上,所述第三喷头的喷射方向朝向脱硫塔体的下部,所述第四喷头设于所述第一防腐蚀罩的内侧壁上,所述第四喷头向上倾斜且喷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防腐蚀罩的内部,所述第三喷头、第四喷头分别与外部的硫化钠液源连通;吸收塔,其包括吸收塔体、第二喷淋机构,所述吸收塔体的下部设有进气口,顶部设有出气口,底部设有排液口,所述吸收塔体的进气口通过一管道与所述脱硫塔体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淋机构包括第五喷头以及第二防腐蚀罩,所述第二防腐蚀罩设于所述吸收塔体内,所述第二防腐蚀罩的顶部与所述吸收塔体的顶部内壁相连,所述第二防腐蚀罩的顶部设有通孔并与所述吸收塔体出气口连通以形成排放气体的出口,所述第二防腐蚀罩的侧壁下端与所述吸收塔体的侧壁抵触相接,所述第五喷头设于所述第二防腐蚀罩顶部的内壁上,所述第五喷头的喷射方向朝向吸收塔体的下部,所述第五喷头与外部氢氧化钠液源连通;其中,所述振动机构包括:固定板、滑轨、滑块、连接杆、振动杆、振动板以及油缸,所述固定板水平固设于所述机箱的内壁上,所述滑轨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所述滑块,所述振动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固定板上,且铰接点位于滑轨远离机箱侧壁的一侧,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滤袋处且与所述振动板固连,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振动杆的中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块铰接,所述滑块与所述油缸的活塞杆固连,所述油缸驱动所述滑块在滑轨中作往复运动,使所述振动杆、振动板在水平面内运动。优选地是,所述的两段二元处理烟气的装置中,所述振动机构的数量为2个,其中两个所述振动板将所述滤袋夹在中间。优选地是,所述的两段二元处理烟气的装置中,所述第二漏斗靠近冷凝管出气口的侧壁与所述冷凝管的轴线相互垂直。优选地是,所述的两段二元处理烟气的装置中,所述第一喷头的数量为偶数个,对称设于所述滤袋的两侧。优选地是,所述的两段二元处理烟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脱硫塔相对应的第一循环池与压滤机,与吸收塔相对应的第二循环池;其中,所述脱硫塔、第一循环池、压滤机之间依次通过一管道连通,所述吸收塔第二循环池之间通过另一管道连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装置处理烟气的工艺方法,包括:S1、将含硫烟气从所述机箱的进气口通入,依次经过干式除尘机构与湿式除尘机构,得到除尘后的含硫烟气;S2、然后将除尘后的含硫烟气通入脱硫塔中与硫化钠溶液接触,得到第一吸收液与第一次除硫后的烟气;S3、将第一次除硫后的烟气通入吸收塔内与氢氧化钠溶液接触,得到第二吸收液与净化后的气体;其中,所述第一吸收液送入第一循环池中,当第一循环池中液体的PH值达到7~8时将第一吸收液与二洗碱泥混合并送至压滤机中过滤,滤液送至循环池储存,所述第二吸收液送入第二循环池中,当第二循环池中液体的PH值达到7~8时将第二吸收液进行蒸发处理。优选地是,所述的工艺方法中,含硫烟气从所述机箱的进气口中进入排尘空间后,启动振动机构以使振动板对所述滤袋往复拍打,同时打开与第一喷头连接的气源,对所述滤袋进行吹扫。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利用了二种脱硫技术,有序地分两个阶段分别对含硫烟气进行脱硫处理,提升了脱硫效果。2、本专利技术的除尘机构中设置了振动机构,使得对含硫烟气的除尘更加彻底,进一步提升了后续的脱硫效果。3、本专利技术的脱硫塔中设置了防腐蚀罩,有效地避免了脱硫塔的内壁被腐蚀的情况,提升了脱硫塔的工作性能与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两段二元处理烟气的装置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中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干式除尘机构1,其包括:机箱11、滤袋12、第一漏斗13、第一喷头14以及振动机构15,所述机箱11下部设有进气口111,所述机箱顶部设有出气口112,所述机箱内部位于出气口112的下方设有隔板113将机箱分为位于上方的排气空间114与位于下方的除尘空间115,所述滤袋12设于机箱内且位于所述隔板113的下方,所述振动机构15带动所述滤袋12以一定频率摆动,所述滤袋12上设有气孔用于过滤烟气,所述隔板113上设有通孔,所述滤袋12的上端套设于所述通孔内以将过滤后的烟气从通孔中排入所述排气空间中,所述第一漏斗13与所述机箱11的底部连通以形成排放烟灰的出口,所述第一喷头14设于所述隔板113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喷头14与外部气源连通且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滤袋;湿式除尘机构2,其包括:冷凝管21以及第二漏斗22,所述冷凝管21的进气口通过一管道与所述机箱11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冷凝管21的下侧与所述第二漏斗22连通以形成排放污液的出口,所述冷凝管21上侧的内壁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两段二元处理烟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干式除尘机构,其包括:机箱、滤袋、第一漏斗、第一喷头以及振动机构,所述机箱下部设有进气口,所述机箱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机箱内部位于出气口的下方设有隔板将机箱分为位于上方的排气空间与位于下方的除尘空间,所述滤袋设于机箱内且位于所述隔板的下方,所述振动机构带动所述滤袋以一定频率摆动,所述滤袋上设有气孔用于过滤烟气,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滤袋的上端套设于所述通孔内以将过滤后的烟气从通孔中排入所述排气空间中,所述第一漏斗与所述机箱的底部连通以形成排放烟灰的出口,所述第一喷头设于所述隔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喷头与外部气源连通且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滤袋;湿式除尘机构,其包括:冷凝管以及第二漏斗,所述冷凝管的进气口通过一管道与所述机箱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冷凝管的下侧与所述第二漏斗连通以形成排放污液的出口,所述冷凝管上侧的内壁设有多个第二喷头,所述第二喷头与外部的水源连通,所述第二喷头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冷凝管的进气口,所述冷凝管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处均设有滤网;脱硫塔,其包括脱硫塔体、第一喷淋机构,所述脱硫塔体的下部设有进气口,顶部设有出气口,底部设有排液口,所述脱硫塔体的进气口通过一管道与所述冷凝管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喷淋机构包括第三喷头、第四喷头以及第一防腐蚀罩,所述第一防腐蚀罩设于所述脱硫塔体内,所述第一防腐蚀罩的顶部与所述脱硫塔体的顶部内壁相连,所述第一防腐蚀罩的顶部设有通孔并与所述脱硫塔体出气口连通以形成排放气体的出口,所述第一防腐蚀罩的侧壁下端与所述脱硫塔体的侧壁抵触相接,所述第三喷头设于所述第一防腐蚀罩顶部的内壁上,所述第三喷头的喷射方向朝向脱硫塔体的下部,所述第四喷头设于所述第一防腐蚀罩的内侧壁上,所述第四喷头向上倾斜且喷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防腐蚀罩的内部,所述第三喷头、第四喷头分别与外部的硫化钠液源连通;吸收塔,其包括吸收塔体、第二喷淋机构,所述吸收塔体的下部设有进气口,顶部设有出气口,底部设有排液口,所述吸收塔体的进气口通过一管道与所述脱硫塔体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喷淋机构包括第五喷头以及第二防腐蚀罩,所述第二防腐蚀罩设于所述吸收塔体内,所述第二防腐蚀罩的顶部与所述吸收塔体的顶部内壁相连,所述第二防腐蚀罩的顶部设有通孔并与所述吸收塔体出气口连通以形成排放气体的出口,所述第二防腐蚀罩的侧壁下端与所述吸收塔体的侧壁抵触相接,所述第五喷头设于所述第二防腐蚀罩顶部的内壁上,所述第五喷头的喷射方向朝向吸收塔体的下部,所述第五喷头与外部氢氧化钠液源连通;其中,所述振动机构包括:固定板、滑轨、滑块、连接杆、振动杆、振动板以及油缸,所述固定板水平固设于所述机箱的内壁上,所述滑轨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所述滑块,所述振动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固定板上,且铰接点位于滑轨远离机箱侧壁的一侧,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滤袋处且与所述振动板固连,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振动杆的中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块铰接,所述滑块与所述油缸的活塞杆固连,所述油缸驱动所述滑块在滑轨中作往复运动,使所述振动杆、振动板在水平面内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两段二元处理烟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干式除尘机构,其包括:机箱、滤袋、第一漏斗、第一喷头以及振动机构,所述机箱下部设有进气口,所述机箱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机箱内部位于出气口的下方设有隔板将机箱分为位于上方的排气空间与位于下方的除尘空间,所述滤袋设于机箱内且位于所述隔板的下方,所述振动机构带动所述滤袋以一定频率摆动,所述滤袋上设有气孔用于过滤烟气,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滤袋的上端套设于所述通孔内以将过滤后的烟气从通孔中排入所述排气空间中,所述第一漏斗与所述机箱的底部连通以形成排放烟灰的出口,所述第一喷头设于所述隔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喷头与外部气源连通且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滤袋;湿式除尘机构,其包括:冷凝管以及第二漏斗,所述冷凝管的进气口通过一管道与所述机箱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冷凝管的下侧与所述第二漏斗连通以形成排放污液的出口,所述冷凝管上侧的内壁设有多个第二喷头,所述第二喷头与外部的水源连通,所述第二喷头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冷凝管的进气口,所述冷凝管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处均设有滤网;脱硫塔,其包括脱硫塔体、第一喷淋机构,所述脱硫塔体的下部设有进气口,顶部设有出气口,底部设有排液口,所述脱硫塔体的进气口通过一管道与所述冷凝管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喷淋机构包括第三喷头、第四喷头以及第一防腐蚀罩,所述第一防腐蚀罩设于所述脱硫塔体内,所述第一防腐蚀罩的顶部与所述脱硫塔体的顶部内壁相连,所述第一防腐蚀罩的顶部设有通孔并与所述脱硫塔体出气口连通以形成排放气体的出口,所述第一防腐蚀罩的侧壁下端与所述脱硫塔体的侧壁抵触相接,所述第三喷头设于所述第一防腐蚀罩顶部的内壁上,所述第三喷头的喷射方向朝向脱硫塔体的下部,所述第四喷头设于所述第一防腐蚀罩的内侧壁上,所述第四喷头向上倾斜且喷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防腐蚀罩的内部,所述第三喷头、第四喷头分别与外部的硫化钠液源连通;吸收塔,其包括吸收塔体、第二喷淋机构,所述吸收塔体的下部设有进气口,顶部设有出气口,底部设有排液口,所述吸收塔体的进气口通过一管道与所述脱硫塔体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喷淋机构包括第五喷头以及第二防腐蚀罩,所述第二防腐蚀罩设于所述吸收塔体内,所述第二防腐蚀罩的顶部与所述吸收塔体的顶部内壁相连,所述第二防腐蚀罩的顶部设有通孔并与所述吸收塔体出气口连通以形成排放气体的出口,所述第二防腐蚀罩的侧壁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芳玲刘顺谷会杰王琛郭煜李林
申请(专利权)人:吐鲁番瑞德化轻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