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刷空压机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2007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刷空压机电路,涉及空压机技术领域,包括主控电路;电机驱动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控制空压机的无刷电机运行;外部控制隔离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隔离外部信号的干扰;电流检测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检测电路电流;热保护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防止电路温度过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驱动空压机的无刷电机,使用效率更高,控制调速更加的平滑,使用寿命长,磨损低,消除安全隐患,避免造成不必要损失。

A Brushless Air Compressor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rushless air compressor circuit,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ir compressor, including the main control circuit; motor driving circuit,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control circuit to control the operation of the brushless motor of the air compressor; external control isolation circuit,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control circuit to isolate the interference of external signals; current detection circuit,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control circuit to detect the current of the circuit; The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control circuit to prevent the circuit from overheating.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to drive the brushless motor of the air compressor, which has higher efficiency, smoother speed control, long service life, low wear and tear, eliminates potential safety hazards and avoids unnecessary los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刷空压机电路
本技术涉及空压机
,尤其涉及一种无刷空压机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都需要空压机,比如仪器仪表行业,车辆制动,轮胎充气,喷气织机等等,对空压机的需求就越来越多,功能要求也越来越多。现有的空压机在工作时,空压机电机的摩擦大,损耗大,发热大,寿命短,效率低,输出小。相比于传统电机,无刷电机能弥补其缺陷,但在空压机领域,目前还没有较为成熟的电路能契合无刷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刷空压机电路,用于驱动空压机的无刷电机,使用效率更高,控制调速更加的平滑,使用寿命长,磨损低,消除安全隐患,避免造成不必要损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刷空压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电路;电机驱动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控制空压机的无刷电机运行;外部控制隔离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隔离外部信号的干扰;电流检测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检测电路电流;热保护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防止电路温度过高。进一步的,所述主控电路为单片机最小系统,采用STM32F030K6T6芯片。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驱动电路为三相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相电机驱动电路、第二相电机驱动电路和第三相电机驱动电路;第一相电机驱动电路连接在STM32F030K6T6芯片的第13引脚和第18引脚,第一相电机驱动电路的结构如下:包括FD2203芯片U4,FD2203芯片U4的第1引脚与电容C24的第一端、电容C55的第一端、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FD2203芯片U4的第2引脚与电阻R22的第一端、电容C28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2的第二端与STM32F030K6T6芯片的第18引脚连接;FD2203芯片U4的第3引脚与电阻R23的第一端、电容C27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3的第二端与STM32F030K6T6芯片的第13引脚连接;FD2203芯片U4的第4引脚接地;FD2203芯片U4的第5引脚与电阻R28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8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8的负极、电阻R29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D8的正极与电阻R29的第二端、电阻R30的第一端、电容C29的第一端、MOS管Q7的栅极连接;FD2203芯片U4的第6引脚与电容C25的负极、电阻R21的第一端、电容C26的第一端、MOS管Q4的源极、MOS管Q7的漏极连接并作为第一相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出端;FD2203芯片U4的第7引脚与电阻R15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5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6的负极、电阻R18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8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6的正极、电阻R21的第二端、电容C26的第二端、MOS管Q4的栅极连接;FD2203芯片U4的第8引脚与电容C25的正极、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第二相电机驱动电路连接在STM32F030K6T6芯片的第14引脚和第19引脚,第三相电机驱动电路连接在STM32F030K6T6芯片的第15引脚和第20引脚;所述第二相电机驱动电路、第三相电机驱动电路和第一相电机驱动电路的结构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外部控制隔离电路包括接口P2;接口P2的第2引脚与二极管D7的正极、MOS管Q23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与光电耦合器U11的第4引脚连接,MOS管Q23的栅极与电阻R67的第一端、电阻R69的第一端连接,MOS管Q23的源极与电阻R69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67的第二端与光电耦合器U11的第3引脚连接,光电耦合器U11的第1引脚与电阻R66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66的第二端与STM32F030K6T6芯片的第3引脚连接;接口P2的第3引脚与电阻R48的第一端、二极管D15的负极连接,电阻R48的第二端与电阻R62的第一端、光电耦合器U8的第1引脚连接;接口P2的第4引脚与二极管D15的正极、电阻R62的第二端、光电耦合器U8的第2引脚连接,光电耦合器U8的第3引脚与电阻R50的第一端、电阻R49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49的第二端与电容C48的第一端连接至STM32F030K6T6芯片的第21引脚。进一步的,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SD06芯片;SD06芯片的第1引脚与电阻R13的第一端、电阻R10的第一端、电容C52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3的第二端与电容C12的第一端连接至STM32F030K6T6芯片的第10引脚,SD06芯片的第2引脚与电阻R12的第一端、电阻R9的第一端、电阻R10的第二端、电容C52的第二端连接,SD06芯片的第3引脚与电阻R14的第一端、电阻R16的第一端、电阻R17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4的第二端与电容C10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10的第二端与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SD06芯片的第5引脚与电阻R19的第一端、电阻R20的第一端连接,SD06芯片的第6引脚与电阻R25的第一端、电容C14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5的第二端与电阻R26的第一端、电阻R27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6的第二端与电阻R27的第二端连接,SD06芯片的第7引脚与电阻R24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4的第二端与电容C54的第一端连接至STM32F030K6T6芯片的第28引脚。进一步的,还包括反电动势检测电路,与主控电路、电机驱动电路连接,检测无刷电机运转过程中的电流,在电流过大时切断无刷电机供电;母线电压检测电路,与母线连接,检测母线的电压。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源电路,为电路提供电压;降压电路,与电源电路、主控电路连接,为电路提供多个数值不等的电压。进一步的,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第一降压电路和第二降压电路,第一降压电路包括VIPER22AS芯片,VIPER22AS芯片的第1引脚与VIPER22AS芯片的第2引脚、电容C16的第一端、电容C5的负极、电容C23的负极、二极管D23的负极、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电感L1的第二端与电容C40的正极、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2的负极连接;VIPER22AS芯片的第3引脚与电容C16的第二端、二极管D20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0的负极与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5的第二端与电容C5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VIPER22AS芯片的第4引脚与电容C23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VIPER22AS芯片的第5引脚与VIPER22AS芯片的第6引脚、VIPER22AS芯片的第7引脚、VIPER22AS芯片的第8引脚、电阻R64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64的第二端与电容C17的第一端、电容C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降压电路包括ME3116AM6G芯片;ME3116AM6G芯片的第1引脚与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ME3116AM6G芯片的第3引脚与电阻R78的第一端、电阻R79的第一端、电容C59的第一端连接;ME3116AM6G芯片的第4引脚与电阻R77的第一端连接;ME3116AM6G芯片的第5引脚与电阻R77的第二端、电容C60的第一端连接;ME3116AM6G芯片的第6引脚与电容C4的第二端、电感L3的第一端、二极管D21的负极连接;电感L3的第二端与电阻R78的第二端、电容C59的第二端、电容C58的正极、二极管C22的第一端、ME6209A33芯片的第2引脚连接;ME6209A33芯片的第3引脚与电容C15的正极、电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刷空压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电路;电机驱动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控制空压机的无刷电机运行;外部控制隔离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隔离外部信号的干扰;电流检测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检测电路电流;热保护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防止电路温度过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刷空压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电路;电机驱动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控制空压机的无刷电机运行;外部控制隔离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隔离外部信号的干扰;电流检测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检测电路电流;热保护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防止电路温度过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刷空压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为单片机最小系统,采用STM32F030K6T6芯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刷空压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电路为三相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相电机驱动电路、第二相电机驱动电路和第三相电机驱动电路;第一相电机驱动电路连接在STM32F030K6T6芯片的第13引脚和第18引脚,第一相电机驱动电路的结构如下:包括FD2203芯片U4,FD2203芯片U4的第1引脚与电容C24的第一端、电容C55的第一端、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FD2203芯片U4的第2引脚与电阻R22的第一端、电容C28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2的第二端与STM32F030K6T6芯片的第18引脚连接;FD2203芯片U4的第3引脚与电阻R23的第一端、电容C27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3的第二端与STM32F030K6T6芯片的第13引脚连接;FD2203芯片U4的第4引脚接地;FD2203芯片U4的第5引脚与电阻R28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8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8的负极、电阻R29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D8的正极与电阻R29的第二端、电阻R30的第一端、电容C29的第一端、MOS管Q7的栅极连接;FD2203芯片U4的第6引脚与电容C25的负极、电阻R21的第一端、电容C26的第一端、MOS管Q4的源极、MOS管Q7的漏极连接并作为第一相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出端;FD2203芯片U4的第7引脚与电阻R15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5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6的负极、电阻R18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8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6的正极、电阻R21的第二端、电容C26的第二端、MOS管Q4的栅极连接;FD2203芯片U4的第8引脚与电容C25的正极、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第二相电机驱动电路连接在STM32F030K6T6芯片的第14引脚和第19引脚,第三相电机驱动电路连接在STM32F030K6T6芯片的第15引脚和第20引脚;所述第二相电机驱动电路、第三相电机驱动电路和第一相电机驱动电路的结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刷空压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控制隔离电路包括接口P2;接口P2的第2引脚与二极管D7的正极、MOS管Q23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与光电耦合器U11的第4引脚连接,MOS管Q23的栅极与电阻R67的第一端、电阻R69的第一端连接,MOS管Q23的源极与电阻R69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67的第二端与光电耦合器U11的第3引脚连接,光电耦合器U11的第1引脚与电阻R66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66的第二端与STM32F030K6T6芯片的第3引脚连接;接口P2的第3引脚与电阻R48的第一端、二极管D15的负极连接,电阻R48的第二端与电阻R62的第一端、光电耦合器U8的第1引脚连接;接口P2的第4引脚与二极管D15的正极、电阻R62的第二端、光电耦合器U8的第2引脚连接,光电耦合器U8的第3引脚与电阻R50的第一端、电阻R49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49的第二端与电容C48的第一端连接至STM32F030K6T6芯片的第21引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刷空压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SD06芯片;SD06芯片的第1引脚与电阻R13的第一端、电阻R10的第一端、电容C52的第一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兆建赵武叶剑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茂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