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源光缆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1787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有源光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头以及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以及第二连接头的一侧中部均安装有转换器,所述第一连接头以及第二连接头均通过转换器与光缆主体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器插头,所述第二连接头一侧开设有两个连接器插孔,所述连接器插头插设在连接器插孔内,两个所述转换器上分别套设有第一环形板以及第二环形板,所述第一环形板一侧连接有圆管,且圆管的直径与第二连接头的直径相互配合,所述圆管与第二环形板之间还设置有两组连接机构,且连接机构内均设置有转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稳定,便于装卸,对连接器有保护的作用。

An Active Optical Cable Connector Compon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optical cable, in particular to an active optical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or and a second connector. Converters are installed in the middle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ors. The first connector and the second connector are connected to the main body of the cable through the converter, and two fixed connections are arranged on the first connector side. A connector plug is provided with two connector sockets on one side of the second connector. The connector plug is inserted in the connector socket. The first annular plate and the second annular plate are respectively sleeved on the two converters. A circular tube is connected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annular plate,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circular tube matches the diameter of the second connector. The circular tube and the second annular plate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annular plates. There are also two groups of connecting mechanisms, and rotating mechanisms are arranged in the connect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has stable structure, is convenient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and has protective effect on connecto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源光缆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有源光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光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现有市场上的光缆连接器组装繁琐,结构的稳定性差,且对连接器不具备保护的效果,从而会导致在连接器使用的过程中进水以及被压扁,因此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有源光缆连接器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有源光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头以及第二连接头,且第二连接头与第一连接头为相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头以及第二连接头的一侧中部均安装有转换器,所述第一连接头以及第二连接头均通过转换器与光缆主体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器插头,且连接器插头与转换器位于第一连接头的不同侧,所述第二连接头一侧开设有两个连接器插孔,所述连接器插孔与转换器位于第二连接头的不同侧,所述连接器插头插设在连接器插孔内,且连接器插孔与连接器插头相互配合,两个所述转换器上分别套设有第一环形板以及第二环形板,所述第一环形板一侧连接有圆管,且圆管的直径与第二连接头的直径相互配合,所述圆管与第二环形板之间还设置有两组连接机构,且连接机构内均设置有转动机构。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在圆管一侧的方形杆以及开设在第二环形板上的方形孔,所述方形杆另一端贯穿方形孔并延伸至方形孔的外侧,且方形杆与方形杆间隙配合,所述方形杆的另一端中部设置有转动机构,且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尺寸与方形孔的尺寸相互配合。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连接在限位板一侧中部的T型块以及开设在方形杆一端的T型槽,所述T型块转动设置在T型槽内,且T型槽与T型块间隙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环形板以及第二环形板与光缆主体之间均连接有多个复位弹簧。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有源光缆连接器组件,有益效果在于:该有源光缆连接器组件结构稳定,便于安装,对连接器有很好的防水效果,且同时能够防止连接器在使用的过程中被压坏的状况发生,便于对连接器进行更换以及连接,从而提高了安装的速度,因此有利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有源光缆连接器组件的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有源光缆连接器组件的结构侧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有源光缆连接器组件的A部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有源光缆连接器组件的连接机构的结构放大图。图中:光缆主体1、转换器2、转动机构3、T型槽31、T型块32、连接机构4、方形孔41、方形杆42、限位板43、第一环形板5、复位弹簧6、第一连接头7、连接器插头8、第二连接头9、第二环形板10、圆管11、连接器插孔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有源光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头7以及第二连接头9,且第二连接头9与第一连接头7为相同设置,第一连接头7以及第二连接头9的一侧中部均安装有转换器2,第一连接头7以及第二连接头9均通过转换器2与光缆主体1相连接,第一连接头7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器插头8,且连接器插头8与转换器2位于第一连接头7的不同侧,第二连接头9一侧开设有两个连接器插孔12,连接器插孔12与转换器2位于第二连接头9的不同侧,连接器插头8插设在连接器插孔12内,且连接器插孔12与连接器插头8相互配合,通过连接器插头8插设在连接器插孔12内,能够有效的将第一连接头7以及第二连接头9稳定的练级而在一起,在对数据信息起传递的作用的同时,也对第一连接头7以及第二连接头9的位置进行了限位,从而在对第一连接头7以及第二连接头9安装时,定位效果好,安装便捷。两个转换器2上分别套设有第一环形板5以及第二环形板10,第一环形板5一侧连接有圆管11,且圆管11的直径与第二连接头9的直径相互配合,圆管11与第二环形板10之间还设置有两组连接机构4,连接机构4包括连接在圆管11一侧的方形杆42以及开设在第二环形板10上的方形孔41,方形杆42另一端贯穿方形孔41并延伸至方形孔41的外侧,且方形杆42与方形杆42间隙配合,方形杆42的另一端中部设置有转动机构3,且通过转动机构3转动连接有限位板43,限位板43的尺寸与方形孔41的尺寸相互配合,将限位板43以及方形杆42贯穿方形孔41并延伸至第二环形板10的另一侧,再转动限位板43的位置,使得限位板43与方形孔41的位置不重合,从而对圆管11进行限位以及固定,圆管11的设计,能够有效的起到防水以及抗挤压的效果,且装卸便捷,结构稳定。第一环形板5以及第二环形板10与光缆主体1之间均连接有多个复位弹簧6,复位弹簧6的设计,能够对第一环形板5以及第二环形板10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弹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环形板5以及第二环形板10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定。连接机构4内均设置有转动机构3,转动机构3包括连接在限位板43一侧中部的T型块32以及开设在方形杆42一端的T型槽31,T型块32转动设置在T型槽31内,且T型槽31与T型块32间隙配合,通过T型块32转动设置在T型槽31内,从而能够使得限位板43能够发生转动,从而能够有效的起到对圆管11进限位的作用,且该操作过程便捷,结构稳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源光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头(7)以及第二连接头(9),且第二连接头(9)与第一连接头(7)为相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头(7)以及第二连接头(9)的一侧中部均安装有转换器(2),所述第一连接头(7)以及第二连接头(9)均通过转换器(2)与光缆主体(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7)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器插头(8),且连接器插头(8)与转换器(2)位于第一连接头(7)的不同侧,所述第二连接头(9)一侧开设有两个连接器插孔(12),所述连接器插孔(12)与转换器(2)位于第二连接头(9)的不同侧,所述连接器插头(8)插设在连接器插孔(12)内,且连接器插孔(12)与连接器插头(8)相互配合,两个所述转换器(2)上分别套设有第一环形板(5)以及第二环形板(10),所述第一环形板(5)一侧连接有圆管(11),且圆管(11)的直径与第二连接头(9)的直径相互配合,所述圆管(11)与第二环形板(10)之间还设置有两组连接机构(4),且连接机构(4)内均设置有转动机构(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源光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头(7)以及第二连接头(9),且第二连接头(9)与第一连接头(7)为相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头(7)以及第二连接头(9)的一侧中部均安装有转换器(2),所述第一连接头(7)以及第二连接头(9)均通过转换器(2)与光缆主体(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7)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器插头(8),且连接器插头(8)与转换器(2)位于第一连接头(7)的不同侧,所述第二连接头(9)一侧开设有两个连接器插孔(12),所述连接器插孔(12)与转换器(2)位于第二连接头(9)的不同侧,所述连接器插头(8)插设在连接器插孔(12)内,且连接器插孔(12)与连接器插头(8)相互配合,两个所述转换器(2)上分别套设有第一环形板(5)以及第二环形板(10),所述第一环形板(5)一侧连接有圆管(11),且圆管(11)的直径与第二连接头(9)的直径相互配合,所述圆管(11)与第二环形板(10)之间还设置有两组连接机构(4),且连接机构(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焘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锐奥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