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压接光纤插芯组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3178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次压接光纤插芯组装系统,包括插芯尾柄压接机构、插芯保护套尾柄组装机构、用于将尾柄及套接在外的铝套进行第一次压接的一次压接机构、插芯穿纤机构、胶水烘干机构、二次压接机构;一次压接机构包括第第一压接孔;二次压接机构包括第二压接孔;第一压接孔的半径大于第二压接孔的半径。本系统对尾柄和铝套进行二次压接。相比于传统的一次压接组装系统,本系统在穿纤机构前,增加了一个压接机构,预先缩小了穿纤可能偏离的范围,使光纤插入插芯更加准确,减少了光纤弯曲甚至折断的风险,提高了正品率。同时本系统既不需要采用价格昂贵的精密设备,也不需要大规模更换部件,投资及运行成本低廉且操作简单。

A Secondary Pressure-bonded Optical Fiber Socket Assembly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econdary crimping optical fiber socket assembly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crimping mechanism of the socket tail handle, a tail handle assembly mechanism of the socket protective sleeve, a primary crimping mechanism for the first crimping connection of the tail handle and the aluminium sleeve which is socketed outside, a core inserting mechanism, a glue drying mechanism and a secondary crimping mechanism; a primary crimp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crimping mechanism package; It includes the second pressing hole, and the radius of the first pressing hol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pressing hole. In this system, the tail handle and the aluminium sleeve are pressed twic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one-step crimping assembly system, the system adds a crimping mechanism before the fiber piercing mechanism, which reduces the possible deviation range of the fiber piercing in advance, makes the insertion of the core more accurate, reduces the risk of bending or even breaking of the fiber, and improves the rate of authentic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system does not need to use expensive precision equipment, nor need to replace components on a large scale. The cost of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 is low an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压接光纤插芯组装系统
本技术涉及光纤组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压接光纤插芯组装系统。
技术介绍
光纤插芯的常规组装步骤是:先将陶瓷插芯和尾柄压接;后将其置于保护套中;再放入阻止件进行填充和固定;之后将剥去纤皮的光纤穿过尾柄插入陶瓷插芯的细孔中,未剥去纤皮的光纤留在尾柄中;最后在尾柄外压接铝质的套环,使尾柄变形,和未剥去纤皮的光纤紧密贴合完成组装。但是由于光纤很细而尾柄的口径相对较粗。故穿纤时可偏离的空间较大,如果在穿纤的时候没有对准或者光纤在穿纤时发生一定摆动,或者插芯和光纤不严格呈一直线时,往往会导致脆弱的光纤在穿纤过程中产生弯曲甚至折断,从而降低了光纤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提高了次品率。目前有对尾柄或其他部件增加一些限位结构或采用一些精密的校准、穿纤仪器。但这些做法均需要对成熟生产系统进行较大的改动,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穿纤时光纤不弯曲折断的光纤插芯组装系统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穿纤时光纤不弯曲折断的光纤插芯组装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二次压接光纤插芯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插芯尾柄压接机构、插芯保护套尾柄组装机构、用于将尾柄及套接在外的铝套进行第一次压接的一次压接机构、插芯穿纤机构、胶水烘干机构、用于将尾柄与及套接在外的铝套进行第二次压接的二次压接机构;所述一次压接机构包括第一压具;所述第一压具包括具有第一半圆凹槽的第一模和具有第二半圆凹槽的第二模;所述第一半圆凹槽和第二半圆凹槽组成圆形的第一压接孔;所述二次压接机构包括第二压具;所述第二压具结构与第一压具结构相同,具有圆形的第二压接孔;所述第一压接孔的半径大于第二压接孔的半径;所述第一压具可以使铝套压接处的截面积缩小;所述第二压具可以使尾柄与其内部的光纤护套贴合。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芯尾柄压接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立柱、旋转操作台;所述立柱设置悬臂,所述悬臂自由端设置气缸;所述气缸具有可向下运动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下端固接有压盘,所述旋转操作台上设置若干到旋转操作台中心距离相同的压接台;所述压接台包括压块和底座,所述压块设置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一中心孔的四周均匀设置可容插芯插入的盲孔;所述底座设置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二中心孔的四周均匀设置与盲孔对应的且可容尾柄插入的阶梯孔;所述气缸位于压接台所对应的运动轨迹的上方。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压盘下端面可完全覆盖所述压块的上表面。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底座外表面设置若干下定位件;所述压块外表面设置若干与下定位件对应的上定位件。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压块呈盖状,可盖在底座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芯穿纤机构包括第一板、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上设置若干插芯定位孔,所述第二板上设置若干与所述插芯定位孔相对应的光纤定位孔;所述第一板设置若干导向杆;所述第二板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可滑动的套设在导向杆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芯保护套尾柄组装机构由若干机械臂组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一次压接机构还包括压接台以及压接机;所述压接机包括机头和推杆;所述第一模设置在推杆下表面上,第一半圆凹槽朝下;所述第二模设置在压接台上,第二半圆凹槽朝上。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主要在于: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穿纤时光纤不弯曲折断的光纤插芯组装系统。本系统对尾柄和铝套进行二次压接。第一次压接使尾柄的截面积缩小,减小了穿纤时的通道口径,从而缩小了穿纤可能偏离的范围;第二次压接完成组装。相比于传统的一次压接组装系统,本系统在穿纤机构前,增加了一个压接机构,预先缩小了穿纤可能偏离的范围,使光纤插入插芯更加准确,减少了光纤弯曲甚至折断的风险,提高了正品率。同时本系统既不需要采用价格昂贵的精密设备,也不需要大规模更换部件,投资及运行成本低廉且操作简单。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二次压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插芯尾柄压接机构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插芯尾柄压接机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插芯尾柄压接机构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插芯尾柄压接机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插芯尾柄压接机构压块与底座压接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一次压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插芯穿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插芯穿纤机构第一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插芯穿纤机构第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插芯尾柄压接机构、10为工作台、11为立柱、12为光旋转操作台、13为悬臂、14为气缸、141为活塞杆、142为压盘、15为压接台、151为压块、151a为第一中心孔、151b为盲孔、151c为上定位件、152a为第二中心孔、152b为阶梯孔、152c为下定位件、2为插芯保护套尾柄组装机构、3为一次压接机构、31为第一压具、311为第一模、311a为第一半圆凹槽、312为第二模、312a为第二半圆凹槽、313为第一压接孔、32为压接台、33为压接机、331为机头、332为推杆、4为插芯穿纤机构、41为第一板、411为插芯定位孔、412为导向杆、42为第二板、421为光纤定位孔、422为导向孔、5为胶水烘干机构、6为二次压接机构、71为插芯、72为尾柄、73为阻止件、74为铝套、75为保护套、81为光纤护套、82为光纤。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11所示,一种二次压接光纤插芯组装系统,包括插芯尾柄压接机构1、插芯保护套尾柄组装机构2、一次压接机构3、插芯穿纤机构4、胶水烘干机构5、二次压接机构6。其中插芯尾柄压接机构1包括工作台10。工作台10上设置立柱11、旋转操作台12。立柱11设置悬臂13,悬臂13的自由端上设置气缸14。气缸14具有可向下运动的活塞杆141。活塞杆141的下端固接有压盘142。旋转操作台12呈圆形(也可以是方形或者其他常规形状),可以以其圆心为轴转动。旋转操作台12上设置4个压接台15。压接台15到旋转操作台12的圆心距离相同且均匀分布。压接台15可以随旋转操作台12的转动而做圆周运动。压接台15包括底座152以及呈盖子状可以盖在底座152上的压块151。压块151设置第一中心孔151a,第一中心孔151a的四周均匀设置2个(也可以根据情况设置大于2个)可容插芯71插入的盲孔151b。底座152设置第二中心孔152a,第二中心孔152a的四周均匀设置与盲孔151b对应的且可容尾柄72插入的阶梯孔152b。底座152外表面设置若干下定位件152c,压块151外表面设置若干与下定位件152c对应的上定位件151c。两者位置相匹配,则表明盲孔151b与阶梯孔152b位置相匹配。另外盲孔151b与阶梯孔152b底面均设置橡胶保护层,以保证插芯71和尾柄72在压接过程中不至于受损。气缸14位于压接台15所对应的运动轨迹的上方。压盘142下端面可完全覆盖压块151的上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压接光纤插芯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插芯尾柄压接机构、插芯保护套尾柄组装机构、用于将尾柄及套接在外的铝套进行第一次压接的一次压接机构、插芯穿纤机构、胶水烘干机构、用于将尾柄与及套接在外的铝套进行第二次压接的二次压接机构;所述一次压接机构包括第一压具;所述第一压具包括具有第一半圆凹槽的第一模和具有第二半圆凹槽的第二模;所述第一半圆凹槽和第二半圆凹槽组成圆形的第一压接孔;所述二次压接机构包括第二压具;所述第二压具结构与第一压具结构相同,具有圆形的第二压接孔;所述第一压接孔的半径大于第二压接孔的半径;所述第一压具可以使铝套压接处的截面积缩小;所述第二压具可以使尾柄与其内部的光纤护套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压接光纤插芯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插芯尾柄压接机构、插芯保护套尾柄组装机构、用于将尾柄及套接在外的铝套进行第一次压接的一次压接机构、插芯穿纤机构、胶水烘干机构、用于将尾柄与及套接在外的铝套进行第二次压接的二次压接机构;所述一次压接机构包括第一压具;所述第一压具包括具有第一半圆凹槽的第一模和具有第二半圆凹槽的第二模;所述第一半圆凹槽和第二半圆凹槽组成圆形的第一压接孔;所述二次压接机构包括第二压具;所述第二压具结构与第一压具结构相同,具有圆形的第二压接孔;所述第一压接孔的半径大于第二压接孔的半径;所述第一压具可以使铝套压接处的截面积缩小;所述第二压具可以使尾柄与其内部的光纤护套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压接光纤插芯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芯尾柄压接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立柱、旋转操作台;所述立柱设置悬臂,所述悬臂自由端设置气缸;所述气缸具有可向下运动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下端固接有压盘,所述旋转操作台上设置若干到旋转操作台中心距离相同的压接台;所述压接台包括压块和底座,所述压块设置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一中心孔的四周均匀设置可容插芯插入的盲孔;所述底座设置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二中心孔的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丽华李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成瑞丰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