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进的预埋地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1401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进的预埋地桩,涉及输电线路检修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设备的圆铁基座搬运费时费力,软质沙地预埋地桩易偏移的技术问题,其包括地桩主体和桩盖,地桩主体上设置有表面螺纹,还包括2到4块连接板,连接板设置在地桩主体外部,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与地桩主体的径向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替代了圆铁基座,可大幅度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表面螺纹可增强预埋地桩在轴向的握裹力,垂直设置在地桩主体上的连接板可增强预埋地桩在径向的稳定性;同时防止有意利用表面螺纹旋转取出预埋地桩,提高了该结构改进的预埋地桩的安全性、降低了作业风险。

A kind of Embedded Pile with improved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e-embedded pile with improved structur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ransmission line overhaul device, and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ous transportation of round iron base of existing equipment and easy deviation of pre-embedded pile in soft sandy land, including the main body and pile cap of the ground pile, surface threads are arranged on the main body of the ground pile, and two or four connecting plates are arranged outside the main body of the ground pile.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ground pile. The utility model replaces the round iron base, which can greatly reduce the workload of the staff; the surface thread can enhance the axial wrapping force of the embedded pile; the connecting plate vertically arranged on the main body of the ground pile can enhance the radial stability of the embedded pile;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prevent the deliberate use of the surface thread rotation to take out the embedded pile, thereby improving the safety of the Embedded Pile improved by the structure. The operation risk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改进的预埋地桩
本技术涉及输电线路检修装置
,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预埋地桩。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供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变电站的供电设备也随之增多。对于庞大的供电设备,所投入人员的维护、维修工作量必然增加很多,而安全遮拦作为必要的安全措施之一,工作人员装设安全遮拦的工作量也必然增大。由于工作量加大,容易造成工作人员为了方便,将安全遮拦装设得不规范,从而降低安全遮拦的安全性,增加检修工作的作业风险。预埋地桩是变电站各设备单元不可缺少的地桩。预埋地桩应满足各设备检修状态时,安全围网布置的需要。两组设备之间预埋地桩应考虑到两组设备的共用性(应进放在两组设备中间)。预埋地桩时在设备单元的四个角进行定位,两点之间的地桩地形平等分,两桩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3到4米(聚脂网在2到2.5米之间)。母线单元的地桩应考虑将构架爬梯围入。开关、CT单元的地桩应考虑将端子箱围入。各设备单元应设置检修通道(检修设备到场地的道路应预埋地桩)。预埋地桩应高出地面1cm左右,避免泥沙进入地桩内。围网设置应考虑美观要求,全站所预埋地桩应尽可能成一线,这样围网围起来后美观。现有安全遮拦一般是由圆铁基座和遮拦杆组成,圆铁基座的中心设有圆孔,遮拦杆插接在圆孔中。在装设时,只需将遮拦杆插入圆孔中即可,但是,这种装设安全遮拦的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之处:⑴圆铁基座较重,工作人员装设遮拦时搬运基座的工作量大,导致操作人员容易疲劳;⑵圆铁基座的放置位置仅靠人为把握,随机性较大,容易导致装设不规范,降低安全遮拦的安全性,增加检修工作的作业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软质沙地中预埋地桩方向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使用便捷,且可增强预埋地桩在轴向和径向的握裹力,提高稳定性的结构改进的预埋地桩。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结构改进的预埋地桩,包括地桩主体和桩盖,所述地桩主体上设置有表面螺纹,所述地桩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径向加固结构,地桩主体中部为筒状直部,地桩主体的下端为圆锥形的锥部,所述表面螺纹设置在锥部和径向加固结构之间的筒状直部。关于结构改进的预埋地桩:本技术采用预埋地桩代替现有的圆铁基座,按照安全遮拦的装设规范,预先将地桩埋在供电设备的四周,在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时,将遮拦杆插到相应的预埋地桩内部的空腔即可,替代了圆铁基座,可大幅度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表面螺纹可增强预埋地桩在轴向的握裹力,垂直设置在地桩主体上的连接板可增强预埋地桩在径向的稳定性;同时防止有意利用表面螺纹旋转取出预埋地桩,提高了该结构改进的预埋地桩的安全性、降低了作业风险。地桩主体底部采用圆锥形,结合表面螺纹,采用手动或机械辅助的方式钉入地下,达到“预埋”的目的。径向加固结构的第一种设置情况:径向加固结构包括2到4块垂直设置在地桩主体表面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与地桩主体的径向垂直。进一步地,针对不便于现场浇筑预先埋设地桩的地区,径向加固结构的第二种设置情况:加固结构包括套筒和2到4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套筒的外部固定,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与套筒的径向垂直,所述套筒的外径与地桩主体的内径配合。连接板与地桩主体分离设置,地桩埋入地下的方式:地桩主体底部采用圆锥形,结合表面螺纹,采用手动或机械辅助的方式钉入地下;再将带连接板的套筒套设在地桩主体上部,利用锤子辅助,钉入地下。进一步地,所述地桩主体上部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轴向设置有2到4条与连接板配合的条形缝。套筒设置在地桩主体上端内部,连接板沿条形缝卡设在地桩主体外部。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桩盖与地桩主体之间的密封效果,所述连接部上部外围设置有连接螺纹,所述套筒套设在连接部的内侧,连接板沿条形缝卡设在连接部的外侧。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桩盖与地桩主体之间的密封效果,所述连接板上部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与连接螺纹同高,缺口的宽度等于连接板卡设在连接部的外侧的宽度相同,且缺口位置同样设置有连接螺纹。连接板的缺口位置与桩盖接触的地方设置相应的连接螺纹,增强桩盖的密封效果。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和所述套筒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密封条和密封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总体而言,本技术通过在地桩主体上设置表面螺纹和连接板,增强预埋地桩在轴向和径向的握裹力,提高稳定性;保障其即使在一般泥土预埋的条件下也能保持稳固和装设方向。1.地桩主体底部采用圆锥形,结合表面螺纹,采用手动或机械辅助的方式钉入地下,达到“预埋”的目的。2.连接板与地桩主体分离设置,地桩埋入地下的方式:地桩主体底部采用圆锥形,结合表面螺纹,采用手动或机械辅助的方式钉入地下;再将带连接板的套筒套设在地桩主体上部,利用锤子辅助,钉入地下。3.连接板上部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与连接螺纹同高,缺口的宽度等于连接板卡设在连接部的外侧的宽度相同,且缺口位置同样设置有连接螺纹。连接板的缺口位置与桩盖接触的地方设置相应的连接螺纹,增强桩盖的密封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结构改进的预埋地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地桩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套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地桩主体,2—连接部,3—锥部,4—表面螺纹,5—条形缝,6—连接螺纹,7—套筒,8—密封条,9—密封圈,10—缺口,11—连接板,12—桩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预埋地桩,包括地桩主体1和桩盖12,所述地桩主体1上设置有表面螺纹4,所述地桩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径向加固结构,地桩主体1中部为筒状直部,地桩主体1的下端为圆锥形的锥部3,所述表面螺纹4设置在锥部3和径向加固结构之间的筒状直部。关于结构改进的预埋地桩:本技术采用预埋地桩代替现有的圆铁基座,按照安全遮拦的装设规范,预先将地桩埋在供电设备的四周,在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时,将遮拦杆插到相应的预埋地桩内部的空腔即可,替代了圆铁基座,可大幅度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表面螺纹4可增强预埋地桩在轴向的握裹力,垂直设置在地桩主体1上的连接板11可增强预埋地桩在径向的稳定性;同时防止有意利用表面螺纹4旋转取出预埋地桩,提高了该结构改进的预埋地桩的安全性、降低了作业风险。地桩主体1底部采用圆锥形,结合表面螺纹4,采用手动或机械辅助的方式钉入地下,达到“预埋”的目的。实施例2如图1所示,针对不便于现场浇筑预先埋设地桩的地区,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预埋地桩,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地桩主体1、桩盖12和套筒7,地桩主体1上设置有表面螺纹4,地桩主体1的下端为锥形的锥部3;套筒7的外径与地桩主体1的内径配合且其外部固定有2到4块连接板11,地桩主体1上部为连接部2,连接部2沿轴向设置有2到4条与连接板11配合的条形缝5。套筒7设置在地桩主体1上端内部,连接板11沿条形缝5卡设在地桩主体1外部。连接板11的长度方向与地桩主体1的径向垂直。地桩埋入地下的方式:地桩主体1底部采用圆锥形,结合表面螺纹4,采用手动或机械辅助的方式钉入地下;再将带连接板11的套筒7套设在地桩主体1上部,利用锤子辅助,钉入地下。实施例3为了提高桩盖12与地桩主体1之间的密封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预埋地桩,在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改进的预埋地桩,包括地桩主体(1)和桩盖(12),所述地桩主体(1)上设置有表面螺纹(4),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桩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径向加固结构,地桩主体(1)中部为筒状直部,地桩主体(1)的下端为圆锥形的锥部(3),所述表面螺纹(4)设置在锥部(3)和径向加固结构之间的筒状直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改进的预埋地桩,包括地桩主体(1)和桩盖(12),所述地桩主体(1)上设置有表面螺纹(4),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桩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径向加固结构,地桩主体(1)中部为筒状直部,地桩主体(1)的下端为圆锥形的锥部(3),所述表面螺纹(4)设置在锥部(3)和径向加固结构之间的筒状直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预埋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加固结构包括2到4块垂直设置在地桩主体(1)表面的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的长度方向与地桩主体(1)的径向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预埋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加固结构包括套筒(7)和2到4块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与套筒(7)的外部固定,连接板(11)的长度方向与套筒(7)的径向垂直,所述套筒(7)的外径与地桩主体(1)的内径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亮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腾达电力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